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御笔《金莲花》

乾隆皇帝文治武功,并且一生酷爱书画文玩,热衷于舞文弄墨,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词和墨迹最多的皇帝。平时我们常见的是他留在各名胜古迹的牌匾书法、书法墨迹和刻石以及诗歌。但乾隆也爱画画,据说,乾隆皇帝一生所作绘画,至少有一千四百幅之多。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御笔《兰竹秀石》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御笔《水仙册》之一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御笔《水仙册》之二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御笔《水仙册》之三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御笔《水仙册》之四

《石渠宝笈》著录此作品原为八开册页,今仅见四开。其余四开未知去向。此水仙四帧,以极佳纸作,或水墨,或双钩,或设以淡色,或竟以没骨,估计是目之所见,心有所感,兴之所至,泚毫所作的。构图虽简,但造型甚准,最不易者能神闲意定,故有安祥平和之趣,堂皇富贵之态。

作为一国之君的乾隆,于万几余暇醉心于绘画。乾隆皇帝学习绘画起点很高。首先,由于生于皇家,他年幼时便可以接触到当时的文化精英,如叔叔允禧、允禄,西洋画家郎世宁等。与他们探讨画理、切磋画艺,绘画水平自然精进极快。此外,清宫中盛极一时的书画收藏,也为乾隆皇帝观摩临习历代名家的绘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乾隆皇帝学画,始自对五代黄筌花鸟画的学习。黄筌擅绘宫廷园囿中的珍禽异鸟、奇花怪石,画风华丽精妙,故有“黄家富贵”之说——这正是乾隆皇帝所追求的审美情趣。但是,由于乾隆皇帝并无很深的绘画功底,他学院体花鸟画时,即使作一幅小画也很吃力。所以,他转向了注重“古意”,而在写实功力上可以适当放松要求的“文人画”。自娱自乐、陶冶性情,是乾隆皇帝作画的目的。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御笔《一枝独秀》

他并不以画交友,也不用出售,更不作留名画史之想。这是作画时最好的一种心态,配以最好的纸、最好的墨、最好的颜料,于无拘无束中笔随意走,挥写的是真性情。“简”与“静”才是他的绘画特质。所以,有别于那些在用笔、造型上都十分能、巧的作品,乾隆特别喜欢画花卉和清供一类的作品,或许这些简净的作品更能代表乾隆向往、追求文人画的理想,体现他的文人情怀。存世的作品常见于各大博物馆和市场。如:乾隆御笔 《写生花卉卷》(与《荷菊清供图》同为丙申年作(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御笔《龙井写生花卉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御笔《庚辰岁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御笔《岁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帝《杏花》等等。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御笔 《写生花卉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龙井写生花卉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庚辰岁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杏花》北京保利2010秋2350万成交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丙子岁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岁朝清供”在我国传统绘画题材中,是一个独特、应时且受人喜爱的画种。它蕴含丰富,寓意深邃,悬画迎新,给节日平添了吉庆祥和气氛;雅俗共赏,别有情趣。此种吉利画到了清代已经非常盛行,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布衣秀士,名家高手多有应景即兴之作,敷衍成诗书画图文并茂的典型文人画。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隆御笔 的《荷菊清供图》



乾隆御笔 的《荷菊清供图》也是这样一幅岁朝清供图样式。此幅《荷菊清供图》为纸本,设色画。纵62.5厘米,横35厘米。绘胆瓶内插荷花二枝,或舒展怒放,或含苞待开;旁置盆景一座,三五枝菊花植于盆内,饰以秀石,高低参差,别有韵致。图中胆瓶、花盆造型拙朴,墨线勾勒;花卉取白描技法,粗放率意;石头以淡墨皴染、浓墨点苔。书法流多中锋藏锋,圆柔婉转,畅自如的笔墨也较好地呈现出他数十年不懈临写古代名迹的成效。此图诗、书、画完好结合映衬,相得益彰。本幅左上行书自题曰:“菊放深秋荷孟秋,驻年仙境做同游。傲霜裛露诚无忝,开晚谢迟斯有由。卉里更谁堪伯仲,画中雅合擅风流。恰如隐士逢君子,一望应知气味投。山庄荷花尚存,簪植胆瓶,与盆菊相对,天然清供。朅尔成什,亦兴之所寄也。辄写小帧并题其上。丙申重阳前一日,御笔。” 画心钤“干”“隆”朱文联珠印、“妙意写清快”朱方印、“即事多所欣”白方印、“意在笔先”朱方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朱文方印、“八徵耄念之宝”朱文方印。这七方帝玺与故宫博物院编纂的《清代帝后印玺谱》印鉴比对完全吻合。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左 本作取印

右 对比印(故宫博物院编《清代帝后玺印谱》)


按丙申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时乾隆65岁。图中题诗着录于《御製诗四集》卷四十。据《热河志》载:“承德避暑山庄之荷敖汉所产,较关内特佳。山庄移植之……塞外地寒,草木多早黄落,荷独深秋尚开,木兰回跸时犹有开放者。”自从避暑山庄建成以来,乾隆皇帝几乎年年都要到避暑山庄居住。深秋时节,湖中荷花仍然含苞怒放,经久不谢的现象,被乾隆皇帝屡次提及,并大加吟咏赋诗。乾隆在《荷二首》的诗注中也说:“敖汉荷花,色鲜瓣大,胜于内地,皇祖时移植于此”。由此可知,《荷菊清供图》描写的正是避暑山庄栽种的敖汉莲。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著录:《清高宗(乾隆)御製诗文全集》第六册



《荷菊清供图》是在“丙申重阳前一日”写就的。丙申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这一年对乾隆来说意义非比寻常。二月初四日,大金川土司走投无路,向清廷投降。自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出兵,至乾隆四十一年大小金川彻底平定,历时五年。乾隆十全武功,此排第一。因金川战役的胜利,乾隆心中大快,前往木兰围场秋狝的时间比往年早。他于五月十三日奉皇太后启銮,巡行木兰。九月初八日回驻避暑山庄,二十二日还京师。“重阳前一日”即九月初八,乾隆刚从围场回到避暑山庄,当是心情舒畅,“兴之所寄也,辄写小帧”,抚景兴怀,借菊与荷发“隐士逢君子”之思,可谓是吉物盈幅之作。

乾隆是留下书法和诗词最多的皇帝,他的文人画原来如此清新简洁

乾 隆(1711-1799) 荷菊清供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76年作

著录:乾隆皇帝题诗载于《御製诗四集》卷四十。

说明∶1. 是轴描写的是从敖汉(属内蒙古)移栽到避暑山庄的荷花。可参见《御製诗四集》中的注释:内地荷花至八月即凋尽,今已届霜降,而塞湖之荷尚有作花者,盖由园中有温泉,而开花较内地又晚之故。2. 据《热河志》载:“承德避暑山庄之荷敖汉所产,较关内特佳。山庄移植之……塞外地寒,草木多早黄落,荷独深秋尚开,木兰回跸时犹有开放者。”自从避暑山庄建成以来,乾隆皇帝几乎年年都要到避暑山庄居住。深秋时节,湖中荷花仍然含苞怒放,经久不谢的现象,被乾隆皇帝屡次提及。他称敖汉莲花为“武烈君子”,并大加吟咏,在避暑山庄御製诗中就有《荷》、《初荷》、《晚荷》、《观荷》等诗100馀首。

《荷菊清供图》作为一件清宫帝王散佚书画,十分难得,由于溥仪出宫与故宫文物迁台时均首选历代名迹,因此乾隆绘画的绝大多数依然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只有极少数流散民间,本作不仅装裱极精,更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抒发着乾隆作为杰出政治家的怀古幽思,虽贵为国君但内心亲近自然、敏感柔情的真实一面,其珍贵程度已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