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昔日華山湖臭水溝 今日“蛻變”景觀湖

信步在華山湖畔,一路過來,放眼望去,皆是波光粼粼,均是兩岸青蔥,美不勝收。隔湖遠眺,華山如出水芙蓉一般,挺拔秀美。

如此美景,卻不是自古以來,這裡“水”曾只有“臭”。兩條“臭水溝”——華山大溝、山頭店溝盤踞在此,河道沿線汙水直排、水質黑臭、垃圾成堆,是一條標準的黑臭水體。

濟南市:昔日華山湖臭水溝 今日“蛻變”景觀湖

圖1:治理前的華山大溝

濟南市:昔日華山湖臭水溝 今日“蛻變”景觀湖

濟南市:昔日華山湖臭水溝 今日“蛻變”景觀湖

濟南市:昔日華山湖臭水溝 今日“蛻變”景觀湖


圖2:治理之後的華山湖文化溼地公園

高端規劃——山、水、林、城渾然一體

濟南市以山、河、湖、泉、城整體規劃為基礎,以保護自然、改善生態、弘揚文化、保障民生為原則出發,將華山大溝、山頭店溝黑臭水體治理同華山片區綜合開發、沿黃溼地風貌區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提升結合起來,堅持“顯山露水”理念,規劃建設了佔地6.25平方公里生態溼地公園,其中華山湖水面面積約2.5平方公里。在“齊煙九點”和“鵲華煙雨”涅槃重生同時,也搭起了從濟西溼地到白雲湖溼地的沿黃溼地系統框架。

科學治水——片區汙水全收集、零排放

華山片區整體按照雨汙分流的理念進行設計,敷設10餘公里雨水管網,根據片區豎向高程,科學劃分5個雨水分區,其出口分別為二環東路、華山溝、山頭店溝、華山湖。在規劃區內敷設12公里汙水管網,保證了片區汙水全收集、零排放。採用汙水集中處理的方式,投資1.6億元建設日處理規模3萬噸的全地下式汙水處理廠,服務人口15萬人,出水標準達到地表水Ⅳ類水質,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華山片區生態用水需要。

生態修復——水體自潔能力得提升

通過深水區、淺水區和緩坡區的合理佈置和水量的適宜調度,種植蘆葦、蒲草、荷花等水生植物,吸收水體中的營養成分,為魚蝦、樹林、野生動物和溼地農作物提供營養,恢復溼地生態系統。通過增強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沉澱和排除水體的毒物和雜質,加上溼地內多種植物根部的吸附淨化,有效去除總氮、總磷,提升水質指標。

以人為本——打造人水和諧生態治理示範工程

面對19個村整體拆遷、3.7萬人異地安置,濟南市採取先安置後拆遷的方式,先期新建安置和保障用房約260萬平方米,是濟南市目前為止最大的單個建設項目,確保了拆遷安置的順利進行。過渡安置期的群眾子女轉學借讀等事項,政府統一考慮辦理,片區水、電、暖、氣、消防、醫療衛生、基礎教育、文化體育、汙水處置、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一次配套建設到位,摸索出了濟南片區開發“華山模式”,成就了政府牽頭、企業參與、群眾支持、成果共享的生態治理示範工程。

昔日山頭店大溝和華山大溝兩處黑臭水體,現如今已經“蛻變”成一處有山、有水、有美景的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花園式的生活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全方位的社會保障,讓華山人依山為伴、依湖而居,享受著生態治理成果,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