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和親,有沒有可能在長途跋涉中被匪徒劫走?為什麼?

柳侍墨


1.如果是漢民族屬於強勢地位,其他藩屬屬於從屬地位。那麼古代公主和親這個事情就會佔據主動地位,遠嫁的夫家也會派兵保護,自己孃家也會派兵護送。

比如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案例。唐貞觀12年(638),松贊干布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量的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 貞觀15年(641)正月十五,唐太宗詔令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讚的伴隨下,前往吐蕃。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

2.如果是漢民族處於弱勢地位,其他少數民族屬於強勢地位。那麼古代和親的公主就會處於莫不關注的狀態,和親路途上,不僅僅是強盜,還有其他的氣候因素造成人員的傷亡,冒著生命危險到達夫家,但最後的命運都會特別的悲慘。

比如漢初高祖,文景帝時期,匈奴屬於強勢地位,古代公主和親就是屬於交易的產品,那麼到達匈奴之後,也是變得悲慘,甚至被折磨至死。

故古代公主和親這事情,和親公主都是一個交易的附屬品,都是不由自己掌控的命運。幸運些就能善始善終,不幸運就會被殺。

個人意見,請關注。


歷史伴讀小二


當然會遇到土匪,古代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不及時。在遠嫁途中遇到一些意外那是肯定的。在人際罕至的地方遇到土匪的可能性更大。山高皇帝遠的,打家劫舍是常有的事兒。在我國曆史上也有公主在遠嫁途中遇到土匪的事情。



據說,漢朝時期有位波斯使者來中國進貢金銀珠寶,並且向中國皇帝提了個要求,要求能夠有位公主遠嫁波斯,以建立友好關係,皇帝考慮之後就答應了。



但是,和親隊伍在去波斯路上遇到了土匪,眾人為了保護公主就上了山,時間久了土匪了,但是公主卻意外懷孕了。為了保全性命回去不是,去往波斯也不是,於是索性就地建國,公主就做了攝政王。



後來,公主生下一名男嬰後,被眾人擁為國王,自稱是“漢日天種”,後來這個國家就與波斯國經常往來,逐漸有了波斯人的特爾正,就是塔吉克的祖先,現如今,該地就在新疆喀什地區塔身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一帶,公主堡遺址也保留在此地。


靳可以


幾乎沒有可能被截走。因為和親之事是兩個國家極為重大的事件,是關乎兩個國家關係的事情。而且在接和親公主回去的路上,都會有重兵護送,沿路官兵開路,官府早已給當地匪徒打了招呼,不然兩國都會派出重兵圍剿。此時此刻誰還敢動亂呢。



不過和親公主大多數都是不幸福的。其中唐德宗的“鹹安公主”的遭遇就顯得屈辱得多,當年鹹安公主遠嫁回紇(he),一年之後丈夫武義成功患病而死。他的兒子多邏斯繼位,在當時回紇有個婚俗就是“父兄死,子弟可妻其群母及嫂”的婚俗,這可在中原王朝看來,是違背倫理的。可是三個之後,多邏斯被小可敦葉公主毒死,鹹安公主再次失去了丈夫,然後按照婚俗只能與多邏斯的兒子阿啜結婚(阿啜被立為可汗),五年之後阿啜去世,鹹安公主又和骨咄祿結婚,骨咄祿繼承了阿啜的漢位置。在短短的八年時間裡面,鹹安公主嫁了四位丈夫。這對於曾經高高在上深受皇帝厚愛的女兒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無奈,為了國家太平他們甘於犧牲自己。

和親公主在當時是作為維護邊疆穩定的角色,她們出嫁時風光無限,實際生活大多數都是不盡人意。


蘇墨子柒


當然有。和親是國家措施,即使不張揚,目標也夠大的了。和親是對特定外族,當時的所謂'外國',路線確定,基本上不能更改。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歹徒一旦瞄上,總是會有應對之策。例如,沙漠上戳破水袋,汙染水源;荒野上毒殺馬匹駱駝,搶劫焚燒糧食;臥底暗殺猛將,引入歧途;設點伏擊;刺殺公主,甚至偷樑換柱。


袁飛2


古代官匪都有一定的默契,比如賑災的糧鹽,八百里加急軍情,土匪是不會動的,偶爾搶點普通地主員外撈點物資,小打小鬧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涉及了原則肯定不可能的。去和親是兩個國家重大事件,所以遇到問題會遭到兩個國家全力清洗,沒有哪個傻土匪敢做的事。


風雅秀仕


不會有,平民可能上演,公主不可能,古代的等級制度相當嚴格,再加上古代的懲罰制度不是一般的殘酷,你敢動皇家的除非你和你家族嫌命長了。古代各個朝代大部分實行儒家思想,這就造成奴化思想,皇家至高無上,臣民的城服,服務於高等階層,後世出現許多愚忠,封建思想到現在還在塗毒我們的思想。


螞蟻人生聚


應該會有這個可能性


01福建萬景裝飾


可能會有,成吉思汗他的母親就是他父親搶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