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会有“最恨生在帝王家”的说法?

漫漫骨灰级


这个“最恨生在帝王家”,我的看法说法不严谨,若是改为最恨生在不能踏踏实实做帝王的帝王家,可能更准确,哈哈!

本来法家是认为这世上就皇帝最大,所谓皇权至高无上。后来董仲舒独尊儒术,在皇帝至上的上面又整了个天道,意思就是皇帝若是工作做不好,就会有老天爷扣他奖金甚至解雇他。当然大家都知道,这种小事通常老天爷不稀得干,都是咱们自己帮老天爷做了。

所以问题就是,历代大儒没人能解释天道到底是个什么具体的东东,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论点。那么一些人就觉得凭什么天道就只保佑皇帝家?他是你们家养的啊?我家就不能也和天道搞好关系,逆袭上位么?

这就造成中国的王朝兴替,绝大部分都伴随着鲜血和杀戮,形成了不把你干掉打翻,就无我出头之日的朴素思想。

而作为帝王,乃家国天下。家既是国,国既是家,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普通人家兄弟姊妹多了,为了爹妈喜欢谁、偏袒谁还会闹别扭,分家产也是各施奇谋反目相向,更何况广有四海的皇帝家?

所以,最恨生在帝王家,只是这哥们儿没捞到与“帝王家”这一称号相匹配的实惠,反而承担了后果之故。


路边石家国心


“最恨生在帝王家”这句话,出自南北朝时代,年仅十岁的刘宋皇族刘子鸾临死前的遗言,原话更叫人泪奔:愿生不复帝王家——下辈子,我绝不要生在帝王家。

这句泪奔遗言背后,就是当时刘宋王朝,一场空前血腥的杀戮。

刘子鸾,是刘宋孝武帝的第八个儿子,由于母亲得宠且自己天资聪颖,他自幼就深得宋孝武帝的宠爱,五岁时就得封王位,后来又身兼徐州刺史领南琅琊太守。等于是一个还没读小学的小孩,就手握北方军事行政大权,典型“含着金钥匙出生”。如此好命,为何要喊“不生在帝王家”?因为父亲宋孝武帝去世后,他摊上了一个出名凶残的“皇帝哥哥”:刘宋废帝刘子业

刘子业,十六岁即位的刘宋皇帝,别看登基时年龄小,却是个出名凶狠残暴人物。当年做皇子时,他就以荒淫残暴著称,宋孝武帝一度打过换太子主意,让刘子鸾来替代他。待到刘子业登基,血雨腥风立刻刮遍。登基后没多久,就把父亲宋孝武帝生前的托孤重臣江夏王刘义恭(刘子业的叔祖父)全家杀死。他的几个叔父刘休仁刘彧刘休佑等人,更被他抓起来囚禁,像对猪狗一样折磨。刘休仁的母亲杨太妃,甚至被他安排手下将军强暴,受尽各种折磨。

摊上这样一个嗜血暴君,刘子鸾的处境也可想而知。刘子业登基后,立刻给刘子鸾下诏书,命他自行了断。悲愤的刘子鸾无可奈何,临终前发出了这句悲声:愿生不复帝王家。

而在刘子业在位的年代里,受苦的又何止是这些“生在帝王家”的皇族们。整天忙着享乐杀戮的刘子业,国家大事当然荒废,民间饥荒连年,粮食价格飞涨。甚至就连官府铸造的钱币都失去了公信力,每次上市后,民间都疯狂仿制,整个国家都变得一团糟。虽然荒淫的刘子业,很快就被叔叔刘彧推翻,但夺了皇权的刘彧(宋明帝)也是变本加厉,继续疯狂杀戮瞎糟。当年英雄盖世的刘裕创建的刘宋王朝,就这样悲惨衰败。

比起帝王家的杀戮来,生在刘宋末年,那样一个恐怖的时代,才是真正的不幸。


历史风云录


在古代封建社会,人都被分成三六九等,社会地位千差万别。

平民百姓想要决绝温饱问题都是很困难的,唯一的出路只有读书老去功名才有出头之路。

帝王是社会的最顶层,他们有着最好的物质条件,最优越的环境,按理说,人生至此,夫复何求?为什么还有人发出这种声音呢,这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其实不尽然。

在过去的社会,人口是增长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了劳动力才有更多的收入,平明百姓如此,帝王之家更甚,何况皇帝哪个不是妻妾成群,这个家庭人员就更加庞大了。

皇室家庭,出生就需要学习知识,礼仪等多个项目,平日里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遵守规矩,吃饭睡觉,衣食住行等都不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形式。

男子是要竞选太子,几百人中只会有一个继承人,从小他们就各自形成自己的派系。争权夺利的竞争是很残酷的,他们没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权利,如果不争权,会被视为没出息,有有多少人,手足相残!

女子往往被拿来当做政治的牺牲品,联姻是最常见的。婚事是被指定的,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这些帝王家的小孩,就好比笼中的金丝雀一样,没有自由,时刻也不能放松。

追求自由是从古至今一直在做的事情,帝王家的孩子心底一样哪怕是生在寻常百姓家,好歹还有一丝一毫追求自由的希望。可是他们若果真的能习惯贫穷困苦了,难道就不向往锦衣玉食?

恨生帝王家。这是他们渴望自由,想要放飞自我发出的感慨。但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当局者迷吧。



字里行间的梦


翻开历史的篇章,每每阅读每一个历史片段,就会发现看历史不是用简单的笔墨写成的,更多的是用泪水和血水浇筑而成的,入眼而来的全是沾满血水的黄叶,充满了阴谋诡计、无情的权利、嗜血的獠牙、贪婪地人性......新安王刘子鸾被杀时只有十岁,悲愤的说出“愿后身不再生于帝王家”。末代皇帝顺帝在被杀之前也曾说“愿生生世世不再生于帝王家”高大的城墙里边有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更多是权利之下笼罩的恐怖的阴霾,有多少人会愿意生在帝王家呢?

  1. 至高无上的皇权,悲惨的帝王人生。万人之上的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拥有的可能是最荒凉不幸的人生,权力至高无上,为了争夺那无比荣耀,毒死父皇,逼害声母,残杀兄弟......一幕幕的背后,是个人的无奈,雍正的九王夺嫡,康熙的十五个皇子的悲惨命运,没有一个人善终。王莽的粉墨登场,迷恋权力,使人成鬼。曹髦,高贵的烈士。李煜的一辈子,又是造化弄人,他想做的不过是一个平凡人,何坚,死于宽容泛滥......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处于权力的漩涡之中,又有谁能独善其身,历史的进程中,更多的是个人的无奈,小人物的悲惨。

  2. 最是无情帝王家,多少女人空流泪。三宫六院,多少嫔妃,多少女人悲凉凄惨的度过一生,有多位女人是为了生计 ,为了父亲家族被迫进入深深大院,凄凄惨惨戚戚,“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多少女人禁锢深宫,葬送自己的青春,宫斗剧的热播,女人们的后宫又何尝不是一场权力的战场,汉武帝一生挚爱的四个女人,为何难以善终。空流泪,空悲叹。

  3. 帝王儿女的命运,注定属于权力。奈何生在帝王家,阿哥们从小注定要走上权力的争夺,公主格格又有多少被迫去和亲,去远嫁边疆,政治权利之下的婚姻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你不能拥有普通人的爱恨情愁,你不能平平凡凡的度过一生,你所承载的只能是家国大业,看看《延禧攻略》里的皇后,多么悲惨的的一生,为了皇上抛弃本真的自己,羡慕丫鬟的率真,荣华富贵的背后,早已是失去本真的自我,奈何生在帝王家,就不能只有自己,有的只能是家国。 高高的城墙,筑起的不仅仅是贫穷与富有,锁住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人生,看似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背后,更多的是人性的悲哀,多少人在苟且卑微的活着,他们想拥有的不过是一个任性的大笑、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承载的太多,必定付出的更多,欲带皇冠,必承其重,生在帝王,其重必当。愿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


国风新时代




翔娱


为什么最恨?

因为人身不自由。

男子为争权夺势挣得头破血流,甚至了了卿卿性命。

而女子下嫁也是一百个不情愿,即便是下架也是情非得已,非自己所情愿。

人常说,高处不胜寒,没有门当户对,怎么有心甘情愿的自由幸福。

一个朝代不倒闭,还好,如果灭朝,那将是命运更加悲惨,这时,真的还不如一平常百姓家。

最为孰知的北宋灭亡,那宫中贵人悲惨的遭遇,让人不寒而栗。

古今中外,皆如此。


常十萬


中国历史上从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开始,这种喋血的宫廷斗争从未停止过。秦二世胡亥残忍地杀光了他的33个兄弟姐妹,为以后的封建王朝开了一个残酷的先河。其后每朝每代都有类似的剧情发生,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这种喋血的宫斗司空见惯,既便你是最后的幸运儿,更要处心积虑地维护自己的王位,想过平常日子都难以如愿。所以古人才会有“最恨生在帝王家”的感慨。


九品墨香


帝王之家的痛是精神、自由之痛,这比贫困之痛更加令人痛苦绝望。

二者的共同点是对不如意的现状无能为力。但是,穷人可以有阿Q精神胜利法麻痹神经,生活得过且过,皇室成员却始终有鞭子在后面抽打着,让他无法逃避。抉择往往意味着舍弃某些利益,得罪某些人。我记得一个皇帝为了皇位杀了自己的所有兄弟,类似的事例很常见。皇室成员争权夺利异常惨烈,这里只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缺少淳朴善良同情博爱那些美好的情感。王室虽然衣食无忧,但精神上却高度紧张。本质上说,精神上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所以,王室这种放不下的精神痛苦,要比民间不求奢望的痛苦更加严重,因精神压力自杀的几率也更高。


缔造新社会


"最恨生在帝王家"这句话在古代不是指的所有帝王家的子女,而是有作为、受人爱戴的、尊敬的帝王家。为什么这些帝王家的子女有这种想法?都是由于这些帝王统治的需要,严格要求其子女,不能相普通百姓家子女一样,生活自由,想到那里就要那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对子女的要求,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毎天做什么,不让做什么都有规定,由不得自己安排。他们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自由,一切生活起居、活动都有人安排监督。所以他们的子女都感到生在帝王家还不如生在普通百姓家。但对于一些昏君而言,本身就昏庸、腐败,那有心意管理自己的子女,他们的子女就管理松些,也没有觉得生在帝王家有什么不好,反而放荡,无拘无束。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句话也不单单指帝王家了,泛指那些家教比较严的大家人家的子女,有些大家人家的子女由于家庭教育太严,子女没有个人的自由空间,想什么?做什么?都必须经过父母及管家的同意才能。从而他们就会用"最恨生在帝王家"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张兴193886045


为什么古人‘最恨生在帝王家’呢?最主要原因就是:宫庭斗争,政治斗争,说到底就权利的斗争,很多亲人都可能成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就像蜜蜂箱里的蜜蜂一样,一箱只能有一个王子。一旦出现变化,政治上的斗争就开始了,亲人之间便开始杀戮,甚至发生大的战争,民不聊生。所以古人最恨生在帝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