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日本人缺乏战略头脑?

明月清风诗有画


看不清世界大势的人,当然是最没有战略头脑的。


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狂妄叫出: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口号。完全忽视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和中国的力量。忽略了日本小,中国大,日本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战略现实。此为一缺乏战略头脑。


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图谋先下手为强,突袭美军,黔驴技穷,悬崖而不知勒马,结果引火烧身,给美国以口实,打到冲绳,丢原子弹于本土,迅速让日本军国主义覆灭。此为二缺乏战略头脑。


到了战后70年,日本一小撮军国主义份子,仍然叫嚣美化侵略战争,让日本失信于东亚各国,损害日本经济利益与国益,这是三缺乏战略头脑。


到了现在,亚洲已经不是日本独强,世界也不再是冷战,而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而日本仍然到处煽风点火,搞围追堵截,现实与未来的历史终将证明,日本的这种战略思维已经落后于时代,也毕竟束缚自己。


所以,有一种说法就是,日本精于战术,忽略战略。对别人的分析非常注重细节,然而过于在乎细节,那就是只见树木,而忽略了森林。


值得庆幸的是,日本现在因为现实稍微回了点头,然而还回的不彻底。



北京不冷东京热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日本缺少深谋远虑的智囊人物。

其实也不是没有,只是他们通常不受重视,不能成为军方核心领袖。

这和日本军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的。

日本是个强调团队合作的民族,比较排斥独狼这种人物。

从孩子开始,如果有孩子特立独行,智力和才干远远超过别人,就很容易被孤立。

这样的孩子,要么最终掩饰自己归入团队,要么就是一生游离于团队之外,进入不了高层。

久而久之,日本高层都是一群才能过于常人,但算不上大牛的普通人。

日本军方的中将、大将不可谓不多,然而多是志大才疏的庸才。

他们擅长打一个个战役,打的还很精彩,但缺乏把握国家和军队的大局,不能预测到国外尤其是世界走势5到10年以后的变化。

而大家看看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蒋介石甚至希特勒,都具有这种高瞻远瞩的能力。

同时,日本军方内讧太多,包括内阁在内更换太频繁。

大家看看:

林内阁(1937年2月2日—1937年6月4日)林铣十郎

第1次近卫内阁(1937年6月4日—1939年1月5日)近卫文麿

平沼内阁(1939年1月5日—1939年8月30日)平沼骐一郎

阿部内阁(1939年8月30日—1940年1月16日)阿部信行

米内内阁(1940年1月16日—1940年7月22日)米内光政

第2次近卫内阁(1940年7月22日—1941年7月18日)近卫文麿

第3次近卫内阁(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近卫文麿

东条内阁(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东条英机

小矶内阁(1944年7月22日—1945年4月7日)小矶国昭

铃木贯太郎内阁(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7日)铃木贯太郎

整个抗战时期,就更换了10个内阁,很多内阁还不到1年,如何能够决定国家长远规划。

所以,抗战开始就是为了占领平津,随后莫名其妙扩大到占领华北,然而又扩大到占领上海南京,最后竟然变为占领全中国。

到了抗战陷入持久战,又不能冷静分析,进行部分撤兵收缩战线,反而又去南下进入东南亚法国殖民地,最后干脆和美国开战。

整体开来,简直是莫名其妙,自取毁灭。


萨沙


实际上,一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日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本身在批准向华北派兵的同一天,任命原训练总监部本部长香月清司中将继任为所谓的“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其任务是负责确保渤海湾海港至北平的交通与保护侨民,对卢沟桥事变本着不扩大的方针,力求就地解决。

但是在香月清司于7月11日乘飞机离开日本,拟于当日到达天津,因起飞后天气变坏,飞机的发动机又发生了故障,因而在汉城停留1夜。

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则利用这一机会,力劝香月清司对华北问题持强硬态度,将诸多“不符合”日本国策的悬案一并解决。接着关东军的副参谋长今村均少将、参谋田中隆吉中佐、辻政信大尉也力促香月采取强硬方针,并明确表示,关东军对此将予以积极地支持。

到7月27日,日军统帅部又下令,击溃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并保持该地区的安定,作战地域大致限定在保定、独流一线以北。谋求以最小限度的兵力长期占领平津地区。结果就是战争越打越大。

与此同时,关东军害怕苏军,不敢大举南下,在关内日军无法形成绝对重兵团。就开始了添油战术,最终打成持久战。其实,从日本当时想争霸太平洋来说,入侵我国,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日本陆军军费比例是,弹药费1937年度占军械费的56%,1938年度实际上占军械费的76%。直接导致了,军费全买弹药了,日本陆军错失了更换新一代武器的机会,失去了与美苏对抗的能力。从战略角度来说,七七事变,就已经埋下了日本战败的最大基础。


深度军事


其实日本不乏有战略思想的人,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更多的日本人是不理智的,有战略头脑的人无法站在决策岗位发挥作用。

比如说日本自丰臣秀吉时期就有的扩张战略,征服朝鲜半岛,然后以此为跳板征服中国,然后继续下一步扩张,这样的战略在计划上确实是合理的。而且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就是这么做的,先是夺下朝鲜,后来又间接控制了东北地区,扶持伪满洲国等等。

在30年代,日本不少军政高层其实也是有战略谋划的,比如永田铁山等人,主张在中国问题上慢慢来,逐渐蚕食中国的领土,获得资源,建立傀儡政权来控制中国,以此来稳步实现日本的扩张计划。

但是日本底层军人没有战略眼光却很狂热,下克上不止,日军中一直有大量的此类事件。九一八事变其实就是关东军自行策划的行动,石原莞尔等人擅自行动,朝鲜军的林銑十郎甚至擅自带领军队跨过鸭绿江进入东北。而尝到了下克上甜头的日军又发动了后来又发动了七七事变,让中日之间的战事急剧扩大,此时日本的计划已经被打乱了。

后来东条英机这种仅有狂热而无头脑的人都能上台(石原莞尔称其为上等兵东条,才能仅限于管理20挺机枪),日本高层选择和美国开战,当然像海军的山本五十六等明白人自然知道这是自寻死路,但是毕竟高层已经决定,只能坚决执行,至此日本之前近百年的战略成果彻底葬送。


战壕


日本并不缺乏战略性头脑,而且非但不缺还很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进行简略的分析。(很会抱大腿,我觉得可能就他的战略了)

一战时日本作为协约国一方,以极少的损失赢得丰厚的回报。1914年8月15日,日本向德国青岛发起全面进攻。日本集军五万攻打青岛,德国人(含少量奥匈帝国军队)在胶州(青岛)总兵力不过4200人,战斗人员3000多名。但日本久攻不下最后在英帝的帮助下打下了青岛。



在太平洋,日本出动海军进攻孤立无援的德属岛屿,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特鲁克环礁等地


青岛和太平洋都胜利后,英法催日本快速支援欧洲战场,但由于双方没有合战过,出兵于练兵的成本又高。日本最后选着执行护航。日本军舰在地中海多次和奥匈帝国海军和德国潜艇交火,有一艘驱逐舰被奥匈帝国潜艇击伤,一艘护航船被击沉,伤亡数十人。此后,日本陆续向地中海增兵,顶峰时期军舰达到了18艘,运送了70万兵力和大量物资,赢得了英法的高度评价。

二战时日本作为法西斯,军队强战略性高。

在亚洲东部可以说是至强之国,亚洲东部的国家他一路攻打了下来,它曾说三个月打完中国战场。不过最后是失败了,他在攻打我国时一路攻打了下来,他的自负之心就生起了,攻打我国当时。

偷袭了珍珠港掀起了日美战役


最后两国各有损伤(日本较为严重些),最后以两颗原子弹而结束二战。日本战略性很强只是一下子惹很多国(随说不惹也不会被群殴但不至于会那么快结束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也没有赔偿。

二战过后日本成为了一个废墟国,美国因各类原因扶持又正巧碰上了美越战役,日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日本自身也重视教育,最后一路崛起发展成为世界大二经济国。

所以说日本战略性非但不缺乏而且还很强(可能是日本很重视教育的原因)能申能缩赢得一战,抱稳英帝大腿。在二战中战斗很强,输掉之后会看时机抱美帝大腿,经济迅速发展。他的战略真的强


不夜花


木人也是赞同这种观点的!

日本人之所以缺乏战略头脑,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文明的因素。

我们今天在探讨东西方国家文明的兴衰,与东西方国家的国运存废时,几乎都是"在东方文明和基督教的文明的争论范围展开,而这个话题就是人们所常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如果要从单纯民族文明的角度来评价他,你是很难确定他是否属于纯粹的东方文明或者是基督教文明的?

因为日本是一个揉合吸收了中华和基督教文明因素的国家,他不仅具有东方民族勤劳,隐忍,勤奋的特点,更兼顾了西方民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是在日本神道教的基础上,揉合儒家和佛教元素而成。

如日本的汽车,虽然是西方技术的舶来品,但是他们汽车的工艺质量甚至要胜西方一筹。

然而也正是日本这个超强的先天优势,使他们觉得,只要是"现学现用"就够了,何必考虑那么久远事情,所以造成了日本民族"目光短浅“的特征。我们通过日本政客的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很少为国家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所以他们对那些制定30年,50年,甚至是更远规划的国家,他们目光绝对是质疑的,因为在他们眼中,这简直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他们耽心自己是否能活的那么长久。

二:独特的岛国特征!

世界上这么多岛国,本人为什么要给日本加个独特呢?

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这个岛国特别信奉"鬼神"文化,所以这个民族特别是“多愁善感,心理也特别脆弱,也正是此原因,不仅使这个民族的自杀率特别高,他还总能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生存危机论,所以这个民族总是幻想有一天能登上陆域,或者总是胡思乱想他们的岛国会在哪一天会突然沉默,所以日本人喜欢搞急功近利式的“偷袭",或者是"不宣而战“,因为在他们看来,明天总会是悲剧,因此他们事事不愿意长远打算,只顾眼前利益。

所以说,日本人不仅缺乏战略头脑,更是因此使这个国家只信奉现实利益的!

也正是此原因,成为日本不能成为政治和世界大国l


相忘江湖71941665


日军当时如果举全国之力,确实能够在3个月之内占领我国,这是实力上的差距,我们需要认清楚。不过一旦日本势力来到中国,美国跟苏联是不会放任日本不管的,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块肥肉,不能让日本一个人吞了,因此日本必须配合德国跟意大利在东亚跟太平洋都搞出动静出来。

全胜时期日本有900万队伍,但是在918事件之前,日本投入到中国的队伍只有32万,当时张学良能够自己的部队就不止这个数,何况如果对日作战,集结的队伍更是百万有余,但是张学良没放一枪一弹直接跑了。占领东北之后,日本靠着东北的工业支撑,加上自己的后续财力,队伍人数达到了百万,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80万队伍。日本侵华战争财政支出高达33亿,二日本财政收入不过47亿,也就是说日本将财政收入的70%投入到了侵华战场。

毛主席的眼光是比较高的,他看出了日本根本就不可能跟中国打消耗战,日本在纵深1000公里的内陆只能进行30兵力的会战,但是当时的德国能够展开200万人的会战,实力差距还是非常显赫的。为了侵华战争,日本成年男子每天只能吃330克粮食,家里除了锅,其他铁具都被拿去支持战争了。日本忽略了自己的胃口,凭借日本的实力,根本就不能拿下4亿中国人的中国。

日本占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江南三大粮食区域,确维持不了国内7000万人的吃饭,主要是因为中国游击队的存在,导致日本无法对占领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出了县城十里,外面就是游击队的天下,还怎么打。


爱说趣事


不请自来!


日本可以说是在世界军事领域都属于被公认的一个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但战术灵活优秀的国家。

和岛国空间狭小,急于上岸占领的心态有关。

先说一个例子就是:

从战略角度而言,日本当时应该开发东北,而不是征服;因为那时候日本支持辛亥革命,对于国民党支持,所以获得老蒋的好感的情况下不断开发东北(反正老蒋也统一不了中国),将主攻方向放在东南亚,那边有石油、橡胶、锡等资源,而且当时法、荷已经被德国压制、英国麻烦也多,基本上顾不上东南亚;而一旦获得东南亚马六甲的控制权和石油、橡胶等战争资源的补充,也就不怕美国的资源禁运了;这样而言之后的战争格局就不好说了。


日本的历史难以诞生战略家

现在日本人一提起就津津乐道的日本战国时代,其实在我们看来就是几个县市的争夺;而且地缘不大,政治变来变去都是那几大家族,而且每次出兵数量不足万人,多数时候都是几千人;争夺的大多以生产物资为主;这种有点村子中的战争是难以产生战略思维的。


国民的赌博心态

世界认为日本缺乏战略,但日本自己认为并不缺乏;和中国日本主要有三次大的冲突,一次是唐、一次是明、一次是清末;三次战争,第一次是唐胜,第二次互有胜负;第三次则是日本胜;但这种胜负对于中国这种体量的大国而言,是不怎么伤筋动骨的(如果没有之前太平天国的折腾,这种损伤对于中国的恢复来说很快);但对于日本不同,甲午海战可以说是出动了日本当时所有的海军家底,一旦败了;那就是掉进深渊的。


可以说,日本一直是有一些赌博心态的;靠着这个赌博心态,在随后打败了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再到一战、二战初期,可以说是一路赌博,一路开挂;但花无百日红啊,好运气也有用完的时候,所以在二战后期,陷入泥潭并输掉就不难理解了。


文明的悖论

日本在很长时间提出了一个词,叫做大东亚共荣圈;什么是共荣,共荣实际上是需要文化、文明接近甚至一致的;而东亚能够共荣,是因为其他大多数认为中国是宗主国的缘故,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分支;日本也不例外

那这就有一个悖论,就是如果你想整合文明,但面对爸爸(中国),还是压力很大的;况且你只是继承了你爸爸的一部分文明,谈何整合其他文明,你让其他文明不论怎么样推理,他也无法推理出他爸爸是日版啊

这就如同美国、新西兰、澳洲在强大也是要认可英国是爸爸的,毕竟文明源自英国;

而且文明的整合是很难考战争的,而且应该看到就是英国即使二战损失巨大,也是当时的强国之一;而日本即使当时打赢了和美国的海战,也无法让国内的生活维持下去。

因为这已经是最后的余粮了。


以上供参考!


DQ视角


日本三大烦恼!

烦恼1:

害怕他国世俗领域赶超日本;日本世俗领域无法样样第一,日本领先和发达的地方不再优越。

例如美国:美国不仅高度发达,各方面相对均衡和齐全;日本虽然也高度发达,各方面不太均衡和齐全,无法赶超美国。

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等等,达到高度发达和全面发达的话;不比日本差,还应在日本之上;日本的压力更大。

烦恼2:

害怕他国神圣领域超凡入圣!日本神圣领域为零,无法超凡入圣。

不怕日本是凡人,就怕日本是三十二相圣人;

不怕日本是路西法,就怕日本是弥勒佛和弥赛亚;

不怕日本是堕落天使,就怕日本是转轮圣王、伟大觉者、无上教主;

不怕日本是发达国家,就怕日本是万教归一新耶路撒冷;

不怕日本搞人造神,就怕上帝真主押宝日本;

不怕日本文化产业发达,就怕日本文化孕育神圣新基督文明;

不怕日本小礼文明发达,就怕日本化混沌世界为大同世界。

他国是转轮圣王、伟大觉者、未来教主,新耶路撒冷、东方弥勒佛、西方弥赛亚。

日本是堕落天使?还是普通沙弥?

烦恼3:

害怕岛国悲剧,日本沉入大海而昙花一现;

害怕神要清算人类或大审判,日本难逃此劫。

成也樱花,败也樱花;樱花盛开很快,樱花凋谢也快;樱花就是樱花,既不是莲花、也不是优昙花;日本永远不明白阿私陀仙人的语意。

简单而论:

1日本神圣为零;难成转轮圣王、伟大觉者;难得新耶路撒冷,新基督。正如人算不如天算,同样人吹不如神吹;人可以吹牛,神才能吹捧;人若吹捧,必须进准到位;神若吹捧,绝对至高无上、神圣无比。

2日本世俗(经济、科技、艺术、文化、体育、军事、政治、底蕴、光明……)不能样样第一,统统第一。日本可以做到高度发达,做不到全面发达;既不能反超美国,又面临他国追赶和赶超;可谓进退两难,几乎卡住一样。

3无论日本是顺数第一,还是倒数第一;无论日本是真第一,还是假第一;无论日本是偷鸡摸狗,还是自力更生;无论日本是人,还是狼;沉入大海是日本最好的归宿。


蓉儿只爱靖哥哥


日本不缺乏战略头脑的军事家,当时就有人提出解肢中国论,而不是全面的侵华战争,此人深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失败的一定是大日本帝国。什么是解肢中国论?第一步就是侵占蒙满,第二步待其稳定后再占华北,第三步侵入华中地区,第四步就是华东,共分七次重大步骤,化三十年左右时间逐步解肢中国。如果真按此设想进行,中国很难摆脱被解肢的可能,日本侵占了东北,又占华北,暂时不进攻华东和华中,将华北巩固后,再进行下一步战役。全面侵华对日本来说胃口太大,他们战线拉得太长,人力、财力、后勤都很难达到,后续战争已经力不从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