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滄桑鉅變 看德令哈如何快速成長

●1988年,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撤銷德令哈鎮和烏蘭縣德令哈區公所,成立德令哈市,轄蓄集、郭裡木、宗務隆、戈壁和懷頭他拉5個鄉。撤鎮建市,標誌著德令哈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標誌著德令哈市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撤鎮建市,標誌著德令哈的城市建設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三十年滄桑鉅變 看德令哈如何快速成長

市民崔治富老人感慨地說:“三十年前,人民商場是德令哈唯一的二層樓房建築,放眼望去都是普普通通的磚瓦平房,如今高樓林立,千門萬戶,真是巨大的變化啊。”

“以前德令哈還沒有建市,有什麼事情都要去烏蘭辦理,路又遠,特別不方便。”市民任錫梅老人回憶說。

正如老人所說,城市像一個蓬勃生長的生命體,在經歷了幼兒期、少兒期之後,進入了快速成長期,呼吸之間,已然鉅變。撤鎮建市為德令哈的城市發展注入了激情。建市前,州府遷址德令哈,使德令哈成為海西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帶動了巴音河東畔的城區建設。

三十年滄桑鉅變 看德令哈如何快速成長

1989年,成為以鹽化、建材工業為主的高原綠洲城市。城市佈局採用連片集中發展,河東區為行政科研區,河西區為加工工業區,火車站區為鐵路和鹽化工業區。綠地以城市外圍防護林和巴音河兩岸河濱綠化為主體佈設。規劃依照現狀採用分散購物中心結構方式,在巴音河兩岸規劃俱樂部、圖書館、科技活動和文化娛樂等設施。

1998年,經過十年的發展,市區面積由建政初期的7平方公里,擴大到12平方公里。在隨後的十年中,德令哈市各族人民勵精圖治,開拓進取,不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抓住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機遇,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爭取和引進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農牧業基礎不斷鞏固,結構日趨合理,工業經濟初具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功能逐步完善,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全市呈現出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三十年滄桑鉅變 看德令哈如何快速成長

黨的十七大以來,成為德令哈市城建工作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時期。一大批利民、惠民工程相繼實施和完成,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建城市道路44條,城市道路由原來的“八橫八縱”上升到“十橫十縱”。對巴音河母親河打造了全民旅遊、休閒、娛樂場所,進一步實現了“青山護城、秀水穿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現代化州府新城。新建中心廣場、奧運廣場、柴達木廣場,為居民提供了休閒場所。投資26億元實施保障性住房15448套,由原來潮溼低矮的平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改善了老百姓的住房條件。

三十年前德令哈

城舊、路窄、樓矮

人們為生計而忙碌

三十年後的今天

這裡城美、路暢、樓高

現代化幸福德令哈建設正在開啟新的征程

......

三十年滄桑鉅變 看德令哈如何快速成長

今天的德令哈,牢固樹立“州府意識、城市理念”,堅持州市共建,大力實施“精品城市”戰略,通過改造城市主次幹道,推進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打造了固始汗特色步行街、青少年活動中心、西海公園、青年林公園、體育館、德令哈市市民服務中心廣場、德令哈市新型社區廣場等一大批惠民工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積極推進特色村鎮建設,打造了柯魯柯鎮、尕海鎮、懷頭他拉鎮、蓄集鄉等4個美麗城鎮和高原美麗鄉村,實現了村鎮美如畫的良好生態環境。一座經濟發展、交通便利、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備的現代化新城在昔日的戈壁灘上拔地而起。

三十年滄桑鉅變 看德令哈如何快速成長

秀美的巴音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德令哈人,這條母親河見證了德令哈市一輪又一輪發展變化。悄然間,德令哈已經到了而立之年,而立之年的德令哈通過發展三大產業,見證了經濟跨越式增速,經濟飛速發展的背後,則是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三十年的時光足以讓它脫胎換骨、漸入佳境。如今,德令哈,已是“芳草連成片,花木繞護欄,行走觀景點,知識能共享,娛樂有場所,社區歌舞歡”的現代城市景象。

三十歲的德令哈已經擁有眾多城市名片,“國家衛生城市” “新能源應用示範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等一系列榮譽稱號都是対它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