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岩土专业如何备考?有没有复习计划之类的?

161994993


答:

专业准备考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的是耐力,贵在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哪怕一天一个小时的学习,也要坚持。

复习提前做好计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般两个月左右,把历年真题的案例仔细推敲。

可以从最近的考题到前边学习,也不用太着急,一定要每道题研究透,每个知识点弄清楚。

做题时,一定先不要看答案,而且要把对应规范、教材、手册翻到对应公式处,做完之后,边看答案边总结,对有些容易漏掉的参数、条件或者需要补充的文字,可以用醒目的颜色笔标注或者旁边注解。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一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及时记录,另一方面是在考试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能够及时发现规范的一些小字和注意事项(要知道这就是出题人常设“陷阱”的地方)。重要规范的条文说明也应仔细品味,这也是考题经常出现的地方(比如浅基础中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通过这一阶段就是要把握常考点、重点,为下阶段的复习指明方向。可以在研究真题的同时,把规范、土力学等涉及的知识点研究透彻了(这样比起枯燥的直接研读规范,学习土力学要好很多,因为这样直击目标,目的很明确,所以会效果很好)。

这一阶段不需要把自己搞的太紧张,每天有那么两个多小时就足够了,忙里抽闲即可,周末可以多弄几个小时,如果确有事情需要耽搁,也不能超过3~5天都不摸书本,这样会造成生疏感,需要很长时间恢复状态。

第二阶段,一般用时两个月多,属于强化案例阶段,这一阶段很关键。

用书可以采用《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案例分析历年考题及模拟题详解》(刘老的书)+《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训练题集》(于老师的书)

个人觉得先看刘老的书,有时间再看于老师的书。刘老的书毕竟权威性很高,大部分题目还是不错的。大家评价很高,是大家强化案例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要做完刘老的题,还是需要一点毅力的,这个阶段是非常辛苦的。不会做的题可以在群上或者论坛里和大家讨论讨论,自己多琢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甄别,因为一是部分题目计算量很大,二是有不少错误,不过近几年通过网友反馈,不断的修订,已经错误在逐渐减少。

做题过程一定是先自己在纸上按步骤计算,然后再对答案,切不可纸上谈兵,“光看不动”。这个过程还是要注意提炼自己的心得,同时在规范、土力学等知识点进行醒目注解。

把刘老的题做完,可以开始看于老师的书,于老师书的特点就是“全”,所以可以为我们补充很多别的书涉及不到的知识点,尤其是比较偏门的规范,很多书没有这方面的例题,导致复习缺失,其实这种偏门规范很多题还是考得特别简单,所以考场放弃实属可惜。

比如13年关于红黏土的复浸水特性的判别,关于塑限,我在考场犹豫很久是否要代入“%”,最后已代入而痛失一题,而就是这一题是我与注岩擦肩而过…于是在转年的复习过程中,多复习了一下于老师的书,这个终身难忘的知识点就在这本书上…

关于于老师书里有部分很“偏”的题,大家也要甄别,学会取舍,不要太较真,毕竟是模拟题。于老师书的知识点部分可以放在第三阶段学习。

这一阶段完成了,基本计算量就已经够了,一般这时已经完成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三阶段,主要是真题计时演练,第一天知识点的复习,查缺补漏,是非常关键、决定成败的一个阶段,基本两个月吧。

也许大家会问,现在才开始专业知识的复习,是不是太晚了,其实也不是,复习案例的同时,也是熟悉规范、各种知识点的过程,所以很多第一天考点,我们已经在前两阶段悄无声息的完成了。另外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因此看的太早也没用,看了就忘记了,所以将复习考试第一天的知识点放在最后一阶段进行。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般来说最见效果,也是我们各个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过程,会将复习达到一个质的“高度”。

这一阶段的复习以第一天知识为主,案例为辅。知识点教材可用历年真题解析以及于老师的模拟题中的知识点部分。

真题计时模拟:一般选在周末吧,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进行真题练习。这对于锻炼做题速度特别有帮助。做完以后,要把自己当时不理解的、做错的题目、认为很好的题目一一认真解析,达到“提高”。相当于真题的案例做了两遍,这个太有必要了,这又是一个强化提高。

另外特别注意在考前半个月吧,要把整个复习过程中,自己整理的重要知识点、做错的题目通通再来一遍,以强化巩固,彻底消化吸收。一定要注意错题,错题才是咱们的软肋,务必要搞清楚,这样才能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