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影神有话说

本文约2200字,阅读此文约需10分钟。

早前,D&G公司2位创始人就视频《起筷吃饭》中涉及的辱华内容公开道歉。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很多人看视频时,觉得除了言辞之外,连模特的服装、造型也不符合一般的东方审美。但在影神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差异却是难以调和的。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花红柳绿的D&G服装造型

这种差异性在电影中,则体现于对异域人形象的描绘上。阅片无数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许多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将细线一般的丹凤眼作为亚洲、更是中国人形象的普遍标签,尽管这并不是中国人典型的外貌特征。

电影《龙种》中,因饰演一位中国进步女性小玉,凯瑟琳·赫本在造型上下了一番苦功:柳叶眉、丹凤眼。这在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更加明显。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凯瑟琳·赫本与《龙种》小玉形象

影片中的木兰被描绘成一个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美人形象:娃娃脸、柳叶眉、塌鼻梁、高颧骨、厚嘴唇。而且,无论男女,全是丹凤眼。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皇帝是丹凤眼。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将军是丹凤眼。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就连匈奴单于也……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在不久前曝出的真人版《花木兰》中,木兰的饰演者刘亦菲虽长相仙气十足,但确认过眼神,仍旧是长着一双丹凤眼的美人。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东西方审美的差异造成了类似D&G设计中的审美不快,但审美心理的塑造,是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的。因此,这一审美不快就不仅仅产生于中西方话语差异,而是涉及因历史权力话语的遗留所产生的“东方学”思维。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萨义德

萨义德曾在《东方学》一书中贯彻自己的“东方主义”理论。他表示,西方国家眼中的东方是立于非东方文化视野下的东方,即一种西方主观幻想的、凭空捏造的意淫式东方。这种捏造和偏见所伴随的,是西方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

东方,非东方之东方,而是西方视野下的他者。正是由于这种来自西方(别处)的审视,东方被异化,我们成了自己眼中的异乡人。这种异化,在电影中不胜枚举,并带着强烈的

“情色化”、“恶魔化”、“消费化”三大特征,撩拨着我们的心。

情色化:好奇的西方人


电影本身是一项技术,这就不得不提到摄影。虽说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便发现了小孔成像,但说起摄影术的发展,还是由西方所主导。

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法”,成为现代摄影术的开端。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一开始,西方便掌握了摄影术的话语权——凝视的话语权。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随着殖民掠夺的扩张,西方开始用摄影机对东方异国进行一系列“情色”窥视。之前,他们便被马可·波罗等游览者的见闻冲昏头脑,幻想着遍地的黄金、身着轻纱的女人。当掠夺将幻想变为实际的占有,这种类似肌体的接触现象,在西方人心中产生了情色的意味。

到了东方后,西方人觉得除了供给资本积累的黄金外,东方并没有多发达,于是,东方粗野、落后的印象就此打下。而摄影术本身所存在的“窥视”性,加强了东方形象的情色化。这种情色意味体现在电影演员上,可见一斑。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作为中国第一位打入好莱坞的女影星,黄柳霜的从影生涯总伴着歧视,这全因她经常饰演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娃娃,而这一形象大多艳丽暴露,常常屈服于白人男性的淫威下。这种普遍的情色状态,甚至让黄柳霜被宋美龄排除于宴会名单之外。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黄柳霜

由于当时在美国白人眼中,华人是愚昧、劣等的代名词,所以华人大多被描述成野蛮凶残的强盗、毒贩,女性角色则大多沦为妓女形象。电影本身存在的“偷窥”心理,让情色意味更甚。

恶魔化:“冷战”下的恐惧

二战结束后,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获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其电影中的形象则分化出两个方向。

一类是电影中成功者的形象,另一种便是“冷战”时期,作为资本主义敌对分子的形象。前者如电影《龙种》,片中一群外国人穿上中国平民百姓的衣服,虽然看着有些违和,但在基调上仍以歌颂为主。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电影《龙种》剧照

直到铁幕低垂,“冷战”的阴影笼罩整个世界。东方再度成为西方胡乱想象、以及平添政治意图的地方。这就不得不提由克里斯托弗·李所饰演的“傅满洲”系列。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克里斯托弗·李所呈现的傅满洲形象

自1965年起,共有5部傅满洲作品:《傅满洲的面孔》、《傅满洲的新娘》、《傅满洲的复仇》、《傅满洲的血》以及《傅满洲的城堡》。片中的傅满洲,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中国人,在唐人街建立了一个随时准备颠覆西方世界的黑暗帝国。

长脸,秃头,脸廓棱角鲜明,八字胡,阴险狰狞,走路如猫一般悄无声息。除了人,同样被恶魔化的,还有中国的龙。东方的龙多作为祥瑞之兽,而西方的龙大多是一种长着翅膀的恶兽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中西方的龙

这些被恶魔化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西方对东方政治权力崛起的担忧。至此,东方仍旧被作为一个异化的他者而存在着。

消费化:作为被商品化了的东方

如今,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好莱坞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便是《功夫熊猫》。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看似这一东方他者形象被打破了,但细想想,熊猫还是一个西方话语下的熊猫,只不过导演以一种正视的态度进行文艺创作。片中关于角色形象、山水、美食、功夫、剪纸等元素的运用,都掺杂进中国元素,而所有的元素运用仅是好莱坞流水线生产作业上的一个商品。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以中国剪纸、皮影的形式来介绍孔雀的家族背景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音乐与武侠的融合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云雾与中国山水

历史只能去贴近,但不可被复制,文化亦是如此。无论多贴近,东方仍旧是他者的东方。而《功夫熊猫》系列带来的,只是增强了世界对中国的好奇,中国“消费化”仅作为一种猎奇的标志被分享。

熊猫没有打出中国,反而将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品被推出。可笑的是,之后国产影片《兔侠传奇》也在这一层面上发挥了模仿的作用。不是从自身文化找突破,而是一味效仿。东方,从自身内部,彻底沦为一个被动的对象。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当下,许多电影制作完全被沦为一种走马灯式的商业行为。像好莱坞电影剧作中涉及的“黑人必须第一个死”、“木讷的亚裔人民”等剧作范例,完全把非西方人变成了一个呆板的客体。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黑衣人3》中的亚裔形象

在当今消费社会中,东方仍旧是一个被贩卖的他者形象。东方主义下的东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荡然无存。因为在西方以东方主义来对待东方的时候,东方自身也在接纳自身的异化。

D&G事件所牵扯辱华的问题,究其原因,还得归咎于东方主义的盛行。我们不乏灿烂的文明,只是在历史权力的更迭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以惯性的态度,让东方永远投向一个未知的远方。

D&G辱华被喷,原因居然跟《功夫熊猫》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