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文化传媒 II 登桂林叠彩山小记

登叠彩山小记

|老伙计


这一日天气晴好,下午我骑车到达叠彩山公园,叠彩山公园正门座北朝南,与第二人民医院比邻,有两道门。第一道门口设有售票处,门票价35元。从第一道门到第二道门有一条长70米的林荫小道,路面大约有五六米宽。左则划有汽车停车位,一溜全部停满汽车,这些车辆可能全是公园内工作人员的私家车。到第二道门才验票进入到公园内。当然,本市居民用身份证无需买票可以直接进入公园。

进入公园是一个北高南低的斜型小广场,对面就是叠彩山,沿山的斜坡建有很多树兜状的凳子,供游客休息。从第二道门前进大约20米,就开始爬山,石级向上延伸,大约有三四十级台阶。上完这些台阶就是一个古朴而结实的凉亭迎接你。出了凉亭往左是去四望山的一条石板铺就的路,往右是登于越亭的路,往前是去叠彩山几大主峰的路。我选择先登于越亭热热身。于越亭建在一个小山峰之上,亭内面积有四五十平米,呈长方形。从这里东望漓江,烟雨朦胧,美不胜收。再向南望,漓江逶迤南流,不远处的伏波山、解放桥、象鼻山等都清晰可见。在于越亭里停留了大约5分钟,就沿来路返回,然后就径直去爬叠彩山最高峰——明月峰了。

南国文化传媒 II 登桂林叠彩山小记

其实明月峰之下还有几处人工建造的展厅也是值得一去,这就是叠彩公园内特有的昆虫博物馆,里面可以免费欣赏各种昆虫标本,尤其是成千上万的蝴蝶标本五彩缤纷、形态万千,让游客叹为观止。之前在女儿三四岁时带她来这里参观过,当时她看得都入迷,都不愿离开哩。今天因时间关系,就没有再去欣赏了。


南国文化传媒 II 登桂林叠彩山小记


当然,一进入叠彩山,就会有一步一景的妙处,这在整个桂林的山水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我还没有拾级而上就被前方左则的一石刻吸引了——那石刻用红字阳刻着“江山会景处”五个大字,让人情不自禁想要左顾右盼一番,果真!这里流水淙淙,绿荫如盖,山岩奇峻,风光旖旎幻妙,确实景色迷人。待拾级而上,心中不禁感慨——桂林有赖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奇山秀水,又因这奇山秀水养活了多少人?甚至是几世几代的人啊!

南国文化传媒 II 登桂林叠彩山小记


上得二十几级石阶,向右有一山门,上书“叠彩”两个大字。跨进这洞开的山门,原来这里面别有洞天,乃是一个带有道教色彩的庭院,我没有细细观察,只是被临壁悬崖的一个洞口所吸引,这就是所谓的“风洞”了。只有穿过风洞,才是攀登明月峰的路。可惜这风洞里人间俗世、因果报应的迷局太重,使它披上了浓重的道教色彩——石洞中供俸着一尊石像,石像下设多层香龛,由于今天游人稀少的缘故,那些香龛上并没有烧着香,闻不到香气,看不见氤氲飘渺。我没有停留,径直穿过风洞,就到了叠彩山的北面。

南国文化传媒 II 登桂林叠彩山小记


此处也有一凉亭沿悬崖峭壁矗立。因它有二层,旁边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在这些附属建筑里当然是公园的创收商店。这里还有一个滑道的出口。我不禁多看了它几眼——这滑道是从明月峰上延伸下来的,密封式,弯弯曲曲。我没有上二楼,直接向右侧沿山腰石阶而行。从这一侧向北看,近处的蚂蟥洲、虞山桥,再到远处的南洲大桥都历历在目。山脚下的木龙湖就如一口深井,泛着波光。突然间,我在这山腰间感觉到一阵目眩袭来,心悸油然而生。我不得不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沿山壁而上。这种目眩与心悸好一会才停止,等虚汗一过,心情才舒畅起来。我不敢中途歇息,一是怕在这绝壁之上停留太久,产生更大的恐惧,二是怕一停留下来,就再也没有勇气往上爬了。尽管沿着石阶爬得气喘吁吁,双脚腿肚子打颤,但还是咬牙坚持爬上了明月峰。

爬上这明月峰,已是一身臭汗淋漓。但一看到明月峰上那块石碑写着“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心中不免生出一股豪情来。自然,这明月峰也少不了名人题字。这“明月峰”三个大字还是朱德元帅题的哩。


南国文化传媒 II 登桂林叠彩山小记


明月峰之上又建一小亭,红漆朱颜,名曰“峰望亭”。站在这明月峰四顾,整个桂林城尽收眼底。据说徐霞客当年登上这明月峰时,也被这峰上极目远眺桂林的美景所陶醉,形容“石萼矗发”。明月峰海拔为223米,“明月”寓指手可触天上之明月也。此时不禁想起李白《夜宿山寺》中的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此时山顶北风呼啸,除我之外,并无一名游客,真有一种天地寂寥,尘世小我的感觉。

从明月峰下来走的是另一条道,此道就与此前说过的滑道如影随形。坐滑道要20元,这种人为的下山方法,看来除了骗小孩子口袋里的钱外,并无多少可取之处。

下到之前说的二层凉亭旁,遇见以老年人为主的旅游团,因导游带领游客从商店出来走在了后面,只得大声提醒走在前面的老人“向左走”“向左走”——他们原来是要去爬明月峰哩。如今在中国,老年人组团旅游已成风尚,这是旅游业火爆的一大成因。老年人有时间,有闲钱,更有一颗以旅游换健康的心情。在这里要点赞点赞!

无暇顾及这些老年人如何地潇洒了,因时间关系,我还要去爬另一山峰——仙鹤峰,就快步穿过一条石缝来到了百鸟峪。可惜这百鸟峪已经荒废,里面曾经的大多数飞禽都不见了,只有少量的鸟类还在这苟延残喘。如乌鸦、天鹅、孔雀、斑鸠等等。这里曾经是可以免费进去观赏鸟类的,现在人去楼空,铁将军把门。我沿爱情长廊拾级而上——何为爱情长廊?原来是公园管理方特意设计的一条通往四望山和仙鹤洞的路途。山壁一则用图片形式展示了从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到国父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故事,再到40后、50后、60后、70后.......的爱情铭文,中间还穿插着一些世界名人夫妇的爱情故事,由此成了爱情长廊。

南国文化传媒 II 登桂林叠彩山小记

我没有仔细欣赏这些爱情故事与铭文,从四望山与仙鹤洞的分叉口往右拾级而上,就来到了仙鹤洞。仙鹤洞是一个高若五丈、宽若三丈的对穿洞口,岩壁上有很多石刻,但名人石刻不多。从这边洞口走到那边洞口大约有30米,到对面洞口,迎面被一道高约1米5的人工石墙挡住,原因是洞口以下是悬崖峭壁。从这里望出去,木龙湖以北的观音阁市区尽收眼底。

从仙鹤洞出来,我就开始爬仙鹤峰了。从登山石阶的新旧程度可以看出,这里建造的石阶与石栏还是挺新的,游人登山的脚步还没有将石阶磨出光滑的痕迹。我一鼓作气,用了不到10分钟就爬上了仙鹤峰。这峰顶的建筑与明月峰相比就简陋和逊色得多了,就连一个可供游人休息的石凳也没有,只有一根直插云天的避雷针矗立在那里,显得孤独而寂寞。我在仙鹤峰向明月峰眺望,发觉这仙鹤峰其实比明月峰还要高出几米,只因这仙鹤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如明月峰优越,它们的知名度就有了天渊之别了。正如世上人与人相比一样,所处的环境与地位不同,差别也不尽相同。


5点30分,我伫立在仙鹤峰上,此时已暮色四合,北风萧萧,云卷云舒,望桂林城,已是华灯初上。此时不禁想起毛大大那首赞美庐山的诗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也难怪陈毅元帅有诗曰: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


此时的我心身两忘,宠辱不惊,超然脱世了,什么苦恼与郁闷,什么喜悦与欢快……都TM的去了爪哇国了。真的,沉浸在如此美丽的山水之中,做一个桂林人确实不错!

——————end——————

南国文化传媒 II 登桂林叠彩山小记

作者

老伙计,本名罗龙辉,农家子弟。音乐师范科班出身。喜诗词歌赋、散文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