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普通老百姓生活狀態好嗎?

沉寂的消失


題主問得這個問題,三言兩語的很難說清楚。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摸石頭過河也已經進入了深水區了,不容置疑的是大多數人能夠吃飽穿暖,有屋住,也有值錢或不值錢的各種交通工具;在我們國家,特別是公務員事業編,國企央企的職工以及私企的管理者們,搞房地產炒房的等類人群,早已過上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民的幸福生活,這部分人退休工資高,醫療保障優,根本沒有任何後顧之憂,掙錢就是吃喝玩樂以及各種投資理財,這些能有兩億人吧!

而大多數的普通人,這也是題主所問的這類人群,生活在當下可以說壓力山大,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使你不得不費盡心機,殫精竭慮,小心翼翼的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年輕人為工作而奔忙為買房發愁,為娶媳婦焦慮!成了家的中年人又怕下崗失業,為子女的上學問題也傾盡心血,東奔西跑,總是缺少安全感也總覺得掙錢不夠花,為了孩子的教育以後的就業也是節衣縮食能省便省,很難說幸福舒心的過日子!

等兒女成家立業了,自己也老了,工作的機會掙錢的概率也越來越變少變窄了,有兩千以上退休金的還好些,但怕得病住院,高額的醫藥費這部分人也經常捉襟見肘,就更別擔心那好幾億的老農民了!他們年輕時種地交公糧在生產隊每天掙塊八毛的,省吃儉用一輩子攢下的家底被兒子的一套房就榨乾淨了,想著老來享福,哪知兩手空空,一身疾病,到七八十歲還得土裡創食,上山下山做牛馬,一年打下的糧食賣不上千八百塊錢的,夠什麼用?最主要他們無退休無醫保,全仗自己積攢和兒女孝敬點,這部分人和城市裡的無業低保戶,日子是最難的,並且是很龐大的群體!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紅利,這群人享受得最少,而付出的卻最多,他們沒念太多書,整年就是靠拼體力維持全家的開銷,到老了渾身淨病,小病拖,大病扛,因為高額的住院費更能讓他們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願隨著國力的上升,我們有良心的公僕們,多為他們爭取點利益,在民生方面做點切實的工作和貢獻!




黃羽飛雲超


總體來說,普通老百姓應當說基本衣食住無憂,不然這改開搞四十年不白搞了?僅有偏遠山地,山丘地區的村民相對貧寒。家有勞力去沿海,中原地區打工有收入的人家稍好點。城鎮居民各家情況有不同,有無業,下崗職工的家庭經濟差些。總之,公務員,醫師,教師,小生意人,壟斷行業職工家庭已達小康生活水平。總體下層民眾的民生問題很大,主要是醫療,教育,養老,特別是農民養老問題沒解決好使人民不滿。城市青年的居住條件欲求改善,但商品房的價格把自己變成房奴,有的耗盡了父母等終身積蓄,整個家庭經濟反則變為貧困。整個下層民眾為生存生活工作精神壓力很大。


手機用戶54973773929


城裡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這樣的,男人從工廠回事,用鑰匙打開八九十米i舊房子,換了鞋真奔廚房,討米做飯,炒了一把蔬,煮了一盒蕃茄湯,就急往幼兒園跑要趕快接將要放學的孩子。剛走去,女主人到家了,女主又換鞋子到衛生間把咋天一家三口換的衣服用水泡了,打開洗衣機放進衣服,又用拖把打掃屋子,一會兒男主人領著孩子到家,全家人洗了手,吃飯了,邊吃飯邊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學習情況。然後他們也互相談了在單位裡新聞和舊事,發工資時也談房貨情或買車的計劃,等等。

農村的普通人青壯年都打工去,孫子也跟著兒媳進城讀書去,普通人都是些老人,他們是有時間的,什麼時餓了,什麼事煮飯吃,時間觀不強,飯吃的也不多,只是喝幾杯酒品一些菜,混混時間。偶爾還遇到知心,邊喝邊聊,張家山前,李家山後,天`南海北議論一番,滿臉紅光而止。這就是農村普通人的生話。


安徽巢湖記憶


有人會懷疑今天物質生活的豐富嗎?

我想是沒有的。

有人會懷念數十年前那種生活嗎?

我想是有的。而且為數不少。

為什麼?

這就是所謂普通百姓生活狀態的變化。

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物質生活相對貧乏,但人們心態平穩,競爭壓力小,社會前進的車輪是吭哧、吭哧、不緊不慢地向前行。

現在前進的車輪是呼地、呼地、一嘯而過……。

人們夾風而行,一切處於躁動、緊張、煩躁、焦慮中。

不安全感、無歸屬感……隨之而來。

這就是社會進步帶來的負面效應。

工作分配製換成職場的激烈競爭;

國家分配住房變成了房奴的商品房;

幼兒園、中小學國家義務教育的就近入學制變成了學區名校眾多家長不擇手段哄搶、人頭打出狗腦子的眾生相;

個體經營“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生死廝殺;

計劃生育政策如今帶來眾多老人的尷尬狀;

一切向錢看所帶來的醫德、師德、官德、社會公德的下降;

……。

如此等等,社會的怨氣、戾氣、不平氣、躁氣隨之上升,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不穩定。

這是社會發展的派生物。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疏通經絡方健身、愈體。

要疏導以上影響身體之氣,必以正氣而降之。

進一步健全各個領域的公平機制,讓每一個人處於相較於公平競爭的環境中。加大扶持弱勢群體,糾正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中的不當行為。

這都是建立一個合諧社會的必須。




孤峰散人


凡是還沒有先富起來的人們,基本上被房子,車子,孩子壓力山大,牢騷滿腹,精神虛擬,心理障礙,心情糟透……

該到了徹悟徹醒,徹解脫一個錢字,害了社會正義,誤了歡歌笑語,耗了青春年華!





天濟飲水思源


昨天早晨七點五十分北小區一30歲小夥子因生活壓力大,從五樓跳下,救護車和警車來時己停止了呼吸,小夥子本來是農村人,貸款在縣城買了房,頭一胎生一兒子,本來想再生個女兒,結果二胎生的是雙胞胎兩個男孩,父母也發愁,經常勸他幹這幹那,妻子也摧他到外地打工。昨天小夥一時想不開從五樓跳下,一了百了。現在有一個兒子,房,車,娶媳婦都困難,而他三個男孩,有人也說,小夥子想開了,真正的解脫了。


就半工半農


小康如糠,百姓不知道什麼是小康?小康的目標和標準是什麼?誰知道?普通百姓生活在無目標的社會氛圍中,壯態能好嗎?


指點江山Rjm


說實話中國的老百姓還是活的很艱難。


用戶8585988162894


2018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 年週年,從最初的解決溫飽問題到現在努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可以說基本完成。

整體上講,普通老百姓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說狀態的好與壞個人認為可以分為幾個方便:

1.溫飽,但從溫飽來說,根據糧農組織的統計報告,1990-1992年我國飢餓人口數字為2.89億,佔全部人口比例為23.9%,預計2015-2017年飢餓人口減少到1.34億人,比例為9.3%。

2.貧困,國務院扶貧辦統計結果顯示,我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2.5億人減少到2006年的214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2.3%;低收入人口也從2000年的6213萬減少到2006年的3550萬,低收入人口占農村人口比例從6.7%下降到3.7%。

3.幸福度,首先老一輩人的幸福指數,基本55歲以上的吧,拿我們農村家鄉說吧,爺爺奶奶輩兒和父母輩兒都感覺現在比以前好多了,要吃有吃要穿有穿,整的錢也夠花;其次是年輕一輩兒,我們更多感覺是壓力比較大,隨著社會的發展,接觸面的增多,人們生活越來越多樣化,要求的就不再單一,所以也沒法用父母輩的思想和現在年輕人相比。那麼幸福指數就可能要低一些。

4.不同地域生活的對比,城市與農村,沿海與西部,普通家庭和山區的貧困家庭等等,都有明顯的落差。

本人希望大家不要單獨從經濟狀況來決定生活的狀態,固然好的經濟狀態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的好好與壞也取決於自己本身,如果我們有如果我們能夠樹立堅定的信仰,對事物能持之以恆,不搞攀比,多去發現美好的事物,那麼自然就會生活的很好,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到2025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不同的觀點


輝哥說吧


城市家庭生存的花銷太大,按哈爾濱一年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近17000(只算兩個大人),取暖費物業費:5000多,車的油費保險費:10000,孩子幼兒園費15000,房貸:我家一年48000。算算這就多少錢了,還不算吃飯醫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