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美国战斗机是两翼布置机枪机炮,而德国战机多是中轴机枪或机炮?

鹏246141025


1.老美的星型活塞机没啥地方塞航炮,而且带涡轮套的机器体内塞一个危险品,有点心大,德国的V型发动机在这方面问题就不大,所以很多人喜欢吹嘘V6发动机,他们认为自己的车未来可以塞个航炮。

2.老美的空中目标以单发战斗机为主,极少遇到12.7传家宝打不动的目标,所以只需要追求火力投送量就可以了,翼炮精度不好反而是个投机性质的优势,混战中总有几发盲流弹让你故障。德国需要用小飞机扛大炮、有限弹药拆轰炸机,所以轴炮精度高的优势就有意义了。

3.除了西斯潘诺,各国战斗机的航炮要么是小便弹道,要么是又大又重,西斯潘诺也不轻,给轻薄脆的bf109塞进机翼有点勉为其难。fw190就没这个问题,不过也是在翼根,尽量提升精度。

4.老美也不是没有轴线武器,p-38和p-39都有,39的还是个37大屌


胖哥汽车频道


首先来说轴炮/枪的瞄准效率比翼载来说好的多了去,不用考虑什么弹道交汇距离。

而美帝战斗机绝大多数都是用.50机枪,弹道密,曳光弹也普遍,因此按在机翼,精度不够火力来凑。而且美帝战斗机都是板砖,翼载很高,这让他在机翼上按一堆武器没问题。

而不在发动机轴安武器主要是因为美帝的风冷星型发动机都有增压装置,如果安炮的话空间很尴尬,而且发动机本身功率高,热量大,再按个炮啥的也有过热隐患。最关键还是美帝揍的对象基本都用不上大口径机炮...

当然例外也有,比如V型水冷发动机的P39之类有一门37大diao

反观德棍这边。BF109本身是V型的液冷发动机,而且V排列缸本身就刚好有个位置给你安炮。在退一万步说,BF109机翼很辣鸡,安武器的话翼载大点就容易变形卡壳。

Fw190虽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他的风冷星型发动机布局因为过热问题也不大好按轴炮,直到D12,面对漫天的盟军炸B。才把Mk108 30mm机炮丢进中轴,因为翼载真的打不准...

更正常的Fw190是将翼炮移的靠翼根的位置获得较好的命中

所以总的来说,机炮本身就不像机枪那样可以靠拉弹幕提高命中,所以最好就是装在轴心以提高命中率。但机炮的主要作用是拆轰炸机,德国人需要机炮。而美国人就没什么拆炸B需求,自然也不需要机炮,更不需要考虑轴炮。


疯狗的轻武


为啥美国战斗机多是两翼布置机枪机炮,德国则是轴炮十两翼翼根布置机炮+机翼中段的机枪呢?

原因非常简单,第一种发动机布局美国多是风冷活塞发动机没地方塞,德国多是V型液冷发动机正好塞进去

但是这原因意义不大,毕竟德国也有风冷,美国也有液冷,那么实际原因说啥呢?

德国要打的是轰炸机,所以口径小了 打轰炸机上那就是挠痒痒....所以口径大点再大点

再加上轰炸机那可是刺猬,不敢靠近了,所以嘛,轴炮命中率高,上轴炮,翼根的稍微差点但是也很好,也给他加上。

翼炮呵呵那是霰弹,打个屁啊?

当然啦还有机翼强度等方面的原因。

美国

老子不缺的就是战略轰炸机!头疼怎么打轰炸机的是对面

所以美国战斗机的目标也就是对面的战斗机,所以机翼上面一群机枪效果好啊...打出去那就是天女散花,放烟花,枪林弹雨什么的,瞎猫碰上死耗子


所以还不错,到后期就是勉强能接受了,至于这还和美国那群守旧的老头有点关系

抱着老干妈不松口

因为适应环境差不的英国表示西斯潘诺好顶赞,效果杠杠的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其实美国也有轴炮战斗机,而像德国等也有翼炮战斗机,这归根到底和战斗机的设计等有很大的关系。

二战中的飞机主要就是星形发动机和V形发动机两种,其中星形发动机采用的是风冷设计,其迎风面积大,利于使用气流进行冷却。而V形发动机则是液冷,通过冷却液把热量在管道中散发出去。

不过两者也各有优劣,星形发动机抗打击效果好,即使挨上几枪也能继续工作,但是其面积较大,导致飞机机头很大,不利于降低阻力。而V形发动机,阻力减小,但是相对较为脆弱,容易受损。

这同样也给武器布置带来了麻烦。星形发动机结构复杂,不可能安装轴炮等武器,最多可以在发动机上方安装机枪,至于机炮等武器,只能布置在机翼上,射击精度自然不如安装在机身主干上,但是这也是一种无奈。像美国F6F、F4U、P47等采用星形发动机的战机,其机枪或者机炮都是安装到了机翼上。

而使用V形发动机就没有这个麻烦了,V形发动机空间较大,完全可以通过发动机中心安装机炮,比如德国的Bf109G/F等,使用的就是轴炮,而美国也有这样的设计,比如其P39、P63等使用V形发动机的战机,就采用了轴炮的设计。

但也有例外,比如使用V形发动机的P40、Me109E等,使用的也是机翼装武器。


前沿阵地


这件事情说起来也特别正常,我们去看德国人的bf109战斗机的话,他的整个飞机操控不是靠手,手是次要的。飞机操控的第一个输入命令是由脚发动的。什么意思?在他的飞机的操控里面,脚上面有两个踏板,飞行员遇到任何危险情况直接脚踏动踏板完成飞机的转向,这是让英国人感到十分佩服的,因为人的反应神经里面,脚的反应要比手的反应来的更快。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德国的飞行员要求的更多的是人机功效,也就是飞机必须得符合我的第一反应!

那当然,对于一个疾驰而来的飞机来讲,当然是飞行员正面射出的子弹,这样的话更符合飞行员正面所看到的视角。

并且德国人的飞机是一种能量机理念什么意思?飞机飞到高空之中占据一个最高的高度,然后从高空急速的向下飞去,这样的话,高空势能会转化成为飞机的动能,所以为了减小阻力,必须要减少机翼上面的部件,比如说呃起落架必须要回收,还有飞机的机炮必须要回收!在减少阻力的情况之下,飞机能够更大限度地把高空中的势能转化成为动能,加快飞机的速度,这样的话,高空掠过的飞机将以最快的速度让敌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给敌人沉重打击。战斧实际上比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要落后,但是就是依靠这种无赖的打法打的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没有办法还手,在这之后,美国的海军航空兵更是利用速度的优势打的曾经的零氏神话破灭。

所以对于德国人来讲,飞机的机炮只有安装在机头的位置,(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也就是跟飞行员处于同轴线。

与此同时,德国人研发出来了v型的水冷发动机,这样的话,飞机的机头就空出来一定的空间放这个机炮。

但是相比较于德国来讲,美国当时一开始沿用的就是气冷型发动机,虽然说后来从英国那里进口的劳斯莱斯发动机,但是习惯成自然口p改不掉。已经熟悉了原来的机炮布置的飞行员自然也就喜欢原先的布置形态。

德国人也有着相同的选择,德国人在后来发展fw190的时候也是使用的气冷发动机,但是把鸡炮放在那个位置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发动机过热的情况,直到后来德国人改进了一定的技术,才完全的仿照bf109的那种样是在中间给他安置了一门机炮。


漩涡鸣人yy


战斗机武器配置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单发威力,一发或几发就摧毁目标;另一种是主张提高命中率,知道要击中的多,就能损坏结构。第一种就是加大口径,采用少量机炮,第二种是减小口径,采用大量机枪。

欧洲国家一般是枪炮并重,2门机炮加2到4挺机枪。美国是全部机枪,4到6挺机枪。鉴于当时的机体结构限制,机翼还比较单薄,不能安放机炮。所以为了避免螺旋桨限制射速,就把机枪安放在机翼上。而机炮射速不高,后坐力大,在机头可以透过设计协调器射击。

德国主要就是两种战斗机,机枪和机炮并重。Fw-190是机头两挺机枪,机翼2到4门机炮。Bf-109是两门机炮在飞机腹部下,两挺机枪在机头上方,一门机炮在发动机轴以避开螺旋桨。事实证明效果不大。

至于所谓火力交叉点的问题,由于机枪和机炮的有效射击距离都比较局促,空中相对速度较快,除非是真正咬尾了,否则很难说在合适的距离射击。

真正的差别是打击轰炸机适合用机炮,打战斗机适合用机枪的时候,两者比较难以协调。因为射击轰炸机的距离比较远,射击战斗机的距离比较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