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农村老人养老难?难道他们的儿女不给他们养老吗?

聚焦三农热点说


农村老人不知道攒钱给自己养老,都是管了儿子管女儿,管了孙子管外甥。说到底都是溺爱孩子惹得祸,什么都舍不得让儿女干,结果长大了啥也不会就只能打工生活。打工挣不了多少钱再加上从小娇生惯养的,总感觉父母还能照顾自己,钱不够花了就问父母要,父母总是满足。慢慢的父母老了,儿女也成家了,儿女没本事没挣到钱自己都顾不过来哪有时间管父母。

然后父母也没攒下钱,老了处处都要花钱,没有钱怎么办?问儿女要,儿女互相推搡,一个孩子的还好,孩子越多越没有人养,这种事情在农村见多了。这个养的多那个养的少了。说到底还是没钱惹得祸,如果有钱谁还会计较那些。

然后还有一些拎不清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对儿媳和女婿各种为难,尤其对儿媳,等老了却倚老卖老让儿媳不计前嫌赡养他们对他们像对自己爹妈一样伺候。反正我是做不到,不要说我不孝顺,我要孝顺的是自己的父母。


一个菇凉一家人


回答:为什么有人说农村老人养老难?难道他们的儿女不给他们养老吗?这是一个非常荒缪的问题,对这个提问者表示无知。养老难,难养老,现在是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这老龄化人口的时代。养儿防老是中国千百年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延续到现在!孝敬父母,养老送终是我们全天下所有做儿女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上任何做儿女的都不能否认。然而在农村为什么会出现,养老难呢?原因如下。

第一:财富不均~大家都知道,农村的生活和收入跟城市没有办法比。咱们农民靠天吃饭,就算是丰收年,农产品卖不到几个钱。因此,农村家庭收入低而且又没有其它收入。我们的父辈看到儿女们家庭不怎么样,所以他们希望把养老问题寄托在富裕的国家身上、以民为本的国家身上,这是错事吗?这无疑是对子女最大的爱。试问一下,孩子们家里个个都条件好,他们还会有这种想法吗?因此,财富的不均,导致养老问题突出;而子女们无奈!谁都想孝敬父母,光有孝敬这两个字还不够吧!更何况年老的父辈们身体常有毛病。更加意味着什么?何人不懂?即:农村子女们财富不高!

第二:子女为了生活,四处漂泊~正是因为家庭条件不景气,才导致农民四处漂泊。可以这样说,在外的所有农民工都是邮寄金钱给父母的。然而父母为了减轻子女们的负担,都知道子女们在外做工不容易,都是做些力气活。难道他们把养老希望寄托于国家有错吗?这更加体现对儿女们的爱!即:为儿女减负。

温馨提示:传统养老模式现在已经不适用社会发展需要了。父辈们都希望国家有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出现,因此,他们期望国家解决养老问题,是农村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传统养老与各自家庭条件有着相当大的关系,难以体现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再加上农村人为了生活需要,流动性相当大,无暇照顾父母;就算有照顾,也远水救不了近火!

总上所述:由于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趋势,父辈们都希望国家能够解决农村养老难的问题。传统靠子女们养老模式,已经过时了。而并非子女们不养父母!





乡下庭院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老了活着都难,但相比之下农民养老更难。


一是难在钱少。城市老人大部分都有养老金,基本不用儿女钱,甚至还得养着啃老族。农民老了失去劳动能力了,不但没有养老金,儿女也不富裕,自顾不暇。

二是难在无人陪伴。这几年盛行农民外出打工,儿女们常年在外,家中老年人过着孤独的生活。有的还要照顾留守的儿童,生病也无人陪伴去医院,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已打理。


三是难在农村生活条件差。没有集中供热、有的村还没有自来水,缺少交通工具,运煤检柴、担水、买米面油盐酱醋,这一切都要靠自己年老体弱的身体来完成。

最怕的是有病,病倒了无人照顾,治病又没那么多钱,让孩子们回来又怕影响他们挣钱。因为他们的生活更需要钱。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呼吁给农村老人多发一点养老金吧!


用户临江楼主


农村老人和城里的老人不一样,城市的老年人大多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虽然退休工资有高有低,但即使是企业退休的老年人,工资并不高,维持正常生活也不成问题。但是,农村老年人就不一样了,没有退休金,60岁以后领的养老金,每月才百十块钱,甚至不到一百(当然这已经比以前好了,以前一份钱都没有),连吃馒头都不够。如果老人自己有点积蓄的还好点,如果没有积蓄,全靠向儿女伸手要,那就难了。

因为他们的儿女们,也就是中年的一代,也大多靠种地、打工为生,一年剩不下几个闲钱,光靠种地收入的更是难过。而且,现在他们的子女上学、找对象、结婚花的钱也越来越多,甚至都要求在县城有楼房,这更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有的甚至为了给孩子结婚、找到对象、买楼房,早已债台高筑,透支了余生几十年的收入。因此,他们能用到孝敬老人上的钱,就可想而知了。

这也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平,机关干部为国家管理服务,年龄大了有退休金;工厂工人,为国家生产工业产品,年龄大了有退休金;广大农民,为国家生产农产品,并无偿上交了几十年的“公粮”,年龄大了却没有退休金,只能靠儿女来养老。所以,希望国家能够了解到农村人养老的难处,能够逐步提高农民养老金的数额,让广大农民也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成果。(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全景高青


谢谢提出这样的暖心三农问题

我国农民工人数2亿5千万左右,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基本已经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徘徊了,他们一生从事着了开荒,为国家支撑着农业大国13亿人的温饱问题。


他们得青春献给了大地,他们晚年基本都烙下了各种各样的老毛病,多数人农村农民还在为之女的生活贴补家用,他们没有养老金、没有退休工资、没有最低生活保障,所以只能继续从事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不像城市老年人,他们再困难都有国家补助的最低生活费保障,也算可以安逸天年。

由于农村家庭成员处于环境,造成不是子女不养老,是农村孩子根本顾及不过来。


首先:农民的孩子大多数已经离开农村,他们若继承在农村从事农业,很难维持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开资,他们不得不离开农村远走他乡,导致我国农村成了最大空巢聚集地,父母老婆孩子生病他们都不能待在身边,所以谈不上女儿养老了,这只能算的上看望。


其次: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父母这方面他们知道若孩子教育跟不上,长大还是和他们一样没有稳定的收入,所以只能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可以说已经省吃节用就是图个好的教育环境。

近几年国家开始注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不断给农村养老方面加大资金力度,但随着我国物价上涨,农村物价和城市不相上下,所以农村老人靠国家每个月那点微薄补贴让也只能多买几袋白面,根本无法解决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精神保障就更不要谈了,因为他们常年和子女待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

农村老人越来越养老难,初衷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儿女不为他们养老安逸天年。是农村孩子在生活开支大、孩子念书费用高,不得不远走他乡去奋斗,所以在生活上老人就无法照顾、精神上也无法陪伴,所以才造成农村老人养老难的局面。


山西人说故事


农村老人养老难,这是如今广大农村貝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老了养老难,并不是农民的儿女不孝敬父母,这是在贬低污蔑农民,虽然农民穷农民苦没有城里人有钱有文化,但农民更看重血脉相连的亲惰,更懂得父母养肓儿女的艰辛。谁不愿自己父母生活过得好一些,不孝子女只是个别的,无论城市农村都有。

农民养老难的问题主要还是历史的原因和如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造成的。这些年国家为了不影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让粮食价格一直处于低价位运行,而农资价格却年年上涨,农民种田没收入,只是为祖国的粮食安全作贡献,只有四处奔波打工维持生活,农村只有留守儿童与老人。现在农村一般都是六十多岁老人在家

农忙时种田,闲时在附近打个零工,农民是干到做不动那一天才休息。年轻的都出远门了,父母有个头疼脑热子女也不能在身边照料。今年夏天我回老家,亲眼看见我们村里一位五十岁乡亲,看着自己七十多岁的身患重病的老母亲,流着眼泪又出门打工去了,不出门不行母亲看病还得花钱。说农民不孝敬父母,怎知道农民的心酸和泪水。



现在七十多岁的老农民,都是从大集体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由于长年累月在工地上修路改渠挖堰,都落了一身疾病,那时候国家又不兴交养老金,全国人民都一样为国家亦工亦农,到老了人家少则一月三四千,多则七八千,农民到老了就那一月八十元。农民老了不能跟人比,一个天来一个地。不是农民儿女不孝顺,农民的收入实在低,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让父母的生活好一些。


李彬v3nd


农村养老难,答案是肯定的。工人有退休金,退休后按月发公资,要是双职工,工薪家庭也得发6000多元,老俩根夲花不了,养老不成问题。农民就不行了,没有退休,过了60岁,身体允许继续干,不干沒在钱养老,现在国家每月补助1百多元,比早些年好多了,剩下的生活就靠孩子们了,孩子们宽裕多给点,老的生活就好点,孩子不富裕少给点,日子过的孬点,这就是农民养老的现实状况。农民养老和工人养老不能开比例,天地悬处。随着国家越来越富強,大力投入资金给农民养老,为民办实事,想信今后的宏利对农民越来越好,养老正在慢慢走入国家计划,农民养老就回得到解决。


我有理想8李居珍


长辈老了,把长辈养老推给社会,决不可能!即使再苦再累,每一个人都会懂得,今日长辈之老就是日后吾辈之老,现在不孝敬长辈,吾辈老了之后,何人再孝敬我。

目前国家强盛,考虑到老龄化日趋严重,对60\r岁以上的人给予不同等级的养老金,但不能真正解决养老问题,而真正的养老依然要靠儿孙辈的奉养。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太小看农村人了,难道国家穷,不给这点养老金,农村人对老人会象对耕牛那样吗?

以上我的回答可能有点不中听,请包含,也敬请广大网友评论指正。谢谢!


剑湖一一杨


农村的养老问题确实是当下大事,现在就说农村的儿女们不愿意养老的确是言过其实,也为时过早,但不能保证将来是不是永远都要传承养儿防老的格局,这必须要看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而言。

农村人养儿防老这已经是传统习惯和传统美德,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现在很多地方都取消了农业户口,统称居民,农村的养老问题也在慢慢的改变,由养儿防老逐渐形成社会养老这是大势所趋。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找一找问题的根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个根源到底在哪里。

现在农村在家养老的大多是60后和70后,因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后代正是用钱的非常时期,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抓的比较严,又恰好是改革开放的初级价段,农村实行分田到户,首先想到的是田里要有男劳力,在多生儿子多享福的的封建思想影响下,农村确实生男孩的占多数,今天的男女比例失调也突显在农村。

而现在他们的儿子已经长大了,找结婚对象却是一庄难事,即便是有结婚对象,结婚时又要彩礼,又要房子,还要车子,这一笔一笔对于农村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所以他们还要努力去挣钱。

农村的老人虽然消费不高,但一年下来少说也得几千,加上生病(小病,大病不敢生)治疗费用也得几千,这笔钱对于农村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如果象离退人员一样,实行了社会养老有养老退休金的话,那不得不说是给儿女们减少了不小的负担,最起码离退人员的儿女们没有承担这些负担。所以农村的儿女们不是不愿养老,该养的还在养,只是还有一种期待。

现在我们问题的根源已经找到了,接下来该怎么做,相信政府部门是有办法的,作为农民的儿女们只有尽情的期待。





页川木木1


农村老人指的是60岁以上的人。他们的子女一般40岁左右,先看看农村40岁左右的人在忙什么。

一,子女刚结婚或打算结婚。

待在农村的多半是老人,年轻人都在外打工。40岁左右的农民为了儿女能在城里买房,抓紧挣钱,甚至借钱,说实话,他们很少顾及父母,父母的年龄也就70上下,只要没大病,一般都在自食其力,不会伸手向儿女要钱。

二,子女还在读书的父母,老人年纪也不是太大,这些40岁左右的人,也在忙着打拼,自家老房子要翻修。孩子读大学要攒钱。能力差的一年挣的钱刚够开支。

三,还有相当一部分男人在外打工,女人在家陪读照顾老人。也有一部分打牌打麻将,混时度日,吃的大米小菜都还是老人种的。

农村老人习惯了没钱的日子,很多老人还以能帮儿女自傲,不到无力劳作时不会向儿女伸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