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88年,再续河西走廊汉家统治:从中唐到宋初的“归义军”

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胡将安禄山,率领属下15万唐军起兵叛乱,由于大唐境内承平日久,河北之地驻守部队完全不敌叛军,一时间狼烟四起。

此时,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在西域一带。于是为了安内,唐中央政府开始抽调安西、北庭、河西、陇右的边军回援,浩浩荡荡的安西精锐开始奉诏平叛。

历经188年,再续河西走廊汉家统治:从中唐到宋初的“归义军”

河西走廊

由于河西走廊的精锐兵力内调,一直虎视眈眈的吐蕃趁机攻下河西走廊,致使河西走廊在接下来的六十余年都在吐蕃的统治之下。

身在蕃营心在汉室

自从汉武帝时代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以后,历代中央王朝政府为了维护西域商贸之路,都对河西走廊重点经营,因此河西走廊一带汉家熏陶深厚。

安史之乱后,吐蕃逐步蚕食河西诸州:

公元758年,吐蕃攻下廓州(今青海化隆);

公元764年,吐蕃攻陷凉州(今甘肃武威),凉州为大唐河西节度使所在地;

公元766年,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相继陷落,此后大唐河西节度使移驻沙洲(今甘肃敦煌)。

公元776年,瓜州陷落;

河西走廊的陷落隔断了河西节度使所在地沙州和安西都护府与大唐中央政府的联系。

历经188年,再续河西走廊汉家统治:从中唐到宋初的“归义军”

河西局势

此后,吐蕃军加紧围攻沙州,沙州军民激烈抵挡,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沙州城在公元781年投降吐蕃。

此时的河西在吐蕃的统治下民不聊生,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河西人民日夜思归大唐。

但此时的大唐根本无力西进。

与历史上的鲜卑、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不同,吐蕃从来不考虑联合当地的汉家豪族来维护其统治,其目的只有压榨。因此,无论是汉家平民还是累世豪门都一样受到吐蕃的压迫。

振臂一呼,复归汉室

公元799年,张议潮出生于沙州,彼时已经是吐蕃在统治。张家世代为沙州汉族豪强,但在吐蕃的统治下张议潮自幼目睹被压迫被蹂躏,内心对大唐故国心驰神往,立志要驱逐侵略者,回归祖国。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其属部黠戛斯打败,回鹘贵族与部众大部分南迁,其余部分西迁。南迁的回鹘诸部后被唐军击败逐渐融入唐朝。西迁的回鹘分为了三部,分别建立了高昌回鹘(位于西域一带)、喀喇汗王朝(中亚一带)、以及河西一带的甘州回鹘。

公元848年,张议潮发动起义率军收复沙州,驱逐吐蕃守将,派使者向大唐京师告捷。

历经188年,再续河西走廊汉家统治:从中唐到宋初的“归义军”

张议潮行军图

此后,归义军陆续收复瓜州、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肃岷县)等十一州。张议潮派其兄张议潭携版图户籍入朝,唐宣宗任命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

公元861年,张议潮收复凉州。

历经188年,再续河西走廊汉家统治:从中唐到宋初的“归义军”

公元861年河西局势

公元867年,张议潮受诏入朝,临行前命其侄张淮深主持归义军军政事务。张议潮到京师后被敕封为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公元872年,一代民族英雄张议潮在长安逝世。

统治迭代,维护河西

在张议潮之后,主持河西归义军的是其侄子张淮深,在张淮深的领导下,归义军成功的压制住西迁进入河西地区的回鹘政权,保持了辖区的稳定。

但随后归义军产生内乱:公元890年,张淮深及其妻和六个儿子全部被杀,张议潮之子张淮鼎掌权。

公元892年,张淮鼎去世,掌权的张议潮女婿索勋并没有扶持张淮鼎之子张承奉上位,而是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这引起了其小姨子(张议潮第十四女)的不满,公元894年,索勋被杀。张承奉被立为归义军节度使。

历经188年,再续河西走廊汉家统治:从中唐到宋初的“归义军”

归义军世系(两对翁婿,1~13为顺序)

由于内乱,归义军的辖区内被其他政权蚕食,先是甘州(张掖)被回鹘占领,占据肃州(酒泉)的龙家也不再听从归义军的号令。凉州因有甘、肃二州相隔,实际上亦脱离了归义军的控制,归义军真正掌握话语权也就剩下瓜州和沙州。

历经188年,再续河西走廊汉家统治:从中唐到宋初的“归义军”

小说《唐骑》中有关于此段历史的架构

并不甘心的张承奉开始想通过战争恢复祖上的荣光,奈何连年大战耗光了自身的元气。

公元907年,大唐灭亡,朱温建立后梁。

历经188年,再续河西走廊汉家统治:从中唐到宋初的“归义军”

公元907年局势:困守瓜沙的归义军

公元911年,张承奉被甘州回鹘击败,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归义军统治沦为甘州回鹘附庸。

公元914年,张承奉去世,后继无人。归义军内部推举曹议金主持州事。曹议金为索勋女婿,其上任后恢复归义军称号,出任归义军节度使、沙州刺史,执掌瓜、沙二州军政权。曹议金审时度势,采取和亲政策,先后同回鹘、于阗联姻;交结世家豪族,巩固内部统治;发展农牧业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当政时期出现了刀兵罢散、四海通达的繁荣景象。

曹议金之后,其三个儿子: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先后主政,中原王朝也走马观花的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来到了北宋。

此后,曹元德之子曹延恭、曹元忠之子曹延禄先后主政。

公元1002年,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曹延禄与其弟曹延瑞被迫自杀。曹延禄的族侄曹宗寿在众人推举下掌握了归义军政权,宋朝任命曹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

关于1014年,曹宗寿去世,其子曹贤顺袭位,遣使入贡宋廷,授归义军节度使。又以沙州回鹘王衔遣使朝贡于辽国,后被辽国封为敦煌王。

但远水都解不了近渴,随着党项西夏的崛起,归义军的处境日渐艰难。

关于1035年,党项军强攻瓜、沙二州,归义军求救于高昌回鹘未果。第二年归义军降于李元昊,终结了敦煌史上的汉家归义军时代。

历经188年,再续河西走廊汉家统治:从中唐到宋初的“归义军”

占据归义军之地的西夏国

从公元848年张议潮举旗开始,到公元1036年曹贤顺投降党项,历经188年的汉家归义军,最终在历史长河中划上了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