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跟曾国藩交恶是真的还是演戏?

小小嬴政


个人认为曾李翻脸应该三七开吧,三分真翻脸,七分演戏给清政府看。在湘军日程鼎盛之时,曾国藩指示他的学生兼幕僚李鸿章筹办淮军,以防湘军被清政府猜疑一家独大时可有后备力量。曾国藩为人处世事事退三分,谋定而后动,可谓深藏不漏,在如日中天之时便想到思危思退,而李鸿章则是事事争三分,好多事明知不可为而强力为之,只学到曾国藩的皮毛而未学到精髓,这在他晚年独撑晚清危局之时就看得出来。李鸿章年轻气盛,他的淮军得到清庭重用又打了几个胜仗后便有些得意忘形,有了取湘军而代之的念头,好在曾国藩审时度势以师长身份不断给他写信晓以利弊让他在头脑发热有僭越之心初漏时就很快冷静下来,不管是湘军还是后起之秀淮军都是汉军,不是八旗军,他们永远是清朝统治者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利用完了就会走到兔死狗烹之路,因此曾李二人演一场湘淮二军互相掣肘的戏,一是让清朝统治者放心,二是可以保全曾李二人的性命。


我心飞扬高楗1


左宗棠和曾国藩无可置疑是当初扶大厦将倾式的人物,两人的处事之道绝对称得上老练辛辣,他二人左当初得过曾国藩的推荐和提携,在当时满人为正统的政权体制中对汉人掌权的防范是清朝成立以来的国策!他二人当时所掌之权可以想象清领导层是多么忌讳?但又不得不用,那肯定会各种防范,而且最怕二人团结,二人深谋远虑,不会不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两人商量的倒也不用,我相信默契度足够二人互相配合.

李鸿章为曾国藩写的挽联是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对曾之情可见一斑。

而吴汝纶说:曾国藩前后幕僚,多知名之士,其能争议是非者,李鸿章一人而已!

这也说明二人之情!


笑林广记-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湘军大帅,左宗棠能被授予四品京堂调给曾国藩阵前任用,曾是出过大力的。后来左宗棠自成一派可以与曾国藩分庭抗礼,两人政见不合争争吵吵很正常。但我认为更本质的原因是湘军势力太大,如果这两位首脑关系太好的话确实容易引起朝廷的忌惮,所以也夹杂了互相制衡以保平安的默契。

1863年也就是石达开大渡河全军覆没的那一年,湘军人物担任总督、巡抚的占全国62.5%和60%。这些督抚们在各自辖区程度不等的仿照两湖,整顿吏治、税政、治安,安定了地方,发展了经济,以便把这些人力财力用于防务和军队建设。到1863年冬天,曾国藩直属湘军就有12万多,四川湘军有四万多,李鸿章在上海靠士绅资助所部湘淮军也有七万人,左宗棠以闽浙为筹饷基地,并争取江西、广东等省的支援,所部也有6万人。到了1864年攻陷天京时,湘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五十多万,与过去常备军绿营的总兵力相差无几了。

而这支军队几乎掌握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三个汉人手上,这是双方都需要一个平衡。曾左二人交恶就是最好的情况,这样朝廷可以稍稍放心。曾左也不用鸟尽弓藏。


潇湘李俊阳


我是风中的舞者,我来和尊驾聊聊这个问题,曾国藩人称摸你不到曾剃头,左宗棠外号闪电一侠左一刀,人家师徒俩,经查二人交恶或许是真的,或许是文人相轻。准确一些的讲是大学渣仇恨超级学霸。左一刀有才呀,但就是应试功力不够。强差人意,偶尔吃鸭蛋,于是,曾剃头虽然不能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八卦小报,但人就是考试的命,着急上火临也没用,临场发挥好就是好。左一刀一辈子都羞辱这一点,也一辈子都记死仇,更加仇恨文人的文人比较出类拔萃的曾剃头。你个曾剃头丫的,xxxx,曾剃头死后,左一刀就把仇恨的目光转向了同样也是科举优秀人才的李老怪。所以左一刀还干出了件挺郁闷的事,都快要挂了,还要去考功名。于是乎,左一刀出山了,左一刀年轻战胜了老道的曾剃头,有志不怕晚十年,详情看偶的新作

左一刀出山记》,Anren1207 先生,谢谢你的原稿。望采纳关注。


风一样自由As free as the wind


曾国藩科举上比左宗棠顺利,奉命组建湘勇时曾国藩已官居侍郎;而左宗棠功名只是举人,初入官场也只是湖南巡抚的幕僚。

两个人性格方面也不相同,曾国藩经官场中历练更注重搞好人际关系,算得上和光同尘吧。左宗棠就孤傲、刚烈得多,可以说是持才傲物。

然而,左宗棠得罪官场中人而差点获罪时,幸得湖南籍官员回护得以因祸得福,其中曾国藩也是尽了力的。后来左宗棠得以组建楚军同样也有包括曾国藩在内的官僚们支持。

但毕竟是两个均有才干之人,相互间竞争不服气是肯定存在的。左宗棠也不赞同曾国藩的任人观点,同样也看不上曾国藩顾忌太多。仅以曾国藩自己成军以来就格守国家制度自称所带部队为湘勇(只有清朝正规军才能叫军,如湘勇、楚军、淮军其实都只能称勇),而左宗棠却堂而皇之得把自己幕勇组建的军队叫做“楚军”。

当然,两个人的矛盾其实并没有什么根本利益之争。说白了不过是两个人合不来而已。亲近肯定谈不上,但相互认可才干、公事上的配合却是肯定的。要说他们之间能成为上下属那种关系,两个都傲气的人那也是决无可能。

如果说两个人故意做给清庭来看,其实也不存在。因为实际上也没必要,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关系是师徒,曾国藩也从未有什么顾忌,照样支持李鸿章组建淮军。


史可见证


应该是演戏。


淡定101362757


此二人交恶当然是真的,就是文人相轻。

准确的讲是“学渣”仇恨“学霸”。

左虽然有才,但就是考试不行。

曾虽然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人就是考试的命,临场发挥就是好。

左一辈子都耻辱这一点,也一辈子都仇恨进士及第的人,更加仇恨文人中比较出类拔萃的曾国藩。

老曾死后,左就把仇恨的目标转向了同样也是科举优秀人才的李鸿章。

所以左还干出了件挺无聊的事,都快要死了,还要去考进士。


Anren1207


无所谓,都对国家有贡献


王柏力836


我认为有一定演戏的成分,做给朝廷看!如果铁板一块必然召来朝廷猜忌!


阿骏74984688


左宗棠能上位还是靠得曾国藩,两个人还是好朋友,总有书信来往,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左宗棠还是湘军里的干将,两个人都是雄才大略的主,他们两个合在一起,清廷怎么能放心,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所以我觉得是太演戏,纯属个人一点浅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