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證產業鏈大起底 初中生秒變重點大學畢業生

近日,湖南省婁底市公安局破獲一起依託互聯網的假證製售案件。記者調查瞭解到,製作一個假證一般需要20分鐘,收費約30至幾百元不等。也就是說,20分鐘就能讓一個初中生“變身”重點大學畢業生。

發現:造假證已成產業鏈

2018年3月,在安徽亳州的一次國家英語專業八級等級考試上,助考人員李某使用了3張假的居民身份證被查獲。之後,警方在其住所還發現1枚假的派出所公章。

警方經過調查發現,這3張假身份證和公章是通過微信平臺購買,賣家位於湖南省婁底市。

通過近5個月偵查,警方逐步查明這個由“原材料批發商”“原材料零售商”“製售假證、假章人員”三個層級組成的偽造買賣假證件、假公章的犯罪網絡。

近日,北京市順義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起訴工作中發現,假章假證方面的案件近年來明顯增多,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偽造、推廣、銷售通過電商、社交媒體和快遞就可以完成。

調查:50元拿高校學生證

假證是如何取造出的?11月28日,記者上網搜索“職稱評審”,首先彈出來的是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奪人眼球的廣告,推介各類職稱證書的“代辦服務”。儘管這些機構的名頭五花八門,但他們都聲稱:可以通過“特殊渠道”幫助客戶輕鬆取得各地“正規”的職稱證書。

記者通過貼吧聯繫到一位中介,對方毫不猶疑地告訴記者:“江蘇、山東、湖南、湖北、浙江這幾個省都可以。高級職稱的話就是一萬七,中級的話就是九千。”而中介所說的費用,不但承諾包通過,包拿到證書,職稱證書需要的所有資料(包括論文、業績資料),他們都會幫客戶去做。

11月28日,記者聯繫到一位從事辦假證多年的張姐。記者撥通張姐電話,佯裝辦理學生證,張姐立即答應,並讓記者帶著證件照去萬達廣場(錦華店)旁的一條小街。看到記者時,張姐謹慎地把記者帶到一個老小區樓梯的中部才切入正題:“你要哪個學校的?”接著,她從挎包裡拿出幾本假學生證。由於貼照片處需要加蓋學校鋼印,她告訴記者如果帶了照片她可直接蓋上;如果沒帶可免費送一個“塑料鋼印模板”,並現場教學,讓記者回家“製作”,技術十分嫻熟。隨後,她還“好心”提醒記者每半年拿著學生證去“註冊”。

起底:假證是如何製作的

記者瞭解到,做一本“假職稱”證件成本低廉,即使包含全套相關材料的印製成本也只要100元左右。

這些假證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此前經江蘇徐州泉山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偽造武裝部隊印章罪、偽造公司印章罪分別判處楊洪傑、張禾香、黃祖晚有期徒刑四年、有期徒刑九個月和拘役五個月。

據楊洪傑說,辦理假證首先要去買空白的證件,然後在空白證件上打字,還要打印一些紙質的印章模板,辦證的人把模板拿走之後再刻章。印章模板都是別人帶來原件他掃描下來的,或者是他從同行那裡拷來的後,再聯繫專業製作印章的作坊進行製作。

記者從業內人士範先生處得知,為了“假證”能在官網查詢,假證中介會在網上招募黑客,入侵政府及教育部門的網站。黑客團伙通過漏洞掃描、上傳木馬程序等手段獲得後臺管理權。中介再利用黑客團伙獲取的政府網站權限,對網站內容進行篡改,在原網站上新增查詢選項,點擊查詢選項後,實際上是“移花接木”,跳轉到中介自己建的假網站進行查詢,讓購買者拿著“假證”在政府網站上實現了“驗證”。

懲罰:偽造印章要判刑

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公文、證件、證明文件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