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時期全國大大小小200個小政權,為什麼沒有一次兵變?

小楓子看世界


大家好,我是文史筆記,下面說說我個人的觀點。

日本幕府時期出現很多的小政權,為什麼沒有發生兵變呢?我認為理由如下:

一、實力不足



幕府時代,日本天皇喪失了權力,權力轉移到了幕府,幕府成為全國的權力中心,而幕府以將軍為首,幕府實行幕藩制,簡單的說就是類似我國曆史上西周的分封制,幕府將軍通過一層層分封土地給藩王,藩王也就是所謂的大名。各藩王在本封地有較高的獨立性,但必須朝貢幕府,服從幕府,受其節制。藩王分封的土地一般面積較小。日本本來就資源匱乏,如此各大名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實力去抗衡中央幕府集團。

二、幕府對大名高度的控制



幕府對各地大名實行管控,各地大名需要定期前往中央朝見幕府將軍,幕府將軍還以親近的大名監控其他大名。幕府為了禁錮控制國民思想,甚至採取了閉關鎖國的國策。另外加強灌輸忠君思想,從而統一大名效忠幕府將軍。

三、分封下的各個小政權互相牽制。



幕府除了削弱大名的力量,其實還有就是阻止大名強大。大大小小的大名就相當於許多小諸侯國,他們都不希望突然某一國變強,於是都互相防範,互相牽制,由此各個小政權諸侯國除了小打小鬧,幾乎沒有強大起來的可能,就別說要發動大規模的兵變了。

以上就是個人認為的在幕府下的小政權不可能發生兵變的原因。


文史筆記


凡是實行分封制的國家,對於地方諸侯的控制都是非常頭疼的,當然方式也不同,法國、中國、日本就大不相同,我先簡單說說中法的,再重點闡述一下日本的,然後你就明白日本的諸侯(大名)為啥造不了反了。

中國中央對諸侯的態度:先秦時期自然一地雞毛,周最後反被諸侯所滅,後世的分封,以西漢、西晉、明代為典型,中央大都是耗費精力財力壓制地方諸侯,但往往引起諸侯兵變,然後一番洗牌後,對諸侯採取更大的壓制,雖然往往也壓制住了,但國家耗費的精力財力極其巨大,很受傷。

法國,以路易十四太陽王最為典型,他在位70多年,那個時候凡爾賽宮就是歐洲的時尚中心,法王自己出錢出地,一天到晚就請那些貴族們開各種時尚晚會,各種吃喝玩樂,各種奢靡體驗,貴族們就沉浸在這天堂般的日子裡不能自拔,貴族們是安心享樂了,可法國卻背上了沉重的財務負擔。

日本,幕府一方面控制大名家屬作為人質,另一方面想盡辦法讓大名主動耗盡資產,讓大名沒有意願也沒有實力來反對幕府。

在德川幕府時代,200多個藩國大名,地位各有不同,根據和幕府將軍的親疏遠近,分成3個體系:親藩大名,譜代大名,。

親藩大名是和德川家族有血緣關係的藩國,被德川家分封在日本富裕之地或關鍵區位,他們既實力強悍又掌握實權,成為拱衛幕府的核心大名力量。

譜代大名是德川家族掌權前就已經世代承襲的大名,只是他們很早就加入了德川家族的陣營,也被幕府視為自己人,地位還可以,至少幕府將軍不會老盯著你。

外樣大名就比較尷尬了,他們是關原之戰前被迫臣服的大名,他們往往實力比較強,地盤也大,也遠離日本政治中心,比如薩摩藩、仙台藩等,他們沒有資格參與幕府中央事務,平時也老被幕府緊盯,自然,他們最後也成了倒幕運動的主力。

為了有效地控制200多個大名,德川幕府制定了很特別的“參覲交代制”。

各地大名每2年需要到江戶報道一次,向將軍述職,還得住一段時間才能回去,回去前,自己的老婆兒子(有繼承權的世子)必須留在江戶生活。

這就帶來了幾個問題,老婆孩子住哪兒?來回路費怎麼辦?……

當時的江戶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地方,大把的空地有的是,幕府將軍大筆一揮,給你們一塊地,自個兒蓋房子去吧。

如今的江戶(東京都)的繁華就是這些大名帶動起來的,畢竟這是一場幾百個諸侯的比秀,誰也不想自己丟分子,建了宅子建園林,由於日本木頭房子為主,隔些年還得大修,這個建設競賽是停不下來的。

2年一次的朝覲,每個大名為了展現自己的威儀和實力,動輒都要帶上成百上千名隨從隨行,一路山山水水,來回奔波,吃穿用度,開銷巨大,很多大名2年的積累基本上被這一次個把月的朝覲活動就折騰個精光,甚至出現了有的大名沒錢回封地、幕府將軍出錢給路費的奇景。

老婆和兒子在江戶的生活也不能太寒磣,各種比秀是永遠停不下來的,這對大名的財政是個巨大負擔。

漸漸地,大名的財力永遠要為這些活動和開銷不斷的支付,僅從財力,就無從造反。

而且,一代代世子基本都在江戶長大,成年後去封地接班,那種感覺和在封地長大再接班是不一樣的,江戶基本上就是他們的故鄉,這種“鄉土情緣”也使得他們根本就不會考慮去造故鄉的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