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妯娌间的矛盾为什么很大?

孤独的香气


我老公三兄弟,老公最小。第一次去老公家,他二嫂前面抱个孩子,后面背个孩子。坐在那里给孩子喂饭。我是震撼到了。

从老家出来,我拉着二嫂的手。发现


他手上长满老茧。后来听说二哥承包建房,二嫂经常去工地干活,两人加起来一个月赚10000多元,但夏天就买15元一件的衣服。

大哥很好赌。大嫂很会讲好听的话。爱占小便宜,借人的钱不还。大嫂二嫂有很深的矛盾。

我很少去老家。因为我一回去所有的矛头都指向我。他们觉得我过得太幸福,生在福中不知福。

婆婆经常嫌弃我不做家务。大嫂二嫂觉得婆婆偏坦我们,以前送小儿子上了大学。现在公婆年迈,要三个儿子轮流照顾。可是我们远在外地。家里房子又小。我们只能出钱请大哥家帮忙照顾公婆。

三兄弟己分家。我们每次回老家都要在老旧的破房子里自己生火做饭。家里的大哥二哥及年迈的公婆都盼着我回去,可我一回去他们又整盅我……心累


哈哈20180603


我也嫁到两兄弟的家庭,我觉得妯娌之间最好还是不要碰到一起,我是事业单位的,上过大学,他大嫂初中毕业,自己做直销化妆品,我从没有因为自己多读了两年书看不起她,我觉得人只要勤奋都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从不去和她比较,可是她不一样,有什么事就开始往我身上扯,在婆婆面前故意说,我老了以后可就穷死了,没退休金,天天跟婆婆哭穷,过几天又开始炫富,我的衣服几千,我的鞋几百,她生的女儿,我生的儿子,我从没觉得我生了儿子就在这个家里功劳大,相反是她动不动就说:“我生不出儿子呗我没本事!”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说咱家的娃怎么样都得上大学,必须去大学熏陶熏陶,她就又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跟我干化妆品销售!从此我对她无语了,没办法沟通,见面我也只是打声招呼而已!多说无益!


一哇嘟嘟


我也有妯娌了,怎么说呢,别人都夸她多好多好,公婆也喜欢,她会说话,嘴甜,我就不行了,不爱跟人交往,也没什么共同语言,尬聊好难受。我在广州工作4年多了,从上班开始就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也不啃老,独立自主,圈子小,性格使然。妯娌在老家,初中文化,老家里不读书的早早打工,因为一般家庭都有2-3个孩子,帮补家庭咯。她跟我大伯是相亲的,婚后一年内怀上生了孩子,我目前未育。

有微信,但不常聊,无话可说。我个人并不喜欢去套近乎,没有交集最好,矛盾也少,但这不意味着真的平安无事。我不八卦,不打听别人的生活,我娘家人也是。过年我给她孩子买了小唐装100,给了红包100(我老公拿给她的),结果到了晚上,我婆婆说我要以我的名义再给100红包,而且我妯娌娘家还问了说“你小叔小婶对孩子什么表示”!我去,我跟我老公不能算一家?我送的衣服就不是钱?心里呵呵。谁替我们心疼过过个年没了1万的心情。

我们在外的,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在外吃住都是自己负担的,而我家公跟我大伯是捕蟹的,他们吃住在家里给钱不是很应该,为什么还要跟公婆说我们是不是没给钱?她没钱就跟我婆婆要,我之前几个月都各寄的2000是有花到她孩子身上去的!我就烦新房子什么时候盖好分家!我公婆盖房子是有钱的,妯娌孩子病了我家公找我老公要500给我大伯,过年回家我婆婆自己说盖房钱是不会用作他用的,而且新房盖好后分家是我妯娌先选,她肯定要新房啦,分到旧房的公婆说补10万,哈哈,我老公自己说如果分旧的给我们,那10万悬,他知道他家里人什么样,而且公婆要在旧房住,对了,旧房的户口本户主是我老公他哥。

为了不让自己心态受影响,我尽量去无视那些事情,我也不相信别人的话,xx人不错,我也不坏啊,所以我就是听听就好,听完就过。我也不比较,不八卦,本来就不熟,做不到掏心掏肺。我跟我娘家嫂子就是,互不打听,互不多嘴,保持距离,她跟我妈处得好就行,我们姑嫂没有麻烦就是最好的关系了。


薇xMQKUKU


为啥农村妯娌间矛盾很大?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你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1,觉得父母分配不公。

总觉得父母一碗水不能端平。家里如果兄弟多的,一般老大是承担的多一点,最小的兄弟往往父母会娇惯一些,偏心一些。如果都没有娶亲前,一家人没啥。如果一直没分家,兄弟们相继都娶了媳妇之后,涉及到钱财分配使用的时候,如果再有这些偏心的事儿,那媳妇们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说事儿,就是不当面说,也会回家吹枕头风,这样子,矛盾就在所难免。

2,因为带孩子产生矛盾

为啥给小儿子带孩子,为啥不给老大看孩子?

这就是矛盾。

3,因为红白喜事人情礼起矛盾


这种事儿最多了,农村很多人情往来,父母在的时候还能分配,父母如果去世,因为很多亲戚礼情往来,是重叠的,那么归谁不归谁,如何分配,就是个大问题了,也是容易引发矛盾的根源。

4,因为嫉妒心

说实话,不是针对谁,女性天生都有攀比嫉妒心理,越是亲近的,越是严重。同是一家人,如果老大混的好,老二差点儿,那么矛盾就出来了。

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儿吗?欢迎留言评论。


老爸的茶


按说,亲兄弟,是关系最近的人,从小一起玩耍,吃一锅饭长大,本该是这个世界最亲密的人,但结了婚娶了媳妇,一切都变了样。

农村妯娌之间,一般有三种关系。第一种:亲密无间,关系非常好。不过,这个还是很少见的。第二种:路人甲和路人乙的关系,跟普通人没有区别,面子上还算过得去。第三种:关系恶劣,势同水火,跟仇人差不多。

农村妯娌间的矛盾为什么很大?

常见原因一般有以下情况:

1:分家不均,变成了一辈子的刺。

在农村,分家是大事。分家不只是分锅碗瓢盆,还是分房子。只有分开了房子,分开住了,才是真正的分家。房子的新旧程度,面积大小,地理位置,真的很难一碗水端平,这也是矛盾产生的根源。还有分地,地块的好坏也不一样,有媳妇会认为老人偏心。

2:条件不同,攀比之间产生了矛盾。

或许分家的时候,大家条件差不多,但分家之后,有的混得好,有的混得差。混得好的,买房买车,一下变成了亲戚间的能人。混得差的,只能吭老人留下的本钱,变成了亲戚间的落魄户。

即便条件相当,哥哥盖了三层小楼,弟弟也要盖。弟弟买了十几万的车,哥哥就要买二十多万的车。越是亲兄弟,攀比现象越严重,导致矛盾越来越大。

话说回来,不管是亲兄弟,还是妯娌之间,没有什么真正的仇恨,有事的时候,还是要抱团取暖的,不是吗?


快乐农人驿站


我想说的是妯娌的不和睦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婆婆,婆婆喜欢哪个儿子也就跟着喜欢哪个儿媳妇。

妯娌之间我得建议就是不要走的太近,距离产生美,不必要处的像亲姐妹一样有话不说无话不谈,偶尔还会吐槽一下自己的婆婆。这时如果她是一个心机少的还好,如果多的转身就会告诉别人传到婆婆耳朵里你就吃大亏了。再有一点,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我朋友的哥哥是未婚,娶了一个二婚没孩子的妻子,娘家很有背景,有几千万资产。而弟弟已经结婚10年了,婆媳两人相处的不错,但自从这个媳妇进门,婆婆对他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她是爱理不理,指责她做什么都不对。只想怎么讨好大儿媳妇,什么也不用大媳妇做,天天面带笑容的伺候着。


个人认为,妯娌关系和婆媳关系一样难相处,甚至于更难。最佳的办法就是各自过各自的小日子,把心放开,事少了,矛盾也就少了。


进步的女青年


“亲兄弟,仇妯娌”说的就是妯娌之间难以相处,矛盾重重。


现在来分析一下农村妯娌间的矛盾很大的成因:


01 经济利益导致的矛盾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一面,在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时也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在农村往往因为分家时的房产分割,土地分割,林地分割等问题产生矛盾。


房产分割时房子的大小、坐向、新旧,土地分割时土地的远近,贫瘠与肥沃程度,林地分割时林中树木的多少,树种的不同等如有所不同。

哪怕是抓阄选定的房产、土地、林地,也会让其中一个家庭觉得自己吃了亏,心里自然不舒服,不平衡,嫌隙渐生,矛盾就在无形中产生。


02 公婆感情天平倾斜导致的矛盾


公公婆婆对几个儿子媳妇如果一碗水不能端平,感情天平有所倾斜,必然会导致妯娌间怨气横生。


特别是在公公婆婆有能力帮助带孩子的时候,如果对其中一方帮助大一些,出的力气多一些,妯娌之间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特别是公公婆婆需要抚养的时候,另一方自然会拿此说事,既然你获得的帮助多一些。

那么你现在需要付出也要更多,于是在抚养父母的时候就产生了分歧,妯娌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


03 心理嫉妒不信任产生的矛盾


妯娌来自不同的家庭,又没有血缘关系,但又同处在一个大家庭里,


如果其中一个家庭善于经营,家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种庄稼因懂得技术产出更多,收入更丰,因而就先富起来了。


另外一个自然眼红,但是心里又不服气,就在心里暗中较着劲,甚至觉得他就是因为当初分家时得了父母的好处,多分得了财产,才会比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妯娌之间心里产生了一层厚障壁,又从不交流,心里的嫉妒与不信任与日俱增,只要富裕的一方不经意的一显摆,就会激起另一方的强烈反感。


于是指桑骂槐,或是当面锣对面鼓的争吵,甚至有的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见红见血,矛盾进一步升级。

04 养育儿女导致的矛盾


农村妯娌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的莫过于养育儿女了,许多妯娌就因为婆婆在服侍坐月子期间和服侍另一方有所不同,就开始产生矛盾了。


等到孩子长大一些互相嬉戏玩耍打闹时,难免磕磕碰碰,每个孩子都是娘的心头肉,弄伤了碰痛了,自然对妯娌的孩子没好气。


有时候还会互相质问,于是小孩之间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妯娌之间的矛盾。


家和万事兴,愿每个大家庭的妯娌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好关系,快乐和谐地生活。


幸生


首先妯娌说的是兄弟的媳妇,确实很多妯娌间不和,其实根源还是在两个兄弟之间或者父母对兄弟间的不平衡从而造成妯娌之间矛盾加大。尤其一个兄弟家境富裕,而另一个兄弟家庭一般,这时候的妯娌互相之间的明争暗斗比电视剧还精彩,同样是兄弟,一个妈生的,往往兄弟之间都没事,反而妯娌之间互相比较相互攀比。



其次父母对兄弟之间不平衡也是引起妯
娌不和的一个原因,比如父母向着一方或者给一方看孩子多,给另一方看孩子少等等,或者老人住院,为住院费多出少出,或者为养老人有不同意见等,都是一些家庭琐事的积累,久而久之小矛盾成了大矛盾,从而终生不和比比皆是。

最后想说,本身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既然今生能作为妯娌相处,那也是你们之间的缘分,都是亲人,遇到事各种退一步什么事也没有,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嘛。


诗词公寓


农村妯娌间的矛盾为什么很大?

在农村妯娌的矛盾,主要是在于公婆看待不平等上咎起,家庭利益纷争瓜葛上,在自家丈夫不争气耍无奈,妯娌嫉闲妒能,逗比得瑟,而不适所产生妯娌之间予盾生然没有姐妹缘。

倘若在有家世,公婆能一碗水端平,不偏向谁,大家何乐而不为,可天下父母心,就是有偏心,偏向顾及小的,或许偏向有本事的儿子,妯娌间一方自然疚心恼火,不平衡心理由然而起,闹心惹事生非,指桑骂槐,语气轻重而咎由自取。

妯娌之间有的娘家背景条件好,装架势摆得瑟,看妯娌娘家贫穷不起眼,给人洗脸,当穷娘家的同时也看不惯她的任性得势,当然不和睦,仇视贬损,这就成了矛盾。还有妯娌性情不合,比贤恵与能力不得,在公婆眼里自已逊色差一大折,而嫉闲妒能,觉得自己在这大家庭之间拿捏辙,恼气上头,把妯娌看成仇。矛盾就是这些疚心瓜葛而起。

为什么妯娌之间往往矛盾很大,大概是以上繁琐亊所咎起,一般大多是在公婆之间没有妥协利益合理上,没有一视同仁看待上。公婆若能管腔理亊,调侃妯娌瓜葛纠错事,矛盾自然消失,成为和谐文明家世传芳左邻右舍。


14说4


说说我妈妈和她嫂子。曾经有十多年不说话不走动。不过在前几年两人已经冰释前嫌,没有那么敌对了。我妈妈之前和我们说过,她为什么和嫂子闹矛盾这么多年。起源于两件事。


一件事是因为受到老人不公平的待遇,而嫂子还添油加醋。

嫂子家生的是男孩,我的爷爷奶奶重男轻女,农村那一代老人都是如此。我妈生了我这个女儿。当时奶奶是六间房,西边三间让嫂子一家三口住。我爸爸妈妈结婚后和奶奶爷爷住在东屋的三间中的最里屋,奶奶爷爷住的正屋连着进出门的外地厨房,爸妈每次进门都会经过外地厨房和奶奶的屋子。这六间房其实也是连着的,我爸妈住的这间房还有一个门可以通向嫂子家的外地厨房间,但是结婚后就给封上不走人了。


妈妈就在这间小屋子里生下了我,据说奶奶看是个女孩,就不太管了,妈妈冬天坐月子很是辛苦,爸爸那时候还年轻不懂得照顾妈妈,饭菜跟不上,屋里还很冷。嫂子一家在那边还时不时的抱着孙子让奶奶给看着,奶奶也乐意全心看着哥哥不管妈妈和婴儿的我。


等我长大点,妈妈要下地干活,让奶奶照看我,奶奶都不愿意。而嫂子这时候就抱着哥哥从窗外那喊:“我妈呀,快来看你大孙子,我出去一下。”语调尽是炫耀。奶奶就麻溜的去照看孙子了。我妈听了很生气,嫂子在那边故意那么加重“大孙子”这几个字,明显是给我妈听的。奶奶不爱孙女,嫂子在那边还故意气我妈妈。经常是嫂子根本没什么活,明知道我妈妈有活干还让奶奶看她家的孩子。占着老人喜欢孙子,使劲了把戏。


后来在我一岁多的时候,我爸妈买下了村北头的四间平房,搬出去住了。


第二个事件是导致她们关系恶化的关键。

那天是姑姑结婚,我们都要去送亲,我和哥哥两个小孩子作为押车小孩和姑姑姑父做婚车。正当我们要出发的时候,我从窗口看到很多人往后面的车那张望,人都走过去了。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后来才知道,那天妈妈和嫂子一个车,妈妈先上了车,嫂子后上了,但是这时车上没位置了。嫂子就当着全车人的面说:“缺头的上后车。”我妈一听就怒了,心想这不是说我呢么,我父母都不在了,都去世了,你父母都活着,你就说我是“缺头的”,当着大家这么多人的面来损我,故意说我不吉利。我妈当时就没让着她,马上站起来说指着她说:“你说谁呢,说明白点。我是小姑的嫂子,坐在这车应该的,没什么问题,她爷爷奶奶和小姑都没说什么,都没有这个讲究,要你来说?你就是故意的是吧?显示你高人一等啊,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么大喜的日子,你找茬啊?显示你能耐啊?你自己没有座位,凭什么让我下车,你父母双全就得让着你啊。你这不是欺负人么。”


好多人都过来看热闹,毕竟是姑姑的婚礼,妈妈说完一通话,嫂子在那边还想辩驳,这时主持本家的长辈过来,了解了情况觉得嫂子做的不太对,就把这事压下去了,让嫂子做到后面车了。婚礼才顺利的进行。


其实妈妈说她本来可以忍忍就过去了,但是这是嫂子第二次当着人的面让妈妈难堪。在头天的嫁女招待亲朋客人的时候,村里几个小媳妇聚在一起干活,嫂子就当着她们的面大声说:“这是老四(我小姑小名)结婚,明天送亲的时候缺头的不能去吧。”说完看向我妈。我妈知道她说的是自己,没理会她。本来妈妈去不去都行,听她这么一说肯定要去了。没想到,嫂子看到我妈去了,还坐在前车有座位,就又一次说出了这话,让我妈难堪。我妈这次肯定不会让她这么欺负了,就反驳了。嫂子气焰一下子小了,她没想到妈妈会这样,以为妈妈什么事情不挣不吵好欺负。


我妈对我说:“我平时待人很好,性格随和,从不挖苦欺负人。别人以为我好欺负,我一次让你,第二次欺负我我肯定狠狠的还击,让你记住我不是好惹的,让你刮目相看,让你不敢在轻易欺负我。”这就是妈妈的还击方式。从此后,她就和嫂子近十年不说话,避免见面。但是我妈妈教育我们,大人的事情和小孩子没有关系,你该叫大娘就大娘,该去拜年行礼就去。从不阻拦我们去和大娘交往沟通。


等我大学毕业,哥哥也长大了,我也大了。嫂子家两个儿子,生活也不是很好,娶媳妇花很多钱,两个儿子也不是很听话。妈妈有时候还挺替嫂子担心的。妈妈这边我们三个孩子都省心听话,工作也不错。爷爷奶奶也老了,爷爷过生日、春节等大家都回老家,一家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这么僵着也不是个事情。我妈妈主动和嫂子和好了,嫂子这么多年性格也没那个跋扈了。两个人目前关系尚可。总比老死不相往来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