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館藏建盞經過前四期日本館藏藏品的展示,現在正式進入到美國部分。雖然說美國的館藏建盞不如日本的知名,確切的說是缺少像“曜變”、“國寶油滴”那樣的絕品。但仍有可圈可點之處。

有幾個特點:其一,從博物館數量上看,比日本更多,除了大都會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中心、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波士頓博物館這類以收藏亞洲藝術品為長的博物館之外。幾乎各州立博物館對建盞均有收藏;其二,從藏品情況看,雖然館藏品級無法和日本媲美,但器型和釉色的豐富程度則毫不遜色。同時還有不同品級的標本收藏,這亦是一大亮點。

▌首先是波士頓博物館的5件藏品,如圖1-3,釉面分別是兔毫紋、柿紅釉、灰皮釉。同為束口盞,但器型的高矮、弧度曲線是有差別的,束口型作為建窯最具代表性的器型,應宋代點茶法而生,也隨著明清以後點茶的消失而不復存在。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圖4、5均是黑地兔毫紋盞,不同的是圖4毫呈黃褐色,圖5的毫則呈藍色,這也是比較珍稀的品種。這類建盞在日本德川美術館中有幾件藏品,且都被奉為至寶。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第二部分是大都會博物館的三件藏品。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素以收藏亞洲藝術精品而聞名。館藏建盞也是非常精良。

第一件藏品是經過金繕修復後的撇口藍兔毫大盞,這種大撇口在宋代被廣泛用於茶肆中,作為盛茶用器。但從世界館藏藏品來看,數量很少,且完整器罕有。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第二件是非常精良的烏金釉束口盞,盞口有銅釦。蔡襄在其《茶錄》中記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其中“紺”是藍色系中的一種顏色,是指帶有紫色的一種深藍色,不同於漆黑,這是建窯烏金釉非常獨到的地方。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第三件是銀毫盞,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記述:“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其中“玉毫”歷來學界存有爭議,但毫無疑問,如果單純從字義上理解,這件銀毫即是徽宗所說“玉毫”。

同時,在“玉毫”一詞出現之前,包括宋代文人詩等文獻記載頻繁出現“紫甌、紫盞、綠地、褐兔”等形容建盞顏色的詞語,但徽宗之後,這些詞不復存在,可見“玉毫”,應該是通潤如玉,甚至是有些透明質感的毫。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費城藝術博物館的這件盞外呈七彩光暈的兔毫盞,世界範圍內的館藏藏品,僅此一件。這種七彩光暈的形成,是窯內極為特殊的氛圍所致,形成的部分條件可能與曜變類似,殊為難得。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哈佛藝術博物館的建窯藏品眾多,在這裡只選取一件最具代表性的,毫從上而下,由銀白色過渡到紫、藍相雜的無法確切定義的顏色。這種“窯變”色,表現方式很特別,仔細觀察,藍、紫、紅、黃、粉等諸多顏色彙集,但通身在光線下是呈藍色。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接下來是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該館是美國知名的亞洲藝術博物館。所藏建窯作品幾乎沒有完整器,但釉色、器型非常豐富。

第一件是建窯龜裂紋茶盞,因溝壑縱橫之紋理很像土地缺水開裂的紋路,中國詞彙中將這種現象叫龜裂,因此得名。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第二件是未形成兔毫紋的柿紅釉,但盞的底部已經開始有毫的顯現。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第三件是烏金釉,口沿處已經有兔毫最開始形成時候向下流動的跡象。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第四件是灰被釉,意思是感覺有層灰濛在上面,也有灰皮釉一說。這隻盞的最大特點是器型,是建窯斂口盞的一種,口徑僅有6-7cm,屬於非常規器型,坯體很厚,小而敦實之感。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第五件是金褐色異毫盞,“異”為不同,即與常規兔毫的紋理不同。最大的特點是這種釉面的顏色,褐而趨近於金色的感覺。建窯中的“金”絕非黃金的顏色,這點尤為值得注意。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下面是密歇根大學博物館藏品,該館的藏品主要是詹姆士·普拉瑪(James Marshall Plumer)教授捐贈的。他曾於1931年前後在福州海關任職,後回到密歇根大學執教。在中國任職期間,曾到建窯遺址考察,他是第一位走進宋代建窯遺址的西方人。

從藏品來看,普拉瑪教授收集了非常多的殘片標本、墊餅、底款標本、匣缽以及部分殘器,從這些可以看出,他是以一個興趣愛好者和研究者的心態去探訪建窯的,而沒帶走一件完整器。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最後是塞克勒藝術博物館的藏品,塞克勒博士鍾情於亞洲藝術品收藏,尤其是印度藝術品,北京大學塞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即是該基金資助捐建。該館的建窯藏品不再一一詳解。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世界博物館藏建盞巡禮——美國篇


交流建盞,可以添加筆者私人V:132750995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