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親戚親兄弟之間總是見不得別人好?

我慫我怕誰


不是抬槓,什麼尤其是農村人,這是比較符合人性的一種心理好吧,只不過多數農村人相對文化程度低、思想上相對簡單所表達出來的讓人感覺的更明顯些罷了,還有就是農村人相對交往的對象少、朋友少,來往最多的就是這些親戚兄弟,能做比較的也就這麼些人,不像城市人除了親戚兄弟還有一堆的同學、朋友、同事等之類的關係來來往。

話說回來人們來做比較不就是跟周圍熟悉的人比較多點嗎,跟周圍熟悉的人會有一個經常來往的圈子,圈子中談論較多的話題無非是各人的近況多點,不自覺地談話中人心理上會有一種比較(他多還是我多),出於這種心理的影響才表現出一種千人千面語言上或行動上的表現形式。就像上學時一個班同學之間的較勁(特別是誰考好了,誰被老師表揚了)比較多點,跟別的班的也不認識人家犯不著了就;還有就是工作中同事之間的較勁也不再少數;有點閱歷的人細想下都會有相應的畫面在腦中浮現的。並不是說農村人比較突出,這個是人性裡面的東西,誰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只不過有的表現露骨有的表現含蓄,表現出來的形式不一樣而已!

我們經常聽到看到經歷到的深宮、官場、職場的鬥爭,也是出於這種心理,當然有這個心理還有一點好處就是能讓人奮進,還有一個我們可以發現那個路走的最遠的人往往是在這個心理怪圈中糾纏較少的人,所以人的眼界還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眼界放的越寬越不容易在小圈子裡牽絆,他的路走的也就越遠。


冬語夏說


關於這個題目,我有感慨也有自省。人生是在砥礪中前行,摸爬蝸索,可能遇挫折,我們勿必做到的是堅持,努力,奮發拼搏。週三我和兒子從孃家回來,兒子批評我一道,說我不會講話,二姨家表哥考研不順,我還在提別人考研的事,其實我還真挺注意這方面的問題。春節相聚,大家見面,長輩問這問那,真是尷尬,尤其工作生活不順的人,本身都不願出門訪友。

其實我挺注意這方面的,但可能是長期以來我家兒子不如妹妹家孩子,小學這兩個親表兄弟成績相差無己,大了,妹家兒子順利考進牡丹江重點高中第一中學,而我兒子呢?不知差了哪來的那倒楣的2分,結果花一萬八去的一中(打折一萬六千五,呵呵),考大學,妹家孩子考了個985,我家兒子211,唯有這次,兒子找工作順利,而妹家孩工作考研都不盡如人意。也許我不自覺當中流露出這種些微"幸災樂禍“,也許壓抑心情後“小爆發",我表示抱歉!親人間這種感情感覺起來好複雜,一方面希望親人都能出人頭地,親人間無形當中也在攀比較量,可是太優秀了無形當中便襯托出來自己的差勁;但發展太不好心裡也又跟著難受,必竟大家血緣相連,血脈相通,這種既期冀又迷茫的心思太難縷清。

兄弟之間其實並不是真見不得人家好,而是一衝暗流在胸中湧動,在較勁,在咬牙!



那就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人生需要奮鬥,可奮鬥最後成功的人又有幾何?可不奮鬥連其碼生活都招架不起,哪有好心情呢?



說什麼都白搭,別人看不起自己是小,自己再失去信心才更讓別人瞧不起!兄弟姐妹朋友間亦如此。


楊桃1968


一、見不得別人好

1.正常的心理現象

有“見不得別人好”的這種想法的朋友們不要擔心,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如果說別人比自己混的好,你自己無動於衷。要麼你是千年一遇的大聖人,如道家創始人老子,看透了這個社會;要麼你是有自己的追求大牛人,如水哥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要麼你是為國為民的大俠,如聖雄甘地,對印度這片土地愛的太深沉;要麼你就太佛繫了。



2.一把雙刃劍

如果積極地看待它,會不斷激勵自己前進。沒有競爭就是一潭死水。

如《三傻大鬧寶萊塢》的院長,他平常騎自行車都不願意在別人後面,這何嘗不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呢?這種精神與他能執印度最高學府牛耳有很大關係吧。



如果消極地看待它,這就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至少開心會離你越來越遠,甚至害人害己。在現在的社會,開心越來越成為一種奢飾品。開開心心地活著,多好。 比如《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三氣周瑜,如果周瑜不是嫉妒心太強,怎麼能夠被活活氣死。



二、踩混的不好的人

這種心理是絕對不可取的,欺負弱者無非是發洩自己內心畸形的快感,也是人的劣根性。其實與其落井下石踩他,不如雪中送炭幫他。

你想想,在別人踩他的時候,你幫他一把,他會對你多麼感激。比如韓信的“一飯之恩”。



三、為什麼農村特別明顯。

1.村裡人文化程度相對於城市低。

一般來說,受的教育程度越高,越能明白更多的事理,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怎麼做對自己好,自己怎麼樣才能進步。



2.發展機遇比城市少

城市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有更廣泛更遠大的發展機遇。城裡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有更大的可能性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農村,因為發展機遇少,人閒就容易生是非,教育程度低,很多時候看問題坐井觀天,也沒有什麼遠大的追求。



四、都是“比較”

“見不得別人好”與“踩混的不好的人”都是和別人比較,而“農村更明顯”則是和城市作比較。三個問題合三為一,就是比較的問題。

有的人認為“有對比才有進步”;有的人覺得“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關鍵是看你怎麼看待它,想追求什麼樣的人生了。

是儒家的積極入世?還是道家的無為而治?中國古人的“外儒內道”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相娛


生在農村的我深有體會。講一下我兩個姐之間的事情吧:

我大姐當時談的我姐夫,我媽不同意,死活要跟著去,跟我媽鬧翻了。然後彩禮就給了一萬,剛結婚完就借走了再沒還過。我二姐是留在我爸媽身邊的,我二姐夫他們老家很窮,兄弟三個都是上門的。

小時候總覺得我大姐挺好的,不知道是我姐夫的教唆還是人的本性,她結婚後就變得特別自私不講理,要什麼就直接來找我二姐要,不給就一哭二鬧三上吊,我大姐夫年輕的時候是個混混,然後掙不到啥錢,整天教唆我姐來我爸媽家要。

我爸媽經常生病,我大姐結婚十年,沒給我爸媽買過一件衣服,看病沒給過一分錢,我二姐這幾年蘋果賣了點錢,條件稍微好一點了,我大姐就天天哭訴我們都比她好,啥啥的,成天想把我二姐的果園給她分點。

去年我二姐蘋果賣了幾萬塊錢,都沒看見我大姐夫直接挑唆我大姐領走了,拿去買車了,我二姐夫老實,面上沒說啥,心理肯定也不爽。

現在真的是煩透了我大姐,親姐妹都見不得好,就知道成天自私自利的佔便宜。對自己的親爹親媽都不管不顧,只想著自己那一家。

我也想知道,她咋就變成了這樣,親姐妹好了她才可以更幫襯她嗎?


夏小半的江湖


這樣的人農村大有人在,他們的心理大概有以下幾種:

自卑心理,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行,看見別人某方面比自己強就會嫉妒,壓制,貶低,以此來顯示自己並不差。

虛榮心理,越是沒有能力的人越愛面子,見不得別人過的好。因為同在一個階層生活,憑什麼你就比我強!本來就應該吃同樣的飯嘛。

心胸狹隘,他們心裡想的是,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我過的不好,你也應該一樣才行。他們心裡只能放下跟自己同樣階層的人和事,稍微大一點就撐破了,所謂照相肚裡能撐船,就是這個道理。

這樣的人一輩子都不會成就大事,因為他們的眼界不開闊,鼠目寸光,永遠看不到更遠的地方。

這是我自己的一點感悟,希望各位親指點迷津,謝謝。


泉思馨雨


我們那裡就有這樣的人家,不僅是看不慣對方的好,還到處的踩。因此,兩兄弟的關係處的並不好,他們各自的媳婦還吵過好幾次架呢。

老二說老大過的好,是因為靠他的老丈人,他壓根就沒什麼本事,不是他老丈人給他錢,給他指一個好路,他現在啥都不是。

老大也說老二,說父母對他偏心,有啥東西都往老二家拿,而且當時供他上學,也花了好多錢,總是為他忙前忙後。

總之,兩個人就是看不慣對方的好,對方有什麼超過自己的了,就說別人是靠這靠那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都比較護老婆吧,他們的老婆吵架是因為老人幫忙照顧小孩的原因,一個說老人偏心,一個說老人就應該如此,反正也是看不慣對方。

雖然是親兄弟,但是關係真的不怎麼樣,都是背地裡說對方的不好,說自己的苦處。為什麼會這樣?可能真的和老人的偏心有關係吧。


小幸福的萌萌雷


恨你有,笑你沒,呵呵,這個事情在村裡很長見!

尤其是在村裡,大家都知根知底,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底細,你是什麼樣的,他比你更清楚,你瞅對機會,起來了,發達了,他開始嫉妒了,一個不如自己的人居然比自己過的好,自己心裡怎麼能平衡,心裡不爽,必然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給你下絆子!

你沒有還好說,你看你看,那誰誰誰從小我就知道他不行,如果你愛他強,他必然心裡不爽啊!

尤其是這種親兄弟或者從小長大的小學同學,更別多接觸,全是滿滿的傷害,很多時候真不如大學同學。真真的,我買房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事大學同學,不是從小長大的小學同學,大學同學才是真感情,小學同學的感情只適合回憶回憶就得了,千萬別當真,我和大學同學半夜打電話接七萬,妥妥的當天晚上到賬,小學同學壓根沒在我借錢對象裡面,為什麼呢,大家都心知肚明


初妝楊柳岸


親兄弟是親兄弟,當兄弟都成家以後各自成立了名自的家庭就是兩家人。即是兩家人應該親兄弟明算帳,有事了互相幫助,無事了各自生活,但在錢財上不能說胡里胡塗,言語上互相考慮,換位思考,還要相互尊重。否則兄弟妯娌之間難免生閒隙,一生閒隙就會有不合理的想法也正常,久而久之就是矛盾。兄家的事兄作主,弟家的事弟作主,作兄長的別以為我是哥我就能作弟家的主,那就錯了。如果兄弟誰也不顧妻子的感受,只講兄弟之情,必然夫妻之間也不會好。所以就會形成標題所說的問題。


秀ore6


當今社會,的確如此,你活的比別人好,別人就回當面討好你,奉承你,可背後卻說你一文不值,一味的誹謗你,並且無中生有還說的有聲有色,唉人言可畏,有的人擋不住這些八卦就放棄了好的工作,迴歸家庭,當你想做賢妻良母時,她們又說你怎麼的,還是不放過你,相比之下,兄弟之間該沒有這些事吧,畢竟是親人,奉勸那些愛嚼舌頭的小人,你們積點德吧


wove15680


親戚,是因父母的關係才有著血緣間的聯繫,所以親戚之間是不應該出現看不起的。作為親戚本來就有許多客氣的成分,親戚好了,在外面只能為親戚喝彩,在外人面前覺得有這樣親戚而自豪和驕傲,不應該覺得忌妒自己的親戚。


俗話說的好“上陣父子兵”。作為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本有心靈相通的天性,存有攀比和忌妒之心更是不該。從古到今,從當官的到百姓,怎麼能有心存忌心的,只應有相互提攜、相互幫襯的理由。

從古到今有多少達官貴人們因親戚的原因而丟官,有多少富豪因親戚的不及而家景沒落。

所以,覺得親戚和自己兄弟忌妒你,那是你多慮了。要擺正心態。俗話說的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人幫”。願天下所有的兄弟朋友,能團結一心,去共同發展,齊頭並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