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名的“九龍奪嫡”,為何八爺黨四人卻輸給四爺黨兩人呢?

張光久


大清王朝裡,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因為十分精彩,所以屢屢被拍成電視劇,比如《雍正王朝》等等,很多人心中都有所疑惑,為什麼各方面佔優的八爺,最後卻輸給了四爺雍正呢?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太子會兩次被廢,其實太子之所以兩次被廢,主要原因還是東宮與帝權之爭,康熙在位時期實在太長了,達到康熙六十一年,而太子一直想取康熙而代之,所以才發生了,康熙四十二年,索額圖被處死。

而索額圖是索尼的兒子,是太子生母孝誠仁皇后的叔父。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五十一年,太子兩次被廢黜,都是因為有圖謀不軌的原因。

太子第一次被廢黜之後,康熙又想重新立胤礽,也常和朝中的大臣,流露出這個意思,所以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的時候,就讓滿朝大臣在眾位皇子當中再選一個儲君,可沒想到,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等人卻一致的保舉八阿哥。

這個結果,康熙完全沒想到,第二天的時候,康熙跟大臣們說,昨天晚上,做了個夢,孝莊太后和孝仁皇后(太子生母)都不高興了,他心裡感覺有點不安,而太子也變好,意思也很明顯,大家保舉太子吧,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大家也只能按康熙的意思辦嘛。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再次提及此事,問大臣們為什麼要保舉八阿哥為太子,最後斥責了佟國維、馬齊等人。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前往熱河行宮,八阿哥本來應該一起去的,但是剛好是他的生母良妃的三週日忌日,自然不能同往,就讓人獻給康熙一隻海冬青(老鷹),然後等康熙回來的時候,再一起回去。

這個本來也沒什麼,但是這隻海冬青,竟然在送到康熙那裡的時候,竟然死了,康熙就十分生氣,認為八阿哥在詛咒自己,康熙當著眾皇子的面,斥責八阿哥,還說,我與八阿哥的父子的情義完全沒有了。

可以這樣說,八阿哥之所以沒有機會了,原因就是因為他獲得大臣們的支持,而康熙最不想到的就是這一點,所以他會一直在提防八阿哥。


歷史簡單說


只說其中兩條理由。但都非正史記載。

一,八爺黨過於傲氣,太輕視某些臣子;二,又加上一個豬隊友十阿哥胤䄉。

恭喜八阿哥,賀喜八阿哥。

八爺黨過於輕視的康熙臣子有兩位,一位是張廷玉,另一位是衍璜。

表面上,張廷玉升官升得極慢,康熙60年才就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但是,張廷玉從很早就身居內廷,“久持講握,簡任機密”。他的經歷有點像秦朝的李斯。官職看似不高,卻能時時接近康熙皇帝,偶爾三言兩語,天長日久,也足以改變康熙的心境。

跟電視劇不一樣的是,其實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跟張廷玉接觸得非常早。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胤禛的老師,所以兩人很早起便過從甚密。張廷玉經常在康熙身邊,他的一些話,康熙很聽得進去。

在這一方面,胤禛可算是佔了大便宜。

和碩顯親王衍璜是肅武親王豪格的曾孫,為第四代肅王。從表面上看,衍璜在九子奪嫡中並不顯眼,但是,八爺黨偏偏輸給了這不顯眼。

衍璜輩份小,也比雍正小著十來歲,小小年紀襲了世爵,看似是個富貴閒人。但是,歷史上真實的衍璜卻是個特務專家。他利用他的不起眼,替雍正處理了很多“江湖事”。很多人都知道,雍正有一個最出名的特務部隊“血滴子”,也叫“粘杆處”,在暗裡幫助雍正做了不少事,而這其中,衍璜居功甚偉。

衍璜受雍正的信任到什麼程度?雍正8年,由他打理潛邸也就是雍和宮的事務。正常來講,當時原四爺黨的皇族功臣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都在,怎麼會輪到一個小字輩的衍璜來管理潛邸呢?可見他被雍正看重到什麼程度。

另外,雍正13年,也就是臨死前,又解除了衍璜的職務,這是為什麼?恐怕是覺得衍璜萬一坐大,可能對即將登基的乾隆不利吧。至於乾隆登基後,令衍璜總管鑲白旗覺羅學,這就是後事了。

在野史裡,曾提到衍璜根本是個特務頭子,從衍璜的奇葩經歷看,也不像是空穴來風。

十阿哥胤䄉,由於11歲時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病逝,他一直跟隨八阿哥,是八爺黨裡的鐵桿核心成員。《清史稿》中對他的描述很短,但是在民間,這位十阿哥卻有“十閻王”之稱。由於胤䄉出身高貴,沒什麼人敢指責他的為人處事,使得這位十閻王越發驕縱跋扈,隨意打罵責罰官員,自己名聲不佳,也間接使八爺黨得罪了很多人。

在他這,沒道理可講。甚至說,這位十阿哥胤䄉的心裡根本不存在那些禮儀概念。

胤䄉的奇葩舉止,一直到他被圈禁也沒改。長達十三年的圈禁生活,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跟八、九兩位阿哥全然不同,終於活到了乾隆2年,最後被放了出來。


純鈞LHGR


“九龍奪嫡”實際上是大阿哥、二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以及十四阿哥之間的爭奪。

最後四阿哥擊敗的何止八阿哥,而是參與奪嫡的所有阿哥。

這不僅與他自身的能力有關,關鍵還在於用對了人。


四阿哥從小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而他的生母因地位卑賤並無資格撫養他。這段特殊的人生經歷讓他很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大樹底下好乘涼。於是他自從懂事起便千方百計討佟佳氏歡心,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他比常人更懂得隱忍內斂。

“九龍奪嫡”時,四阿哥時刻隱藏著自己的真實想法,按部就班卻又步步為營;他沒有像大阿哥那樣輕舉妄動,蠢到向康熙建議殺掉廢太子;沒有像二阿哥那樣膽大包天,連有違人倫綱常的事都幹做;沒有像八阿哥那樣黨羽眾多,觸及到皇權都不自知。剩下一個老十四到還不錯,但可惜天時、地利完全不在他那一邊。


除了自身能力過硬,四阿哥還用對了幾個人。

首先便是智商擔當鄔思道,此人堪比康熙肚子裡的蛔蟲,揣測聖意的本事無人能及。

從建議四阿哥追回國庫欠款(重塑四阿哥在康熙帝心中的形象)開始,到寫推薦信重新推薦二阿哥為太子,到熱河狩獵給弘曆開小灶,再到讓四阿哥推薦老十四做大將軍王這些事,每一件都正中康熙下懷,讓四阿哥在康熙帝心中的砝碼越來越重。

四阿哥有了鄔思道便相當於有了的大腦,但還不夠,既然是“奪嫡”,就要有手有腳,這樣才能打出一套有節奏的組合拳。


彼時北京城外的軍事力量為豐臺大營,雖然豐臺大營先主帥為八阿哥親信,但十三爺出身行伍,又做過前豐臺大營的主帥,威信極高,憑藉以前在軍中的影響力,不費勁就奪回了豐臺大營兵權。

城內的軍事力量是九門警衛營,而九門提督隆科多是四阿哥的舅舅,加上四阿哥暗地裡極力拉攏,隆科多早已棄暗投明。

此時北京城內外都是四阿哥的人馬,而在更遠的外面還有封疆大吏年羹堯照著。

十三爺、隆科多、年羹堯就是四阿哥的手和腳(畫面不要太美),有了他們什麼樣的拳都能打得出來。到這裡胤禛掌握了整個局面,還不能登上皇位那才叫奇怪。


文史肆


說實話,四爺八爺一戰是四爺對八爺的實力碾壓戰,四爺甚至還沒來得及祭出自己的大招,八爺就被殺將下來了。

康熙序齒兒子24人,到了晚年,有九個阿哥參與了奪嫡之戰,史稱九龍奪嫡。

其中以四爺胤稹為首的四爺黨擊敗了以八爺胤祀為首的八爺黨,四爺榮登大寶,號雍正帝。

八爺方面是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共四個阿哥。

四爺方面是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也是四個阿哥。

還有一位是廢太子二阿哥。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八爺,四爺雙方是旗鼓相當,勢均力敵的,並非以少勝多的殊死戰,反而是實力懸殊的碾壓戰。


其次,我們要知道,四爺之所以能夠榮登大寶,並非是他個人真正挫敗了八爺,歸根到底是康熙的意思,他代表了康熙的擇嫡意志與選擇,否則即使是四爺挫敗了八爺,最終也會被康熙以鋒芒畢露殺將下來。

既然說到康熙為什麼更喜歡四爺,這就要從當時康熙王朝的國策以及長治久安去考慮了。

大家知道,康熙大帝一生在封疆闊吏、一統山河方面是居功甚偉的,但是打江山易,坐江山難,古來帝王如秦始皇莫過於此,康熙也是分身乏術,很難兼顧,這就導致各地封疆大吏吏治混亂腐敗,朝廷連年征戰導致國庫空虛,所謂尾大不掉,康熙自己也很清楚這種局面是自己造成的結果,因為連年征戰雖然國土多了,官員多了,但是朝廷國庫早就被掏空了,朝廷無俸給越來越多的官員,手下官員各種腐敗也是無奈之舉,有很多官員是領不到俸祿的,總不能餓死或者比白丁還寒酸,於是各地官員有了各種增加自己收入的手段如“火耗”(虛報賦稅銀子重鑄損耗的量),京城官員有向下屬各地官員收取“冰敬”(下屬以夏天天氣熱給京官送一些錢財用於購買冰塊等降暑為由進行的賄賂活動),“炭敬”(略同上)。


(康熙)

對於此等吏治腐敗,康熙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因為此事如果深究,一來連倒一大片,撼動國本;二來會因為自己確實沒有俸祿給官員這一尷尬事實而打自己的臉,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等到康熙晚年九龍奪嫡時期,清朝吏治腐敗,國庫空虛已經達到了令康熙心力交瘁的地步,根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晚年曾對月宣誓,願縮短自己壽命以換清朝長治久安。”所以康熙在選擇繼承人方面,必定除了自己喜歡之外,更多要從國策與國家長治久安考慮。

我們分析八爺此人,他實在是花了太多心思在康熙面前顯擺表現自己了,以至於不瞭解四爺心思深沉,功底深厚到何種程度,絲毫不瞭解自己對手。他事事為爭得頭籌,鋒芒畢露,最要命的是,他屢屢慫恿群臣向康熙諫議立自己為太子,這裡八爺與群臣結黨想來康熙是不看重的,但是要命的是康熙從八爺的所作所為骨子裡看到了他的浮躁,短視,要治理清朝的吏治腐敗與國庫空虛非心靜與意志沉穩、功底深厚而不可為,並且退一步來說,八爺所做的,也是以後他繼承皇位後的政治手腕傾向風格與手段,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清朝吏治已經足夠混亂,八爺還混於斯,亂朋結黨,以利勾結,實在難堪大用。


反觀四爺在暗裡把八爺一舉一動看得透透的,自己不動聲色,韜光養晦,步步為營,勤勤勉勉,紮實做事。當然,四爺並非真的不動聲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罷了,只是四爺不至於像八爺那麼愚蠢,事事鋒芒畢露,在康熙面前顯擺自己,甚至威脅康熙威嚴。四爺悄悄地在康熙身邊收攏了內閣大學士張廷玉,張廷玉對於康熙是何等分量?基本上是言不多,但有所言,言聽計從。張廷玉作為康熙內閣隨從,天長日久,只需要偶爾不著墨痕地言語幾句四爺的好,天長日久,康熙的心裡也能被同化了。再者四爺手上還有九門提督隆科多掌步軍統領,川陝總督年羹堯擁兵,萬一康熙駕崩或者遺囑不利於己,需要政變,只需張廷玉遣一小宦傳個口信,隆科多按例以恐生不測為由封鎖宮門,任何人不得進出,讓自己親信川陝總督年羹堯提兵進京勤王,怎能不成?

(雍正)

所以無論是文鬥還是武鬥,八爺都不是四爺的分量。

在八爺與四爺的較量上,四爺甚至還沒來得及祭出自己的大招,八爺就已經輸了,實力差距實在懸殊。

總得來說,康熙是看出來了四爺文的能力的,最起碼四爺的性格與能力,特別是心思都比八爺深,他的性格與能力是所有皇子中最適合繼承自己位置整治吏治腐敗的人,當然四爺當政也不孚眾望,用勵精圖治一生給康熙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堪稱清朝最勤勉的帝王了。但是四爺的武,康熙應該是沒看出來的,否則康熙該有的就不該是欣賞,而是懼怕了。

解釋至此,不知大家清楚了八爺為何會輸了沒有?


不書公子


九子奪嫡的出處

康熙一生子嗣眾多,但真正去爭奪皇位的就是九個兒子: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其中呢,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成一派,八、九、十、十四成一派。俗稱“四爺黨”和“八爺黨”。


先說康熙皇帝這個人的兩條原則:

一、無論是誰,都不能挑戰他的權威,即便是太子也不行,即便是以後的皇位是你的,也不行。敢挑戰我的皇權,廢你沒商量。

二、兄弟之間不能相互戕害,為了奪儲君而有殺兄弟之心。對不起,我要打你屁屁,還要圈禁你。

故而,我們且向下看,看雍正怎麼一步一步繼承皇位的。

太子初被廢,群起而上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扔被廢,且看各位皇子的反應:

大阿哥胤褆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皇子中年齡最長,且立有軍功。便躍躍欲試,甚至還說康熙如果想殺胤扔,不用他老人家動手。

康熙聽到後十分震怒,便下令將大阿哥胤褆圈禁。大阿哥愚蠢之極。因為其觸碰了康熙的兩大原則之一。自此,大阿哥胤褆第一個出局。

三阿哥胤祉舉報他大哥那個布娃娃來詛咒胤扔。

四阿哥胤禛幫太子胤扔求情,因為之前太子巔峰時刻,兩者無論是政治上還是感情上關係密切。

八阿哥胤禩善於籠絡人心,在大臣中的口碑極好。

康熙讓大臣們舉薦皇太子人選,沒想到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舉薦八阿哥。這讓康熙十分驚恐和憤怒。便對群臣說,“老八到處籠絡人心,況且朝野內外,誰不知道都是受了我的恩澤,他這麼幹,把我放哪兒了?”

對他進行嚴厲批評並圈禁起來,順便撤了八阿哥爵位。

他也觸碰了康熙的另一個原則:不能威脅到我的權力。即使兒子也不行。

十四阿哥胤禵為八阿哥胤禩求情而頂撞他爸爸康熙,險先讓康熙宰了。

太子二被廢,八爺黨徹底出局

康熙五十一年的時候,太子因聯合九門提督託合齊,兵部尚書等官員想密謀篡政,再次被廢。這下子太子胤礽是徹底出局了。

由於太子之位空缺,八阿哥胤禩聰明反被聰明誤,跑到康熙跟前說:如果他們再保舉我,我怎麼辦,情願臥床不起。敏感的康熙怒斥他:“你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還來試探我,你只不過是個貝勒而已,還妄想成為太子,省省吧。”

加上同年十一月,向在熱河巡視的康熙進獻了兩隻死鷹。康熙十分憤怒:讓康熙對八阿哥的不滿達到高潮。

進而來了個大爆發:“你們都舉薦八阿哥,他出身微寒,母親低賤,怎麼可能當太子呢,我歷來知道老八是個焉壞,陰險狡詐。結黨營私,想謀害太子,這下事情敗露了。我跟老八的父子之情就此斷絕。”言辭之激烈,相當絕情!

自此,八阿哥備受打擊,心灰意冷。第二年還病倒了,境遇相當悽慘。就這樣,八阿哥同樣被淘汰了。

自此,還留在面上的只有老三胤祉、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


九子奪嫡終結篇:四阿哥胤禛笑到最後

在之前的種種爭儲爭鬥中,四阿哥胤禛表現相當平靜,一直穩坐釣魚臺,該拜佛拜佛,該讀書讀書,沒有明顯表現出對皇位的渴望。

對父親康熙尊敬有禮、既忠且孝。對兄弟之間謙恭和順。沒有多大的勢力。不會威脅到康熙的皇權。故而沒有觸碰他的兩大原則。

老三胤祉喜好文學,康熙讓他參與編書,並沒有多大勢力,況且康熙處死他的門人之後,編書大臣以性命擔保老三從來沒有對太子之位有過非分之想。自此,老三退出了這盤棋。

老十四跟八爺黨過從甚密,是八爺黨又扶植起來的爭儲人選,自然讓康熙憎惡。況且遇事太過沖動,遠沒有胤禛穩重。

最重要的一點,胤禛悶聲發大財,結交了九門提督隆科多,關鍵時刻可以保衛雍正,起兵勤王。

況且胤禛貴為雍親王。且政治經驗豐富,對康熙尊敬,對兄弟和善,即便是裝出來的。在康熙看來也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別人連裝都懶得裝,故而,他是皇帝的合適人選。

加之康熙晚年,四阿哥胤禛多次替康熙行祭祀大典,在他心中,胤禛早已是不二人選。就這樣,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駕崩於暢春園。四子胤禛即皇帝位,是為雍正。

自此九子奪嫡告一段落,但雍正兄弟幾個的悲慘人生才剛剛開始。


覺得小編叨叨的不錯的可以加關注喲,關於這個問題,元芳們,你們怎麼看?


小王看歷史啊


主要有三個原因。



1.欲速則不達。

兩起兩落的廢太子,就是等不及的典範。如果說第一次被廢,有別的皇子栽贓的嫌疑,那第二次就完全是自找的。

還有大阿哥,也是被熱豆腐燙了嘴,看到太子二進宮,竟然落井下石,勸說康熙殺了胤礽,結果把自己也送進了宗人府。

八阿哥的修為比前兩位高多了,總是幕後運作,自己不出面。但是他同樣忘記一點,槍打出頭鳥。

二廢太子後,康熙考慮的問題不再是選誰當太子,而是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確定接班人。因為康熙不願意再看到眾子奪嫡的慘狀,更不願意接班人成為眾矢之的。

八阿哥越是想當太子,康熙就越心痛。也許,他把二阿哥的被廢部分原因,也算在老八的頭上。

只有老四最聰明,他不但沒有再踩上二哥一腳,而且竭盡全力為他開脫。雖然此時康熙已經對胤礽徹底失望,但是對老四的行為暗自讚賞。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老八之敗,敗在沒掌握兵權。老四之勝,勝在手裡有兵。

在鄔思道的指點下,胤禛先是搞定了隆科多,從而掌握了京城禁軍。然後釋放老十三,讓他接管豐臺大營,從而將首都外圍部隊也掌控手中。到了這個時候,老八想翻天也沒機會了。

要說老八也不是完全沒兵,只是他的死黨老十四遠在千里之外,可謂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時八爺黨才明白,為什麼老四會推薦老十四當這個大將軍王了。



3.人不在多,夠用就行。

八爺黨確實人多,不光親兄弟多,而且粉絲也多,但是,這些人大多屬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豬隊友,關鍵時刻都不頂用。比如老九和老十,就沒出過什麼正經的主意。

老四雖然只有一個老十三,基本沒粉絲,但是,他的俠王十三弟不缺粉絲。最為關鍵的是,老十三的粉絲全是手握重兵的將領。

此漲彼消,老八想不敗都不行。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八爺黨輸在爭的太厲害,太明顯,太想要!雖然眾皇子裡面,九爺胤禟,十爺胤鋨,十四爺胤禵,都是八爺的鐵桿擁躉,但是八爺的表現太過操之過急,導致康熙從剛開始就把八爺從心裡踢出掉了!

太子胤礽二次被廢,康熙要求眾官員推薦新太子合適人選,八爺看到時機來了,迫不及待的聯名眾官員去推舉自己,隨後以佟國維為首的眾官員都推舉自己,這一下子在康熙面前暴露了八爺黨的實力,讓康熙內心深為驚駭!

康熙明白了八爺在朝堂的實力,他一直在籠絡人心,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爭得皇位!

可惜,八爺失算了!

他沒想到康熙只是試水,試試眾皇子在朝堂的水有多深,這一試,第一個跳出水面的就是八爺胤禩!他的野心昭然若揭,他的實力非同小可,他的態度無比強硬!這一切,讓康熙深惡痛疾,竟然在朝堂結黨,如若任其發展,豈不是以後要威脅到自己的位置!

康熙冷靜的思考,他必須剪除他的黨羽,而最關鍵的就是核心人物佟國維!隨後,康熙單獨召見佟國維,佟國維與隆科多唱了一出雙簧,隨後佟國維退出政治舞臺,隆科多開始走馬上任!

康熙隨後一步步制衡八爺黨的實力,他內心厭惡八爺,他不允許八爺成為他的繼承人!


八爺確實太過操之過急!因為他的出身低微,他只有拼命證明自己的能耐,對他而言:不爭,他不可能成為繼承人;爭一下,他還有一線希望!

八爺絕不放過這一絲的可能性。

於是他拉攏九爺十爺十四爺,拉攏朝堂佟國維等等,這一切都是他的籌碼,至少在臺面上他是最強的!

於是,他想盡一切辦法把局勢搞亂,把局勢抬到明面來,然後趁機摸魚!於是,他讓朝堂官員舉薦自己,他炮製“死鷹事件”,這一系列事件確實都驚天動地,但其實每件事都讓康熙更加厭惡他,始終適得其反!

八爺其實也明白,自己很難成功,但是他走到這一步,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一步步往前走!

而八爺最關鍵的地方沒有軍隊,康熙駕崩最關鍵的時刻,九門提督是隆科多,是四爺的人物,關鍵的豐臺大營還被十三爺奪權!想拼死一搏,也沒有一搏的資本!八爺焉能不敗!


四爺胤禛一直不顯山露水!前期一直追隨太子,後來在鄔先生的指導下一直隱忍,而唯一一個鐵桿兄弟十三爺胤祥卻被康熙軟禁十年,知道雍正登基才被釋放出來!

但是,正是因為四爺的隱忍為他增加很多的籌碼,讓康熙看到了四爺與眾不同的一面!

而且,四爺最務實!四爺遇事敢迎難而上,不怕得罪權貴,雖是孤身皇子,卻始終去幹實事,而這一點康熙是最看重的!

因為康熙後期最大的問題就是吏治腐敗和國庫空虛。如果說這兩個問題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那麼大清可能就面臨著滅亡。 試想八爺一直籠絡人心,他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嗎?不可能!而四爺卻是不懼權貴,敢於面對這些問題,所以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人只有四爺!

康熙的頭腦是最強大的,面對眾皇子的,奪嫡,他始終鬆弛有度,頭腦清醒,見招拆招!而四爺用他的行動贏得了康熙了信任,最終成為繼承人!

以上非正史,根據《康熙王朝》而來,不喜勿噴!


忠肝義膽嶽老三


是啊,看起來是九位皇子的爭奪戰。大家都分析幾個陣營的政治實力,軍隊控制,以往的功績。

其實,誰能承繼大統,只有一個人說了才算數,那就是康熙。



無論你有多麼牛掰,多麼深孚眾望,只要康熙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也就是說,在康熙這兒,可不能犯錯,犯了錯就麻煩了。

中國古代皇權制度,講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康熙子孫眾多,還要講兄兄弟弟。

自古無情帝王家,康熙難道是個冷血之人?未必,他也希望一家子親密團結,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大家齊心協力,搞好統治,維護好大清的萬世江山。

但在現實中,皇位只有一個。要繼承這個寶座,就必須維持好這個皇權體系。



君臣,父子,兄弟。

誰處理好這三者的關係,誰就是未來的君主。

康熙選擇接班人有三個標準,就是三個規則:

一、現在能守住君臣之道(不能威脅到我)。

二、始終能守住父子之情(不能背叛於我)。

三、將來能守住兄弟之義(不能傷害兄弟)。

違反了其中一條,就被淘汰出局。

現在我們來看看九龍奪嫡的整個事態發展過程,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能明白幾位競爭者的正確與錯誤。

競爭者:

太子胤礽

長子胤禔

三子胤祉

四子胤禛

八子胤禩

十四子胤禵

太子胤礽很早就被立為儲君,當太子三十多年,由於地位尊貴,也被朝廷上下視為理所當然的繼承人,未來的皇帝,所以,就會有些人追隨他,長此以往,太子籠絡了一幫朝臣,替自己辦事,逐漸形成了勢力(錯誤,違反了第一條規則)。



太子的優勢在於天然的繼承者身份,弱點在於後宮沒有勢力,而且限制太多,要求太高。做為儲君,在朝堂上是康熙現在的臣子,是眾臣未來的君王,是康熙現在的兒子,是兄弟們現在的兄長,是兄弟們未來的君王。隨著所處環境的不斷變化,與各色人等交際住來,一會兒是君王,一會兒是臣子,一會兒是兒子,一會兒是兄弟,一會兒是臣子加兒子,一會兒是君王加兄弟,一會兒還可能是弟子加君王……

就這樣每天像變色龍一樣活著。

活了三十多年,給咱們普通人,恐怕一天都熬不下去。

太子胤礽於是就有了怨言:自古以來,還有像我這樣當三十年太子的嗎?(錯誤,第一第二條規則全部違反)。

這傳到康熙耳中,肯定不高興。

有牽連到太子的案情,康熙命人查處。

四子胤禛找機會擺脫了主審之位(正確)。

八子胤禩主審,查到了太子搞腐敗的證據,向康熙彙報。(錯誤,違反了第三條規則)

康熙去參加田獵,鍛鍊身體和意志。晚間休息,有人看到胤礽從帳篷外面的縫隙中觀看康熙的健康狀況“裂帳觀之”。(錯誤,違反了第二條規則,被第一次淘汰)。

康熙大怒,當即宣佈要廢掉太子,把胤礽控制了起來。

長子胤禔自告奮勇,表示願意替康熙除掉胤礽。(錯誤,違反了第三條規則)



三子胤祉向康熙彙報,說胤禔設魘鎮,詛咒太子。(錯誤,也違反了第三條規則)

康熙怒,命人把胤禔囚禁起來。長子胤禔被淘汰出局。而三子胤祉,也在康熙心目中進入淘汰階段。

康熙回京以後,就後悔了,認為自己的決斷太倉促,沒有給太子胤礽太多的關愛和解釋的機會。

於是,他就想搞個民主選舉,讓大家推選心目中的太子人選,大家如果能理解他的心意,太子就能復位,自己也不太會難堪。康熙和太子的聲譽都不會受到損失。

四子胤禛建議太子復位(正確)

八子胤禩覺得這是個機會,聯絡眾臣,掀起了很大的八賢王浪潮。(錯誤,違反了第一條規則)

十四子胤禵也支持八子。(錯誤,違反了第一條規則)

康熙又驚又怒,他萬萬沒有想到八子胤禩有這麼大的實力,聯繫了這麼多人來違逆他的聖意。



康熙立即反擊,打擊了胤礽在朝廷的勢力。復立太子胤礽。八子胤禩被淘汰出局。

胤礽復位,對八王党進行追擊打壓。(錯誤,違反了第三條規則)

康熙要再次廢掉太子的消息傳入太子耳中,太子的反擊被熄滅。(錯誤,違反了第一,第二條規則)



三子胤祉的門人犯了罪,康熙設法使胤祉擺脫了干係,三子胤祉被淘汰出局。

十四子領大將軍王出征。(錯誤)

四子留京鎮守。(正確)

康熙駕崩,四子胤禛繼位。



從以上敘述,我們發現,在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只有四子胤禛沒有犯錯,其他參與競爭的皇子們都犯了錯誤,觸碰了康熙設定的底線。

所以說,胤禛的勝利絕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傳說的陰謀詭計,他確實時時處處都為康熙著想,為大清的江山社稷而著想。


饞嘴肥貓鏟史官


政治鬥爭不能單以人數的多少來衡量,人多的未必有優勢,人少的也未必弱。

八爺黨雖然有四人,但是主要是八爺一個人具有政治頭腦,九爺、十爺都是烏合之眾,對八爺是唯命是從,八爺怎麼說就怎麼幹,其實基本幫不上什麼大忙。

十四爺雖然也站在八爺一邊,可是在後期被封為大將軍王后,也產生了奪嫡之心,況且十萬大軍的糧草都掌控在四爺的心腹年羹堯手裡,所以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而八爺本身,雖然具有政治頭腦和理政才能,但是心胸狹隘,即使被稱為“八賢王”,可是處處想的都是怎麼籠絡人心,不是為了天下的黎明百姓,這點被康熙看穿了,也因此得不到康熙的首肯。

反觀四爺這邊,雖然只有四爺和十三爺兩人,但是每個人都是舉足輕重的大才。

四爺在鄔思道的指點下,不爭為爭,先是籌款賑災然後追討國庫虧空,勇挑重擔不怕艱難,專門揀別人不願意乾的事幹,硬是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孤臣。這一切康熙都看在眼裡,心裡也逐漸確定了四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這是四爺能戰勝八爺黨最核心的原因。

十三爺忠肝義膽,俠義心腸,人稱“俠王”,在軍中擁有很高的威望,這在四爺順利登基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沒有十三爺,雍正當不了皇帝,即便當上了皇帝也坐不穩。所以,一個十三爺的能量就擊昏超過了八爺黨。


深度文史


沒研究過清史,就從小說、影視的所說的來研究下。

康熙朝九龍奪嫡故事流傳最廣的是來自於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王朝》。

九龍中,八爺黨就有8、9、10、14四位皇子,可謂人多勢眾。八阿哥胤禩性格溫和,能力出眾,深受滿朝文武的喜愛,人稱“八賢王”。

他為什麼會失敗?

其實他敗就敗在一個“賢”上。


首先,為了奪嫡,胤禩也是煞費苦心,他採取的策略就是拉攏人心。於是,滿朝文武都知道八爺禮賢下士,沒有架子。於是,從中央到地方,到處都是“八爺黨”。

其次,胤禩養了這麼多人,卻沒有一個是管用的,沒有一個是在關鍵時候給他使上力的。

相反,很多官員投靠胤禩,是“大樹底下好乘涼”,是來找他抗雷的。

“千里做官,為了吃穿”,官員們大肆撈錢,一部分送給胤禩,大部分中飽私囊。東窗事發,就找胤禩想辦法。於是,清查虧空、治理黃河,一次次軍國大政都被八爺黨攪黃了。


第三,康熙可是洞若觀火的精明之君。

康熙要的是固若金湯的大清朝,可是一次次被人破壞,自己有心無力,當然會不爽。

所以,康熙更重視的是能幫自己治理好天下的兒子。

可是,滿朝文武交口稱讚的老八,遇事就躲,不但不承擔重任,反而經常暗地裡使絆子。

康熙對胤禩是有保留意見的。


第四,康熙不怕兒子們結黨,恨的是不顧“國家”的結黨。

老四胤禛入康熙的法眼,不是他“孤”,而是他一次次用於任事,在康熙眼裡,是真真正正在替國家做事。這是最打動康熙的。

總之一句話,領導的心思要猜好,不要以為拉一群狐朋狗友就可以威脅領導了。關鍵時候,這些人不但不是幫手,反而是累贅。甚至會是叛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