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阿工業園區:經濟“飛地” 發展“跳板”

成阿工業園區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根據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由成都市和阿壩州合力共建的全國唯一災後重建、異地重建、合作共建的民族“飛地工業園區”。建園近十年來,成阿工業園區從無到有、快速推進,如今已成為民族地區和發達地區合作共贏的一個樣板和典範。今年1-8月,成阿工業園8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9.29億元,同比增長11.28%。

歐珠旺姆說“這裡是位於成都市金堂縣淮口鎮的成阿工業園區,在我身後,我們視野可見範圍都是成阿園區的入駐企業。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目前園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有80戶,正是這樣一個龐大的企業集群,助力成、阿兩地實現了“合作共建、互利雙贏”。那麼,成阿工業園是如何讓“1+1>2”的?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

成阿工業園區所在地淮口鎮位於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內,是成渝城市群發展的重要節點,區位優勢明顯。作為跨區域合作共建的“飛地園區”,成阿工業園在用電、融資、人才引進、市場拓展等方面享受到了成都、阿壩兩地的雙重優惠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眾多企業落戶。

成都康力電梯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浩志說“企業和政府那邊的很多的服務平臺幫我們組建,很多的信息共享幫我們提供。”

成阿浩旺產業園區辦公室主任唐芳說:“水和電政府給的優惠很大,然後頭一年過來後有一部分企業免租。”

成都紳浩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塗添招說:“這邊的租金補貼到電費的補貼,以及我們從培優企業到規上(規模以上)企業,都有一定的補貼。”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截至目前,園區已引進天津巴莫、康力電梯等重大項目125個,協議總投資339.5億元。除了政策優惠,成阿工業園區還在管理機制上進行了全新的探索。在這裡,成都、阿壩兩地通過實行“兩地聯席會議+黨工委(管委會)+公司”的運行模式,市州共建合作聯席會議制度。管委會班子成員由成都、阿壩兩地交叉配備,工作人員由兩地抽派。雙方齊心協力,共同把產業發展的“蛋糕”做大、做好。

成阿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榮茂說:“主要就是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講團結,講政治,心往一處使,不打小算盤,所以形成了成阿工業園區工作比較合理的一個格局。”

成都、阿壩兩地按照“合作共建 互利雙贏”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合作宗旨,既讓成都市金堂縣獲得了自身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收益,又解決了阿壩州因承擔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而造成的“福利受損”,產業的“反哺效應”正為民族地區的脫貧奔康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2015年在園區投產的好醫生中藏藥業有限公司即是其中一個縮影。

四川好醫生中藏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孟波說:“比如我們的石榴就來自我們的涼山州會理縣,每一年我們會收購大量石榴,給當地農民帶來一定的收入。”

四川好醫生中藏藥業有限公司員工土比友色說:“在這裡工作很穩定,公司還給我們買了社保,我們還能學到一技之長,對我個人而言或者對我的家庭,有了很大的一個幫助。”

截至目前,成阿工業園區通過送工作、送技術、送資料等形式,已累計帶動民族地區勞動就業1000餘人。不僅如此,經過近十年建設和發展,成阿工業園的承載能力已全面形成,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園區獲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如今,在成都深入推進“東進”戰略,淮州新城建設國家級產業開發區這個重大歷史機遇下,成阿工業園區還將通過爭創全國一流的區域合作樣板園區,沿著“產城一體、宜居宜業、綠色發展”的方向再進一步。

成阿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榮茂說:“工業園區在以後的話,可能不光是發展工業了,可能更多的是多產業發展了。不管是我們有商業,不光是有第三產業,也有這個工業。這種發展的模式,產業高端化,它會逐漸的為阿壩州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財政收入,讓我們有更多的財力,來解決我們民族地區的民生,來提供更大的助力。“”

記者歐珠旺姆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十年發展歷程中,成都、阿壩攜手並進,用行動證明:“飛地經濟”能夠實現兩地雙贏,更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如今,在成都市金堂縣這片熱土上,一座以成阿工業園區為代表的產業新城已經初具雛形。展望前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片“飛地”還將帶動成阿兩地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