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吳三桂李自成就能統一天下?吳三桂到底有什麼樣的歷史作用?

靜夜史


如果沒有吳三桂李自成也統一不了天下,因為當時南明還有南明的弘光政權,四川有張憲忠大西政權。三股勢力都很強大,張憲忠和李自成明有明確的建國綱領,缺泛組織紀律,如果弘光政權上下一心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大或者重新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吳三桂是明朝寧遠總兵“勇冠三軍孝震九天"手下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關寧鐵騎。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吳三桂也同意投降李自成大順軍,後來聽說父親吳襄被拷打家產抄沒小妾陳圓圓被農民軍將領掠去"衝冠一努為紅顏"剃髮易服投降了大清,李自成親率二十萬大軍在山海關下一片石同吳三桂和多爾袞率領的清軍決戰失利回到北京不久向西安撒退。吳三桂被清朝封為平西王做為統一天下鎮壓農民軍的急先鋒一直打到雲南被封為平西親王鎮守雲貴地區。康西時期實行“削藩"政策。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和平西親王吳三桂聯合叛亂史稱三藩之亂。吳三桂的軍隊勢如破竹一直打到湖南聲勢震動全國。本來吳三桂有希望統一全國的,可惜遇到一幫豬隊友,尚可喜,耿精忠和臺灣的政勢沒有達成共識互相拆臺生怕對方成了朱元璋。吳三桂也沒有繼續北進只希望同清朝劃江而治,康熙皇帝有了喘息機會各個擊破。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做了大周皇帝,過了把皇帝隱後就病死了。吳三桂是一個首鼠兩端的軍閥保明叛明,降李叛李,降清叛清沒有一點誠信可言,為清朝統一全國作出重要貢獻,在清朝定鼎之後叛亂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作為漢奸永遠遺臭萬年。





關東俠客


即便吳三桂不降清,李自成也不能統一天下,為什麼?

一,因為農民造反在中國歷史上沒有成功過,那麼有人要問朱元璋怎麼成功了,朱元璋也是農民起義,但對象是異族政權,是用暴力征服的,民心不服,而且不開科舉,失掉漢族士大夫集團的支持,朱元璋的西吳政權定都南京以後,其政權性質早已改變,承認私有財產的合法性,建立民法公約(類似劉邦的關中約法),廣泛的吸取漢族知識分子加入西吳政權,重要的是打下一地,保護地主集團的土地不受侵害。

而李自成農民軍大多是失地或逃荒的難民,人數雖多,既缺乏紀律性也沒有持續的戰鬥力,每攻佔一城,則洗劫一空,像“蝗蟲”一樣,是一群破壞者,洗劫了這一城,那這一城的百姓也跟著去洗劫下一城,搶到了錢財的人可能就回家了,他沒有天下的概念。


二,李自成的文臣集團沒有像樣的人才,什麼牛金星宋獻策等,不是落地秀才就是失意書生,管管錢糧還行,縱論天下根本沒有這樣的戰略眼光,人家諸葛亮未出茅廬就三分天下,這是何等高瞻遠矚?而宋獻策在打下北京之後處理吳三桂的問題上,不僅失策而且還弄巧成拙,導致了吳三桂本來降了大順又復叛。

三,李自成自身沒有擔當天下大任的準備,雖然在陝西建立了大順政權,在北京登機,但是他的做法仍然是流寇行為,比如圍困北京時,還要求封他一個西北王則自去,進城以後,農民軍把滿朝官員抓來打板子——要錢,搜刮了約7000萬兩白銀,治理國家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秩序和技術的,農民軍根本不會,只拆廟不建廟,是不能獲得人心的。

四,吳三桂在明朝最後一支勁旅“關寧鐵騎”的去留上起了關鍵作用,是倒向大順還是開關降大清,他做了各方面的考量的,降大順這是賣國求榮,降大清是漢奸,兩者都有道德風險,那麼他只能從自身求存方面去考慮。

大順這邊毆打他的父親吳鑲,欺負他老婆陳圓圓,還抄了他家,大清是封王許願,不管是否真的真誠,但是,看起來很真誠,那麼,吳三桂怎麼樣抉擇就很明白了。


通政司


吳三桂投靠滿清多爾袞夾擊大順軍是導致李自成失敗的直接原因,但是就算沒有吳三桂降清事件因為三點原因李自成也不大可能最終統一天下,吳三桂投降滿清只是加快了李自成政權的覆滅而已。

李自成失敗的直接原因就是在山海關附近的一片石之戰中被吳三桂和多爾袞大軍聯手夾擊大敗而歸,此後被清軍和投降滿清的明軍一路追擊最終在湖北九宮山兵敗身亡,但是即使沒有吳三桂降清之事李自成的失敗很可能也是遲早的事,因為李自成自身存在三個明顯的短板和錯誤。


首先第一點就是李自成本身的能力不足並非劉邦和朱元璋這樣的雄主。李自成利用了明朝政府的昏庸無能多次通過詐降的方式逃過了滅亡的命運,後來又被洪承疇和孫傳庭殺的幾乎片甲不留只剩18騎走商洛山,要不是崇禎皇帝愚蠢的把孫傳庭和洪承疇全部調走去抵禦清軍李自成根本就成不了氣候。

孫傳庭和洪承疇等人走後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重新壯大變得不可遏制,結果李自成奪取了陝西和河南等地並最終攻入了兵力空虛的北京城滅亡了明朝,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也就此控制了中國北部大部分地區成為了一股強大的勢力,但是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李自成的成功有很大程度上是僥倖成分。


第二點就是李自成集團只是取得了半個天下就極速墮落失去戰鬥力。歷史上的陳勝吳廣起義和太平天國起義等諸多起義都是因為領導者腐化墮落而失敗的,李自成集團攻入北京後也快速的腐化墮落忙於爭權奪利和軍紀敗壞,同時還大肆拷打迫害明朝的舊官僚把吳三桂等有可能前來投靠的勢力趕到了滿清這一邊。

於是乎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等明軍紛紛投靠了滿清的多爾袞,而李自成也最終在驕傲自大和貪圖享受中迎來了敗亡,如果李自成等人沒有這麼快腐化墮落的話結局可能也不會這麼慘,李自成死時大概要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了吧?


第三點就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處在被滿清和南明夾擊的位置處境非常不利。明朝滅亡後當時的中國由北到南主要存在多爾袞的滿清、李自成的大順、張獻忠的大西和明朝殘餘南明這四股勢力,盤踞巴蜀的張獻忠大西政權根據歷史來看基本是等著被滅的貨不需要考慮。

剩下的三個政權中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剛好處在中間容易被夾擊,以李自成的實力要同時應對這兩股勢力的夾擊是非常困難的事,在加上前面兩點那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就算沒有吳三桂能力不足的李自成面對複雜的局勢和內部的腐化墮落也不大可能最終統一天下,而吳三桂投降滿清只是加速了李自成集團的覆滅而已,李自成殺害李巖等人則更加讓其快速的滅亡。


執斧傳播開天名


沒有吳三桂,李自成能統一天下嗎?

我的看法是沒有吳三桂李自成照樣統一不了天下。

一,看看李自成進北京之前說的話,和進北京之後做的那些齷齪事,看人品就知道他是個什麼人,進京前向崇禎討要封號稱王,對城裡百姓灌蜜湯,光揀好聽的說。

李自成進京後放任手下違非做歹,滿街殺人搶錢玩女人,自已一頭扎進明朝的皇宮裡,吃崇禎的殘羹剩飯,失信與民,把舟擱淺到沙灘上了,忘了自己是來幹什麼的。

二,一個人的成敗都自已的造化,跟別人毛點關係都沒有,李自成失敗是自己無能的縮影,目光短淺,他的能力也只停留在帶領饑民填飽腦袋,做一個打家劫舍的團伙頭目,沒有雄才大略和遠見,失敗是註定的。

作為吳三桂在歷史上的作用。

促使李自成快速倒臺走向滅亡,助紂為虐,為滿清進住中原添磚加瓦,助推了滿清提前入住中原的時間表。


張峰149764346


沒有吳三桂,李自成也統一不了天下。

一,先對那段歷史做一些回顧,是必要的。

①李自成的農民起義發生在明未崇楨年間。陝西大旱,官逼民反。李自成先投奔農民義軍首領高迊祥手下,後接手闖王稱號。起義口號是《闖王來了不納糧》,開始得到貧苦百姓的擁戴,風掃殘雲,摧枯拉朽,一路殺進北京,滅了大明。

②,但隨後,發生的火燒故宮,霸佔陳圓圓,據傳燒殺掄掠,北京城一片混亂。此醜聞頗為不得人心,也有違起義的初心。引發吳三桂投清。短命的《大順朝》之後,李自成與吳三桂決戰失敗,逃到九宮山。滿人入關,建立了大清。

二,如何評價李自成,一直褒貶不一。

沒有兵敗吳三桂,李自成能否統一天下?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打天下難,坐天下更難。李自成雖能打下北京,但是沒有統一天下的本領和胸襟。畢竟南方的張獻忠,還在等待,與李自成一決雌雄。戰爭遠沒有結朿,鹿死誰手,尚不得而知。

李自成沒有統一天下的能力。

四,縱覌歷史,如何評價吳三桂?

①站在今天的角度,審視吳三桂。吳三桂自降清之後,在雲南稱王,直至後來三藩造反,在衡陽宣告建立新政。可以看出吳三桂的一生,均以個人稱王稱霸,得勢就猖狂。只會被歷史潮流吞噬。

②但客觀上,明朝覆滅,大清走上歷史舞臺,在這一重大歷史變革中,吳三桂的作用是推動了這一歷史進程,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下圖為吳三桂昆明的金殿。




匯燕1


首先在文才方面,李自成並沒有多少乾貨治國李自成把京城攻陷後,所做所為就能看出來,他真的就是個闖王,到處強搶豪奪,而且他們在這種行為對城中百姓和原來的官員都是很公平的,對待已經投降的明朝將領家屬也不例外。這其中的典型就是吳三桂,這也是吳三桂交出山海關並準備把明朝最後的精銳三萬關寧鐵騎拱手相讓而後卻反悔的原因。這裡想說的是他連最基本的漢高祖進咸陽城與秦民“約法三章”都不知道,我估計他也不是不知道而是他們本身就是流寇,並不是神馬高大尚的農民起義軍。


再來看看軍事,一直以來明朝精銳都在和後金拉鋸戰,並且這也正是因為連年徵才導致財政赤字,國庫空虛,連軍隊的餉銀都發不出來,所以才裁撤大量的基層公務員,這也是李自成丟掉工作當起了流寇併成為頭兒的原因。就算沒有吳三桂後期領清兵對他一路追擊,只要清兵入關李自成也是完全乾不過八旗兵的,這裡根本不需要懷疑,因為當年在潼關孫傳庭就把李自成數萬農民軍打到只剩十八人。可見號稱闖王帶領的大順農民軍也就是流寇級別的,搶搶地主家的糧食和地方衙門糧倉還行,只要碰到硬骨頭他們就沒有戲唱了。


而且這個問題可以延伸一下,清軍遲早入關,最後的結局要麼南明和清軍劃江而治要麼就是清軍渡江統一全國,至於那個殺人如麻的大西軍,就提都不想提,就是一坨翔,根本不可能得到天下,要麼就是南明勵精圖治再出一個藍玉付友德,再掃一次北。當然這個也希望不太大,但一定也不可能是李自成得到天下。


雜說一通曆史


沒有吳三桂李自成一樣很難成氣侯,李自成出身郵政快遞員,過慣了疲於奔波的生活,屬於行動力很強的人,後來下崗了被逼造反,很快襲捲了天下,然胸無大志,格局氣度很有限,不像秦朝的鎮長劉邦那樣廣納賢才,知人善用。一幫將士一進京便開始毫無底線,無組織無紀律,李自成沒能約束部將,完全沒有開國之君的氣象,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爛了。現在有野史記載,闖王能夠順利攻入京城,不是因為闖王軍隊多牛,實乃當時京城鼠疫己經籠罩整個京師,不戰而潰,所以說李自成打進也只是個偶然。至於吳三桂,一怒為紅顏!這個詞一看就是因為文學需要潤色而有的詞,或是三桂的藉口而已。像三桂這種實權派官二代,氣節先不論,按照當時局面來審時度勢,投靠了清軍,他的倒戈,從武力值上來說,直接加速了明朝最後的滅亡。


如果萬物會說話


一、沒有吳三桂這一類叛明投清的精悍將領,再沒有李自成那一類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反明農民軍,那就是明廷毫無內憂外患,明朝軍隊是忠君報國的。那麼,關內漢人區域內明朝武裝力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致抵抗關外滿清的八旗精兵攻打,毫無疑問,清軍還是要被打敗的。理由如下:

1中國幅員遼闊,關外滿清政權佔領區很小,人口不多,戰爭資源有限,搞自治的獨立王國還可以,要想入關佔領全中國,面對萬眾一心的漢人,再加上地大物博、山川險要`、社會複雜,清軍遠道而來,八旗精兵都來當官,還管不住不聽話的老百姓的,何況還有明朝那些大小官吏和社會團體,對少數民族的滿清政權能輕易就範嗎?

2滿族是關外的遊牧民隊伍,他的文化素質差,就是佔領了中國,沒有一批治國的漢人文官集團來協助搭理朝政,僅靠操幾句滿語,那些中央皇帝親王和各地政要,還能把各項治國方略具體政策貫徹落實下去?如果士心`軍心`民心不服從滿清統治,還能長冶久安嗎?

3有人認為當時八旗清軍擁有先進的火炮裝備,佔領北京是早晚的事。這是一種純武器論勝負的觀點。縱觀滿清統一中國,主要不是武器起作用,而是靠征服士心、軍心和民心得天下的。如果人心凝聚在明朝一方,縱使滿清有略勝一點的裝備,還是難以制勝的,殊不知,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給我們送。清軍有可能有可能炮轟近如眼前的北京城而取勝。但清軍要從關外長途運送軍火而來,也有被襲劫的可能。況且他們製造能力有限,製造那麼多的火炮和彈藥也是數量不多的。同時,漢人也可以以各種方式與清軍進行武力裝備競爭,再加上以主人的地熟人熟,與滿清遠來進犯者打游擊戰,持久戰,截住糧草後勤供應,清軍沒有後援兵力補充,佔領區也會得而復失。

二、吳三桂在滿清統一中國中的歷史作月,

1山海關是北京最重要的軍事要地。明初,關外沒有努爾哈赤、皇太極那麼強勢的武裝力量,明成祖朱棣把明朝的中央政權移都到北京,有利於制約少數民族。為什麼李自成要從陝西攻佔北京呢?因為北京是行使中國主權的象徵。滿清也虎視耽耽欲佔領北京。吳三桂原屬袁崇煥重要將領,當袁崇煥被殺,祖太壽等主帥投清後,他是鎮守山海關,與清軍周旋最有作戰經驗的權威。他是三方勢力都在爭取的舉足輕重人物。如果他站在漢族武裝勢力一方,滿清不可能長驅直入中原,代表中國主權的北京政權就不是滿清,就更談不上統一中國了。

2由於吳三桂獻關投請,他是能征善戰的悍將,給明朝士心、軍心帶來了迅速瓦解的作用,使許多明朝文武重臣效法他,使滿清這個遊牧民政權擴充了人才資源,使北京失陷後明朝勢孤力單,為滿清統一中國創造了最有利的氛圍。

3因為吳三桂善於打仗,在他的引領下,八旗精兵的戰鬥力得到了充分發揮,連明軍難以剿滅的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先後被打敗,然後又把南明在大陸的殘餘勢力徹底消滅。因此,滿清統一中國的重大戰役,吳三桂在其中表演了主要角色。


林柏忠


李闖王沒有一套完整的,坐天下而行之有效的理論和方略。進了北京,就以為萬事大吉了,該享受了。功臣猛將更是囂張跋扈,無惡不做。這樣的領導團隊,怎麼能坐穩江山,治理好國家?即便是沒有吳三桂,也可能有張三桂,李三桂。即便沒有陳圓圓事件,也會有其他事件,會成為撬翻闖王寶座的槓桿。


看透古今


假設吳三桂投降李自成,那麼,八旗入關要分2種情況。

1,山海關大戰如期而至。關寧軍3萬左右與唐通劉宗敏2萬人李自成6萬人接防山海關總兵力10萬左右。八旗主力8萬,最關鍵的是漢軍旗三順王的紅衣大炮和火器兵,這是破錦州的關鍵,更是破山海關的重要一環。

2,按照多爾袞原計劃,繞道山海關,破邊入關,由薊州密雲方向直接攻擊北京城。李自成守北京大順兵力約20萬,明降軍可以忽略不計戰鬥力。

無論怎麼打都會很慘烈,無論多慘烈,李自成和吳三桂都不是多爾袞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