俄皇靠着土尔扈特骑兵称王称霸,为何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吊打?

用户64325646


早在十七世纪初期,和鄂尔勒克带领土尔扈特部及部分杜尔伯特、辉特人来到伏尔加河下游时,当时的俄国政府就注意到了这支生力军,曾派人要求其臣服,但和鄂尔勒克仅仅承诺“愿意和平相处”,之后,随着土尔扈特联军不断扩张其势力,到了1639年,他们与俄国就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冲突,到了1643年,兼并了大批诺盖人部落的和鄂尔勒克试图夺取俄军镇守的阿斯特拉罕,结果在俄国与哥萨克、巴什基尔人联军的合击下,惨遭失败,包括和鄂尔勒克和他几个儿子在内的大批土尔扈特贵族殒命疆场,据史料记载,渡过捷列克河的十八万多人,仅有一万五千多人逃回。

其后,土尔扈特的汗位由和鄂尔勒克的长子书库尔岱青继承,面对当时实力被削弱、诺盖人、巴什基尔人步步紧逼的困境,书库尔岱青采取了务实的策略,他拒绝了克里米亚汗国邀请其联合攻伐俄国以复仇的建议,反倒是遣使赴俄,以臣服沙皇为条件,换取了俄国政府遏制诺盖和巴什基尔人的帮助。在书库尔岱青之子朋楚克执政时期,因为东面的准噶尔部崛起,屡次出兵深入中亚,甚至伏击过朋楚克汗本人,这样更使得土尔扈特汗国进一步倒向俄国,应沙皇的命令,土尔扈特军队参与了对斯杰潘•拉辛农民起义的镇压。



1670年,朋楚克汗去世,其子阿玉奇嗣位,在他五十多年的执政期内,土尔扈特汗国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期,阿玉奇汗的对俄政策明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多次与俄国官员盟誓效忠沙皇,派出手下台吉们领军参与了1672、1695年对克里米亚汗国、1674、1677、1679、1698、1710年等多次对土耳其的战争,甚至在1709年,沙皇彼得一世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展开波尔塔瓦大会战时,阿玉奇汗也受命派出其长子沙克都尔扎布率三千骑兵参战,在追击敌方溃兵时俘获甚多,受到了彼得一世的公开嘉奖;而另一方面,阿玉奇汗利用了俄国的庇护,大肆攻掠诺盖、巴什基尔、库班鞑靼诸部,甚至组织过对希瓦汗国的远征,大大扩充了土尔扈特汗国的实力。

阿玉奇汗逝世后,土尔扈特汗国陷入长期而激烈的内讧之中,这成了俄国插手汗国内部事务的绝好时机,多位汗的册立都是俄国势力背后作用的结果,而土尔扈特军队也就自然被绑在俄国的战车上,在与土耳其和波斯人的战争中损失惨重,直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渥巴锡承袭汗位后,与俄国政府的关系日趋紧张,他对于受命参与在高加索地区与土耳其人的作战,深恶痛绝,终于在1771年率领大部分部众踏上了艰苦的东归之途,脱离了俄国的控制。

而留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少部分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人,主要是敦杜克夫公爵(俄化的土尔扈特汗室后裔),及其手下领主扎木杨、杨德克等的部落,由于实力大为削弱,被当时的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取缔了汗国政权,取消了“汗”及汗国总督的称号,至此独立于伏尔加河流域一个半世纪的土尔扈特汗国就此不复存在。而剩余部众则在部落台吉和俄国派驻官员的双重领导下,成为俄国属民的一部分,他们中虽也有继续参与俄国军队对外战事的成员,但逐渐失去了独立成军的资格,大量土尔扈特官兵被分散到俄国各军团之中,因此到了十九世纪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军中早已没有所谓“土尔扈特骑兵”部队的存在了。


史海悠游闾春晖


公元1853年,近代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役”打响,这场战役历经3个年头,直到1856年宣告正式结束。但战争结果却令人瞠目结舌,强大的沙皇俄国竟然被打败了,确切的说是被吊打,而且打得很惨,就连俄皇的头马——威风不可一世的土尔扈特骑兵也被打得狼狈不堪,几乎全军覆灭。那么这场战役为何俄皇会输的这么彻底呢?请听大狮为您娓娓道来。

19世纪中叶,英、法、俄三国,纷纷加紧在近东地区进行扩张主义。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争夺巴勒斯坦“圣地”耶路撒冷的管辖权。耶路撒冷曾经无数发生过无数次战役,一次新的大战就要开始了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

1825年12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利用皇统中断之际举行武装起义。这就是著名的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亚历山大一世的弟弟尼古拉在镇压起义之后,迅速登上沙皇的宝座。尼古拉一世一上台就发誓,他要毫不留情的打倒任何异己者,并且占领土耳其领土,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以打开俄国南下地中海的道路。

尼古拉一世在进军之前,派人见到土耳其苏丹,要求其交出耶路撒冷的伯利恒教堂的钥匙,但是遭到拒绝。1853年7月3日,沙俄先遣军占领土耳其管辖的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个多瑙河公国。土耳其苏丹遂于10月16日对沙俄正式宣战。拉开战争序幕的锡诺普海战随机打响了。

战争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场海战土耳其共损失各类舰只15艘,死伤3000多人,被俘200多人。沙俄军舰也有多艘遭到重创,人员伤亡约200人,这一战,俄国沙皇胜利了。但没想到,另外两个对手迅速参与进来。

1854年1月3日,英法联合舰队驶进黑海,宣布禁止俄国舰队在黑海出现。1854年3月12日,英法和土耳其签订三国攻守同盟条约,联手对付沙俄。3月27日、28日,英法先后正式向沙皇俄国宣战,战区迅速扩大,除了原先的的多瑙河、黑海和高加索战区外,英法联合舰队还在波罗的海、白海和堪察加半岛东岸发起进攻。

1854年9月14日,英、法、土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耶夫帕托里亚登陆。联军最初只有6万多人,后又不断增加,直到1855年5月,已增至17万人。

俄军最初在克里米亚的兵力为3万多人,迅速增援后人物为11万人。在军事技术上,联军占有优势。英、法、土联军沿海岸由北向南推进。在阿尔马河畔,双方展开大战。结果俄军战败,并且后退。

9月25日,联军进抵塞瓦斯托波尔,开始了塞瓦斯托波尔围攻战,这场战役一打就是349天,将近一年。

转年的6月18日,这一天正值40年前拿破仑在滑铁卢被战败的日子。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对法军统帅佩利西耶下了命令:进攻、进攻、必须隆重纪念滑铁卢会战日,为他的叔叔拿破仑“报仇雪恨、洗刷耻辱”。

佩利西耶同英军统帅拉格伦勋爵约定凌晨3时发动总攻。但由于部分法军将爆炸弹看成信号弹,竟然提前半小时发起了进攻,这导致联军行动部署被打乱,未能进行强而有力的攻击。双方经过一场混战,联军损失5500人,被迫后退,而俄军则损失达到7000多人。

7月10日,守卫要塞的俄军领导人纳希莫夫海军中将在巡视阵地时遭联军枪击,受重伤而死8月,战事又趋激烈,沙俄士兵平均每天有二三千人被打死,而此时联军却获得大量增援,在强大后援的支持下不断加强进攻。

9月5日,联军开始了第六次猛烈炮击,700门大炮持续不断地轰击3天之久,向俄军阵地倾泻了15万发炮弹,摧毁了俄军的全部工事。沙俄祭出大招——土尔扈特骑兵,但是毫无卵用。战马面对密集的炮火,根本没法冲锋。

8日,联军出动6万人的兵力发起全线总攻,俄国4万守军拼死抵抗,法军经过残酷的厮杀后夺取了军港区和马拉霍夫山冈,控制了塞瓦斯托波尔。

沙俄败局已定,无力把战争进行下去了,遂宣告战争结束,自己甘愿认输,自此,克里米亚战争逐渐结束。

这次战争使俄军损失52.2万人,耗资8亿卢布,造成了国库大空虚,财政陷入崩溃状态。联军也付出惨重代价,土耳其损失40万人,法军损失9.5万人,英军损失2.2万人。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了,但仇恨和报复并没有结束,随后不断有零星战役打响,俄国也一直想洗刷战争耻辱,战争从未结束。


大狮


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都装备了线膛枪,你认为骑兵能起什么作用。在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城,俄军一直处于防守状态,双方火炮互射,骑兵根本起不到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