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北海做為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為什麼一直髮展不起來呢?你怎麼看?

深海里的魚d


當時給予14個沿海城市對外開放政策,是賦予了這些城市一個對外開放的“搶跑”機會,至於能夠跑多快、可以跑多遠,那就要看自己的發揮和能力了。

北海也是被納入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行列,還有包括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等城市。從最北的大連,一直到最南的北海,14個沿海城市佈滿在東部沿海的半圓弧上。

最倒黴的還不是北海,而是秦皇島。秦皇島到今天還是河北最“窮”的城市,GDP排在倒數第一;近在咫尺的湛江也不盡人意,經濟增速一直不溫不火,2017年的經濟總量為2000億,排在了廣東的第八位置。當然,還有北海經濟總量只有1230億,是所有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GDP最末的一位,但畢竟在廣西還是排在了前五。

北海的經濟一直髮展不起來,總結起來逃不過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

雖北海也是沿海城市,可不像長三角的上海、寧波,珠三角的廣州,渤海灣的煙臺、青島等地那樣靠近江河的源頭,有著千百年來的沉澱。沒有江河出海口的優勢是北海發展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

沿海城市的發展需要有腹地的支撐,廣西本來就是一個弱省,根本不可能成為北海的依靠。不可能像大連、青島、福州那樣有著省內經濟的支持。

第三個原因,

北海和湛江一樣,經濟主要來自於珠三角的輻射。而這些年來的珠三角是全國最開放、最前沿、最發達的地區。不僅吸引著全國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聚集,更是吸引著廣西(包括北海)的資源向珠三角聚集。北海經濟上不去也就在情理之中。

第四個原因,

沒有像溫州、煙臺那樣能夠迅速崛起的私有經濟、個體經濟。

但北海不可能永遠墮落下來,總有一天會站起來的。

政策也在不斷地往海南地區及北部灣經濟圈傾斜,可還要假以時日。要讓北海崛起真正發展,一定要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灣區,並形成強大的輻射力,溢出經濟來填滿北部灣地區的這塊窪地。北海經濟也就跟著發展了。


鞅論財經


北海沒發展起來與自身底子薄,起步晚,發展走了彎路有關。


雖然在1984年,國家確定第一批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時候,北海成了幸運寵兒之一。但那時其城市建成面積僅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到14萬,規模僅與一個內地縣城相當,是14個沿海開放城市裡最年輕最小的“老么”。


北海靠海吃海,漁業、港口發展較早,農業也因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廣西有名的“魚米之鄉”,但除此之外,工業底子很薄,開放以後,由於人口較少,勞動密集型的經濟也沒發展起來。


上世紀90年代初,北海當時的班子不甘於“沿海城市”的名不副實,滿腔熱情想幹出一番事業。最終他們選擇了一條“捷徑”——房產經濟。北海在土地資源和政策方面的鬆動,以及政府對當地地產環境的造勢和佈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社會資金。四川、湖南、貴州、西藏、新疆等省都來這裡投資土地,開發房產。那輪地產熱,讓北海成為與海南、深圳齊名的房地產熱點地區。1992年,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9項主要經濟指標綜合比較,增長最高的是北海。北海發展獨領風騷。

但是好景不長,1993年下半年起,國家加強對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北海市依託房產經濟支撐起來的繁榮景象,轟然坍塌。爛尾樓遍地,房價便宜過白菜成了此後北海很長一段時間的現象。

北海經過將近20年時間的盤活地產,現在“爛尾樓”基本已消化,後遺症基本得到了解決。加上旅遊、港口、石油化工、電子信息、臨港新材料等行業取得了較好的發展,現在的北海經濟也走在了穩步發展的大道上。


陽海子


北海作為第一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在第一階段,其實熱度跟深圳等相比也不示弱,人山人海,熱鬧沸騰,全國各地人們莫名而來,我感覺四川人來的最多。也是由一個小漁村頃刻間變成了一座城市。街道以國內省份命名,北京路、四川路等等。接近50歲的人,或者說當年過來人一定對北海房地產崩盤的事件有印象,參與者一定心有餘悸。有多少人打了水漂,套住,有多少接盤俠跳樓自殺。大家都知道,公子哥們拿著批條去銀行提款炒地拿錢走人。留下了價比天高的地塊,還有銀灘附近一片爛尾別墅區,北海發展高昂勢頭從此打回地區級別,脫離了全國級別應有的熱度和品質。期待再起崛起。十多年後,包括別墅區在內的爛尾樓逐步得到處理,拍賣的拍賣,搗毀的搗毀。20多年過去了,照理說已經有足夠時間回顧總結反思了。但是歷史任由後人評說,後人來評說,目前還不夠格。


火炎焱燚133202700


主要原因是劃給了廣西,而廣西是壯族自治,這就決定了全區的資源要往壯山區傾斜。全國那麼多沿海省份,基本上都是集全省之力發展沿海,而廣西恰恰相反,集全省之力發展山區,現在又開始集全省之力發展南寧。也就是說,這麼多年來,北海在廣西一直沒有得到一個沿海開放城市所應有的發展資源,白白浪費了如此優越的區位優勢,只能說壯府戰略眼光實在太過於短淺,北海生不逢時,說白了就是“命不好”。


BHPBC


相對於其他13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來說,北海的發展確實不值一提,但並不代表北海一直沒發展起來。

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包括: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

其中上海、廣州、天津、青島的發展最好,也最完善,GDP也早就過萬億元,北海和他們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沒有可比性。而大連、煙臺、南通、寧波、溫州、福州的發展也非常強勁,尤其最近幾年發展勢如破竹,不可阻擋。

剩下的秦皇島、連雲港、湛江、北海發展起步差不多,過程也差不多,都是風景秀麗,發展沒那麼快的地區。其中秦皇島和北海最為接近,不過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秦皇島作為北京的後花園,旅遊和房產發展在這兩年都非常的快。

這個時候顯然14個首批開放的沿海城市中,最落下風的當屬北海,不過若說北海一直髮展不起來也不確切。

1、2017年北海GDP只有1229億元,排在廣西第八,發展確實一般,但北海的常住人口同樣只有170萬,人均GDP並不是很低,而且北海的GDP增速位居廣西第一,可見這兩年北海的發展確實不算慢,應該說現在在快速發展。

2、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始發港口,近年來又成為環北部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可以說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3、北海的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潿洲島、海洋之窗、海底世界等眾多旅遊資源。而銀灘更是以其優質的海域、細膩的沙石、無汙染的特點,成為中國第一灘。也正是這些旅遊資源的獨特性,撐起了獨特的北海旅遊業。

當然了,北海現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諸如城市建設水平有限,產業結構單一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一般,但北海同樣是一座重視服務的城市,相信未來北海會越來越好,可能現在相對於其他13座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北海的發展是最弱的,但不可忽視北海近年來一直在努力前行。


李阿冰


沒抓住機會,在國家大力扶持沿海城市時,浙江省全力扶持以家庭為單位的私有企業,就是造假也鼓勵,結果越做越好。廣州深圳則想辦法吸引投資,特別是國外投資,結果大家都知道。北海在做什麼,沒好的政策,沒到位的宣傳,結果成了全國聞名的傳銷城市,臭不可聞。

最近二十年來,北海想做成旅遊城市,銀灘,潿洲島做得還不錯,可惜還是沒規劃好,交通非常不方便,也沒什麼特色。

總之,沒抓住機會,沒做好定位,可惜了好地方。


瞎說3721


這不是我們操心的事,總體規劃,合理佈局,不是我們老百姓能理解得到的,一個城市的發展不是一天一夜的事!可持續發展,良性運轉,經濟與文化、人口增長與素質都得同步發展才行,只注重經濟建設,沒有文化的建設,最後就是罪惡之城而已,只有人口的增長而沒有素質的提高,那也不過是下三教九流彙集之地!打個比喻吧,爺爺奶奶都一樣子孫滿堂,但你不能懷孕五個月就剖腹生產,都希望家族鼎盛,但你不能靠燒殺搶掠來鼎盛,什麼事都有規律的,大自然環境有生存的規律,人類也有繁衍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也必須遵循規律,破壞規律急於求成不過是一時繁榮而已,當浮華散盡時,滿城盡是滄桑!


不遠139085169


可以說北海是14個沿海開放城市最差的一個。主要北海沒“靠山”。雖面向東南亞,但離太遠。鄰近的越南又是一窮佬。不同深圳珠海。其實北海地理位置是不錯的。可工業基礎差。原來只是個漁村。沒工業支撐。只有海洋收入。定為沿海開放城市。一下擁入大量人。房地產“熱火朝天”。但終歸沒其他工企業支撐。幾年後就安靜下來。廣西也不夠重視沿海的發展。北海沒有有才的主政人。


用戶96310292352


一個開發開放的城市,是伸開雙手擁抱來到的朋友,當地黨政機關費進腦筋搞活當地經濟。而北海的黨政機關是仇視外地人,也造成了當地人不歡迎眾多慕名而來的外地人。當年深圳之所以有非常快的發展速度,就是因為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來了就是深圳人!


海納百川452235173828


戰爭,對日戰爭,內戰,中越戰爭,很多地方49年解放了,北海還在幹架或者在勸架。

地理位置,廣西人少不說,還有一部分不上岸在以海上打魚為生,文化經濟自然落後。

交通,以前科技落後,周邊山多,不好修路。

教育,之前太次。

社會的輿論,城市的名片,都是一部分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