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株洲老街解放街除了有众多商铺,还曾有过这些古老建筑~

「文史」株洲老街解放街除了有众多商铺,还曾有过这些古老建筑~

真正的老株洲人十有八九是从江西移民过来的。而被称为株洲老街的解放街也正是江西移民的"杰作"。

「文史」株洲老街解放街除了有众多商铺,还曾有过这些古老建筑~

株洲有条历史久远的老街,原先叫中正街,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解放街。1934年12月,湘潭县设株洲镇,它就是株洲镇上的主要街道。(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解放街 陈瑛摄)

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带来朝廷的疯狂镇压和杀戮,湖南尤其是株洲人口剧减。从明朝开始,“江西填湖广”大迁移启动,一批批江西移民来到株洲。大部分江西人在株洲发展农业生产。而一部分善于经商的江西人看中了株洲港(现建宁港)入江口周边的水路交通优势,选择在这个靠江傍港的地方定居、开店铺,发展商贸。于是就有了这条株洲最长的麻石街——“株洲街”。株洲街在民国时改中正街,解放后改为解放街。

「文史」株洲老街解放街除了有众多商铺,还曾有过这些古老建筑~

如今的解放街

株洲街除了有众多的商铺外,还曾有过不少庙宇殿堂。

资福寺。位于南湖街的佛教资福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十年(751),不少名人曾到此游览题诗。明朝时由株洲街易氏家族捐资重新修建,为两进院落群,从南至北设槽门、前院、正殿、后院、观音堂。解放后,资福寺的僧尼搬出,神像被拆除,后寺院曾被市镜花厂租用和改为居民住房。1998年,政府出面在河西滨江路六桥头将龙门寺改建为资福寺。

神农殿。神农殿(亦称先农坛)在资福寺的北面靠近株洲街。供奉炎帝神农氏,祈求五谷丰登。现已不存。

「文史」株洲老街解放街除了有众多商铺,还曾有过这些古老建筑~

原鲁班殿,走进大门便是一个宽敞的大院

鲁班殿。位于南湖街,由株洲木工行业所建,为木工们祭祀祖师爷鲁班的活动场所。平时有戏班子唱戏,热闹非凡。该建筑早些年还存在,但已破旧荒废,如今完全拆除,遗址在现天元桥东的佳诚数码电子城北侧。

城隍庙。位于株洲街的五节街,为四层建筑,中间为一天井,二楼有戏台,戏台对面墙上有不少神像的龛坑。供奉城隍爷,保城民平安。为解放前镇上居民活动主要场所,尤其是举办庙会期间。解放后城隍庙被安排住进一些居民,我的一位同学曾住在四楼结婚生子。文革期间城隍庙被拆除。

灵官庙。位于株洲街西头的河边大码头处。供奉道教护法神将王灵官。人们认为求拜灵官所祈求会很灵验。

万寿宫。位于大胜街(原解放东街)的一条小巷里。万寿宫又称江西会馆,供奉道教徐真君。主要为江西商人聚会活动场所,解放前曾为镇公所所在地,解放后是湘潭县公安局株洲公安分局的办公场地。

水府庙。位于株洲港(建宁港)入江口的北面。供奉屈原,又称屈公祠。每年端午节,镇上的居民在这里举行祭拜屈原活动。现不存。

马王庙。位于株洲港(建宁港)北的李家坪。供奉有三只眼的马王爷。清代李家坪办有马会,赌马者事先都要进马王庙祭拜,祈求中大奖。

灵光庙。位于李家坪(今星通商厦南头)。此庙不见史料记载,笔者寻访居住李家坪的老人获知。相传到此庙烧香祈愿很是灵光。

此外,由于“洋教”进入株洲,株洲街上还先后建有基督教福音堂以及天主堂。

株洲老街这些古老建筑,大多都毁于战火。

「文史」株洲老街解放街除了有众多商铺,还曾有过这些古老建筑~

建宁港双层联拱石桥(齐家桥、徐家桥),据说有300多年历史,已被拆毁,建宁港河道也填平。

株洲街沿株洲港(建宁港)而建,长宽不过几百米。除了街旁商铺林立外,竟先后修建过这么多寺庙,看来镇上居民的精神生活还是有所寄托。这些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株洲镇昔日的繁华。

根据杨丙光收藏的《杨氏族谱》所载清乾隆四十三年(1777)株洲地图,株洲街上还修建有几座牌坊,有标注的就有董家牌坊和王家牌坊。此外,株洲街周边还有张家祠堂、易家祠堂、万家祠堂、李家祠堂和殷家祠堂。解放初期的株洲市政府机关就设在殷家祠堂。

特约撰稿丨牛八(文中内容多来自佘意明《株洲文明史略》)

「文史」株洲老街解放街除了有众多商铺,还曾有过这些古老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