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比你想的強之盛宣懷」布四年的局,一舉擊敗紅頂商人胡雪巖

盛宣懷是何許人也?

「清朝比你想的強之盛宣懷」布四年的局,一舉擊敗紅頂商人胡雪巖

盛宣懷

如果放到現在,他就是鐵道部部長+交通運輸部部長+工信部部長+郵政局局長+馬雲,同時還將輪船、電報、礦利、銀行皆掌握在自己手中,時人稱之“一隻手撈十六顆夜明珠”,個個都是賺錢的買賣。

同時,因為操持洋務多年,他和外國政府商人關係都混得不錯;因為辦了幾件完美的賺錢差事,深得頂頭上司李鴻章賞識重用;甚至能“勾搭”上李鴻章的死對頭——張之洞,在李倒臺後仍有強大靠山。

一言以蔽之,盛宣懷活出了政界、商界、智商界和情商屆的榜樣。

「清朝比你想的強之盛宣懷」布四年的局,一舉擊敗紅頂商人胡雪巖

勵志一下

胡雪巖之所以是盛宣懷最強大的對手,就在於他在盛宣懷早年操辦輪船招商局就不斷對其進行商業和政治同時狙擊。在經營上使絆子,還讓左宗棠找藉口進行彈劾,朝廷降罪諭旨都下來了,但好在盛宣懷父親和李鴻章關係不錯,李鴻章當時操持洋務風頭正盛,又急需要盛宣懷的才幹,硬是抗旨保了下來。

所以,盛宣懷與胡雪巖之爭,不但因為處於不同政黨派系,還涉及到商業競爭和利益獲取。一旦扳倒胡雪巖,相當於拔掉了左宗棠的財神爺。於權於利,這場戰,都不得不打。這個局,不得不精心佈置。

織網

1880年左右,中俄發生伊犁危機,正是此次危機讓清政府沒有電報,政務溝通交流極其困難的弊端顯現出來。危機之下遍佈商機,盛宣懷和胡雪巖都看到了電報隱藏的巨大利潤,紛紛打起算盤。

若說行動上,其實胡雪巖一方行動更快一些。左宗棠率先向朝廷遞上奏摺,要求清政府開辦電報,但由於種種顧慮,當權者慈禧認為此事仍需從長計議,駁回奏摺。在此情況下,左宗棠派無奈將此事暫時擱置。

另一邊,盛宣懷意識到慈禧的猶疑頑固,便捨棄了直接說服朝廷的方法,轉而親自帶著李鴻章的親筆信偷偷到上海,邀請當時太古輪船公司總經理鄭觀應出山,以招股方式籌集資金,共同開辦電報。

鄭觀應在當時也是一等一的商業奇才,一部《盛世危言》推動了中國商界啟蒙運動的浪潮。兩個精明人一拍即合,人很快在李鴻章的防務區修了一條電報線,並邀請朝廷顯貴試用。這些皇室貴族使用了西方的洋玩意兒,驚歎之餘覺得異常便利,讚譽紛紛。這一做法,是不是很像今日APP運營推廣,先邀請流量明星入駐,打下好口碑,從而吸引大眾群體。

親戚朋友們都說好用,推銷給慈禧的說服成本變得極低。這時李鴻章再正式向朝廷奏請電報一事,很快被批了下來。

「清朝比你想的強之盛宣懷」布四年的局,一舉擊敗紅頂商人胡雪巖

盛宣懷獲得電報的修建權,也就相當於李鴻章派控制了清政府的電報系統,自然引起了左宗棠的不滿。在胡雪巖的建議下,左宗棠拒絕盛宣懷在長江架設電線,並上報朝廷指責盛拖延怠工。處於戰略上的考慮,盛宣懷只好放棄長江電線的修建權。

但最精明的商人永遠不會坐以待斃。盛宣懷錶面上是退讓,私底下要求外國企業不要提供電線器材,自己這邊則以三倍價格收購。同時警告洋商,一旦左宗棠得寵勢,將會威脅他們在華利益。正所謂“以利誘之,以益導之”,洋商當時和盛宣懷合作勢頭良好,而左宗棠當時對外國商人的政策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這一增一減的對比,馬上答應了盛的要求,拒絕發貨。

盛宣懷此招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充分把握了洋人對左宗棠的懷疑態度,一舉切中痛點。這就導致胡雪巖找到外國企業要求購買電線時,受到各種推脫,威逼利誘手段盡使也沒有成效。無奈之下,左宗棠親自出馬,也只能運來一些質量差的電線,最後實在修建不下去,被迫停工。

盛宣懷正派人盯著工程進度,一看到工地停工,趕緊派人通知李鴻章,李鴻章直接一封奏摺遞上朝廷發起彈劾,毫無壓力地幫盛宣懷奪回在長江架設電線的權力。兩人的配合戰打的簡直天衣無縫。

至此,清朝電報盡在盛宣懷掌控之中,電報之網已經建好,捕獵之網已經織好,只待獵物入局。

獵物落網

1883年,中法戰爭即將爆發,左宗棠被召回北京處理軍機,胡雪巖被留在後方經營生意併為左宗棠提供銀兩支持。盛宣懷敏銳感覺到,扳倒胡雪巖的時機到了。

第一環:積壓庫存

胡雪巖每年都要囤積大量的生絲,盛宣懷就趁這個時機動手,一邊收購生絲低價出售給胡雪巖的客戶,一邊聯絡各地商人和洋行買辦不要購買胡的生絲,導致其生絲庫存多,資金鍊條緊張。

第二環:延後現金入庫

同時,胡雪巖為左宗棠行軍打仗籌集的80萬兩鉅款到了還款期。理論上這筆錢每年是由協餉補償,由上海道臺府轉交給胡雪巖。但今年盛宣懷跑到上海聯繫發銀子的人——上海道臺的邵友濂,要求他將銀子緩發20天。邵友濂可是李鴻章的人,緩發20天也不是什麼很嚴重的大事,畢竟官僚組織嘛,這裡出點問題,那裡磨蹭一點。所以對盛宣懷的要求當即答應下來。

第三環:現金強行出庫,被迫動用存款

借用這20天的時間差,盛宣懷私下讓外國銀行向胡雪巖催款。左宗棠遠在北京處理軍務,胡雪巖只好從各地的阜康錢莊調來80萬。

第四環:輿論發酵,扣押電報,引發擠兌危機

盛宣懷一看到胡雪巖動用銀行資金,當即託人到胡雪巖的銀行提款擠兌。同時四處放風,說胡雪巖積屯生絲血本無歸,只好挪用銀行存款,阜康銀行倒閉在即。

胡雪巖通過電報向左宗棠求救,之前構建的電報網在此時發揮了作用,電報被盛宣懷暗中扣了下來,導致左宗棠無法及時出面聲援。

收到銀行破產倒閉消息的儲戶不知真假,但看到胡雪巖的生絲確實賣不出去,也真的有人去提款,為了保障資金安全,紛紛上門提款,輿論發酵,最終引發全國性的連鎖惡性擠兌浪潮。

胡雪巖就此破產,左宗棠派元氣大傷。

「清朝比你想的強之盛宣懷」布四年的局,一舉擊敗紅頂商人胡雪巖

該局設置的極為精妙,環環相扣,陷阱挖的一個比一個深。斷了對商人來說最重要的現金流,利用人的盲從性造成全國性恐慌。當胡雪巖從銀行調出存款的那一刻,就是獵物落網之時。

捕獵者收網

1885年,左宗棠去世。

胡雪巖最大的靠山已倒,不久朝廷就下詔判定胡雪巖有罪收入監牢。只是,這位從錢莊夥計做成一代傳奇的商人,早已在貧困潦倒中告別人世。

網,已收。

戰爭,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