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时期全国大大小小200个小政权,为什么没有一次兵变?

小枫子看世界


大家好,我是文史笔记,下面说说我个人的观点。

日本幕府时期出现很多的小政权,为什么没有发生兵变呢?我认为理由如下:

一、实力不足



幕府时代,日本天皇丧失了权力,权力转移到了幕府,幕府成为全国的权力中心,而幕府以将军为首,幕府实行幕藩制,简单的说就是类似我国历史上西周的分封制,幕府将军通过一层层分封土地给藩王,藩王也就是所谓的大名。各藩王在本封地有较高的独立性,但必须朝贡幕府,服从幕府,受其节制。藩王分封的土地一般面积较小。日本本来就资源匮乏,如此各大名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实力去抗衡中央幕府集团。

二、幕府对大名高度的控制



幕府对各地大名实行管控,各地大名需要定期前往中央朝见幕府将军,幕府将军还以亲近的大名监控其他大名。幕府为了禁锢控制国民思想,甚至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国策。另外加强灌输忠君思想,从而统一大名效忠幕府将军。

三、分封下的各个小政权互相牵制。



幕府除了削弱大名的力量,其实还有就是阻止大名强大。大大小小的大名就相当于许多小诸侯国,他们都不希望突然某一国变强,于是都互相防范,互相牵制,由此各个小政权诸侯国除了小打小闹,几乎没有强大起来的可能,就别说要发动大规模的兵变了。

以上就是个人认为的在幕府下的小政权不可能发生兵变的原因。


文史笔记


凡是实行分封制的国家,对于地方诸侯的控制都是非常头疼的,当然方式也不同,法国、中国、日本就大不相同,我先简单说说中法的,再重点阐述一下日本的,然后你就明白日本的诸侯(大名)为啥造不了反了。

中国中央对诸侯的态度:先秦时期自然一地鸡毛,周最后反被诸侯所灭,后世的分封,以西汉、西晋、明代为典型,中央大都是耗费精力财力压制地方诸侯,但往往引起诸侯兵变,然后一番洗牌后,对诸侯采取更大的压制,虽然往往也压制住了,但国家耗费的精力财力极其巨大,很受伤。

法国,以路易十四太阳王最为典型,他在位70多年,那个时候凡尔赛宫就是欧洲的时尚中心,法王自己出钱出地,一天到晚就请那些贵族们开各种时尚晚会,各种吃喝玩乐,各种奢靡体验,贵族们就沉浸在这天堂般的日子里不能自拔,贵族们是安心享乐了,可法国却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日本,幕府一方面控制大名家属作为人质,另一方面想尽办法让大名主动耗尽资产,让大名没有意愿也没有实力来反对幕府。

在德川幕府时代,200多个藩国大名,地位各有不同,根据和幕府将军的亲疏远近,分成3个体系:亲藩大名,谱代大名,。

亲藩大名是和德川家族有血缘关系的藩国,被德川家分封在日本富裕之地或关键区位,他们既实力强悍又掌握实权,成为拱卫幕府的核心大名力量。

谱代大名是德川家族掌权前就已经世代承袭的大名,只是他们很早就加入了德川家族的阵营,也被幕府视为自己人,地位还可以,至少幕府将军不会老盯着你。

外样大名就比较尴尬了,他们是关原之战前被迫臣服的大名,他们往往实力比较强,地盘也大,也远离日本政治中心,比如萨摩藩、仙台藩等,他们没有资格参与幕府中央事务,平时也老被幕府紧盯,自然,他们最后也成了倒幕运动的主力。

为了有效地控制200多个大名,德川幕府制定了很特别的“参觐交代制”。

各地大名每2年需要到江户报道一次,向将军述职,还得住一段时间才能回去,回去前,自己的老婆儿子(有继承权的世子)必须留在江户生活。

这就带来了几个问题,老婆孩子住哪儿?来回路费怎么办?……

当时的江户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地方,大把的空地有的是,幕府将军大笔一挥,给你们一块地,自个儿盖房子去吧。

如今的江户(东京都)的繁华就是这些大名带动起来的,毕竟这是一场几百个诸侯的比秀,谁也不想自己丢分子,建了宅子建园林,由于日本木头房子为主,隔些年还得大修,这个建设竞赛是停不下来的。

2年一次的朝觐,每个大名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仪和实力,动辄都要带上成百上千名随从随行,一路山山水水,来回奔波,吃穿用度,开销巨大,很多大名2年的积累基本上被这一次个把月的朝觐活动就折腾个精光,甚至出现了有的大名没钱回封地、幕府将军出钱给路费的奇景。

老婆和儿子在江户的生活也不能太寒碜,各种比秀是永远停不下来的,这对大名的财政是个巨大负担。

渐渐地,大名的财力永远要为这些活动和开销不断的支付,仅从财力,就无从造反。

而且,一代代世子基本都在江户长大,成年后去封地接班,那种感觉和在封地长大再接班是不一样的,江户基本上就是他们的故乡,这种“乡土情缘”也使得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去造故乡的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