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霍去病不死,衛青會怎樣?漢武帝會怎樣?

冷,不, 叮


首先,按照原史書中記載,霍去病是在23歲時候亡故的,如果霍去病不死,他將會成為武帝手中用以制衡當朝大司馬衛青權勢的重要棋子,但同時,霍去病也將會於衛青成為大漢雙壁,繼續為武皇帝進行開疆擴土,讓大漢成為中國華夏五千年曆史裡版圖最大的朝代。

其次,如果霍去病不死,衛青肩上的重擔將不會這麼大,衛青更不會為了衛氏的將來那麼操心,以至於積勞成疾,最終病逝,按照衛青以往的行事準則將會繼續隱居家中,等到武帝百年之後將於霍去病一起成為太子劉據的擎天保駕之臣,自然在輔政大臣裡沒霍光什麼事兒了

最後,如果武帝執政晚期,江充的巫蠱之禍依然出現,在霍去病不死的情況下,衛青將會帶著霍去病一起在最後關頭保住劉據的一條性命,皇后衛子夫更加不會自盡身亡。

可是歷史無法改變,留給我們的,只剩下了對霍去病,衛青,以及戾太子劉據的無盡惋惜


HR職業經理人明昊


霍去病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戰神,17歲就大破敵軍,是漢武帝劉徹最喜愛的臣子,甚至將他視若其子。 可惜他英年早逝,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漢武帝非常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如果霍去病不那麼早逝,衛青會怎樣?衛少兒、衛子夫是姐妹,衛青是她們的弟弟,太子劉據是衛子夫的兒子,而霍去病是衛少兒的兒子,衛青是太子劉據和霍去病的舅舅,太子劉據則是霍去病的親表弟。

此外,霍去病得到了公孫弘的大力支持,公孫賀的夫人衛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弘就是衛青的姐夫,霍去病的姨父,也是太子劉據的姨父。明白了吧,這沾著親呢。

另外,衛青、霍去病的政治利益相同,其核心人物就是太子劉據。霍去病一生戰功卓著,卻對政治不太感興趣,唯一在政治上的大動作就是上書請求將劉據的三個兄弟分封為王,實際目的就是穩固劉據的太子位置。可見,霍去病和衛青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扶持劉據順利登上皇位。

如果霍去病不早逝,衛青很可能會主動讓霍去病去掌軍權,而自己主內政,這符合雙方利益也符合他們家族利益。這樣一來衛霍在軍政上會形成勢力集團,且沒有大的分歧,就算有小的摩擦在親情和共同利益面前也會消解。

對漢武帝而言,若霍去病不早逝,多30年左右的時間,匈奴肯定被滅,也不會有李廣利的投降,沒有李廣利,劉徹不會那麼的偏執,霍家也不會被族滅,不會有後來巫蠱之亂,至少太子劉鋸不會死,衛子夫也就不會自縊而亡。劉鋸若上位,漢朝最少還能再興盛幾十年,可惜了,一代戰神。


許多謙


《史記》關於霍去病的為人性格是這樣寫的:"少言不洩,有氣敢任。……然而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車數十輛,即還,重車遺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類此"。這是寫他驕貴,不體恤士兵。後來,他還為報私仇,在打獵時射殺了李廣之子李敢。漢武帝為他隱瞞了這件事。

《史記》寫衛青的性格為人說"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

從以上對二人的性格表現上分析,霍去病早死,應該是幸事。否則很可能惹出什麼事來,牽連衛青。

漢武帝晚年昏庸,聽信奸臣之言,因巫盅事件,逼死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濫殺了名將公孫賀等數萬人。衛青,霍去病不先死,恐怕也難得善終。

歡迎點評。


WM曉奇


霍去病就是軍鋒,被漢武帝用在刀口上,軍鋒一過,所在無不整齊一致。所以,奇蹟的幸運一直罩著他,成了第二個"冠軍"將軍(第一個是卿子冠軍宋義)。在對匈作戰中,令敵人聞風喪膽,最後封狼居胥山,這功勳人臣之極,無以加復。

霍去病為什麼英年早逝?這一直是困擾後人的一個問題。

漢武帝是個中國歷史上特殊的用人才的帝王。他很喜歡找點碴殺人才,不相信會殺得完。按他的意思就是,人才會更新,舊的不去,新人不起,所以,在他一朝,沒有幾個丞相不背鍋的,也沒有幾個人才得善終的。

我們從側面來看看武帝朝的外戚命運,都是非常的悲慘。這就註定了霍去病的未來以悲劇結束。早死恐怕保了一世英名。

衛子夫,衛青,劉據該親得無以加復罷,武帝因有了冠軍侯而冷淡衛青,衛氏在朝勢力急劇下降,才有了衛青怏怏而死,衛子夫一姓無依靠而讓江充輩小人構陷衛太子劉據。而衛青與霍去病是一衣連襟的姨侄,若在必受牽連,功勞再大,漢武帝也不會心軟。魏其侯,武安侯,十幾任丞相,以及董仲舒,主父偃之類對朝廷都有大功。但都沒個好結果。更不要說張湯,李廣,李陵,李廣利之後了。

所以,霍去病在不在,碰上漢武帝這樣的主子,遲早會給拋棄。對漢朝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漢武嚴厲限制打擊而又依靠外戚,冷酷又刻薄寡恩到讓人切齒。老而昏庸,卻又下了個《輪臺罪己詔》,要不然,走秦始皇的老路了。





劉一千五


如果霍去病不死的話,可能性太多,在我看來衛青依然善終,衛氏族人生活安好,要知道衛青去世十幾年後敵對勢力江充等人才敢找太子劉據的麻煩,霍去病不死這些人根本不敢興風作浪,在他的保駕護航下,劉據鐵定登基為帝,以後的歷史就猶未可知,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霍去病的存在會讓漢武帝將西域納入版圖,匈奴完全潰逃的願望提前實現。霍去病喜歡輕裝出戰,取物資於敵,對於可以利用的匈奴也放心任用,他的作戰打法是突襲,閃電,迂迴作戰,以最快的速度對匈奴實行合圍,這種打法將騎兵運用到了極致,要知道後世的蒙古鐵騎也不過如此。

也許有人會說漢武帝容不下霍去病,其實是小看千古一帝漢武帝了,他要的的開疆拓土,對於霍去病這樣的戰爭天才他會把他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霍去病若是沒死就不會有後世李廣利等出戰的諸多敗仗,漢朝國力也不會損耗那麼嚴重,當然說的有點遠了。



總的來說霍去病不死對後世影響太大,也許很多都會改變,蝴蝶效應這樣的事情,太難預估,當然只是一家之言。事情有千萬種可能,歷史已經為我們做了選擇,所以一切的假設都是無用。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工作體現價值


三個問號,問題假設霍去病不死的歷史如何走向?

其實並不會改變,因為重點仍在漢武帝。

漢武帝是一位可以被輕易左右的皇帝?

答案是不可能!

因此這個假設問題便很容易解開。

霍去病不死,繼續打匈奴,衛青也是緊隨於他,頂多就是改變幾場歷史上敗局的戰爭罷了。

歷史上,霍去病死不死都影響不了霍家在日後成為西漢最重要的外戚,也阻止不了霍光的出現。

霍光是對漢武帝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的主要人物。

霍去病和衛青一生奔波打擊匈奴的路上,漢武帝依舊在朝堂把持西漢皇朝的走向與命運。

歷史照舊。


鴻哥iouyh福小鋪


霍去病不死的話,漢朝走向極可能國力持續衰弱,中興無望。為何這麼說,首先,武帝本身是個大有為的皇帝,智商情商極高,在漠北一戰之後,內有前幾十年的國仇家恨,外有大敗匈奴的豐功偉績,武帝這時很難停下來修養生息,況且武帝崇儒學忽視道家,所以適可而止,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而引諸的停戰,是不大可能出現的,另外,霍去病去世,李廣利這個才能二流,人品二流的二流將軍都被武帝提拔重用,勉強繼續打匈奴,若霍去病沒死那可是真的窮兵黷武了。

另一方面,事實上,武帝在位期間也是做了很多增強國力的措施,而這些措施均是由善於內政的大臣提出並且實施的比如魏其侯,而霍去病若在,霍光是不大可能被重用的,這點可以參照衛青一系被武帝使用霍去病來平衡看出,那麼有沒有其他內政大才被重用呢,沒有,即使有也會被主戰派打壓。

所以,外有徵戰,內無善政,又沒有什麼事情會去激發武帝的反思回到內政上來,中興就無從談起。

其實,霍去病死,李廣利起,李廣利只是霍去病的一個弱化的延續,也正是這種稍微平和一點的過度讓霍光等有機會走上前來,至於李廣利陷害戾太子,兩敗俱傷,而霍光坐收漁利只是這種承載大勢的特別事件而已,如若霍去病在,朝局的鬥爭只會更激烈。


就好文史


首先,霍去病的英年早逝的確讓很多人痛惜。“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一句話一直傳頌至今,古往今來有很多渴望建功立業的人都被其激勵!但是我認為,即使他不死,他渴望的消滅匈奴也不會實現在他的手上。因為他年紀輕輕就已經封侯,如果讓他剿滅匈奴,之後無非就是加封食邑(異性不得封王),但是他年紀就身居高位,又立下大功恐有功高震主之嫌。即使他未死,衛青也在軍中,那麼手中軍權也會被漢武帝削弱,因為身為天子必須以自己統治的安穩為主,不過又多了兩個閒散侯爺罷了!霍去病,衛青,漢武帝這些人都是歷史的推動者,他們做的事情即使他們不做,後來的人們也會接過歷史的責任棒,歷史依舊是會向前發展!


御天太一


歷史短暫的改寫,慢慢的還是會繼續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覺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