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旅遊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 押注“二次創業”走下山是坦途還是險路?

股海沉浮,山門難守。1997年,黃山旅遊(600054,SH)登陸上交所成為“中國旅遊第一股”,但21年長跑過後,這個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地方景區龍頭似乎遇上了發展瓶頸。

當前,山嶽旅遊景區正處在新的十字路口。2017年12月,黃山旅遊董事長、總裁章德輝總結了山嶽景區的五大短板:“一是靠山吃山,千山一面;二是門票經濟,天花板太低;三是淡旺季明顯,旺季吃不完,淡季吃不飽;四是產品供給單一,客單價不高;五是產品創新不足,重遊率低。”

那麼2016年提出探索“二次創業”的黃山旅遊,轉型成效究竟如何?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黃山旅遊實現營業收入6.82億元,同比下降6.01%;共接待進山遊客148.14萬人次,同比下降9.94%。未來,黃山旅遊營收客流雙降局面是否還將持續?什麼才是黃山旅遊發展的新動力和營收增長的新引擎?

困局:遊客增幅幾近天花板

通過分析黃山旅遊近八年的年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2年景區接待進山遊客首次突破300萬後,次年出現了明顯下降,2014年有所回升,2015~2017年景區接待進山遊客分別為318.28萬人、330.08萬人、336.87萬人,遊客同比增幅依次為7.1%、3.71%、2.1%。

三百萬人次似乎成了黃山遊客承載力的臨界點。當景區全年遊客人數保持在300萬人以上時,進山遊客數量每年只出現小幅增長,而且增幅也在不斷下降。這意味著,當前黃山遊客增幅幾乎觸及天花板,若不加快進行景區開發和產品創新,遊客數量無法持續增長必將制約公司業績增速。

以上問題也同樣反映在營業收入上,黃山旅遊近六年營收最高峰為2012年的18.41億元,2013年受大環境影響公司經營數據出現大幅跳水後,連續四年的穩定增長也未能突破這一最高值。2017年,黃山旅遊實現營業收入17.84億元,同比僅增長6.86%。

對此,黃山風景區黨工委宣傳部副部長葛旭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家旅遊局提出“中國旅遊,從黃山再出發”,賦予了黃山旅遊更高的使命,迫使其轉變發展思路和發展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上市公司近四年淨利潤保持著兩位數增速,但黃山旅遊進入2018年以來的營收情況並不樂觀。財報數據顯示,黃山旅遊1~3月、1~6月、1~9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5億元、6.82億元、11.90億元,分別同比下降9.79%、6.01%、9.64%。

導致黃山旅遊業績不及預期的原因之一,便是門票經濟的不可持續。從2018年國慶期間黃山風景區的接待數據看,門票價格下調之後,黃山遊客數量同比增長10.38%至18.96萬次,但其門票收入卻同比下滑11.03%至3060.59萬元。

根據其2018年半年報,在黃山旅遊的所有業務中,園林開發業務(即門票業務)以85.89%的毛利率居於榜首,索道業務以85.61%的毛利率緊隨其後。中信證券發佈的研報顯示,黃山景區門票價格每調低10元,黃山(扣除政府分成後)利潤減少1243萬元,對應利潤降幅為3.3%。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黃山旅遊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面對旅遊行業白熱化的競爭態勢,在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關鍵階段,審視自身的不足與差距,只有尋求一條新的突破之路,才能促進企業發展和進步。”葛旭芳表示,隨著國家降低景區門票相關政策的頒佈,景區靠門票漲價“過日子”的時代行不通了,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黃山旅遊曾表示,因背靠長三角的區位優勢,未來預期黃杭高鐵、武溫高鐵的陸續通車,將極大擴展黃山景區的客源圈。

黄山旅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 押注“二次创业”走下山是坦途还是险路?

在黃山觀光的遊客

轉型:從觀光游到全域旅遊

中國山嶽旅遊聯盟2018年執行秘書長陳琳曾表示,山嶽景區必須著眼長遠,轉變發展思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傳統單一觀光模式向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

近年來,圍繞“旅遊+”及“走下山、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黃山旅遊正逐步展開“一山、一水、一村、一窟”的佈局。葛旭芳稱,要加快黃山旅遊“二次創業”步伐,逐步降低門票收入在景區經營中的比重,提高旅遊發展的質量。

而根據上市公司2018年半年報,截至目前黃山旅遊擁有黃山風景區、花山謎窟、太平湖三大項目。其中花山謎窟項目的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編制已完成,核心景區產品策劃方案已提交,總規修編已完成多輪論證;太平湖項目已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並支付股權轉讓款,完成工商變更,項目組人員已進駐現場開展前期各項工作。而位於黃山風景區內的北海賓館前樓土建工程施工已完成網上公開發標,室內設計及景觀設計方案已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

不過,從目前來看,上市公司近兩年加大投入的新項目談盈利還為時尚早。根據其2018半年報,由黃山旅遊75%控股的黃山市花山謎窟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上半年淨資產總額為負1170.08萬元,虧損164.88萬元。

與此同時,為擺脫“靠山吃山”,向外擴張旅遊產業成為黃山旅遊的一大新利潤增長點,上市公司將其視為推動旅遊發展的新動力和營收增長的新引擎。葛旭芳表示,未來主要從“兩個維度”抓好“四篇文章”,促進黃山旅遊的營收提升和業務發展。其進一步補充道,第一個維度是從地域維度抓好“山內”與“山外”兩篇文章,第二個維度是從產業鏈維度抓好“轉型”與“創新”兩篇文章。

如何更好地實現觀光游到全域旅遊的過渡?“要轉型就是將公司現有的景區、酒店、索道、徽菜、旅行社等業務板塊走下山,實施輕資產運作,採取託管、委託經營的方式擴張。”葛旭芳表示,通過“旅遊+”佈局全域旅遊產業鏈,如旅遊+小鎮、旅遊+新零售等,進一步促進結構調整、產品轉型,提升公司營收。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