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少数民族迁移到了外国?

世界各地民风民俗


历史上有哪些少数民族迁移到了外国?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民族也丰富多彩,而且历史上也确实有过相当一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印记的民族最终成批地迁出了中国,那么具体有哪些呢?


北匈奴

匈奴的西迁其实是喜欢历史的朋友们最熟悉的一个历史事件了。匈奴在秦统一中原12年后也基本实现了统一,之后对中原王朝形成了重大威胁,比如汉高祖时代的白登之围,如果不是高祖贿赂匈奴瘀氏(yān zhī),可能汉朝在刚刚建立时就会面临生存危机了。

但在白登之围过去了将近70年之后,汉朝经过长期的修养生息逐渐强大起来,从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北伐,并通过张骞通西域等手段联合西域各族打击匈奴,匈奴受到明显削弱。到两汉交替时代,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后来曾入主中原,之后基本融入汉族。而北匈奴则在东汉的持续打击之下步步西迁,最后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区域消失于中国史书。

鼎盛时期的欧洲匈人帝国

但在二百年后,欧洲却出现了一个从东方迁来的游牧民族,从公元4世纪下半叶开始一路驱赶着日耳曼蛮族,在不到一百年时间内横扫欧洲,最终促成了罗马帝国的灭亡。近代史学界普遍认为这个在欧洲被叫做匈人的民族就是北匈奴西迁之后整合其它民族形成的,虽然这个观点也有争议,但完全排除两者联系的观点却也不占主流。不过匈人在公元5世纪下半叶之后在欧洲也消失了,虽然后来建立了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和匈人也可能有关,但这也是争议议题。不过马扎尔人来自亚洲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尽管在欧洲已经生活了上千年,但匈牙利人的姓名现在仍然保持了姓在前名在后这个亚洲独特的习俗,在欧洲也是唯一的孤例。

百越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南方曾经生活有大量被称为百越的族群,比如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就被认为是百越的不同分支。除此之外,先秦时代被认为与百越有关的方国还有广西一带的文郎国和云南一带的滇国,而后来大名鼎鼎的夜郎国其实在战国时期可能就也已经存在了。

现代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曾经有从中国南迁的历史

而秦统一中原之后,派赵佗等人南征岭南,其实就是跟百越人打仗。最终赵陀成功地征服了部分百越人,建立了南越国,但百越人在当地仍然大量存在,除了南越国境内的百越部落,当时在周边还有东瓯国、闽越国和瓯貉国等百越人建立的方国。但在汉武帝时代再次南征,基本上完全平定了南方的百越各国。之后大部分百越族群和南迁汉人整合,少部分成为现代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还有一部分则南迁进入东南亚乃至南亚地区。

南迁的百越族群里,最有名的一支就是形成了现代泰国的主要民族泰族。根据现代的研究,泰族人很有可能是从中国广西地区迁居泰国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8世纪到10世纪,也就是中国唐朝到五代十国时期。他们在南迁之后和当地原本存在的印度化族群融合形成了现代的泰族人。除此之外,越南主体的京族被认为与百越也有关系,可能是跟赵佗南征时遇到的雒越人有关。另外老挝和缅甸境内也有一些民族被认为与百越有关。

柔然

柔然是公元4世纪到6世纪在中国北方生活的一个游牧民族。柔然早期曾经依附于鲜卑拓跋部,后来自立并一度非常强盛,曾经与入主中原的鲜卑人王朝进行过多次战争。中国民间传说里的花木兰就有可能是北朝与柔然进行战争时出现的人物。

但在公元552年,柔然被突厥击败,柔然汗国崩溃,其部众也四散奔逃,一部分进入中原,一部分在蒙古高原地区融入其它民族,还有一部分则西迁。而不久之后,欧洲又出现了一个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被称为阿瓦尔人。这个民族在公元557年向东罗马帝国请求赐一块地方让他们居住,不久之后就再次强大起来。

阿瓦尔在南欧建立的王国,他们可能是柔然的后裔

之后他们也曾攻入中欧乃至西欧地区,并将一部分斯拉夫人裹胁到了巴尔干地区,形成了现代的南斯拉夫各民族。而柔然人则在其可汗伯颜的率领下一度攻入今天意大利的伦巴底地区,并曾在战争中俘虏法国国王西吉贝特一世。但后来阿瓦尔人也迅速在欧洲消失,不过目前高加索地区还有个民族叫阿瓦尔,但他们似乎并没有保留什么东方的印记。

西突厥

在柔然之后,突厥兴起于漠北。并曾经多次进军中原王朝,最严重的时候曾经推进到唐朝首都西安附近,逼迫唐太宗李世民订立了渭水之盟。但仅仅3年之后唐朝就反攻东突厥,将其灭亡。二十多年后唐朝又降服了西突厥。

不过在唐朝降服西突厥之后,西突厥境内曾经发生过一次叛乱,一个名叫乌鹘的西突厥首领在叛乱被唐朝平息之后带领部分部众西迁。之后不久中亚地区出现了一此名叫乌骨斯的突厥部落,而现代有些人认为他们可能就是乌鹘的部众逃到西域之后形成的部落。之后乌古斯部落臣服于曾经横行中亚与中东地区的塞尔柱突厥帝国,其部分部众随塞尔柱帝国的扩张又西迁到了欧亚交界的小亚细亚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地区。

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

后来西迁的乌骨斯人中有个叫奥斯曼的部落崛起,最后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世界历史的走向也产生了永久性的影响。但突厥人西迁之后很快伊斯兰化,奥斯曼帝国又有很大程度的欧化,所以在其身上的亚洲特点现在也非常少了。

契丹人

契丹人在辽国被金国灭亡之后,一部分人随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王朝。西辽王朝也曾经在中亚强盛一时,成为中亚各国的共主。但后来被花剌子模压制,又被蒙古灭亡。不过在西辽灭亡之后,有一支西辽契丹人又随一个名叫巴剌黑·哈只卜的西辽贵族再次西迁,来到了今天伊朗境内,再次建立了一个名叫契丹的国家,中国史籍里将其称为后西辽。

这张图中中下方靠近印度洋的标识就是巴剌黑·哈只卜,也就是后西辽大概的位置


后西辽在伊朗维持了将近一百年之后被蒙古伊儿汗国灭亡(关于后西辽的兴衰详细过程,欢迎参阅桃花石杂谈之前的一篇回答)。之后契丹人在世界上消失。但现代在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以及高加索地区,都有一些民族或者部族被认为是契丹后裔,只是他们都已经融入别的民族之中。

卡尔梅克人

在二十多年前,国内曾经出了一部名叫《东归英雄传》的电影,讲的是在沙俄境内的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俄的压迫,举族东归的故事。土尔扈特原本是蒙古瓦剌(lā)部的分支,在明朝末年因为受到准噶尔部的挤压被迫西迁,最后来到了伏尔加河流域生活,并和沙俄发生了密切联系,最终臣服于其统治。

土尔扈特人在沙俄治下曾多次派兵为沙俄与瑞典和奥斯曼的战争出力,但也因此遭受到惨重损失。土尔扈特人渐渐无法忍受,最终决定在其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将自己的所有村庄和建筑烧毁,东归故国。但因为伏尔加河的阻隔,所以渥巴锡东归时,在伏尔加河西岸有一万多土尔扈特人没能东归,而是留在了俄罗斯境内。

图中红色区域是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

后来这些人和当时也在周边的其它一些瓦剌部落融合成了俄罗斯境内的卡尔梅克蒙古人,目前主要生活在里海西岸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境内,人数有18万人左右。这一地区也成为了欧洲境内唯一以黄种人和佛教信仰为主的地区。而建立了苏联的列宁也有四分之一的卡尔梅克血统。卡尔梅克人基本上还说蒙古语,在习俗方面保留了比较多的蒙古传统。

东干人

东干人其实是史料记载里最后一个从中国迁到国外的民族了。他们是公元19世纪下半叶陕甘回乱之后迁居到中亚的。目前东干人主要生活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人数有11万人左右。其语言主要还是汉语陕西方言,宗教则主要是伊斯兰教。东干人的具体情况桃花石杂谈不久前写过一篇专门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查看。


所以总体来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确实曾经有过一些民族因为各种原因迁到国外,有些甚至还曾经改变了世界历史。这也可以算是中国对世界历史间接的影响吧。


桃花石杂谈


不得不说,我国的苗族。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和汉族是同一个发源地。

苗族祖先是蚩尤。炎帝和黄帝沿着黄河向东发展时,和蚩尤相遇,然后在涿鹿一带发生战争,炎帝被蚩尤打败,“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根据贵州关岭一带流传的《蚩尤神话》,也可印证了苗族发源于黄河流域。

传说远古时,苗族居住在黄河边上,共“八十一”寨,他们的首领叫蚩尤,蚩尤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妖婆的三个妖娃请来了赤龙公和黄龙公(即炎帝和黄帝)复仇,蚩尤率领苗族人民英勇作战,多次打败赤龙和黄龙二公。赤龙、黄龙二公联合起雷老五(即雷公),水淹苗兵,擒杀了蚩尤,焚毁了“八十一寨”。剩下来的苗族子民被迫远走他乡。

蚩尤被杀后,苗族被迫向南方迁移,比如迁移到湖北、湖南等地,所以苗族在上古时代也被称为“荆楚”、“荆蛮”、“南蛮”。后来禹伐“三苗”的残酷战争以后,中原文献不再有“三苗”的记载了。

但是,随着汉族也不断的开发南方、向南方迁移,苗族又往更南的地方迁移,后来逐渐迁移到了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地。

越南战争爆发后,苗族站在美国这一边,所以美国撤走后,苗族害怕被越南、老挝报复,大量迁移到美国,现在美国大约有20万苗族人。


解忧时间


介绍两个少数民族,:

一,在俄罗斯的卡尔梅克人

17世纪初,瓦剌人的一支---土尔扈特部,为了躲避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的威胁,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他们千辛万苦,东躲西藏,终于在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流域发现在一片水草丰美,没有战争洗礼的安静和平之地,建立了著名的卡尔梅克蒙古部落,好景不长,十八世纪,强大起来的沙皇俄国逐步对边疆民族加强统治,他们变本加厉地奴役和控制土尔扈特人,沉重的徭役,无休止的征兵,还迫使土尔扈特人改变民族的生活形态与宗教信仰,他们的内心受到更深层次的伤害和威胁,尊严几乎被损害殆尽。

在关键时刻,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领人民起义抗俄,东归迁徙。由于伏尔加河一直没有封冻,无法把东归祖国的消息及时传给西岸的土尔扈特人,当时几个部落加起来有两万多人,为了防止这些人东归祖国,沙皇军队一直包围西岸的土尔扈特人十几年,不准他们离开伏尔加河沿岸。这批土尔扈特人至今留居俄罗斯,人口已达15万之多。

1920年成立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为自治共和国。

二,在印度的那加人

在印度东北部,和缅甸接壤的地带,住在一群大约40万人口的特殊少数民族,他们就是那加人。这些那加人无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无自己特有的文字,至今使用的是罗马文字,为了躲避战乱,大约在13世纪由中国迁徙到印度东北部,一部分迁徙到缅甸。与棕色人种的印度不同的是,他们是黄皮肤的蒙古人种,属于南亚类型。

那加人似乎是天生的战士,他们作战勇猛彪悍,不畏强敌,喜欢把敌人的头颅割掉带回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勇士。他们刚来到印度东北部时,遭到当地阿霍马人的驱逐,1215年,阿霍马人首领阿克巴率领部下向那加人发起进攻,那加人顽强反抗,作战勇猛,在其强大的战斗力打击下,阿克巴只能被迫与那加人签订睦邻友好条约,规定阿霍马人将与那加兰毗邻的肥沃土地交付那加人使用,那加人则允许本族妇女与阿霍马人通婚。

英军殖民印度后,也来到印度东北部,控制了那加兰山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那加兰民族独立的浪潮不断,他们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地理环境,造就了那加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目的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大那加兰”国。从印度独立开始,那加人的分离主义运动一直延续了将近60年,成为亚洲“持续时间最长、发展演变最为复杂”的分离主义运动之一。印度政府经过长期努力,于1997年和2001年分别与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实现了停火,但随后进行的政治谈判还没有达成最后成果。

大唐说史


我是近猪者痴,边缘历史爱好者。

看了几个回答,感觉遗漏了近代最重要的一支外迁少数民族,十万东干人,他们是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族暴动被左宗棠击溃后流亡俄国中亚地区的陕甘回族后裔,今天仍然讲着清末的陕甘方言,多数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少数分布于俄罗斯、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东干人的由来

清朝咸丰年间,国内陆续爆发太平天国、捻军、云南回族起义,清朝军队调往南方,以至关中防务空虚。陕西甘肃等地回族趁清政府腐朽软弱、忙于镇压各地起义的机会,在西北地区发动覆盖陕甘宁青等省、席卷数百万人口的暴动。在左宗棠的镇压下暴动失败后,这些回族从中国逃亡至中亚。这其中有两次较大的迁徙。

一次是暴动领袖、回军十八大营的元帅之一的白彦虎于1862年至1870年发动的变乱被左宗棠击溃后,余部便窜逃至当时俄国七河地区;另外一次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大部后、1881年曾纪泽改签《中俄伊犁条约》将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收复,大批回族人担心清政府追究其参与暴动,陆续迁入俄国境内。这两次迁徙近万余人。


1924年,苏联使用“东干”命名这个组群,东干人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使用汉语但不使用汉字的组群

东干人在西安扣门探亲

东干人的语言还保留着古汉语的说法“衙门”、“大人”、“衙役”、“学堂”、“使唤”、“路数”、“营生”,这是东干人每天都要说的词。他们称总统为“皇上”或“皇帝”,称商店为“铺子”,称银行为“钱庄子”,称货币为“贴子”,称朋友为“联手”,称理发师为“待诏”,把“签名”叫“画押”,把结过婚的妇女叫“婆娘”,等等。

100多年来,东干人与周边民族友好相处,适应当地的风土民情,又能将中国文化中的习俗、语言保留下来。如喜食面食,仍用筷子吃饭,食品也保留原来名称,如莲花白、黄瓜、凉粉、卤面、面片儿、馍馍、胡椒等。大多数东干人都讲东干语(即汉语),语调中仍有纯朴浓重的陕西、甘肃方言和一些北方汉语成分。结婚时讲究嫁妆、彩礼、闹新房。


近猪者痴的边缘历史


很多啊。北方的游牧民族、南方的苗族、瑶族、越族等等。汉族迁国外的更多。少数民族举个例子,就是傣族,在中国、印度、泰国、老挝、缅甸等都有分布。只是名称不一样罢了。



其起源都在云贵高原上的哀牢国,大致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受到汉朝及以后的中原王朝的挤压,特别是元朝的打压,大量傣族南奔。在印缅泰一带有好几个傣族国家。最后演化成泰国。



白马啸长安


这实在是多得很,就介绍几个吧。

首先是最著名的匈奴。

关于匈奴起源,说法很多。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当中称匈奴人是夏后氏(也就是夏朝统治者)的后代。当然也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匈奴应当是来自西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当匈奴出现在中国史籍当中的时候,也正是匈奴从西向东游牧到蒙古草原的时候。

得益于战国时期北部几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大反击,匈奴在战国崛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领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把黄河以南的土地全都收复,并修筑了万里长城。而到了这时候,匈奴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历史记载。这时的匈奴单于名叫头曼,他被蒙恬击败后暂时北迁,而秦末天下大乱,头曼单于趁机再度夺回了河南地区(古代的河南地区是指黄河以南,与今天的河南省不一样)。头曼的太子名叫冒顿(音mò dú),但是后来瘀氏又给头曼生了个小儿子。头曼就想废除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冒顿杀父自立,匈奴一代杰出单于冒顿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冒顿继位后,击败了强大的东胡,并完全收复了秦派蒙恬从匈奴人那里夺去的土地,与汉朝以原来的河南塞为界。这时正值楚汉战争,中原疲敝,冒顿就这样称霸北伐草原,拥有军队三十余万。后来,冒顿又征服了更北方的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国。冒顿为匈奴设置了复杂严谨的制度,匈奴文明逐渐成熟起来。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白登山一战,迫使汉朝和亲。 高祖死后,一直到武帝继位,汉匈时战时和。

汉武帝继位后,改变了和亲政策,连续发动了三次大战役,将匈奴驱逐出了漠南,匈奴衰落。

后来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成为了今天汉族人的祖先之一。北匈奴在东汉时期再度遭到打击,窦宪北伐,燕然勒功。无奈之下,只得西迁。北匈奴最后的记载是进入了康居境内,之后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下落不明。


说完了北方的匈奴,再来说说南方的百越。百越并不是某个民族的名字,是南方古越族的泛称。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源于华夏族,一种是南方土著自成文明。汉武帝灭南越、瓯越、闽越后,百越之地被彻底纳入中央版图,一直到东汉末年,“越”还曾被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起,但之后再无提起。古越族是今天很多民族的祖先,今天起码两亿汉人都是越族后代。我国境内其他数个民族也都有越族血统。而今天遍及海外的南岛居民(包括所谓的台湾原住民),都是古越族的直接后代。


再说一个西北地区的,超级有名气,大月氏。月氏本来是塞种人的一支,生活在我国的河西走廊。西汉时期,遭到了匈奴与乌孙联军的两度打击,无奈西迁。张骞通西域,最初就是为了寻找大月氏。虽然月氏在我国境内混的不咋地,但是自从西迁,居然统治了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了中古四大强国之一的贵霜帝国(没错,把三哥给统治了)。虽然如此,但贵霜后来又被大汉给揍过。。。

还有一个至今仍然不敢轻易提起的——突厥。今天的国内维吾尔、回等族、国外乃至土耳其等,都是突厥的后代。就不多说了。


攸扬拾羽


首先是苗人苗人的祖先应该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在长江流域了,他们应该是炎帝部落与赤尤部落的后裔为主,他们从公元纪年前后开始南迁,如今除了中国的苗族在东南亚一带也有大量的苗人他们都是苗族南迁的后裔。

北匈奴人在公元二世纪左右在汉朝不断的打击下逐渐的西迁,在他们的伟大首领阿提拉率领下屡次打败罗马帝国称霸中欧,后来逐渐的成为匈牙利主体民族马扎尔人。

吉尔吉斯人,其主体的部分是当年耶律大石所创西辽帝国契丹人的后裔。

卡尔梅克人原为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的一支,在明未西迁到伏尔加河游流域,后由他们的首领握忍锡汉率领东归一部,留在俄罗斯的现为卡尔梅克人。

东干人,由于清未西北同治回乱被镇压,叛乱的一部分回众在他们的首领白颜虎率领下西逃进入中亚,现在中亚部分国家称为东干人。

另外阿富汗的哈托拉人,高加索的达吉斯坦人,中东的德鲁兹人,印度东南的曼尼普尔人,东南亚的果敢人,佤帮人,克伦,克钦,禅帮人也都有中国南方民族西迁南迁的血缘。


牧羊人38241019


这里没有强调说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笔者就单纯以中国历史上外迁的少数民族做一简单的总结吧!

1、萁子朝鲜


这事发生在大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萁子、微子与比干并称“商朝三贤”,辅佐纣王。开始纣王还比较能干,尽帝王本分,后来开始变得昏庸残暴,满朝文武大臣死的死,跑的跑,比干挖心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而微子则选择逃跑明哲保身,萁子则采取了装疯卖傻的妙招,不过纣王对他仍不放心,坚持把他放到了监狱里!

周武王伐纣,萁子获释,本着一臣不事二主的原则,萁子对于周武王把他从监狱里放出来非常生气。

后来萁子去朝鲜北部,周武王也不难为他,便把朝鲜封给他食禄,便有了萁子朝鲜。

2、缅甸果敢族


直白点说缅甸北部山林的果敢族,就是中国境内的汉族,他们说汉话,写汉字,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是中国移动的!

他们移到缅甸背部生活,与两次大的政治事件有关,一次是明末清初的永历皇帝南窜事件;一次则是解·放·战·争时期残留的没有去台湾的国·民·党部队。

这些人在缅甸生活的并不尽如人意,反而由于收到缅甸政府民族政策的束缚,受到不公平待遇!

3、卡尔梅克族


说到卡尔梅克族,其实知道的人不多,但提到大名鼎鼎的土尔扈特部,提到著名的民族英雄渥巴锡,恐怕很多人就不陌生了。

这卡尔梅克族就是土尔扈特部没能不远万里回归祖国的那一部分人,为什么不一起回来?当时的土尔扈特部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两岸游牧,双方的交流基本上是在冬季伏尔加河结冰之计。

当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启程时伏尔加河还未结冰,沙俄已经获知土尔扈特部的逃离意图,形势紧迫,不待等到伏尔加河西岸的族众,渥巴锡便率领族人先踮了!

当然还有如今土耳其的匈奴,印度的巴布尔,都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少数民族!


历史三日谈


柔然西迁中亚,当时柔然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击败,汗国崩溃,在柔然王室的带领下西迁中亚,后同当地的嚈哒部落为逃避突厥人的追杀进入欧洲,称阿瓦尔人,占领中欧潘诺尼亚一带。


568年颜巴可汗建立阿瓦尔王国,后阿瓦尔人携同其统治下的南斯拉夫南下巴尔干半岛。602年攻打拜占庭不克,这些军事行动使得整个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化,九世纪初,阿瓦尔王国被查理曼大帝击溃,阿瓦尔人定居下来,成为匈牙利民族族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