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固態硬盤和m.2固態硬盤誰更有優勢?

90000335


第一:體積上的優勢,M.2固態硬盤更加小巧,攜帶也更加方便,目前也有不少這樣的移動硬盤盒,滿足不同用戶的出行需求;再一點現在主板越來越去陳出新,很多新的主板都帶有M.2接口,特別一些工控類或者ARM主板,因為就巴掌大小,所以只能使用mSATA或者M.2固態硬盤。

第二種來講,主要是速度優勢,當然M.2固態硬盤也分兩種,一種是B KEY SATA協議的固態硬盤,最早出來的產品,這種走SATA協議的M.2固態硬盤,理論速度也就SATA3.0速度,跟普通固態硬盤SATAIII的速度是一樣的,也就這樣的速度;現在主要討論的是走PCIe 協議的M KEY M.2固態硬盤,它的速度理論上可以達到

優勢非常明顯,新出來的主板好多都有支持這種走PCIe協議的M.2接口,這種NVME固態硬盤早期出來動輒幾千元人民幣,現在價格也慢慢下來,已經非常親民,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所以受到不少用戶的選擇,

接下來我著重介紹一下對於有些網友本身主板沒有這種M.2接口,但又想用這種高速M.2固態硬盤,可以通過一種轉接卡來實現,如這種當然也會受到主板限制,但總得說來好多主板都是支持的;這種轉接卡也不貴,也就幾十元,某寶大把;

如果你手上有閒置的M.2固態硬盤,想利用起來,比如當移動硬盤或者在筆記本上使用,以下幾款移動硬盤盒你可以幫到你


ITGO擴展卡


普通固態硬盤應該是指的SATA III SSD吧,顯然從發展的眼光看,更新一些的M.2固態硬盤會更有優勢,不然它還能出現嗎?

先看下兩者的速度吧,有了數據好說話:

三星960 Pro 512 GB M.2 NVMe的性能:

下面是西數藍色1 TB SATA SSD的性能:

可以看到兩者在速度上的差距是巨大的,傳統SSD的性能在上圖中已達到極限狀態,而M.2 SSD的速度還有很多上升空間。

傳統SSD與M.2 SSD相比,有兩個無法扭轉的劣勢:接口和控制器標準

SATA III接口限制在6Gbps,M.2是一個PCIe類型的接口,可以提供快得多的速度,10-32Gbps,理論上是前者的幾倍,這是接口先天上的優勢。


目前在系統內存總線與串行ATA之間的控制器大多使用的是AHCI(高級主機控制器接口)標準,當初主要為傳統機械硬盤而生,圍繞軌道和扇區的概念編寫,考慮的是磁盤旋轉和位置延遲等情況。而固態硬盤它的介質是閃存而不是磁盤,所以AHCI已經逐漸被NVMe(Non Volitile Memory)標準所取代,此標準針對類似於隨機存取內存的固態硬盤,沒有機械硬盤的所有傳統限制。

這兩個從物理到邏輯上的變化,已讓傳統SATA SSD處於被淘汰的進程中,因此它的消亡只是個時間問題。

再舉個例子,2013年的MacBook Pro在PCIe總線結構上使用M.2 SSD,但控制器標準與AHCI類似,其速率僅在9Gbps左右,而帶NVMe的2016 MacBook Pro卻提供了32Gbps的速度,比上一代機器要快得多。其它的像戴爾等都已經開始引入基於NVMe標準的筆記本電腦,整個行業都在往這個方向前行。

所以答案不言而喻,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傳統SATA固態硬盤註定只是過客。


超能網


總的來說,m2固態更有優勢的。

但不是完全佔有優勢的。普通固態硬盤,穩定性強些,發熱小,一般個人用戶來說,有它就可以了。M2硬盤速度超快,比普通的固態硬盤快幾倍,體積小,不佔地方,但發熱太大,而且它安裝win7系統會比較麻煩。

知識點:M2硬盤是有兩種的,一種是nvme協議的,一種是SATA的。nvme才算真正意義的M2硬盤,速度超級快。

SATA的M2硬盤只是形狀變了,其實還是SATA,根本就沒有變過,很多人都知道M2的硬盤好,速度快,但要看它是什麼協議。這種M2硬盤一般在某寶上有很多,混水摸魚,其實還不如普通的STAT接口固態硬盤。

NVME的M2硬盤才算真正的M2硬盤,採用nvme協議,速度很快,如三星的SM960/961,讀取速度最高可達3200MB/S,而普通的最高也就500MB/S左右,可想而知了,它的速度有多快。之前這種硬盤價格太貴了,但現在價格也降了好多,目前價格在700-900元之間,256G的哦。


所以如果拿M2(nvme協議)硬盤跟普通的硬盤比,還是M2的硬盤更好,這也是以後的趨勢了,目前它也正在快速的普及,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是人手一個了。

購買M2硬盤的建議:

1,建議購買的話,選三星sm系列256G,性能強,價格現在已經親民了;

2,理論上講,M2硬盤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如1TB的比256GB的要快不少;

3,如果你需要安裝win7系統,還要花錢找專業人士幫你安裝系統哦。



玩電腦


優勢,要看是什麼優勢。以下分別說明:


一、價格上,普通固態硬盤更有優勢

  這個很顯然。

  因為m.2的固態硬盤製造的工藝要求更高,價格顯然貴一些。普通的固態硬盤更有優勢。對於一些入門級的用戶,想享受一下固態硬盤的速度,又缺少資金,那麼,在可選的範圍內,顯然是普通固態硬盤更有性價比,更有優勢。


二、速度上,m.2硬盤多數更快,但優勢有限

  m.2的硬盤,因為帶寬大,通常是10Gb/s-32Gb/s;而普通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只有6Gb/s的帶寬,理論上,顯然是m.2更有優勢,

  但要注意。m.2的所謂“帶寬”,說的是最高速度,而不是最低速度。

  比如一片空地,我們說這裡可以停車,最大能停公交。

  但停在這裡的——並非都是公交,共享單車也可以嘛!

  意思就是說,雖然是m.2接口,但有很多盤其實是sata盤做成小體積的換了個接口,速度甚至還可能不如sata3的盤。

  再舉個實際的例子,usb 3.0的U盤,速度不如usb 2.0的很多。

  無良商家,經常用這個嚇唬人的。多數人以為帶寬是最小速度,錯了!帶寬是最大速度的限制標準。

  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意思是說,即使m.2的固態硬盤是真實的,確實測試數據超過了sata3的硬盤,但使用起來,體驗不明顯。

  比如測試成績,一塊固態硬盤最大速度是550MB/s,而另一塊m.2的是1500MB/s,你真以為使用中速度會翻三倍嗎?

  不會的。

  我的臺式機就是前者,我的筆記本就是後者。日常使用的速度幾乎是一樣的。

  因為所謂最大速度,是連續讀寫速度,比如我有兩塊m.2的固態硬盤,對拷高清電影,才會出現這個速度。

  而日常的啟動系統,打開軟件,進入遊戲,是隨機讀的性能,這個速度的實際帶寬需求,往往連sata2的極限都達不到,那麼,m.2對sata3的優勢是根本發揮不出來的。


  所以,測試是測試,實用是實用。

  兩碼事。


三、體積上,m.2明顯有優勢

  這一點,是sata比不了的。

  m.2確實是小啊。

  有人說,反正裝到電腦裡,大小有什麼關係呢?

  你想過沒有“移動硬盤”?

  現在有不少上市的產品了,用SATA的固態硬盤做的移動硬盤和用m.2固態硬盤做的移動硬盤,最大的區別是大小不一樣啊!

  m.2的固態硬盤小的像個U盤一樣,多便攜,多小巧啊!

  而且拿出來,還能裝X。哈。

  目前已經有m.2的移動硬盤盒了,把M.2硬盤裝進去就組裝成功!


所以“優勢”二字,要看需求。不能簡單說哪個更好。

如果哪方面都更好,另一款產品就一定會消失。

現在顯然不是這樣。

大家各取所需吧。


朗讀者說


這兩者各有優勢,目前來說M.2固態的優勢更大,普通的SATA固態基本上已經到速度瓶頸了,M2的固態上限更高,長遠來說優勢更大。

普通固態優勢:價格便宜

價格便宜,目前120G的SATA的固態價格可以控制在300元左右,不錯的顆粒加入門級主控的固態:如英睿達BX300、建興V5s等。拆機片、黑片、白片顆粒的120G固態價格只要200元,如臺電SD120G、金泰克S300、七彩虹SL300等。

M.2固態優勢1:佔用空間少、不用理線

M.2的固態的體積可以做到很小,在筆記本、一體機、小鋼炮主機都可以特別適合M2固態。相比SATA的電源線、數據線,M.2完全沒有這些線,可以讓機箱是否整潔。

M.2固態優勢2:上限很高、速度很快

M.2有支持SATA協議的固態,也有支持NVME協議的固態,其中支持SATA的就不提了。支持NVME的固態速度進入。我們應該都知道SATA的速度上限是6Gb/s(也就是600MB/s),支持NVme的固態如果走PCIe3.0 x4通道的帶寬速度是32Gb/s。

本次內容說明完畢,如果我有不到之處,煩請斧正,如果喜歡我,歡迎點贊、轉發、關注我的問答“xc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xc修齊治平


固態硬盤英文全稱Solid State Drives,簡稱SSD。現在我們所提到是一般分為SATA SSD和M.2 SSD兩種。兩者同樣容量趨近256GB的硬盤,相差200-300元,樓主問誰更有優勢?當然是價格高者優勢大。

SATA SSD和M.2 SSD,在價格、體積和速度都用著明顯的差異。


速度

相比於SATA SSD,走PCI-E通道的M.2 SSD帶寬與延遲都有明顯的優勢。因為NVMe協議通過PCI-E通道直連CPU,精簡AHCI讀寫寄存器的循環,大幅度降低存儲延遲,提升數據加載的工作效率,性能超越SATA SSD。

傳統SATA硬盤,數據會先從硬盤讀取到內存,再將數據提取至CPU內部進行計算,計算後寫入內存,存儲至硬盤中

PCI-E M.2 SSD硬盤,數據直接通過總線與CPU直連,接近最大的傳輸速度,最大的數據量,省去了內存調用硬盤的過程。


簡單的說,把兩種通道理解成兩輛相同的汽車,PCI-E通道的汽車就像是在高速上行駛,而SATA通道的汽車就像是在崎嶇山路上行駛,顯然PCI-E速度更快。


體積


接口

我們所謂的SSD固態硬盤是沿用的標準SATA接口,與機械硬盤的數據線、電源一樣,反觀M.2接口不是全有主板都可以直接使用的。

M.2接口,是Intel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新的接口規範。對面以前不帶M.2接口主板需要同以上PCI-E的轉接才可使用。


數碼奇聞


M.2

優點

1,小,面積等於兩根手指併攏的一塊電路板,適合筆記本,平板等空間緊湊的設備。

2. 支持nvme協議,連續讀寫速度普遍是SATA通道固態的3倍以上,隨機讀寫也快很多。

SATA3接口固態,2.5英寸,大,相對便宜,速度相對慢。性能對於那些普通用戶夠用,體驗比機械好很多。

因為便宜,所以同樣價格可以買到大容量的(有時候容量更重要)。


不可名狀之玲


這兩者各有優勢,目前來說M.2固態的優勢更大,普通的SATA固態基本上已經到速度瓶頸了,M2的固態上限更高,長遠來說優勢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