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表”被查!公司被罰40萬!你還敢這樣避稅嗎?

“工資表”被查!公司被罰40萬!你還敢這樣避稅嗎?

剛剛,廣東鶴山市某製造企業被查,因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採取虛列人員、分解工資的方式避稅,被依法追繳稅款、滯納金等總計40多萬!

“工資表”被查!公司被罰40萬!你還敢這樣避稅嗎?

還在用這些方式避稅的企業要格外注意!千萬不要小看工資表,這裡面蘊含著大學問,尤其現在稅收政策調整較多,工資表要謹而慎之,否則稍有差錯,就會有涉稅風險。

案例詳情:

近期,廣東省鶴山市稅務局稽查局根據舉報信息,對某製造企業實施稅收檢查,通過核查“賬實”差異、細審工資費用數據,最終經過核查取證,稽查人員確認,這家企業在2014年~2016年期間,通過非法冒用他人的個人身份信息的方式,虛列10多名企業人員,虛增工資費用60多萬元,以此偷逃個人所得稅20多萬元。

該局依法對企業作出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40多萬元的處理決定。

分析:

這個案例中,雖是被舉報引起稅務機關的關注,但舉報信並未有實質性的證據,稅務機關還是依靠金稅三期系統中的同行業信息和徵管數據來蒐集企業出現的破綻。

現在監管不同以往,更加嚴格,更加精準,以前使用多年的“避稅”老路子,已經被堵死了,如果堅持要用,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稅務風險!

企業老闆、財務等必須高度重視企業的稅收管理的合法性,否則一旦被稽查,要補繳的不止是應繳稅款,還需按每天萬分之五計算滯納金並處以及大額罰款!最重要的是補繳之外,還給企業帶來名譽、納稅信用評級等多方面的影響!

稅務稽查的四大要點

目前來看,稅務機關針對企業情況,會針對企業賬簿中的工資費用項目,從四個方面入手實施核查:

1、審核工資支出憑證

檢查企業的人員花名冊、考勤表、工資明細賬和計算表,審核工資發放憑證與銀行代發工資卡等憑證資料的數據是否對應無差異。

2、核查企業職工人數、薪酬標準是否存在異常

稽查人員分析企業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生產規模,核實從業職工人數和薪酬標準,重點核實月工資額低於3500元的人數佔比情況。

3、檢查“賬實”差異

審查分析企業“應付職工薪酬”賬戶與實付工資總額是否對應,核對各種津貼、補貼、獎金的發放是否正確。檢查“應付福利費”賬戶支出情況,核實企業通過該賬戶發放現金和實物的具體情況。

4、結合第三方信息分析企業數據

利用金稅三期系統和社保系統,核查工資表中人員與企業繳納社保人員在數量上是否存在較大差異,並對企業申報個人所得稅人員的比例和收入情況實施核查。

工資表常見的9個涉稅風險

1、工資個稅計算是否正確

重點檢查工資表中代扣的個稅金額是否依法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是否存在人為計算錯誤、故意少交個稅的情況。

2、人員是否真實

重點檢查工資表上的員工是否屬於公司真實的人員,是否存在虛列名冊、假髮工資現象。

3、工資是否合理

《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所稱的“合理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按照股東大會、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或相關管理機構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規定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薪金。稅務機關在對工資薪金進行合理性確認時,可按以下原則掌握:

(一)企業制訂了較為規範的員工工資薪金制度;

(二)企業所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符合行業及地區水平;

(三)企業在一定時期所發放的工資薪金是相對固定的,工資薪金的調整是有序進行的;

(四)企業對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

(五)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

4、是否申報了個稅

重點檢查企業工資表上的人員是否均在金稅三期個稅申報系統中依法申報了“工資薪金”項目的個人所得稅。

5、是否存在已經離職人員未刪除信息

重點檢查企業工資表中是否還存在人員已經離職、甚至已經死亡等,但是仍然申報個稅,未及時刪除這些人員的信息的現象。

6、適用稅目是否正確

重點檢查企業是否存在在計算個稅的時候是否故意把“工資薪金”項目轉換為“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等,把高稅率項目轉為低稅率項目,造成少申報個稅。

7、免稅所得是否合法

重點檢查工資表中的免徵個稅的所得項目是否符合稅法規定,如免徵個稅的健康商業保險是否符合條件、通訊補貼免徵個稅是否符合標準等。

特別提醒:

1、新個稅法落地,個稅申報將成為稽查人員稽查的一大要點。

2、社保繳納,是否足額繳納,與個稅申報人數是否一致。

3、稅前扣除憑證,有了新規,但具體業務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情形,一定合法合規扣除。

大數據時代,企業信息基本“透明化”,以往財務的那些小伎倆,稽查人員也都瞭如指掌,所以要想確保企業穩健長遠的發展,一定要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進行進行籌劃和安排。

文章來源財稅解讀、中國稅務報、郝老師說會計、大白說會計,由在e企整理發佈

“工資表”被查!公司被罰40萬!你還敢這樣避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