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19中國經濟

即將過去的2018年,在中國經濟L型底部徘徊,在去槓桿、加強房地產調控的關鍵時期,美國祭出了貿易保護的大棒。

回想自由貿易理論、古典經濟學,人類的行為絕大都受世界觀、價值觀的影響,行為存在框架效應、代表性偏差,不是理性的。國家的政策、決策也是人制定的,國家利益高於一切,鮮有國家能從全人類的共同命運、利益、發展來系統的看待問題。特別是當世界警察的美國都沒有“老大”風範的時候,很多國家都會跟風。

2019年中國經濟是再確認底部的一年。關鍵是看中美的經貿關係或者中美之間的關係到底往何處發展?縱觀改革開放40年來,美國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基本都持積極和相對正面的態度,也是當年美國的最後一票贊同,中國加入了當時的GATT,現在的世界貿易組織。在奧巴馬執政的最後幾年,包括現在的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出現了微妙的轉變,逐漸從合作、競合、往對手發向變化,目前美國貿易戰的根本目的是影響對中國的預期,通過增加關稅,驅使更多的製造業離開中國。或許中美的貿易額對中國整體80萬億的GDP影響不大,但心裡預期的影響不可忽視。我們期待目前正在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中美之間能夠有建設性的解決一些分歧。

2019年的中國經濟還要關注美國經濟的“虹吸”效應。美國120萬億人民幣左右的經濟規模,如果保持4%左右的增長,儘管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高,仍然需要很多資源的匹配和流入。美聯儲的縮表,造成美元的稀缺和迴流,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搶走了很多國家增長的資源和機會。美國此輪強勁的經濟增長似乎並沒有結束的跡象,至少2019年還看不到,美國仍有緩慢加息的需要,而中國有放鬆銀根的需要,不同經濟週期,給中國經濟走出調整帶來了困難。中國只有紮緊外匯管制這道“籬笆”,隔開“冰火”兩個世界。

回到國內,目前的困境是總體約270萬億的總債務規模,刺激經濟增長的空間已經不大。在某些領域去槓桿,但在某些領域還必須適當加些槓桿,這些需要精準調控。還有一個就是房地產市場,400萬億的市值,保持“不溫不火”的穩定是必須的,2019年下半年逐漸放開限購、限售等非市場化的手段也是有可能和應該的。贊同房地產不再成為主要支柱,不再成為投資的主要對象,但有序放鬆行政管制,維持房地產價格的不大波動,保證資金的有序流出非常重要。

就目前的進一步擴大開放、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無疑是正確的。40年來每當發生困難的時候,我們也都是用這些“武器”和“工具”來提高全要素的生產率。我們通過逐步開放效率低下的壟斷行業,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提高這些行業對GDP的貢獻。實踐也證明我們這些率先開放的行業,比如家電、家居,互聯網最終都是民營企業佔據了主力地位。中國還有多少的壟斷行業,就有多少的增長潛力,這也許是中國特有的一些特色吧。

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些改革不會在2019年迅速見效,2019年也許會出現受心裡預期影響的總需求下降而導致的通縮,也有可能面臨從房地產流出資金的去向問題,需要引導。2019年是中國經濟換結構的起始年,也可能是中國經濟新週期的開始。人民幣受外匯盈餘減少、經濟增速下降的影響,適當貶值破7都是正常的現象,美元保持強勢也是大概率事件。

我們需要持續改革,為中國經濟持續注入活力,等待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或許會是AI,帶來全面生產力的提升。

總之,2019年是改革政策調整落實的執行年,外部看中美關係還能找到共贏的點或面嗎,內部看我們改革的決心和落實,重點關注房地產市場出來的資金,有樂觀者說是佈局股市的大好機會,也許從未來的5-10年長週期來看是正確的,也有悲觀者認為,資本的邊際收益率為零,這一次40年來我們所遇到的困難,需要我們的努力,也需要我們賭一把國運。建議2019年仍多持安全邊際高的流動性資產,確保未來有投資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