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是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型陵墓?

美羊妈咪


中国历史还没有结束,怎么可能知道后面有没有谁的陵墓会超过中山陵?

中山陵的确很大!

中山陵占地面积8公顷,是近代以来的最大的陵园,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按照孙中山的遗愿,要把他放进玻璃棺材,供世人瞻仰,但是孙中山死的太突然,苏联的玻璃钢送来时,已经开始腐烂,只好埋到土下。

蒋介石对孙中山的陵墓工程很重视,以古代帝王的皇陵标准修建,实际上是为国民党政府的合法性背书。


当代大型陵墓,目前还没有超过中山陵的。

在我们山西,有一个陵墓差点超过了中山陵。

2011年4月,有媒体报道山西省交城县华国锋陵墓投资约一亿元,面积10公顷。但是后来据交城县有关部门发布,华国锋陵墓总共占地面积是426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为1200多万元。

华国锋陵墓简称“华陵”,这面积和天安门广场差不多,和梵蒂冈城国面积差不多,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较大规模的中学校园,只有中山陵的二十分之一。

华陵的先例出来后,后来的人会不会修出更大的陵园?也许需要数百年之后吧?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超级建筑。

说起中国第一高楼,有人说是台北101大楼,有人说是天津117大楼,还有人以为是上海金茂大厦,可是现在中国第一高楼是上海中心大厦,很快武汉的绿地中心竣工后,就再次打破这个记录。

比起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800多米的高度,这些都差太多了。

除了地标建筑,不论古今,更高的建筑往往都是宗教性的。

建设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已经和长城、总统山一起入选了世界七大奇迹。基督像建设于1931年,高38米,体积庞大,有1145吨重,左右手的指间距达到了23米。佛教的大佛更多了,阿富汗被毁掉的巴米扬大佛是53米高。在中国,超过这个高度的大佛,简直不要太多了。

建设于唐超过的乐山大佛,高度是70多米。中国江苏无锡灵山寺的灵山大佛高达88米,中国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圣像高达99米。中国海南三亚南山寺的海上观音高达108米,中国河南鲁山佛泉寺的中原大佛高达207米!

乐山大佛始终都是中国第一大佛,因为后面这些都是当代建设起来的。

以中国的建筑实力,要超越中山陵,应该不难的,关键是想不想去做。


历史知事


中山陵,虽然不是名义上的帝王陵墓,但就其规模和投资,丝毫不逊于清代帝陵。唯一的进步是没有那些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的陪葬品。

1925年孙中山病死于北京。当时国民党即提出要在南京中山修建陵墓,以满足孙总理的生前意愿。同时还准备效仿列宁,搞一个水晶棺,供民众万世瞻仰。但由于防腐措施出现问题,尸体开始腐烂,只能放弃。

对于南京修陵墓的事情,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向全国公开招标方案,最终吕彦直的方案被选中。于是开始了长达几年的修陵工程。当时无论国民党还是国民政府,都是财政紧张的。

1929年6月1日,主体建筑完工,举行“奉安大典"。极其隆重的葬礼,也是耗资巨大。此前将孙中山尸体重新装殓,用火车从北京运送南京,当日正午下葬。但陵墓碑文落款并非国民政府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中国古代经历了多个厚葬和薄葬时期,在近现代文明中,薄葬才是趋势和美德。即使如民国年代,修建如此陵墓,也是让人唏嘘的。相比之下,中山陵的建筑奢华要超过袁世凯墓,只是袁林保存了石像生等传统元素,气势逊色很多。

天下为公,应是初心,也是始终。三尺黄土,再加十倍,已足以。敬仰在心中是最伟大的,而不是山坡上的楼梯磴。


几苇渡


中山陵不是帝王陵墓,但是却是按照帝王规制修建。如果按照陵墓规格来说的话,中山陵确实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型陵墓。

1925年孙中山因胆囊癌在北京去世,去世前孙中山曾对宋庆龄和汪精卫说,希望自己的遗体可以效仿列宁的遗体做防腐处理保存下来,同时他还希望自己的遗体可以葬在南京。其实早在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紫金山打猎的时候,就曾今对胡汉民表达过自己逝世以后希望葬在紫金山的想法。

孙中山去世以后,举国悲痛,他的后事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国民党自然不敢怠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很快便成立了丧事筹备委员会,委员会成员阵容空前强大,名单如下:

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

委员会成立以后的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如何按照孙中山生前的遗愿将他遗体妥善处理和安放。当时国内尸体处理和保存技术比较落后,国民党便求助于有经验的苏联,希望苏联能提供保存遗体用的玻璃钢棺材,苏联人也不吝啬,当即答应了下来。

可是后来的事情并不顺利,由于各种原因,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并没有及时运到中国,孙中山的遗体只能暂时安放在一个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直到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入殓了半个多月,苏联的玻璃钢棺材才运达北京,但此时孙中山的遗体已经开始腐烂,不具备供人瞻仰的条件了,丧事筹备委员会便决定改用传统的土葬。

从1925年到1929年,丧事筹备委员会前后共举行了69次会议,主要讨论丧事费用、陵墓选址、陵墓设计和工程建设、迎接孙中山灵柩回南京等重大问题。中山陵具体地址由宋庆龄亲自选定,陵墓采用方案征集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并由其担任总建筑师。中山陵从1925年开始修建,到1931年才全部完工,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由于劳累过度,吕彦直在1929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丧事筹备委员会念其功劳,便在中山陵为其立碑以示纪念,至今仍能看到那块石碑。

△吕彦直

1929年6月1日,是孙中山灵柩来到南京的日子。这一天凌晨三时许,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修建的中山大道两侧人潮涌动,一时间南京城万人空巷。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国民党高层也是倾巢而出,宋庆龄、孙科夫妇及子女、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夫妇、宋霭龄、梅屋庄吉等以及国民党中央委员、国府委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各国专使代表均在迎接之列。据说,为了瞻仰孙中山先生的遗容,凌晨便出门来到中山大道等待的人居然有五十余万,真可谓壮观。当天下午,孙中山遗体被葬于南京钟山。

△迎接孙中山灵柩现场

1931年,中山陵三期工程全部完工,总面积达到了八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如下图。

△中山陵建筑分布

孙中山先生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大革命家,贵为国父,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不为过,但是当时国家贫穷,还要花费巨资修建陵墓,我以为并不十分妥当,完全可以等到国富民强的时候再行修建陵墓也不迟,不如把这些钱用在国计民生上岂不是更好。


围炉煮酒话春秋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陵墓”。根据百度百科,“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

如果这里所说的“陵墓”指的是百度百科所列的第一个含义的话,那么中山陵肯定不算,因为终身致力于共和大业的孙中山先生既不是帝王,也不是诸侯。排除了中山陵后,首先想到的答案就是“洪宪皇帝”袁世凯之墓——袁林。袁林是中国近代史中最具争议的人物,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的长眠之地。工程开工于1916年6月,落葬于同年8月24日,1918年6月宣告完工,它采用中国帝陵的传统平面格局,建筑单体“仿明陵而略小”,墓冢则仿造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照壁、石桥、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依次排列,构成了长达1200米的南北中轴线,格局严谨而不乏创新,风格折衷而不生硬,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中可谓独树一帜。

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末代皇帝”、“康德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墓。溥仪去世于1967年,火化后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1995年由他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迁葬到毗邻崇陵的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左侧是2006年建成的末代皇后婉容的衣冠冢,右侧是伪满时期册封的“祥贵人”谭玉玲之墓。溥仪墓形制简朴,占地较小,坟冢之前仅为一对华表、一座供台和一通墓碑,墓碑上写着“爱新觉罗·溥仪”字样,并未提及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尽管溥仪曾先后二次称帝,去世时却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介普通公民,所以他的墓葬并未采用传统帝陵的形制,甚至显得低调而简陋。相比之下,袁林尽管称“林”而不称“陵”,却“避陵之名,仍陵之实”,当属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型陵墓。


司图博行


南京中山陵是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型陵墓?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1926年春动工,1929年夏建成。1929年6月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南京为中国国民党、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举行的国葬,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下葬中山陵。

中山陵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是由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监造。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就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山下的孝经鼎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这样的设计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长长的墓道如钟下的悬索。在灵区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陵墓入口处是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刻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从牌坊经墓道,上达祭堂,共有用苏州花岗石砌成的392级台阶,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8个平台,则象征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整个陵墓屋顶都是青色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屋顶的青色象征青天,也是当时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蕴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彰显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出任临时大总统。广州人民及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筹措资金,在原总统府旧址兴建了中山纪念堂。工程于1929年1月动工,并于1931年11月建成,也是由建筑师吕彦直(1894年-1929年)设计,但吕彦直于1929年过世,英年早逝的建筑师未能亲眼看到完工的宏伟纪念堂。中山纪念堂是广州近代著名的建筑。

在广州中山纪念堂紧邻的越秀山山顶,还有一座由吕彦直设计的中山纪念碑。纪念碑建于1929年,碑身用花岗岩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在石碑的正面,有一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铭刻有李济深用隶书书写的《总理遗嘱》。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的传统城市中轴线上,两者联成一体,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在孙中山先生的故里 - 中山市翠亨村,有中山影视基地,这是一个浓缩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革命足迹的主体公园,里面的中山陵,就是参照南京中山陵仿造而成,成为一些影视取景地。


whitedeer


在中国历史上,陵墓是专指封建帝王以及妻妾们身后安葬的墓地。也叫陵寝之地。是帝王们驾崩后才能享受到的殊荣待遇。也算是帝王们的专利了。官员们无论地位有多高,有多么的不可一世,也是没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的。低贱的平民百姓就更甭想了!他们的葬身之地只能称为坟墓或者墓地。

孙中山是无可争议的一代伟人,辛亥革命的领袖,他领导推翻了几千年封建帝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他的伟大功绩,历史地位都是至高无上,举世公认的。因为他对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他在身后享受到了厚葬的殊荣,他的墓地被称为陵墓。也是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的,也是众望所归的,表现出了后人对他的历史地位的认可与尊崇!孙中山不是封建帝王。他曾经担任过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他为中国的民主与共和奔走一生。身后却享受到了封建帝王般的殊荣,有其非常特殊的特定的历史因素,是一个特殊的例外。是不可复制的!已经不可能出现第二人了!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时代潮流也不可能倒退。所以中山陵就是中国最后一座非帝王的陵墓了!


沧海一滴


华的算吗


朝阳群众ZYQZ


南京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是“帝王”的陵墓哦!亦将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 “帝陵规制”的陵墓建筑。

陵墓墓葬历史文化:大约从原始社会中期开始,人们产生了灵魂观念。他们认为,人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灵魂仍然存在,只是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这些不死的灵魂,还会回到人间来降临祸福。因此,人们对逝去的祖宗、亲人除了存有感情上的怀念外,还盼望他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过上美好的生活,并对本族本家的后人,加以保佑和庇护,这就形成了一套隆重复杂的祭祀崇拜礼仪制度和埋葬制度。中国帝王陵墓的演变更是呈现出形式多样的特点,许多陵园建筑十分完整,墓室内珍藏有众多的珍贵的历史文物 ,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一般是“墓而不坟”,即地面上没有供祭祀用的特殊标记。大约从周代起,在墓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按照官爵的等级来定坟头封土的大小。显然帝王陵墓的封土是最大的。

关于帝王陵墓封土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方上形式”,盛行于秦汉时期。坟上部为四方平台,底部为更大的四方形基础,如“覆斗形”,故名为“方上”。如: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即为“方上”形式,好像一座不小的山。

“方上”坟头也为宋陵所用,但是宋代的“方上”规模较之秦汉要小得多,并出现了重层方上。

(二)“以山为陵”的形式,西汉王墓中已经出现,作为帝陵,唐代开始。以山为陵山岳气势雄伟以体现帝王气魄之宏大,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现象。如: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峻山开始,除唐武宗端陵和唐僖宗竣陵外,都以山为陵,武则天的乾陵亦是如此。

(三)“宝城宝顶”形式,明清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在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上设垛口和女儿墙,宛如一座小城一样,即为宝城。如: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清代皇帝陵墓,仿明代皇帝陵墓,区别在于“明代宝顶”为正圆,清代宝顶为椭圆。如:河北清东陵和清西陵。

元代皇帝陵墓,墓而不坟,即地面上没有任何标志。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第二峰南麓。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根据他的生前愿望,于1929年6月1日安葬于此。

中山陵钟式图案是由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为陵墓总建筑师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1894~1929),祖籍山东东平,1894年出生于天津。幼年曾随家人在巴黎居住,从小喜爱绘画,1913年清华大学毕业,赴美国康奈尓大学留学建筑设计。回国后从事建筑设计。南京中山陵、廖仲恺墓、广州中山纪念堂、越秀中山纪念碑等。1929年3月18日因积劳成疾患肝肠癌病逝(中山陵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陵墓于1926年3月12日举行奠基典礼。实际建造3年又10个月。墓室位于海拔158米高处,比明孝陵高出90多米。从牌坊到墓室平面距离700米,上下高差73米,陵墓面积80000平方米。设计师吕彦直把主要建筑的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都放在一条中轴线上,牌坊前的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圆顶就像钟的摆锤。取形似钟,象征着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唤醒民众,反抗压迫,为挽救国家民族而奋斗不息的精神,寓意至为深切。


凤凰台——梧桐树


只听说过孙先生想葬在南京,具体的水晶棺和巨大规模的陵寝却应是继任者的意见了。确实耗用过多,修成帝陵模式有违反封建的宗旨。不过修了就修了,确于民族国家有功。拆了更费钱,后人不应效仿。


难道娱乐装傻至死


题主的所问讲通俗点,便是中山陵是不是最大的个人坟墓!

很显然,是!

近代几乎没有任何人的墓能修建如此之大!

一、国家不允许!

二、中国人站起来了,文明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