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親為什麼要一遍一遍更衣?

lygfire


更衣在古代有多重意思,但更多時候是指換衣服和如廁。《紅樓夢》中,有多次提及“更衣”。比如秦可卿病中一天更衣四五次;鳳姐在秦可卿出殯途中在一家農房更衣;鳳姐去伺候賈母用飯前更衣等等。而元春省親時,從戌時(晚上七點)到丑時三刻(凌晨兩點45分)不到五個小時中,有兩次更衣過程,如此頻繁更衣是何隱情?我們不妨探討一下。

元春省親是在元宵節,但為了做好接駕工作,太監們初八就先到賈府做好了部署,元妃將在哪裡更衣,在哪裡休息,在哪受禮,在哪宴餐等等,更有安排賈府人等何處跪禮,何處退出,何處用膳,事無鉅細皆有規定。工部官員提前一週就打掃街道做好清潔工作,驅趕閒雜人等做好治安工作,整整忙活一個星期。



元宵當天,天剛剛過五更賈府上下就起來做好準備,賈母等有爵的都按品級大妝,早早站於榮府大門前等候元春的到來。正等得不耐煩時,從街外飛跑來一個太監,告訴賈府人:

早多著呢!未初刻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太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可見元春當天的行程都已被排滿了,而且具體到什麼時刻做什麼事,這一點很符合宮中的規矩,古人原就有凡遇大事必先佔卜算卦的習慣,皇家更對此深信不疑,元妃省親這種大事必然先是欽天監算好的了。



從接駕的準備工作到元春的日程安排,我們都可以看出:皇宮的規矩繁雜沉冗,卻又顯得莊嚴肅穆不可侵犯。

元春多次更衣就是宮中禮儀規定所致。我們知道《紅樓夢》故事背景為清朝,而清朝皇家在著裝上都有明文規定的,什麼時候什麼場合穿什麼服裝。如冊封、祭祀等重大典禮須著朝服(又稱禮服),如各種傳統時令節日等吉慶場合準吉服,平常日子著常服。

元春省親時,第一次更衣:

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於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只見院內各色花燈熌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

元春省親時,必定著朝服而來,而剛進入賈府就要更衣,我想這裡的更衣應該不會換衣服,而是如廁,因為元春後面還要接受賈母賈政等人的跪拜,是曰君臣之禮,元春代表的是皇家,自然要著朝服受禮。



而元春剛進府就如廁是可以理解的,從下午太監來彙報可知,元春自下午兩點吃過晚飯後,一直忙到七點才進府,根本沒有空暇時間休息,進入賈府就要解手大有可能。所以剛入門時太監便先散去,留下一些女官跟隨元妃。其中門上牌匾的“體仁沐德”有恭維皇家恩德的意思,更有元妃於此盥洗的意思。

元春第二次更衣:

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

元春此次更衣是真的換衣服了,她換下的象徵皇家威嚴的朝服,穿上了常服,服裝一換,元春與賈家人從君臣變為了長輩和晚輩。本想與祖母母親行個家禮,可祖母等人卻早早跪了下來。此時此刻,賈家人對皇宮的畏懼和惶恐,怎能是一套服裝可以消除的?



元春省親中,於團花錦簇中透露著無限悲涼,平凡人家的女兒回到孃家,母親可以拉著手與她話家常,問她夫妻的感情,與婆家的關係,何時可以抱外孫子,可是在元春這裡,她們不能也不敢這麼做,因為元春的丈夫時九五之尊,他有三宮六院,誰知道元春一年能承歡幾次?問懷孕就是干涉皇家後宮之事,就連問這個女婿身體好不好,都有窺探皇帝隱私的罪過。

元春省親中的再三叮囑,連連哭泣都給這場盛會添了無限悲劇色彩。而這場盛會於晚上七點開始最終於凌晨結束,更暗示了賈府一直處於黑暗之中,只是賈家當局者迷罷了,元春此去,便是賈府傾塌之前兆。


微影悼紅


讀《紅樓夢》時,讀的最多的一個詞是更衣。秦可卿看大夫,看一個大夫更一次衣;寶玉去看伯父賈赦也要回房更衣之後再去;鳳姐給秦可卿送殯途中也在二丫頭家更衣;元春省親也更衣。

古人講究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不能壞了規矩。


那麼元春省親為何頻繁更衣呢?

更衣不是目的是禮儀。元春省親是皇上的恩典,是禮儀的規定。彰顯皇權和親情的轉變。

皇帝的服裝有幾種:大典祭祀和朝政時穿禮服,即朝服和袞服,喜慶的時候穿吉服,又稱龍袍。平時穿常服又稱便服,打獵穿行服。貴妃的服裝也一樣,有朝服,吉服和便服。

元春省親經歷了兩次“更衣”,第一次是換衣服,換下沉重的貴妃朝服,換上貴妃的吉服。第一次更衣,元春依然是貴妃的身份。第二次,是換下貴妃吉服,換上常服。然後方便一下,稍作休息。第二次更衣貴妃恢復為賈府的女兒。


一,元春第一次更衣,換下貴妃朝服,換上貴妃吉服。

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於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只見院內各色花燈爛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 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

探春來賈府的時候應該穿著沉重的貴妃朝服,到賈府後還要遊覽省親別墅,不能穿太沉重的服裝,於是換下沉重的朝服,換上輕便的貴妃吉服。喝點茶,放鬆一下,然後上輿進入園子,看看園中的盛景,然後下輿乘船遊覽。一時,舟臨內岸,元春又棄舟上輿,便見琳宮綽約, 桂殿巍峨。賈妃忙命將"天仙寶境"換成"省親別墅"四字。 於是進入行宮。

在行宮裡,元春升座受禮,兩陛樂起。賈赦, 賈政等在月臺下排班,殿上昭容傳曰:"免。"太監引賈赦等退出。又有太監引榮國太君及女眷等自東階升月臺上排班,昭容再曰:"免。"於是引退。

這些是國禮,元春要穿著貴妃的服飾接受親人的朝拜。


二,元春第二次更衣是換下貴妃吉服,換上常服。

元春省親時擁有兩層身份,首先是代表皇權形象的,皇權至上,先國法後家規,相對於賈府上上下下的主僕而言,貴妃是君,她的親爹親孃那都是臣子,都需要下跪,這時元春穿的是貴妃的吉服。當君臣之禮行完。元春便換上常服恢復第二層身份,賈府的女兒。相對於賈母、賈政等而言,元春是晚輩,只有脫去皇家的服裝,才可以敘敘家常。

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

元春穿上常服向賈母行家禮。雖然賈母等都不敢接受,但是自家的孩子終於回來了。然後元春和長輩談話,和姐妹們寫詩,宴飲、看戲,給大家賞賜禮物。時已醜正三刻,元春迴鑾。賈府蓋了一年的別院,元春僅僅待了幾個小時就回去了。


潤楊的紅樓筆記


原著中元妃一共更衣兩次,也就是說應該是有三套衣服出場

先看第一套服裝,
原文: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 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於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只見院內各色花燈爛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 " 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


第二次更衣:

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
從原著中來看,元妃第一套服裝是在到達賈府後就換了,著第二套進園遊覽並受禮,後第二次更衣,然後進賈母內室,行家禮,一直到最後回宮都是第三套服裝.


關於更衣這個詞,在古代是有上廁所的意思,就像現代人說去洗個手一樣.
不過我更願意把紅樓夢裡的更衣理解成換衣服的意思.我認為以皇家貴妃之尊,換兩次衣服不是問題.



元妃命將天仙寶境換成省親別墅的時候依然穿著上面那身衣服,可是接下來就變成了另外一套。

進入賈母房時,元妃又換回了第一套服裝,當然那個披風沒了,其實是一套。



2010版紅樓夢的元妃省親
這是元妃的第一次亮相,因為非常氣派,我有時候在想,這套衣服換了何琳,肯定是衣穿人了,王彥華的氣場是讓我信服她的元妃,相信有這樣氣場的女人能演好這個貴妃。



元妃穿著這身衣服接受了家人的朝拜
很喜歡賈母等人猩紅的這幾件朝服,太正點了,也許不能完全符合歷史,但這不是最重要的,葉錦添設計的還不錯。



遊園和做詩的時候換了一套。



2010版紅樓夢:元春省親共有四套服裝



新版的王彥華的演技和臺詞毋庸質疑。

對於為什麼要換這麼多次衣服呢?

我覺得,畢竟是皇家妃子,一個體現天朝威儀,一個是皇家繁瑣的禮儀,什麼地方,什麼時刻,會見什麼樣的人,都有一定的禮儀規制,中國古人挺細緻的,以禮治國,無處沒有禮儀的體現,處在什麼樣的地位,都有一定的規定。一個妃子,回家省親,代表著皇家的顏面,這是主要原因。


歌盡古風


元春更衣,乃是禮數所致,不得不如此。

首先明確一下,更衣是什麼意思,更衣的意思在古代一共有5種:

1.換衣服;2.借指宮女;3.指的是換衣休息的地方;4.帝王陵寢的偏殿;5.古代大小便的婉辭。

然後我們結合文本來分析一下哈!看看文中的“更衣”指的是什麼意思。

元春省親事見《紅樓夢》第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經過筆者檢索《紅樓夢》原文,此回提到的“更衣”二字一共有以下三處:

1.展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
何處更衣
何處燕坐,何處受禮,何處開宴,何處退息。
2.那版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執拂太監跪請下輿更衣。
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只見院內各色花燈熌灼,皆系紗綾紮成,精緻非常。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
3.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

根據語境,我們可以很明確的得知,這裡的“更衣”就是換衣服的意思,肯定不是上廁所。因為上廁所是沒有必要規定那麼繁瑣的,人有內急,即使皇家也不能規定人只能在什麼地方上廁所。而且後面說“元春入室”,很明顯是專門去換衣服了。

第一處的“更衣”,說明皇家對此早有規定,無須多言,並不是元春為了愛乾淨換衣服換個不停,這關乎到皇家的體面。皇家的“禮”是必須要守的,即使爹孃見了也要磕頭,所以“更衣”也是“禮”的一種體現。而且如果不是皇家有這麼多禮數,賈府也犯不著為了娘娘回家一趟就蓋這麼個大觀園。所以需要太監提前出來看地方。

第二處的“更衣”,是在面對賈母王夫人等人的跪拜的時候,有太監跪下請求更衣。這個我覺得很好理解啊。你想想,元春本來是在轎子裡面坐著的,穿著肯定很輕便,或者有可能在轎子中運動中把衣服弄得不平整什麼的。而下來出去遊園還要行禮,路上有可能還會被賈府沿途的奴才們隱約看見,

這可是給皇家露臉的時候啊,你怎麼能不穿得隆重些?

第三處的“更衣”,既然“園”也遊了,茶也獻了,皇家那一套尊卑之禮數行得差不多了。就不用在祖母母親等人面前顯擺了,畢竟這些都是給外人看的。所以要再換一套衣服,出來認真見自己的親人。這正是不在親人面前逞威風的意思。這個時候她才敢說體己話:“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

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到後來,她還考了寶黛幾個人的詩作。

所以你看,其實三套衣服根本沒什麼,各有用處。就像我們有的人為了美,冬天在室內和室外都要準備兩套不同的衣服一樣,你都能準備兩套,人家一個皇妃換三套頭面用於不同的場合,有什麼可小題大做的呢?


半瓣花上閱乾坤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元春省親排場是《紅樓夢》最大的。賈家固然金碧輝煌,元春也顯皇家氣派。圍繞元春省親有很多說的,也有很多讓人迷惑和不知所謂的地方。這裡聊聊元春幾個時辰的省親數次更衣的禮儀。

元春省親嚴格來說正經經歷了兩次“更衣”,這裡的更衣有多種解釋,第一種就是換衣服,第二種稍事休息,進一點點心。第二種也有三急方便的意思。很多人會覺得方便太不堪入目了,怎麼會寫這個,恰恰這個是最需要寫的。我認為元春第一次更衣,就是方便或者稍事休息的意思。

一,元春第一次更衣應該“上廁所”!

元春在省親之前參加了一系列官方的活動:

太監道:“早多著呢!未初刻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元春下午一點後就吃了晚飯,這明顯是兩頓飯規矩。這個規矩對明清皇宮日常瞭解的人都清楚,就不多說了。飯後要去禮佛,這是無法休息的。禮佛結束就又參加皇宮集體活動看燈,再向皇帝請旨出宮,到戌初才能出宮。這表明,元春參加的兩場活動從下午一點到晚上七點只可能中間五點前有一刻休息。如果很著急的話,還休息不了。那來到賈家第一件事明顯是稍事休息下。當然,皇家的禮儀要講排場,無論如何,這裡都需要停一下。但排場也是為人服務的。元春方便梳洗下並不為過。



原文寫“那鑾輿抬進大門,入儀門往東去,到一所院落門前,有太監跪請下輿更衣。於是抬輿入門,太監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嬪等引領元春下輿。上面有一匾燈,寫著“體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畢復出,上輿進園”。

這裡太監退出去了,只留宮女。表明第一,元春應該是方便下。第二,是洗臉補妝!第三才可能適當吃一點東西!都收拾好了元春才進大觀園遊賞!“體仁沐德”也暗示是梳洗方便的意思。之所以這裡沒換衣服,在於元春省親屬於皇家行為,她必然要穿著代表皇家正式場合的貴妃服裝才可。

二,元春第二次更衣是換下貴妃朝服。

第二次更衣是遊覽完大觀園,先是賈赦,賈政等一干臣子叩拜,再是賈母王夫人等一干誥命跪拜,之後元春才可能第一次換衣服。這裡換衣服就是指脫下貴妃朝服,換成省親常服。畢竟皇家禮儀做完,要和家人敘天倫之樂,就不用穿貴妃朝服了。

茶已三獻,賈妃降座,樂止。退入側殿更衣,方備省親車駕出園。至賈母正室,欲行家禮,賈母等俱跪止不迭。

這就清楚了,穿常服才可以向賈母行家禮。之前的國禮服裝與家禮服裝必然不同才可以。這一刻的元春不再是貴妃,而是一個孫女和女兒。服裝都要貼切身份。



隨後,到了“時已醜正三刻,請駕回鑾。”,元春按理還有一次更衣。換下常服,換上貴妃朝服。一轉身,親人變君臣。這就是皇家無情之說。前後四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是元春省親的時間。而榮國府幾乎傾盡家財。幾乎被掏空。這種假大空的行為,要來何用?而賈家好這種虛禮,如何不敗?

元春省親二次正式更衣,第一次是皇家氣派需要停一下。但多是一系列活動後休息方便梳洗一下。第二次才是更換衣服。由國禮朝服,換成居家常服!也符合省親的禮儀!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簡單的道理:宗法禮制。

禮制是王朝社會所崇尚的,所謂的封建禮法嘛,侯門深似海,繁文縟節多,尊卑貴序的什麼亂七八遭,元春是皇妃,一方面是皇權的形象與威嚴,沒規矩不成方圓,據說連走路如何走、如何吃飯、喝水都是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的,

元春省親時至少代表兩層身份,忠孝兩難全,省親時元春首先是代表皇權形象的,皇權至上,先國法後家規,相對於賈府上上下下的主僕而言,就連親爹親孃那都是臣子,君君臣臣,是都需要下跪的,自然是一套衣服,衣服是等級身份的象徵,元春必須是代表尊貴皇權金色服飾;其次,這個禮節形式走完了,相對於史老太和賈母、賈政等而言,元春是子女,是晚輩,不脫去皇服,家人如何敢親近的呀,換成子女家的家服唄,這個遵循家規家法,自然是一套衣服了,表達的是孝道綱常;至於大觀園猜燈謎,與姊妹兄弟一起,這是同輩了,衣著雖然可以隨意點,那也得注意形象的,總之,元春省親有個皇權與家族之間的角色轉換,宗法禮制下,什麼場合什麼禮節,君臣父子規矩禮法,否則,是大忌,欺君犯上……都曉得後果吧


再升一級


元春省親為什麼一遍一遍地更衣,那可是皇妃呀,別說只換了幾套,就是一天換它個幾十套,也不為過,皇家的臉面,好歹不能丟了,若是讓眾姐妹品頭論足,況且榮寧二府,還有婆子,丫鬟,下人就好幾百呢。那還了得?

咱們黎民百姓,出門作客,逛街會友,還得倒飭倒飭,賈元春自被封妃,首次省親叫衣錦還鄉,憑誰都會牛叉一把的,不足為奇。


似水流年143324058


一是顯示她的尊貴,二是展示她的榮寵,三是她自己回來一次太難得,想讓家人看到她最好的一面。元春省親時就擔心她孃家遲早敗落,而且告誡家人要節儉樸實、同時要低調。

在她同家人團聚時、道出她心裡的委屈,宮裡見不得人的地方、連最簡單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都是那麼的奢侈。


suifengqu520



放歌聲野老梁


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就算是到現在,略講究的人也是這樣的

大企業上班一般都規定要穿職業裝的,T恤牛仔褲旅遊鞋門都不會讓你進

下班回家後馬上脫了職業裝換上舒服的家居服

出去逛街吃飯會穿得淑女一些

郊遊爬山當屬T恤牛仔休閒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