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滴滴通过大数据“杀熟”,是不是账号不能用了呢?如何应对“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

阳光洒肩头lfm


大数据杀熟太简单了,在技术上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题,只要企业想,程序员随便几行代码就搞定了。滴滴杀熟确实存在,同样的路线,用不同的手机打车费用却不一样。我七月份左右开始使用滴滴,刚开始打快车和优享,快车二十五左右,优享三十左右,赶在高峰期打车会遇到拼车的情况,费用在十五块钱左右,车来的也很快。因为便宜,之后就一直拼车,然后滴滴就开始慢慢的涨价,开始就几毛几毛的涨,我也不会在意,可时间长了已经涨到二十多了。很气。


大众对滴滴的好感本来已经所剩无几,滴滴再这样践踏用户利益,最终只会把自己送上断头台。

作为用户来讲,真的不能过于相信某一个平台,滴滴、飞猪、携程等很多大平台都相继被曝出了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新闻。所以下单时一定要多比比价,价比三家,伪装成价格敏感性用户,让他们不好下手。遇到被杀熟的情况及时搜集证据,马上在网络上曝光或者到相关部门举报。绝对不能任由宰割,想要防止被杀熟,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减少在平台上的个人信息泄露不让这些软件把我们掌握的太清楚。还要及时清理app的缓存数据、多使用几个设备验证账号,自己没有可以和亲朋好友互相验证,迷惑平台。


镁客网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ios系统,为什么价格差那么多?(唯一区别就是价格贵的那个手机打车打的多!)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下面请看图片专题之大数据杀熟!






阳光洒肩头lfm


说滴滴大数据杀熟这个不太苟同。



滴滴怎么说也是商业性质的平台,是要盈利的,不是做慈善。



既然是商业性质的平台,那么就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研发、运营、维护,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需要资金去推动。



滴滴平台的目标很明确,解决现在人们打车难的问题,致力于这个目标去研发了滴滴打车产品,所有产品出现之初,都需要一个过程让人们去熟悉,去了解,去接受,最后形成习惯。



在这个商业市场里,尤其是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稍不留意或者晚一步就有可能被其它竞争对手打败,那么滴滴平台在初期通过大量补贴司机以及乘客来引流,这是市场运营的一种太正常不过的手段,当然最终目的是要让用行程喜欢,占领用户的心智,以至于在用户要打车时能立即想到滴滴。



补贴也是有一定规则的,钱是有限的,怎么能讲这有限的资金让更多人享受到?引更多的人流进来?总不能给老用户一直补贴吧,总要给新人机会吧,这是运营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大家看问题不要只看表象,深入问题本质去思考问题方能理解其法则。


记录馆


滴滴是有明确的计价规则按里程和时长计算的,路程开了多远自己根据导航能算出来,误差不会太多。时长自己坐了多长时间自己肯定知道。怎么杀熟?


D独行虾


应对滴滴的大数据杀熟,最好的办法是弃用。现在打车软件多了去,没必要非在滴滴这颗歪脖子树上吊死。


云端上的心路旅程


滴滴杀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你要是新号或者号码很久没有用过滴滴打车 滴滴会主动送优惠券给你 刺激你去打车 可以多用几个号码轮流使用


如此一人146570900


还会杀生,到陌生城市叫DD,内制导航绝对给你绕路。


轩159729715


这个我不清楚的,抱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