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小孩“一會兒好一會兒吵”,如何引導孩子收穫人生的第一份友誼?

尹小昔


學齡前孩子的友誼,常常比“真人秀”節目更有戲劇性。

3、4歲的孩子們很喜歡和同伴們一起玩。可是,前一分鐘還在說:“琪琪是我最好的朋友”

後一分鐘,因為各種爸媽難以理解的原因,就大聲嚷嚷:“我再也不跟琪琪玩了!”

學齡前的孩子,剛開始建立同伴關係,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看上去很“不穩定”,這真是太正常不過了。

但爸爸媽媽也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幫助,引導孩子學會更好地處理同伴關係,建立強大而健康的友誼紐帶。

一、談談感受

3、4歲的孩子,開始漸漸明白“別的想法和感受,可能與我不同”。

這種新能力意味著:學齡前孩子可以照顧和安慰朋友。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幼兒園新來的小夥伴哭了,會去安慰他:你別哭,你媽媽一會兒就來接你了”。

這個孩子心裡很清楚:我的小夥伴現在肯定很想他的媽媽。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看電影、看書、或遇到一些開心、傷感的事情時,和孩子討論一下“情緒”,能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抓住,並想象別人的感受和觀點。

你可以說:

“弟弟有點害怕,因為他以前從沒做過”。

“你看奶奶多高興啊,因為你剛才把餅乾分給奶奶吃了”。

這種“觀點採摘能力”,是友誼的基礎。

二、安排“朋友聚會日”

社交本來就需要實際地練習,所謂“發生,才有機會”。

所以,安排幾個孩子一起玩的時間,才能讓孩子有機會練習與人相處。

人數並不需要太多。

雖然我們大人看來,人多一點兒更好玩。但是對於3、4歲的小孩子來說,他們通常比較容易和某些孩子、而不是另一些孩子玩。

這一點我們需要尊重他們,讓孩子來決定邀請哪位朋友。

3、4歲正是想象力爆發的時候,孩子們可以在一起玩“過家家”,演出各種複雜的想象場景,比如醫生、警察、恐龍、消防員……還有權讓別人躺下、站起來……

孩子和自己熟悉的小夥伴們彼此瞭解,他們在一起互動,更善於協調彼此的假裝角色。

一個很值得提醒父母的小貼士:

朋友之間相處,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是一項比較艱難的工作。所以最好是在開心的高潮時結束,不要拖延。

一兩個小時就足夠了,否則兩個孩子越來越疲倦,情緒也越來越不好,最後本來很開心的聚會卻在生氣的爭吵中結束,很難給孩子留下“友誼很美好”的印象。

三、練習友好

雖然3、4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懂得理解別人的想法,有一定的共情能力,但這樣的能力,畢竟還是剛剛開始。

多數時候,孩子還是傾向於認為:別人的想法跟我一樣!

所以,當朋友們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感到很失望、很沮喪,於是大喊“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爭玩具,比如:“我要紅色的那輛小汽車”。

或者是為了爭奪一個角色,比如:“我要演醫生,我才不要演病人”!

發生這樣的情況,正說明,學齡前的孩子,在嘗試與另一個人協調遊戲時,會感到不知所措。

孩子們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學習怎麼處理和協調這樣的矛盾。

我們可以:

1、提示孩子“禮貌和善良”。

孩子就是孩子,即使孩子知道如何表現,也難免有會忘記自己行為舉止的時候。

所以,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多重複練習“請”、“謝謝”、“對不起”;

也對自己的孩子多用“請”、“謝謝”這樣的詞彙,做好孩子的榜樣;

只要有可能,就提前提醒孩子,比如一會兒有小朋友過來玩,不妨先和孩子談論一下“分享玩具的重要性”。

2、幫孩子解釋朋友的感受

“琪琪有點害怕,她才躲起來的”;

“東東太喜歡你的火車,因為他以前沒有玩過”。

解釋朋友的感受,更有助於孩子理解對方。然後再問問你的孩子,“你能做些什麼來幫助琪琪呢?”

3、重新定向

孩子們的感情變化很快,即便吵架了、生氣了,這個過程也不會持續多久。

如果一時間難以讓孩子理解並接受“我的朋友不一定想做我喜歡的事情”這個道理,不妨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新選擇:

“誰想吃些點心再玩?”

“我們去院子裡玩吧!”

這些小建議、小暗示,能幫助孩子們忘掉剛才的不快,再次回到愉快的遊戲中去。

也許還等不到到第二天,孩子們就已經再次渴望著和朋友再見面了。


逗逼作者


0-6歲,孩子的朋友是玩具或一起玩玩具的人;

6-12歲,孩子的朋友是小夥伴,一起上學、放學、做作業的人;

12-15歲,孩子的朋友嘛,有傾訴的需求和幫助的需求(傾訴需求為主);

15-18歲,孩子的朋友;既有成長中傾訴的需求也有幫助的需求;

....;

當然這種總結不一定很全面,但也可以感覺一些小孩朋友的脈絡;

3-4歲,鼓勵孩子跟小孩一起玩,玩一次,就是朋友;

吵和鬧,很正常;

“我不再跟您玩了...”;小姑娘哭哭啼啼的說;

第二天;

自己在家悶了,或對方有一個新玩具;

嘿嘿...!

“俊哥哥,給我玩一下嘛”;


鼓勵孩子玩;

鼓勵孩子大氣點;

自己跟其他父母多來往;

...;

這些方法都不錯;

玩具而已嘛;


守車寶寶


這是孩子的叛逆期,很正常,家長還壓住自己的脾氣,學會引導


石頭奔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