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围棋世界冠军年龄越来越小?

姥爷影像库


顶尖棋手年轻化,其实是信息时代带来的必然。

30年前的世界冠军普遍是30多岁,因为那时候的棋手要到30多岁才到顶峰,20多岁还在积累经验。

可现在,年轻棋手可以在网络上练棋,大家互相交流的机会也更多。20岁棋手的对局数以及和别人交流的量,比当年30岁的棋手还多!

而智力运动这种东西,又必然是要受人的生长规律制约的,所以现在的情况基本就是最科学的:棋手在20到25岁期间达到巅峰。

-

但说世界冠军年轻化,也是要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看的。对比最近十年和上世纪90年代,那能看出趋势。可只看十年,却是不太明显。

比如90年代,超一流时代的尾声,当时一堆40多岁的超一流横压棋坛,年轻棋手难以出头,可一样有16岁夺得世界冠军的李昌镐。

2000年以后,夺冠的棋手开始以20多岁为主,很多都是25岁以下。而直到今天,世界冠军的平均年龄其实还是20多岁。

2011年前后夺冠的朴文垚和江维杰,当时是20出头。去年的新科世界冠军辜梓豪和谢尔豪,大家都觉得是年轻冠军,可他们也有20出头了。

最近几年出现过的特别年轻的冠军,只有2013年初16岁夺冠的范廷钰,和2015年初17岁夺冠的柯洁。

所以,能在20岁甚至18岁之前夺冠的棋手,还是极少数。大多数世界冠军,还是在20多岁时夺冠的。


神之一手


任何项目、任何时代,技术总是呈阶梯状上升的。围棋亦如此。

过去,坂田荣男说“绝对不可能有20岁的名人”,他认为棋手的黄金年龄应该在40岁左右,因为那个时候,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人生阅历也很丰富,精神斗志依旧饱满,就像瓜熟蒂落一样,人在那个年龄段最容易出成绩。

但坂田生活的时代没有电脑和互联网,所以他的话说得过于绝对。自从有了电脑和互联网之后,年轻棋手们掌握最新围棋技术的速度空前,今天刚刚在比赛中出现的新变化,到了晚上就已经被研究透彻,以至于围棋技术已经没有秘密可言。

过去围棋技术的传授都要通过师傅教弟子那种方式,纸媒时代,一个比赛棋谱到大家手上进行研究,都已经是许多天之后的事了。而且,师生这种方式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师傅的水准决定了弟子能走多远。

电脑和网络问世后,围棋影响极大,因为围棋能在网上进行对决,而像传统体育项目足球、篮球,跟网络关系不大。一些年轻棋手借助网络,进行大量的对局和研究,借助他们良好的体力、精力,不知疲倦地在网上与其他高手过招。

而在慢生活时代,想得到高手一盘指点并不容易,除非相互间有师生之缘。对局量不够,技术不可能得到提高,但电脑对弈改变了这一切,年轻棋手一年在网上进行的对局量,比过去很多职业棋手一生进行的比赛都要多得多。

不是别的,是电脑和互联网改变了围棋生态,棋手成才的年龄越发变小。年轻棋手用短短的数年时间走完了前辈们过去要花费十余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程。


聂卫平


出于对围棋的喜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失当之处多多见谅。 日本近代围棋有个非常出名的典故。面对20岁咄咄逼人杀到自己面前的林海峰,日本年轻时代唯一在三番棋战胜过如日中天的吴清源,一生64个冠军获得者坂田荣男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会有20岁的名人”。那届比赛林海峰从坂田手里夺得了名人头衔,但在那个时代,坂田的话是很中肯的。因为坂田荣男就是那样艰苦的修业,崭露头角,向明星一样冉冉升起,在走向霸者的最后一步,倒下,雌伏十年,全面制霸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当时日本高川格天才,人气都在坂田之下,但现实是,坂田只能眼睁睁看着高川格连续九年连霸本因坊位,眼睁睁看着高川格改号为高川秀格。40岁的时候,棋艺,心理完全成熟的坂田再次登上本因坊的决赛场,不出意外击败高川,也登上自己全冠制霸的长路。现在围棋冠军的年龄的确日趋年轻化,前年中央电视台体育年终盛典,围棋选手登上了央视盛典的舞台,原因是当年中韩对抗,中国棋手基本零封对手,取得了大多数冠军,放眼望去,都是少年俊杰。称霸棋坛十年之久的李昌镐18岁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的新一代领军人物柯洁18岁一年三冠,等等等等。于此相对的是,现在棋坛,尤其是中国。别说40岁,过了25,6就被认识是老棋手了,见面都被人尊敬的称呼为#老。 古力,一代围棋领军人物,不到30岁就去北大读书,慢慢淡出第一线。 这个现象的原因我试着分析下。 1、围棋是个多面体,他兼具竞技、文化、游戏的多种质地。在日本围棋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文化项目,在中国大家知道围棋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非奥分支,在韩国围棋开始的时候更多的和魔兽世界、CS归于游戏范畴,近年才有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我个人的观感是不小心出名了,一不小心几代天才次第登台,一跃成为围棋强国,所以现在注意爱惜自己羽毛了。作为文化项目,有少年天才,更多的是白胡子老中医,讲究的是长距离竞走。作为竞技体育,那围棋和别的体育项目一样,日趋低龄化,这也是竞技体育的发展特点。游戏,就更不用说了,0.1秒的反应时间,对30岁以上者基本都是噩梦,像这次川航英雄机长那样的反应,真的非常非常强大,反响强烈。总体而言围棋现代表现的更体育一些,少年冠军就好理解一些。 2、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啊,巴拉巴拉”。这也是句名言,深入骨髓的深刻。这句话到出了人对自己,对孩子的一种热切的希望,内心一种深深的欲望。国家稳定,生活慢慢无忧,这个欲望就几乎-成了人生主要的目标之一,尤其对自己的孩子。这也应该是少年冠军层出不穷的内在驱动源泉吧。 3、伟人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过于高大上,都有点难为情。技术爆炸,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密集创新和加速在生活中展开,给人的欲望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现在科技条件下我就是一边放羊,一边也有条件学习最新的泡妞秘籍,或者国家队刚研究好的围棋最新定式。 4、国家日渐强盛。之所以说这条,是因为了解历史常识的人都明白,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时代是最大的伯乐。多少天才没有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样死在棋盘边,战乱,贫弱,饥寒。。。老婆不给做饭等等,不举例了。


爱抽牡丹


我想把这个问题稍微扩展一下,就是现在棋类运动的顶尖棋手的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第四届中国棋院杭州分院举行的国际棋文化峰会上,有一篇论文专门论述了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棋手的年轻化现象。

其中,围棋入段和国际象棋成为特级大师的平均年龄都降到了13岁以下,只有中国象棋成为国家大师的平均年龄还在14岁以上。

探讨其原因,笔者认为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估计大家都能想到,因为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就是很多的小孩子都在专门学习围棋,7、8岁的小孩子具备业余六段到职业初段的水平的比比皆是。从事的人多了,年龄自然就降下来了。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聂卫平如日中天的时候,哪里听说过小孩子专门学围棋,以至于当时出了个高智商的罗洗河就是全国的大新闻了。

第二个方面,是围棋的本质属性是高强度的计算。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基础的计算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最黄金的年龄段就是17岁之前,其实这个现象古人早就发现了,不是有一句名言叫做“十五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嘛!现在围棋的职业定段年龄就是17岁。

有了庞大的低龄段棋手的基础,必然金字塔尖端的年龄也就降下来了。

早年韩国的李昌镐现象已经成为了普遍。

第三个方面是围棋的世界冠军比赛特别多,一年有很多的世界冠军机会。不过,假如咱们把四年一届的应氏杯认为最高规格的话,世界冠军的平均年龄似乎也不小了啊!

相比而言,中国象棋除了胡荣华15岁夺得全国个人赛冠军,似乎再也没有人能够达到这个成绩。这一个特殊现象,可能反过来说明,中国象棋的本质并不是单纯的计算。到目前为止,20岁之前达到特级大师的中国象棋棋手只有胡荣华、许银川、赵鑫鑫三个人。


木门斋


世界冠军越来越年轻化跟职业围棋体制改革和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

先说职业围棋体制改革。过去职业棋手要参加世界职业围棋大赛,先要参加本国的选拔赛,或者取得本国职业棋战的头衔,但无论是参加选拔赛还是参加本国职业棋战都有名额限制,要么是有段位要求,要么有以往参赛的成绩要求,这些门槛都大大限制了年轻棋手的参赛机会。参赛机会少,年轻棋手水平提高得就慢,自然出成绩就晚。后来,中国率先推行了等级分制,韩国率先推行了奖励段位制,年轻棋手凭借等级分的排名即可取得参加世界职业围棋大赛的资格,若夺得一次冠军或两次亚军即可直升九段。同时,世界职业围棋大赛也大多改用公开赛制,同时参赛人数从过去的20余人扩至数百人。另外,中国、韩国开展围棋职业联赛也锻炼了一大批年轻棋手。以上举措给年轻棋手增加了大量的参赛机会。

再说互联网发展的影响。过去职业棋手主要通过正式比赛来磨砺棋力,但正式比赛毕竟还是有限的。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年轻棋手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各路高手切磋,训练量比以往成倍增长。还有就是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信息量大大提高,过去职业比赛的棋谱都是通过纸媒或者电视转播来进行的,时效性和信息量都有限。现在各国职业棋战的赛事棋谱均可通过互联网实时传送,各种套路、飞刀、新手只要在比赛中亮相一次就很快人尽皆知并被迅速研究透彻。这么一来,年轻棋手跟资深老棋手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年轻棋手体力方面的优势就凸显出来,这一优势大大抵消了资深老棋手的经验优势和所谓的境界优势。 以上两个因素造就了围棋世界冠军越来越年轻的趋势。


陌上飘尘26303570


在聂卫平抗日顶峰时,有许多人参与学围棋,那只能说是"激情的岁月"学棋,长期泡在棋上看看生活促噤,激情也见红灯了。后有大量围棋赞助,高收入棋手多的是促使父母有信心投资,参与的人大增反过来又促进围棋发展,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学棋人多又从娃娃开始,使得教练挑苗子年纪在四,五岁就开始培养,现小小年纪就入段这些小棋手有股愣劲自然而然拿冠军比例就多了。要说明的是现日本赞助的国际比赛少了(老是俺出钱,冠军不是国内的,没劲!)韩国现在也赞助少了,这是堪忧之事。


潺溪浣尘


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人们获取围棋资讯的手段巳经十分方便。各种围棋世界大赛上的新手新型,通过网络传播巳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再加上专业围棋道场的出现,使小棋手能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得到比较专业的训练。每天十小时以上的魔鬼训练,三到五年即可小有所成。如果再学七八年的功夫,每天不断地做各种死活练习和大量的实战对局。根据一万小时定律,十几岁的小棋手,完全可以达到职业高段的水平。


弈海飘流


宏观来讲,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的智力发育等方面已不是我们那个年代所能比拟的。再者现在孩子的家长已经开始有目的性的按照孩子的兴趣特长有针对性的培养。而国家体育机智的完善也为有特长的孩子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最后随着联系方式的越来越多元化(互联网等),不会让真正有天赋的孩子因为一些外界因素而“泯然众人矣”。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鸿铭66


既然系统给我推了这个问题,我就答一下吧。头条这个悟空问答,整体姿势水平还是要提高啊。上次看一个关于阿尔法狗和围棋的问题,一个知名大V连贴目和让子都没搞清楚就回答,还被顶到前面,我就安规了,这样搞是不行的,误人子弟。


如果只回答一句话:因为围棋普及了。


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以前关于围棋的传说和宣传画,经常有白胡子仙翁或者长者的出现,所以群众有个印象,围棋是老头子玩的。

这里有个真实的故事,围棋名宿前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八段年轻时,有人问王汝南的爱人,你家丈夫做什么工作?王夫人回答:下围棋的。问话者大吃一惊:你找一个老头干嘛?王夫人:谁说我家丈夫是个老头?那人说:下围棋的不都是老头嘛…… 哭笑不得。王汝南还把这个故事当成笑话讲给大家听。

可见,在对围棋不了解的人的心中,以为围棋是老年人的游戏,这是错的。围棋也是年轻人下的。年轻人也喜欢下。

第二个原因是当年的围棋大师,60年代日本围棋的王者七冠王外号剃刀的坂田荣男九段说:围棋选手的成熟年龄在40岁。这是因为坂田在40岁才拿到他的第一个大头衔“本因坊”战的冠军。坂田这句话给围棋界留下的很深的印记。似乎也是对的,一直到90年代之前,围棋手的黄金年龄确实在30-40之间。

直到李昌镐以十几岁的年纪夺取了世界冠军,随后出现了不少20几岁的世界冠军时,围棋手40成熟的论断被打破了。我还记得在90年代一次电视直播大赛中,华以刚八段说:会不会以后的冠军争夺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呢?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太激进的预测,现在看看,不得不说,华以刚八段很有远见。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围棋普及了。最早围棋是小众中的小众运动,在日本只有投入四大家门下才能接受到系统的围棋教育。

中国围棋的腾飞要感谢聂卫平。聂卫平以个人在擂台赛上的神勇表现,使围棋竞技和文化家喻户晓。现在中国在幼儿园阶段,就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学围棋。围棋的群众基础比起三四十年前好太多。

这么多聪明孩子学围棋,其中出现特别优秀者通过残酷的定段比赛,进入职业。现在只要能打入初段的棋手,其水平都很厉害。

和大家的印象不同,职业围棋是一个需要产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重体力比赛,棋手年纪大了以后,虽然技艺成熟、大局观提高,但是精力和计算力下降,在后半盘激烈的厮杀中,很容易出现失误。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聂卫平,聂卫平在37岁后,经常因为精力不济,出现昏招,把领先的大好局面送出去。 而现在的围棋比赛,对短兵相接的厮杀计算要求更高,所以棋手一过30岁,就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年轻成了最大的优势。

十几岁的世界冠军,层出不穷。

但是,越来越小到也未必。至今,棋界还没有人打破李昌镐在17岁夺得世界冠军的记录。

未来的棋王,应该是在体力和经验都占有优势的年龄区。20-30之间,仍然是棋手最黄金的年龄段。但是30岁之后,可能真是顶不住这残酷的烧脑比赛了。


康老


网络对弈的兴起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职业棋手有了很多在网络上和高手对局的机会,加上如中国韩国的小棋手集体研究,越来越多的实力企业的赞助,围棋的普及和职业道场的兴起等。使职业小棋手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升。(日本这方面就差一些,因为日本的围棋环境和围棋文化和中韩有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