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作为家长该怎么制止?

凤11343


孩子沉迷游戏主要是家长责任最大,大多数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了能使其听话,把手机或平板直接就扔给他们玩(大多数宝妈都会这样吧)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依赖。

如何才能克制这种习惯呢?家长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导师,你做什么事他就会跟着模仿,给孩子定个约定,比如把所有作业全都做完,电视手机选择一样(30分钟时间),这样也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时,不要试图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了,很小就存在自己的想法,你要平时多注意和孩子沟通,节假日多带孩子出去玩,鼓励孩子和同学平时出去玩。相信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对手机游戏的依赖和沉迷,毕竟有时候沉迷于手机游戏并不是因为这个游戏有多好玩,仅仅只是因为太孤独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01139


邻居小朋友,三年级,次次考试倒数第一,先看看小朋友放学的动态:吃饭的时候刷抖音,吃完饭王者农药,和其他小朋友写作业默写背诵朗读,天上地下。

邻居也是苦恼,大吼大叫更是旁若耳闻。最严重的时候,朋友把老师请家里都不管用。

天天天晚上都能听到夫妻俩的大呼小叫,各个街坊四邻们纷纷出对策,出主意,奈何这个小朋友像石头一样,煞费苦心!!!

后来一段时间发现,邻居家里安静了好多,小朋友竟然在放学的时候带着小红花回家,(学校表现好才发小红花),好奇心驱使我询问了一下,邻居大哥没说啥,大嫂偷偷告诉我他家的解决方法:揍!!!

大嫂告诉我,现在不大吼大叫了,扰民还憋气,看不惯就揍,去他的健康教育,不爽就揍,给我看了些家伙,擀面杖、鸡毛毯子、甚至课本卷起来都行,一天一顿不行就三顿,现在孩子听话了,成绩也进步了。



我的女神是极品


我之前回答的,可以看一下,不知道有木有帮助:

我儿子5岁了,现在小孩子和我们80后小时候玩的东西那是两个等级的,我们那时最好的是小霸王,他们现在是电脑,paid等等。我们家没有完全禁止他玩游戏和看电视。我有个好的方法可以分享一下,已经在我儿子这试验成功了:你以前平板电脑里面的游戏可以不删除,但是你要下载新游戏前,必须删除一个游戏。现在他的平板电脑里面难得会换游戏,因为之前的游戏都是自己喜欢的,舍不得删掉,哈哈。注:他猫咪跑酷玩的比我还6😂

现在放学回家。

1.每天把作业昨晚才能看电视玩游戏。

2.兴趣班报了2个画画和乐高。


一个半南瓜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所谓的以身作则就是在孩子在你身边时,不要夫妻俩都抱着手机看,多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打乒乓球,打篮球,跳舞等等~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孩子的沉迷于手机游戏当中,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言传身教的意义!

玩手机在我眼中倒没有太大的问题,凡事总有利弊。比如孩子玩你手机,你可以让他看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太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一些社会正能量的事,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抖音上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这些好的事情可以收藏下来让他看看!


影视圈子那些事


1,如果只是单纯沉迷一个游戏,那么一定是这个游戏有什么地方是特别吸引孩子的,不妨家长自己可是先玩一玩这款游戏,以此为切入点,先和孩子找到话题,进行几次深入沟通,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之前也是对孩子玩游戏是严厉禁止的,我是将亲子陪伴做到极致的那种妈妈,陪孩子读书,读英语分级读物,陪孩子一起练习书法,一起踢球,等等,就是所有孩子玩的,学习到,我都是全程参与,但只有游戏除外,但我发现这样仍然不能减少孩子对游戏的喜欢,尤其是看到他的同学在聊这个话题时,他很落寞的样子,让我突然觉醒了,才意识到我其实是太狭隘了。

就是咱们这一代人,男孩子小时候有几个不玩游戏的,可是我们也照样长大成人,上学毕业,结婚生子呀。游戏作为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我们没人可以将它抹杀,既然做不到消灭它,不妨接纳它,于是我现在开始陪着儿子一起玩吃鸡游戏,一起打王者荣耀,我发现,当我的心态放开了之后,我对游戏的态度也不像之前那么深恶痛绝了,也慢慢能接纳孩子对游戏的喜欢了。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亲子关系的融洽一定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万年钥匙,当孩子意识到父母是能真正了解他的人,他也更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父母,也希望得到父母的建议,这时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2.如果孩子是所有的电子游戏都沉迷,那么一定是孩子排斥现实生活,或者是家庭生活缺乏温暖,或者是在学校找不到归属感,被同学和老师排斥,唯有在游戏世界中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有点严重了,就需要父母在平时多多关心孩子,了解一下具体问题出现在那里,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包容,让孩子重新接纳现实社会,将他的学习和生活引导正轨上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晓晓说育儿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使用手机都比父母要顺手的多,因为现在很多父母都会贪图省事,把哭闹不止的孩子递给一个手机过去,就会使他安静的听话在旁玩手机。这样的现象,虽然还给了家庭里一片祥和,但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对于亲子关系的维系也是没有益处的。应该怎样正确地让孩子接触网络,成为了很多父母的一个难题。

有些时候父母在意识到自己这样教育孩子错误时,可能会想一些挽留的方法,比如说强力制止孩子禁止玩手机,禁止接触网络。对于这样的管教方式,相信也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说不定还会有适得其反效应出现。让孩子接触到手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要让他远离手机却变成了难上加难。对于很多父母在一开始的错误行为,想要通过日后进行弥补,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做。

首先,时间上给予规定。怎样才能使孩子的学习效率更高,就应该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在时间上给予规定。而且最好把一天当中孩子的时间分配一下,可能有助于宝宝好习惯的形成。能够明确地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哪一个时间点,必须去学习。从这样的细节上,就可以使孩子形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所以相对于那些强制性要求孩子断绝手机,断绝网络的父母来说,给孩子可以玩手机和玩电脑的时间做出规定,对于这种父母才能够教育出更为优秀的孩子。

其次,以身作则。很多人都会形成这样一种意识,不想孩子玩手机,自己却玩的不亦乐乎。相对于这种家庭环境是不能够很好的让孩子远离网络的,因为父母本身自己做的不够好,为什么却要求孩子要做好呢?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首先先规定自己的玩儿手机时间。在不必要的时候尽量不去触碰,这样才会使孩子相信爸妈,应该要尽量缩短自己的时间去玩手机。在没有手机的日子里,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游戏,能够帮助两人形成更好的感情,也能够使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再一个就是要去观察孩子平时看手机都关注些什么,因为网络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当孩子接触网络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作为父母一定要去观察孩子玩手机或者玩电脑时都在关注些什么。这样既能够使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人喜好,也能够在孩子误入歧途时及时的发现,然后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可以看的,什么是不能看的。这才能让孩子处于一个较健康的环境中,不至于误入歧途。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孩子的反抗,做为家长,一定要对


神九纤柒


强制手段见效最快,就是容易复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平等对话考验家长的口才,别输给孩子了。千万别平等对话不成搞强制手段。

兴趣培养最重要,孩子要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看书,写字,画画,运动等,一般不会沉迷游戏。新鲜劲过了自己就不玩了。


被足球耽误了的段子手


1 .如果有条件,带孩子去参观国内外知名的大学。感受大学氛围,以此激励孩子,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有机会进入到里面学习。2.培养孩子的第二兴趣爱好。如:舞蹈、绘画、体育、滑冰、跆拳道等不用过多接触电子产品的兴趣爱好,这样孩子自然会渐渐淡去对游戏的痴迷。3.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意识到,除了游戏之外,还有更多更美好的事物存在,等待着他去探索。4.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比如,一天只能玩1~2时间。超过时间后,不能再玩。把握好度。如果当天或连续几天没有玩游戏,则进行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此削弱孩子对游戏的依赖。


猎之筏677


孩子的世界就是游戏的世界,游戏本来就是孩子生活成长的方式。孩子沉迷游戏没错,但是沉迷于手机游戏就不好了,现在的手机游戏是给不成熟的成人玩的,却吸引了孩子。

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一起做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游戏。

比如孩子喜欢玩微信里的“跳一跳”,你可以和他一起把手机里的跳一跳变成现实中的跳一跳游戏,按住他的鼻子,问他跳到左手了还是右脚了,跳到沙发了还是花园了……以此打开孩子想象和思考的大门任他想象。

比如孩子玩一些升级战争类的游戏,你也可以叫上爸爸妈妈小朋友一起玩枪战类的游戏,把自己变得装得很厉害但很笨拙的人,每次都在快要成功时被他打着了。

从手机游戏引出到现实游戏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多陪孩子,尽量让他不要一个人无所事事无聊,少宅在家里不动,多外出逛街逛公园逛儿童户外拓展类场所,多爬山等,总之,不要让他一个人闲着。

第三步,通过一二步,孩子渐渐淡忘了手机游戏,在开阔他眼界的同时注意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并全力支持他的爱好。

此外,家长要自律,想要孩子不玩游戏,家长自己就不要玩游戏,不然你的话没有任何力量。


喵阳妈


少若成天性,习惯为自然。孩子得从小管,强制管,没有训不服的狼,但是不建议暴利管理,智取,可以积分换玩手机时间,成绩换时间等等,各种管理措施,还有孩子迷恋手机就会与世隔绝,多多利用假期带孩子出去走走,有助于孩子身心成长。如果外面环境吸引住孩子了,可能就不会玩手机了,就喜欢多出去走走,这时候告诉他,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以后自己就能想去哪就去哪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