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肝是什么病?

张志硕885


多囊肝又称为多发性肝囊肿,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是一个局限于肝脏的疾病,它是一个以遗传性的铜代谢障碍为主的遗传病,多囊肝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也就是说基本上是代代相传。主要的特点是小胆管上皮细胞的发育异常,过度生长,表现为肝实质多个部位分布的囊性病变。从小就可以发病,也有人到中年或者老年在体检时才发现。多囊肝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多囊肾伴发,单独发生者比较少见。

多囊肝起病往往很隐匿,早期常常没有任何症状,肝肾功能正常,但随着肝内囊肿的增多增大,肝脏增大可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包块,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囊肿如果伴有感染出血,会出现发烧、腹痛等症状,极少数晚期的多囊肝,整个肝脏由“水泡”替代,可以出现黄疸、腹水、脾大、食道静脉曲张等肝功能衰竭的症状。

多囊肝一旦发现,一定要定期随访,由于常常合并多囊肾,所以每半年要定期复查肝胆B超和肾脏B超。多囊肝很少长期的处于“静止”状态,不少患者的囊肿生长比较迅速,并且不断产生新的小囊肿。目前治疗多囊肝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巨大的肝囊肿可行经皮穿刺、囊液抽吸和硬化剂注入或开窗术治疗。囊肿多发的肝段可考虑部分肝段切除治疗,但至少要保留一个主要肝实质部分。严重多囊肝引起肝功能衰竭者可以做肝移植手术。

很多人体检中发现肝囊肿就比较紧张,其实多囊肝和肝囊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多囊肝的囊肿多发而密集,囊肿大小不一,多数囊中有囊,囊中套囊。肝囊肿多单发,或只有几个,囊肿较为规整。肝囊肿的囊肿相对静止,体积增大不明显,有的基本上长期无明显变化。对身体基本没有什么妨碍。不同于多囊肝的遗传因素,肝囊肿属于退行性变化,一般情况下不恶变,定期随访即可。


胡洋


多囊肝是肝脏内胆管组织分化发育不良,后天退化障碍引起的肝脏表面如水泡样的囊性突起。多囊肝顾名思义就是肝脏有很多个水泡(囊肿),这些水泡里面包裹着无色透明的液体。


单纯性的囊肿以肾脏皮质最为多见,其次为肝脏。单纯性肝囊肿占肝脏疾病的1%-2%,属于良性病变,无危害性。只有囊肿不断增多、增大有症状才需要干涉。囊肿数量超过20个时,称为多囊肝或多囊肾。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多囊肝属于先天性疾病,大约一半左右的多囊肝病人,伴随着多囊肾和其他疾病。这一类病人很多属于家庭性显性遗传病。多囊肝与PRKCSH 、 SEC63基因的突变有关,而遗传性多囊肾涉及到PKD1和PKD2两个基因。如果多囊肝合并多囊肾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该注意筛查家族性脑动脉瘤(一种很危险的脑血管病)。

多囊肝早期囊肿比较小的时候没什么症状也没有多大的危害,如果继续增大,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如疼痛,恶心消化减退,可以通过生长抑素、外科切除或抽吸治疗。继续增大有融合的趋势,可能引起破裂出血。严重的情况下需要肝移植治疗。


万象显微镜


多囊性肝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遍布肝脏的各种大小不等的囊肿。大多数受影响的人没有任何症状,有部分人会有胀痛不适的感觉。多数病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遗传病。有一半的多囊肾的病人会并发多囊肝。然而,单纯多囊性肝病患者的并发肾囊肿并不常见。多囊肝的女性多于男性,多囊肝的囊肿生长缓慢,囊肿的数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部分病人到成年才确诊。多数人在40-50岁时被诊断出来。

如果囊肿因感染或出血而破裂也可能发生发热。如果胆管被囊肿压迫,少部分人会出现皮肤发黄(黄疸)。门静脉如果在后期被包囊压迫时才会发生门静脉高压的表现。肝功能一般不受影响,部分患者病情严重也可以导致肝功能异常。

如果怀疑多囊肝,需要做一个CT就可以确诊。

多囊肝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消除已经长大的囊肿。如果囊肿发生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些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兰瑞肽,能帮助减少多囊肝体积,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如果确实有压迫症状引起腹痛,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的时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穿刺减压或者手术。

这些手术方式包括囊肿抽吸:借助于超声或CT扫描,用针或导管引流囊肿内的液体。然而,这只是一个暂时的措施,因为一般很容易复发。

囊肿开窗术:将囊肿的壁切除并开口,即囊肿开窗或去顶。

肝切除术:如果大多数囊肿位于肝脏的某一部分,可以切除肝叶,以减轻疼痛和症状,并减少肝脏的体积。但是,如果囊肿散布于肝脏,则不进行此手术。

肝移植:当不能切除肝脏或不能缓解症状时,肝移植可能是有益的。但代价较高

注意:多囊肝患者如果正在服用雌激素或口服避孕药,可以使囊肿长大。

科学回答健康问题,敬请关注头条号,在平时无聊的时间里,可以了解一些健康相关知识。


泌尿肿瘤外科鲜医生


多囊肝又叫多发性肝囊肿,变现为肝脏的多发性弥漫损害,指在肝脏组织间存在多个囊性的液性囊肿,囊肿间的肝细胞正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囊肿数量及囊肿体积也逐渐增加。一半以上的多囊肝合并有多囊肾。多囊肝是肝囊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多囊肝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机会均等。还在胚胎期的时候,胆管发育异常导致囊肿的形成。

多囊肝,病情进展缓慢、病程长,初期的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仅表现为肝脏肿大。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轻度肝区体痛,体检可见肝脏肿大和右上腹肿块,触之呈囊性感,无明显压痛。继发感染后,可出现寒战、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等,严重者会出现持续的腹痛、腹胀、背痛、胃食管反流,门静脉高压,如果囊肿压迫胆管可致阻塞性黄疸;囊肿破裂或内出血,甚至会出现急腹症和失血性休克,从而危及生命。

目前,多囊肝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患者要定期作肝功能检查,小而分散且无症状者不需要特别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