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要積極做好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準備

本報記者 陳嘉玲 鄭利鵬 深圳報道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變化,目前的一些困難都是暫時的,新一輪高質量強勁增長必將到來,我們期貨行業要為新增長的到來做好準備。”12月1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要求期貨市場在建設開放型經濟中發揮化解國際經濟風險,維護國民經濟穩定運行的作用。

化解國際經濟風險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變化,目前的一些困難都是暫時的,新一輪高質量強勁增長必將到來,我們期貨行業要為新增長的到來做好準備。”方星海表示,期貨市場可以也應該在服務實體經濟、應對外部經濟新挑戰,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方星海認為,期貨市場在建設開放型經濟中有著重要作用。一是有助於化解國際經濟風險,維護國民經濟穩定運行;二是有助於深化對資源價值的認識,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三是有助於提高企業對上下游價格的預見性,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優勢。

事實上,作為國際貿易中的通用“語言”,期貨市場所形成的價格體系和規則標準,境內外市場各方都認可,在定價、談判、貿易等過程中,可以有效降低衝突,是企業融入全球貿易體系、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協作的重要依託,更是相關產業國際化進程的“助推器”。同時,期貨市場幫助企業在國際競爭環境下,優化經營決策、有效管理風險、保障經營利潤,是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幫手。

以我國獨有的期貨品種PTA期貨為例,2006年PTA期貨上市以來,中國PTA產量佔全球的比重從20%提升到2018年的50%以上。目前我國PTA期貨價格已經逐漸成為全球聚酯行業的價格風向標,行業整體盈利水平位於世界前列。《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11月31日,PTA期貨已經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

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做準備

正如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再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

方星海表示:“更開放的經濟需要更有效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建設一個品種工具齊備、功能發揮充分、運行安全高效的期貨市場是服務更高質量、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現實要求,也是期貨市場存在和發展的應有之義,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朝這個方向前進。”

“下一步要持續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建設。”具體而言,方星海認為,要深耕現有國際化品種,優化交易制度,重視國際規則研究,進一步提高規則的適用性和科學性,提升境外投資者參與度,促進原油、鐵礦石、PTA等已有國際化平衡的功能發揮,要增加對外開放品種供給,積極推進20號標膠期貨上市,加快黃大豆1號2號等品種的國際化。積極做好外資投資國內期貨公司的各項準備,歡迎外資期貨公司參與中國市場。

在持續擴張期貨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方面,要積極推動棉花、玉米等農產品期權上市,大力推動國企等各類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同時方星海還提出,要持續推進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工作,推動外資機構通過互聯互通、QFII、RQFII等參與期貨交易。據瞭解,該項工作已持續一段時間,最近很有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方星海提到,要積極做好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的各項準備,支持CTA商品投資,協調推出更多投資於商品的公募資管產品。

實際上,今年以來監管層人士多次就股指期貨問題表態,並表示要推動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交易。此前,在市場多番呼籲下,自2017年開始,股指期貨有過兩次鬆綁,分別是2017年2月17日和9月18日。但與掛牌時相比,目前仍未完全解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