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时,唐高祖李渊为何控制不住局势的发展?

杨若枫


因为李渊早已被李世民控制。

武德九年六月的一个清晨,李建成带着李元吉骑着马进了玄武门,天地间寂静如雪,只有清冷的风微微在吹。兄弟二人并辔而行,有说有笑,丝毫没有感觉到一丝丝危险,走到临湖殿,忽然感觉不对劲,因为前面冲出一骑,正是李世民,兄弟俩打马回头赶紧就跑,李世民紧追其后边追边喊。

李世民为何会出现在临湖殿,因为李渊带了一帮重臣在海池划船等他们来对质,非常休闲。胡三省注引《太极宫图》:太极宫中凡有三海池,东海池在玄武门内之东,近凝云阁;北海池在玄武门内之西;又南有南海池,近咸池殿。大家看上图,从玄武门进来,无论是东海北海还是南海,都离玄武门很近,而李世民所在的临湖殿则在三海的里面。就是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没有直接去三海和父亲见面,那么他们想去哪里。

明明前天晚上李渊决定让兄弟三人前来对质,看看是否有淫乱后宫的事发生。还让李世民早点来。现在李世民早点来了,可是却没去海池划船,而是在临湖殿等着。李渊肯定也通知了李建成,所以李建成李元吉也来了,但是两人也没去海池见李渊,而是直接往里面走,结果在临湖殿碰到了李世民。只能说,李渊通知李建成的对质地点并不是海池,而是大明宫内的宣政殿。因为宣政殿才是开会议事的地方。

那么李渊为啥会去海池划了船呢,答案只有一个,李渊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至于为什么控制在离玄武门一步之遥的海池,就是为了下一步对付李建成李元吉做准备。对于李渊划船,新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资治通鉴却凭空有了这一说法。如果说司马光不是在创造历史的话,那么他就是看到了一些当时的解密资料,而前些年出土的敦煌碎简就有李渊被李世民控制的记载。所以司马光愿意采纳李渊被控制这一说法,否则一切就解释不通。

于是一切真相大白,就在玄武门之变前夜,李渊和朝中重臣已经被李世民控制在海池,李世民的第一方案并非杀死李建成搞兵变,而是等李建成李元吉前来对质的时候让李渊宣布李建成李元吉的罪状,把二人拿下,然后自己当太子当皇帝,进行一场不流血的兵谏。所以李世民见了李建成才要单骑匹马追在后面大喊,就是想把他稳住一起去见李渊,肯定边追边喊有话好商量之类的话。但是李建成拔马就跑李元吉还张弓搭箭射了李世民三下,可惜没射中。李世民看看李建成要跑出玄武门,那样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不得已才张弓搭箭,将李建成一箭穿心。


唐风宋月


不是李渊控制不住,而是帝王权术让他不得不装聋作哑!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玄武门兵变的转折点,李建成被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一出戏开始的!

在当时,李世民从一开始便一箭直接射杀了李建成,这是他取得胜利的主因!因为李渊当时只有三个儿子可以争帝位,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唯一能跟他争帝位的只有李元吉了!在当时,李元吉直接用弓弦勒住李世民,差点就勒死李世民了,幸好尉迟恭赶到杀了李元吉。这便是尉迟恭夺得头功的主因,也是功大莫过救驾的起源!

李渊在案发当时是有御林军的!只是在看到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头后,他自动把御林军交给了尉迟恭,并任由李世民掌权!因为他知道他没得选!如果他拿下李世民,那么李唐江山就没有其他继承人了,最后还得落给其他人当皇帝!反正李建成已死,倒不如将错就错,至少皇位还是李家人做的!


优己


主要凭身份地位和儿子

李渊能轻轻松松的当上皇帝,首先他有一个好的身份地位,他是贵族出身,招揽人马的钱财方面不用担心。其二他的地位也还可以,可以用正统的名义起兵。然后他还有几个好儿子,特别是李建成和李世民,所以李渊就在隋末纷争之中脱颖而出,最终当了大唐的开国皇帝。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李渊虽然轻松的当上了皇帝拥有了江山,但是大部分都是靠儿子的能力打下的。估计李渊也没有预计自己会当皇帝,所以也没有想过皇位之争的残酷。一山不容二虎,李渊若是意识到了,早就会把李世民迁出京城了。(除非李渊很乐见他们这样斗,胜出者才是下任皇帝,这样的话那么李渊就可怕了)故而基础不牢的李渊,当然就会造成地动山摇的玄武门之变。



故而总得来说,李渊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权力还是较于分散,所以李世民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权成功。而李世民权力集于己身,所以他儿子李承乾等人的争斗就被控制住了。所以权力不牢的李渊,如何控制的住这种局面?


淡看天上月


立李世民为太子,这是唯一的选择,李渊此刻已经心灰意冷,即使争赢了又有什么用。李家就完了,大唐就完了。即便如此,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还是花了相当一段时间,来清理李渊残留下来的势力。

从外因上讲,大唐的四周都是强敌,李渊也已经老了,单是突厥他就挡不住,为了国家,更是为了李家的未来,他必须让位,换成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来应对。


假正经的听歌


玄武门之变时,唐高祖李渊为何控制不住他的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又为何能夺嫡成功?其实这与中国古代一项古老的政治制度有关。

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秉持“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嫡长子一般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可是呢,太子往往不一定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因为太子被中国古代的一项古老的政治制度给束缚了,《左传》里有“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的说法,“太子者,国之根本”,太子是不能率兵出征的,太子不仅不能率兵出征,在皇帝率兵出征的时候,太子还要留守京师,这项相沿已久的政治制度,目的是为了保护太子,但是呢,却给太子的东宫集团带来了一个重大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太子不能率兵出征,让其他的皇子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晋王杨广、秦王李世民都是借率兵出征的机会,建功立业并掌握部分兵权的,以致于形成了比太子的东宫集团还要强大的王府势力。

隋文帝伐陈之时,并没有派太子杨勇去出征,而是任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大元帅,杨广不仅率兵出征,而且还兼任扬州、并州总管,晋王杨广后来之所以能够取代太子杨勇,是因为自己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了,得到了以杨素为代表的军人集团的支持。

(隋炀帝杨广画像)

秦王李世民能够取代太子李建成,如出一辙,李渊称帝之前,他有三个帮手,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这三个人都能率兵打仗,可是呢,李渊称帝以后,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就再也不能率兵出征了,武德元年(618年)至武德五年(622年)的几次重要战役,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李世民笼络了大批的将帅、文人聚集在秦王府,又掌握了部分兵权,实力非常雄厚。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大破窦建德和王世充,虎牢之战是唐朝统一北方地区的关键之战,李世民将窦建德、王世充二人俘虏至长安,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功劳之大,以致于李渊无官可封,因为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位列太尉,兼尚书令,太尉是三公之一,尚书令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最大的宰相,李渊想了想,只好特设一个天策上将的职位给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画像)

那么,唐高祖李渊为什么不能像后世的清圣祖康熙皇帝那样,控制住诸皇子之间的党争呢?其实,这就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关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诸王是有权力开府征镇的,王府不仅设有军队镇守,而且还设有官署,诸王掌握了地方上的一部分军权和行政权,太子也是一样,太子的东宫不仅有官署,而且还有带甲兵士,诸皇子容易以自己所拥有的军权作为凭借,与朝中的各派势力形成一个政治集团,这种局面,皇帝自己也无法控制住,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了巅峰,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除洪武一朝以外,明清时期的王爷是没有权力开府征镇的,地方上的军事与民政,诸王皆没有权力过问,清朝的皇子甚至不能出京师,不到地方上去担任藩王,这样一来,就没有掌握实际的军权和行政权的机会,他们所拥有的权力,都是皇帝给的,皇帝随时可以收回,太子也是一样,太子的东宫集团虽然有官署,但并没有多少实权,所以明清时期的皇帝可以控制住诸皇子之间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党争,但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皇帝就做不到了。另外,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有门阀制度,地方上也有实力派,这些实力派容易与诸王达成一种合作关系。

正因为如此,玄武门之变发生以后,李渊只好采取默认的态度来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无法控制住局面的发展,甚至不能指责亲王李世民。


腾飞说史


这个问题要这么看。

首先,玄武门之变不是一个千军万马拉开架势互相斗殴的军事战斗,而是一个针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斩首行动。

其次,玄武门之变很突然,最起码对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来说很突然。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之所以要通过玄武门进入皇宫,是因为李渊叫俩人去的。李渊叫俩人进宫的原因是李世民“告状”,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和李元吉肯定想不到李世民会在玄武门伏击,他们会觉得这次进宫面君不过是和往常一样,和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吵一架,然后在李渊的和稀泥下和好。所以对于李建成来说很突然。

最后,有人疑问,李渊在知道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为何不杀了李世民或者囚禁李世民。要知道,李渊不是什么铁面无私的法官,

他是一个皇帝,是一个经历的人生沉浮的皇帝,考虑现实才是最关键的。当时的李渊的确有能力干掉李世民,可是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世民是自己唯一的嫡子了,干掉李世民将皇位传给庶子,这件事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不愿意干。所以,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渊也没什么动作,顺水推舟默认了事实。


岩上无心云相逐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早就被李建成和李世民架空了,所以根本无法控制局势发展,主导权在李世民那里!

在李渊晋阳起兵以及后面一系列的反隋行动中,李世民立了很大的功劳,就是李渊能够取得天下,与李世民或多或少是分不开的,李世民如果不是李渊的儿子,那也是开国功臣,对待开国功臣,汉高祖、宋太祖、明太祖都是各有各的手段,但是李渊没有,为什么,对于李渊来说,开国功臣是自己的儿子。

在建立唐朝后,李渊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尚书令、秦国公,后又封为秦王,而且给了李世民“天策开府”的权力,就是李世民的亲王府可以自己招揽谋士、武将,而且李世民本身就有兵权。

这就为日后的太子之争埋下隐患,其实一般有点能耐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都会犯错误,不仅是李渊,朱元璋因为选错了继承人,所以发生了靖难之役,赵武灵王因为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优柔寡断,结果被儿子活活饿死!有一句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引用在这里就很好,在国计民生,开疆拓土上他们可能都是能手,但是在继承人上,因为是家里人,所以就无所适从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渊渐渐沉迷酒色,尤其是女色,将朝政交给儿子们打理,这下可好,三个儿子都有决策权,往往针对一件事情,三个儿子会出现三个指令,让办事官员也头疼不已,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李建成为首的政治集团形成了“太子党”,以李世民为首的政治集团形成了“秦王党”。

到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的权力已经被李建成和李世民架空了,而李建成干的都是文人的事,又是太子,所以他可以等;但是李世民干的是武将的事,又不是法定继承人,所以他等不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尉迟恭拿这他们两个的头颅到李渊面前说: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

高祖对裴寂等人说:“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

萧瑀和陈叔达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兵反抗隋朝的谋略,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高祖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这就是玄武门之变的结果,李渊的聪明之处在于如果无法控制,那就顺其自然吧!


史论纵横


经过数年的战争,大唐王朝基本肃清了四海之内的敌人。再一次统一了中原大地,然而随着外部矛盾的消弱迎来的不是太平盛世,而是一场内部矛盾的慢慢升级。



唐高祖李渊登基为帝后,与正妻独孤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功劳最大,也最为年长,分别是长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三子李玄霸夭亡)。而其中李世民功劳最大,但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三人分别成为了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三个年轻的皇二代们的矛盾就像帝国的成长一样在不断积累着,而齐王李元吉与皇太子李建成交好组成了政治联盟,共同抵抗秦王府的势力对皇太子之位的争夺。

而李渊对儿子们之间的矛盾犹豫不决,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化解,既没有为维护皇太子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削弱秦王李世民,也没有将功劳最大的李世民扶正上位,就这么僵持着,直到公元626年六月初四这一天的到来……

秦王李世民策反了皇城守卫总管常何,同时又与自己麾下幕僚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长孙无忌、张公瑾等人积极部署,提前在皇城玄武门部署好兵力,等待正准备进宫面圣的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对于危险毫不知情的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一同准备进宫去面见父皇,来到了玄武门门内,秦王李世民率领手下亲信一并杀出,并杀死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随后令尉迟恭身穿甲胄,佩戴兵器,手持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头颅前去后宫面见李渊,正在湖上泛舟的李渊一下子吓坏了,差点掉进湖里。身边只有一群嫔妃宫女和几个文官的李渊,很快便意识到二子秦王李世民已经成功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很多人觉得李渊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中为何无所作为?也没有惩处刽子手秦王李世民?难道是被架空了嘛?

其实不是,李渊知道这件事时,秦王李世民大势已成,而且怒气冲冲的尉迟敬德就在自己的面前,倘若李渊有所反抗,便会被尉迟敬德杀害。于是李渊只有像儿子李世民妥协,授予秦王全权节制三军的权力,彻底的像秦王李世民进行了让步,当时,李渊也不希望兄弟为权引发的流血宫斗从京城扩大到全国。那样对于刚刚成立九年的大唐王朝势必是致命的打击。而自己成年的儿子就只有秦王李世民一个。只能立这个儿子为皇太子,随后更是直接禅位与李世民,做了太上皇。


如果说李渊一生有过很多次犹豫不决而酿成过错的话,那么无疑这次李渊的选择,很显然是正确的。保住了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囯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荣耀的时期。


珞珈山的猫


李源洛阳起兵,其实是被李世民逼的,李源不敢造反,李世民一手策划李源和隋炀帝的两个妃子喝酒,酒后乱性,犯下杀头之罪,如果李源不起兵,就得被隋炀帝杀掉。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李源从起兵开始,就一直受李世民影响,甚至受李世民的遥控。



大唐在逐鹿中原时,李世民确实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击败窦建德,灭掉王世充,为大唐一统天下扫清了障碍,但李世民在带兵打胜仗的同时,在军中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可以说,李世民的兵权比李源的都大,而且李世民在秦王府成立修史馆,网罗天下文人贤士。作为天子,李源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李建成的势力远不如李世民,作为太子,李建成肯定要防止李世民争夺太子位,于是宫廷争斗就开始了。无情不过帝王家,客观的来讲,李建成陷害李世民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李世民势力过大。

作为皇帝的李源此时选择了战略平衡,就是刻意削弱李世民的兵权,把带兵出征的任务交给李建成,给李建成扩充实力,建立威信的机会,但是李源这种折中平衡的策略,注定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背着李源,直接策划的对李建成,李元吉的暗杀行动,而且事先埋伏重兵,直接击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才向李源报告,李源已经死了三个儿子,只剩下一个李世民,而且此时李世民手握重兵,如果不把皇权交给李世民,李世民很有可能闯宫夺权,废掉李源,无奈之下,李源只得选择退位。

掌权后的李世民,把兄弟的妃子,甚至父亲的妃子都纳入了自己的后宫,这就是一代明主李世民的真实行为。


毒刺剑客


对于“玄武门之变”一事,史学家历来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迫不得已的决定,这个问题又问到李渊为何控制不住局势?那么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还是用历史事实说话吧!

(李世民)

我(羽评)认为李世民早就告知过李渊了,只是李渊没太在意。

公元626年6月3日,李世民向父亲李渊密奏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的事情,并且说道:“他们两个人一心想要杀了我,可能以后,我就再也见不到父王您了啊!我也更不想在地府里见到他们”。李渊听了觉得十分惊讶:“还有这事?明天我就去审问他们二人”。结果这事最后却不了了之,后来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没想到张婕妤知道了李世民的意图,连忙告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元吉说道:此时应该耐心观察形势变化,首先得按兵不动,连朝也别上了!李建成却说:“我们防守这么严密,问题不大,再说应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朝还可以打听消息。”结果他们二人入朝,刚走到临湖殿就发现不对劲,掉头就跑,可是已经晚了,李世民追上去就是一箭,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死,他们二人拿着李建成二人的头颅出示给正在抵抗的士兵。

(尉迟敬德)

按道理这么大的事李渊应该知道的啊,然而这个时候高祖李渊正在太极宫的海池里和嫔妃们玩游戏划船呢!心可真大啊!李世民先让尉迟敬德进来禀报,只见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威风凛凛的就走到了高祖身边说道:“太子和齐王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都杀了,现在怕惊扰了皇上,派我来保护您。”高祖一脸茫然说道:“真是万万想不到啊,他们怎么会这样?那现在怎么办啊?”萧、陈二人说:“太子和齐王嫉妒秦王德高望重,两个人狼狈为奸想要害死秦王,结果却被秦王杀了,如果皇上想要平安无事,只能立秦王为太子了,将国家政权托付于他便可。”李渊现在可算是清醒了啊,连忙点头答应道:“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啊!”

(李渊)

你们说李渊怎么控住,以为这就完了?宫外两股势力还没有结束战斗,李渊控制不住,尉迟敬德就建议现在把大权交给秦王,文武百官都听他管理,这才得以平息战火,后面也就到了李世民向李渊表演演技的时候了,不就被封太子,在不久李渊退位做太上皇。

总得来说一是李渊没当回事;而是李世民兵多将广,就是李渊有心压制可能也无力回天了,既然都要传位,秦王自然也可以。

我是【羽评历史】,您的认可是我创作的动力,谢谢关注点赞以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