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对当下社会有何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

与世无争209485491


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融合佛道两家思想后的产物,本质上着重发挥了儒家的心性之学。若论其在当今社会的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很难一概而论,也无法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传统文化已断层百年之久,多数人基本置若罔闻,甚至一窍不通,何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再者,当今是个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每类人的三观差异很大。倘若基本不好这口,即便有所涉猎,也可能大体否定。假使情有独钟,又会各种自圆其说,给予全面认可。

另有见解深浅之不同,追求境界之高低,有人认为是精华的,也有人却认为是糟粕,故很难作出一致取舍。

不过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只需把宋明理学的本质思想作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阐发与践行即可。

比如贯穿整个宋明理学,脍炙人口的六个字“存天理,灭人欲”,往往被今人倍加鄙夷。谁让你把它理解成压抑人的欲望呢?朱熹也并非那种意思。原话是: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用当代的话来讲,就是别出轨,别贪吃,要安守本分,知足常乐。这些都是正理,有什么不对吗?

另外,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类话,有强制妇女守寡等意味。那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大伙儿都比较重视节操,但也没有法律规定说妇女一定不能“失节”,只是会败坏名声而已。

在当今这种节操早就摔碎一地的新时代,这方面实行开放政策也是应该的。但“失节”的范围很大,比如,出轨、卖国、背叛等,难道应该提倡吗?故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用当代的伦理道德去理解,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另外,王阳明的心学已经在当代风靡起来,其效用就不用多说了。连X都说: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对于宋明理学以及其他传统文化,觉得有用的地方暂且用,如果没兴趣,也是个人自由。但没必要站在当代的角度,也不做深入全面的了解,就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棒打死。传统文化即使再没有用,至少有一个作用:它是一种文化。


不遁之遁


中国人的最大特点是穷其真理,尤其于意识形态里的是非,定要海阔天空,子丑寅卯的辩论一番,明知是争闲气,却不愿放弃。

宋明理学,后代文人冠之以儒家心性之学。虽然现代人不提倡,但早已殖入我们文化血脉之中,不管你读没读书,有没有文化修养,它都存在你的潜意识里,就象基因传承一样不可改变。这些文化有它流光异彩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有令人作呕的肮脏。

中国再也不拘限版图上那么一个圈圈了,现在的中国,也再不是宋明时期的中国,程朱陆王等诸大儒,从沒有机会研究那些黄头发蓝眼晴洋人的心性如何,怎样想法,只知道穷其儒家学理,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早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我们可接触的好的东西太多了。程朱陆王若活在当世,也会拍案而起,远渡重洋,见识异域风情,研究异域文化,重新订正儒家心学。所以当代人没有必要抱残守缺作茧自缚。


蚁议


具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以及国家的核心意识。还有就忧患意识可以鼓励人人志士散发进取,为理想不断追求。网上道德中立权,以强调自我的控制力,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启动了推动作用。

尊卑等级观念和重男轻女的思想,轻视了自然科学的观念,我轻视了个体自由。人类的自由。过于重视立法的观念而没有灵活性的东西。

我们应该去伪存真,批判继承,去除取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泛乐悦读


宋明理学,程朱陆王。程朱遥不可知,陆象山乃我邑先贤,主张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谓之心学,文革中被批倒批臭。改开四十年,传统文化终于又被有识之士重新提倡,我见识浅薄,但还是认为陆先生的心学太惟心,于现实生活毫无意义。王阳明知行合一在现代社会倒真是深入人心,也深具现实社会的实践意识,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郑叁


适合自己的取,不适合自己的弃。


不需要理由3644374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一环,批判也好,传承也好,其真实作用是使全体华人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有一个交流的媒介。是民族认同的基因,是与古人对话的文法。世界是发展的,科学是发展的,文化也应该是发展的。古文化的存在本身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待鹿車


去其糟粕,传承精华。不拘泥于对号入座,但需要古为今用。


前卫的中华散词


理学只有一个作用,用以约束官吏的道德水准。这个才会是他的正当用途!弄倒小民头上非出大乱子不可。


开心爷爷咪虎哥哥


古文化都是我先辈们遗留下来的精华知识。弘扬中国文化,取长补短,没有什么可留与可不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