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权力的选择?浅析隋宋两代开国皇帝的一生

自古以来有许多的开国皇帝是前朝的官员,但是自己的野心不断的膨胀,逐渐不再满足给别人当下属,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所以他们最终选择谋夺原来家族的江山,这样的事情多发生在礼乐不再对天下人产生太大的约束的春秋以后,最多是在朝代更迭十分的频繁的乱世之中,比如南北朝和唐宋交际。

道德和权力的选择?浅析隋宋两代开国皇帝的一生

并且,这样的朝代又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并不是很长久,我分析了一下原因,觉得首先是他本身就是谋夺前朝的江山,没有讲什么仁义道德,并且他个人对于部下的众人威慑力有限,在他在位时尚且能震慑他们,可是当这个人死去或者说他原先凭借来发动政变的武装力量不像之前那么的强大,另一股比他更具有威慑力的力量出现,那么现在那一股力量既有能力,也没有道德的约束,夺取他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天下,不就顺其自然了吗?

道德和权力的选择?浅析隋宋两代开国皇帝的一生

但是也有一些皇帝,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妥善的谋划,虽然是从别人手里拿过的江山,但却开辟了一个辉煌的朝代,这样的人有赵匡胤和杨坚。他们本来都是先皇钦定的托孤大臣,先王对他们是抱以十分的信任,既信任他们的能力能够撑起这个江山,又信任他们对自己十分的忠心。

道德和权力的选择?浅析隋宋两代开国皇帝的一生

赵匡胤的人品可能是古代开国皇帝里面比较好的,他是一个仁厚并且有道德的人,在当时的口碑非常的好。曾经有一次,他为了遵守军队里面的规章制度,将来探望自己的父亲拦在城门之外一个晚上,同时在赵匡胤托孤的武将集团里面,赵匡胤是人缘最好的一个,所以他能够利用别人的矛盾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最终演上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

道德和权力的选择?浅析隋宋两代开国皇帝的一生

但是赵匡胤的成功并非只是依靠他的人品,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的军事能力高和领导天赋,他的江山其实有一半是他自己拿下的,所以就不存在完全的篡夺一说。甚至在他的弟弟的衬托下,太祖显得格外的仁慈与厚道。毕竟太宗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过于残忍,比如说赵光义被怀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当上的皇帝,并且借用各种理由来一个一个解决了自己的侄子们,同时,赵光义还借着命妇们入宫的理由,趁机侮辱了李煜的老婆,可见他既没有手足之情,也没有道德底线。

道德和权力的选择?浅析隋宋两代开国皇帝的一生

杨坚是宇文家族的亲戚,他的女儿嫁给皇帝,宇文皇帝临死之前的几天,将他叫进了宫中,希望他能够监国,教育年幼的皇帝,并且管理好这个不是很稳定的江山。杨坚的夺权,历史上有许多的人都觉得太容易,甚至他们觉得杨坚的一生都太容易了。

道德和权力的选择?浅析隋宋两代开国皇帝的一生

首先他的侯爵是继承自己的父亲,他年纪轻轻就被当时一个大家族看上了,哪位组长将自己最小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而他的权力在宇文邕时期首先得到了扩大,宇文邕将他的女孩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宇文怀时期,他又由一个没有权力过度参加朝政最终决议的外臣进入到宫内,获得了合法的对于天下的控制权,最后在自己妻子家族的支持下,废了小皇帝,自己称帝建朝。

道德和权力的选择?浅析隋宋两代开国皇帝的一生

别的皇帝都是要自己经历了一系列的征讨后才取得的成功,他就是坐在那,坐享将领和儿子为他收复国土,平定边境。

但其实,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杨坚能够在 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把政路走得如此轻松,必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他必是思考了许多关于局势的问题,也必定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轻而易举。

道德和权力的选择?浅析隋宋两代开国皇帝的一生

这两个人,结束了百年的混乱,为天下百姓带来了福祉,也为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我觉得那些他们是关于如何得来的江山所引发关于小我道德问题上的争议,无法对他们的功绩造成影响。

那么,各位认为作为一个帝王,在管理国家,建立功业的同时,是否要被普通人的道德要求所约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