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明朝是“虚伪的王朝”,用虚伪的话骗老百姓,这是为什么?

笑似花解语ID


问题是明朝,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明朝,说完了,就知道答案了。

首先明确一点,明朝是被黑的最惨的一朝。

仪表堂堂的明太祖在搜索引擎看来,就是右面这一副鞋拔子脸/捂脸

为什么要被黑呢?

因为,明太祖,没有站在掌握了话语权的那个群体一边。

他站在了百姓一边。
在称帝之前,明太祖已经十分深刻的认识到,蒙元之所以这么快亡国,是因为它的无政府统治,对资本的无约束状态。

太祖感慨的说,蒙元亡于宽,等我坐天下,必以严治国。

明太祖为了爱惜老百姓,为了给老百姓减负,把一切都做到了极致。

首先,太祖结束军事利益集团治国的制度,重新恢复文官体系,从而结束了蒙元时期的无政府状态。

其次,元朝时,蒙古人脑洞清奇,任用色目人为官,控制交通要道,设卡征税,完全以商业税来支撑整个国家。太祖改变了国家的无政府状态,抑制和打击跨境贸易和走私贸易,并把帝国的税收,重新以农业税为本。

第三,太祖拟定了较低的农业税率,大约在5%左右,和宋朝大约15%相比,要低很多。

第四,明朝相对宋朝,官僚体系薪酬较低。但在明太祖看来,农民种地那么辛苦,而当官的又不用干辛苦的体力活,生活得还比农民优越那么多,所以给的工资已经不低了。而为了激励士大夫阶层,让公务员们尽忠职守,太祖又规定,官绅不纳粮。

正是这一条,让很多人钻了空子,为后来明朝严重的土地兼并,埋下了伏笔。

第五,为了让老百姓少交税,明太祖还制定军户制度,让军人不打仗的时候自己种地,打仗的时候吃自己种的粮食。

低税率,导致国家财政困难,造成了两个问题。


第一,因为国家的开销一直很大,政府便印钱买东西,很快就造成了明朝法定货币大明宝钞的信用崩溃。

第二,因为财政一直紧巴巴的,让明朝的公务员们一直嗜钱如命。哪怕被剥了皮,哪怕一次杀几万人,也有源源不断的贪官前赴后继的冒死贪腐。

官僚集团觉得,打江山之后,没有能享福,反而过着清苦的日子。

于是,他们渐渐联合在了一起,走到了皇帝和老百姓的对立面,视皇帝为仇寇,不共戴天。

官员们受够了在他们看来官不聊生的日子,在官僚集团总头目胡惟庸的带领下,密谋造反,企图打倒阻碍他们过上荣华富贵日子的明太祖。

这便是胡惟庸案。

在胡惟庸案中,明太祖始终不肯相信,李善长会反他,会跟着胡惟庸那种人一起走。

结果事实表明,李善长不仅知道胡惟庸造反的事,而且还一直隐瞒着明太祖。

手握帝国重兵的李善长,他默许了胡惟庸及其同党们的倒行逆施,也接受了胡惟庸许给他的事成之后的荣华富贵。

杀胡惟庸,太祖比较解恨,但是杀李善长,让他十分揪心和痛苦。

为什么从前一起打天下的人,为天下苍生谋幸福而并肩作战的人,会突然变得那么陌生呢?

一切都是因为钱。

胡惟庸案,让太祖意识到宰相专权对帝国的危害,于是太祖废除了相权,让官僚系统,直接向自己汇报,而不再是向宰相汇报。

去掉官僚系统的中枢,自己既做皇帝又做宰相,对皇帝的精力要求极高,一般的人难以胜任。

所以后来,朱棣进一步改革,改成了内阁制。

内阁制的本质,是对相权的弱化,但是又以内阁首辅的形式,恢复了一部分的宰相职能。让宰相轮流做,皇帝在看上面看着下面的官僚集团党争内斗。

内阁制,为后来凶猛的党争,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胡惟庸案,对明太祖的震动非常巨大。

参与人员之广,几乎遍及整个官僚系统。

胡惟庸利用庞大的组织网络,把皇帝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为了改变皇帝和官僚集团斗争中的不利局面,在杀掉胡惟庸逆贼集团之后,明太祖建立了锦衣卫,用来监察整个官僚系统。

锦衣卫并不是太监,而是由皇帝的禁卫军所改组成的军事组织。

锦衣卫的卫字卫的是谁呢?

卫的是皇帝。

只有皇帝不被官僚集团打倒,他才能保护老百姓不受压迫。

锦衣卫的敌人是谁呢?

是整个官僚集团。

到了明成祖时期,成祖靠谋逆上位,所以他的不安全感非常强烈。

一方面他并不是完全信任锦衣卫;另一方面,他要做到绝对的控制。

而锦衣卫因为不是太监,不能入内宫,不能随喊随到,这让他感到不安全。

所以才设立了东厂这个太监机构。

太监和锦衣卫一样,都是皇帝用来控制官僚集团的监察机构和组织,也是对皇帝最忠心的人。

所谓太监,太,极致的意思,直接受命于皇帝,体现着最高的权威。

监,监察的意思,监谁呢?

当然是监察官僚集团。

后世太监被丑化,是因为太监是官僚集团最痛恨的一个组织。

官僚集团掌握了舆论和媒体,自然要极力丑化他们最憎恶的敌人。

他们不仅丑化太监,还丑化明朝所有的皇帝。

实际上,明朝的皇帝和明朝的太监,根本不是他们说的那样的卑鄙无耻。

真正卑鄙无耻的,是官僚集团的那些人。

明太祖针对官僚集团,一次都能杀掉上万人,这是什么性质?

这并不仅仅是反腐斗争,实际上是战争行为。

不过和改朝换代的战争不同,它是一个朝代框架下的,连绵不绝几百年的内部战争,皇权和资本的战争。

官僚集团里面,虽然也有皇帝嫡系的忠烈之臣,但是整个官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他们是站在皇帝的对立面的。

为什么会这样?

根本原因,是皇帝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及其同党,是皇帝和官僚集团这场战争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这场战役,以皇帝的胜利而告终。

朝廷与官僚集团,在朝堂上进行流血的战争,在经济领域不流血的战争,也在进行着。

国家财政一直吃紧,光艰苦朴素是不行的,必须得开源,得能在低税率的前提下,赚钱补贴国家财政。

皇帝想赚钱,官僚集团们也想赚钱,怎么赚钱呢?

朝廷和官僚集团,不约而同,他们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大洋:控制全球贸易。

朝廷控制全球贸易的战略思路是,设立海禁,严打走私,建设强大的海军,成立巨型国际贸易企业,以海洋霸权为基础,垄断海上贸易,通过大型国企从海上贸易中赚钱,来补贴国家财政。

官僚集团的思路是,勾结夷狄,勾结国内资本家,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以走私为贸易形式,共同反对国企垄断和对抗朝廷对走私的打击,对民营商业活动的抑制。

郑和下西洋,真正的原因,就是为了建立海洋霸权,控制全球贸易,最终实现赚大钱的目的。

当时的大海上,悬挂着大明旗帜的2000多艘巨大的宝船舰队,遍布全球,控制了全球海上贸易,然而郑和所主导的巨型国企,对全球贸易的垄断,这严重的破坏了夷狄、国内资本家、和官僚集团的共同利益。

他们不甘心,他们要反抗。

于是在这三股势力的合流之下,策动了一系列对华战争。

北边有鞑靼,南边有安南缅甸,东边有倭寇。

挡人财路,杀人父母。

当年太祖挡了胡惟庸们的财路,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密谋造反推翻太祖。

现在,朱棣所建立的海上霸权,垄断了全球贸易,这更是严重的阻挡了他们的财路。

他们要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的,肢解这个巨无霸一样的超级国企。

机会终于到了,宣德帝驾崩,年幼的明英宗继位。官僚集团欺负明英宗年幼不能理政,便勾结辅政太监,废止了大明帝国的船队,肢解了当时海洋上最大的海军舰队,肢解了帝国海上霸权,终结了大明帝国所控制的全球海上贸易,终结了帝国所主导的海上丝绸之路。

至此之后,中央帝国的海权开始旁落于夷狄之手。

国内的官僚集团,负责提供政治庇护;

国内的资本家,负责进行出口;

国外的夷狄,负责进行把中国的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这个以资本为纽带,缔结起来的复合利益集团,联手控制了当时的海上贸易。

在明宪宗时期,有人建议重新下西洋控制贸易赚钱,重新振兴三宝船队这个巨型国企。

官僚集团为了防止国有企业抢他们的走私生意,刘大夏还藏匿了宝船设计建造的图纸,航海地图,航海技术,以及一系列相关档案。

这些被匿藏的造船、军事、航海技术档案,都去了哪里呢?

答案是,被官僚集团输出给了洋人。

因为洋人是他们的运输队,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先是毁掉了帝国的海洋霸权,接着再把核心技术,打着民间学术交流的名义,都输出给了夷狄。

这便是西方大航海时代,迷一般的突然崛起,造船、航海、军事技术出现跨越式革命的根源。

肢解宝船船队,是明太祖诛杀胡惟庸以来,官僚集团与皇帝的战争,最大的一次胜利。

只是消灭帝国的海洋霸权,官僚集团依然觉得不踏实,他们要谋划下一场更大的胜利:消灭帝国的陆上霸权。

明朝皇帝所直接控制的嫡系部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的武装力量,朱棣的神机营,拥有数量惊人的火炮、火枪、长枪、火箭炮、火焰喷射器这些高科技军火。

因为这支武装力量的存在,一方面,皇帝控制了陆上丝绸之路,让资本家们无法和北方的夷狄自由贸易。另一方面,让官僚集团更加恐惧的,是这支武装力量,早晚会南下,打击他们的海上走私贸易。

文官集团、非皇帝嫡系武官集团、夷狄、资本家们又等到了一个机会,明英宗的北伐,他们急不可待的设计了土木堡之变。

那么明英宗为什么要北伐呢?

因为当时的北方地区的走私贸易已经十分猖獗,使得长城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朝廷的税收。

长城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军事防御,主要是为了控制贸易,有了长城,就可以永远占据和夷狄贸易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具有绝对的商品定价权。

北方夷狄,为什么总是要不顾一切的入关,为什么如此痛恨长城的存在?

因为只要越过了长城,他们就可以不再被征收高昂的商税。

很多人否定中国先进的朝贡体系,因为表面上看,中国的朝贡体系,是厚往薄来,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一直厚往薄来下去,金银都必将有耗尽的一天,那么为什么中国反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金银了呢?

秘密就在于对贸易的绝对控制权:给商品定价,压低夷狄的商品价格,抬高中国的商品价格。

如果夷狄不接受这个议价,否则就不开关互市。

不开关互市,夷狄的牛马羊就会被大雪冻死,他们不买我们的粮食过冬,人也会饿死。

所以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从这点看,修建长城并不是赔本的买卖,或者说,长期看,长城的修建成本,都摊销成了对夷狄所间接征收的商税。

夷狄们痛恨长城,然而国内的资本家们,更痛恨长城。

开关互市,最大的获利者是朝廷。

不仅夷狄那边需要交税,国内做进出口贸易的资本家,也要交税。

资本家痛恨长城,怎么办呢?

他们就会用资本的力量,买通边军,买通地方政府官员,给他们提供走私通道。

这就是明英宗北伐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像史书上编造的那样,收到太监王振蛊惑。

但是明英宗决定北伐这件事,他对自己的敌人,认识得不够充分,准备的也更加的不够充分。

打击走私,并不仅仅损害蒙古人的利益,还会损害国内资本家的利益,损害官僚集团的利益,损害边军所代表的武将集团的利益。

天真的明英宗认为,他的敌人只是蒙古人,以强大的明军,消灭那点蒙古人不过就是吃盘点心。

于是,在战争的刚开始,他就一步步钻进了那个复合利益集团所设下的陷阱,成为阴谋的受害者,更是让帝国的嫡系精锐毁于一旦。

官僚集团,先以错误的军事情报,把明英宗的嫡系军队,送到错误的战场,根本没有遇到也先的主力。

接着,官僚集团在后勤上,切断明军后勤补给。

饿的饥肠辘辘的明军,实在没有力气行军,不得不撤军。

在撤军的路上,官僚集团再次给出错误的军事情报,让明英宗在土木堡这个绝地安营整顿。

对整个计划一清二楚的蒙古人,则事先切断了水源。

又饿又渴又冷的明军,不要说能打仗了,能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就已经不错了。


在土木堡之变的整个过程中,边军将士,对王师被困被歼,全程无动于衷。

他们有能力救援,也有能力从也先的后方发动攻击,但是他们什么也没做。

为什么呢?

因为边军也是这场阴谋的参与者,蒙古人是他们的盟友。

土木堡之变之后,皇帝的嫡系部队被全歼,三大营全军覆没,剩下的军队,则都在官僚集团的控制中。

很多人觉得困惑,为什么在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后来一直再也没有能够全胜北方的蛮夷?

真正的答案,并不是军备不如蛮夷,而是官僚集团所掌控的军队,和北方的蛮夷是盟友关系,并非敌我关系。

官僚集团所控制的军队,和蛮夷军队打仗,只是表面上演双簧给皇帝看,顺便再养寇自重多骗点皇帝的钱。

前有土木堡之变,后有萨尔浒之战,都是同样的套路。

官僚集团借蛮夷的军事白手套,来消灭帝国的军事力量。

蛮夷和他们是友军,皇帝才是他们的敌人。

巨型国企宝船船队被肢解,皇帝的嫡系精锐,在土木堡一役,被全歼。

明成祖的超级大手笔,几代人经营了上百年的海权陆权双霸权,一朝沦丧。

真的是敌人太强大吗?

根本不是。

不论是也先,还是努尔哈赤,还是倭寇,还是葡萄牙人,实际上都不堪一击。

是很多人根本没有认识到,敌人不在境外,敌人在我们的心脏里:官僚集团。

明英宗,是大明帝国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他对官僚集团,一连输了两场。

先是输掉了海上霸权,接着又输掉了陆上霸权。

在土木堡之后,明英宗好像明白了一些什么,他不甘心,他复辟了,他杀了一些人,可是,为时已晚,官僚集团通过周密设计的阴谋,以很小的代价,接管了一切。

主席评价《明史》说,看《明史》令人生气,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和成祖好些,明英宗和明武宗稍微也还好些,其他的皇帝都没干什么好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明英宗之后,明朝的皇帝都被官僚集团架空了,沦为了受他们控制的傀儡。

嘉靖不上朝,万历不上朝,是他们不想上朝吗?

并不是,是掌控一切的官僚集团嫌皇帝碍事,干脆直接不带皇帝一起玩了。

官员开会,不准皇帝参加会议这种事,不仅明朝有,其他朝代也有。

土木堡之后,皇权幕落,官僚集团,几乎接管了一切,他们不再忍气吞声,他们开始公开地表达对皇权的敌意:凡是朝廷支持的,我们都反对;凡是朝廷反对的,我们都支持。

控制了军队之后,他们又控制了媒体和舆论,以同乡会等形式,培植党羽;设计各种套路,挟大义迫君子,挟百姓迫皇帝;不停的要挟皇帝诛杀太监,而皇帝却不得不听;不停的策动边患战争,养寇自重,来跟皇帝骗钱,而皇帝也只能焦头烂额的疲于应付。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控制人们的思想,有了钱,就自然会有文人们给他们摇旗呐喊,王阳明、李贽们,为文官集团,扳倒了孔孟,瓦解了支撑皇帝威权的道统基础,这是一个资本主义思想狂飙的年代

等这一切都做完了,接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是捞钱,怎么捞钱呢?

这同样需要经过周密的设计。关键词,则是减税

官僚集团宣扬说,征税本身就是苛政,只有不征税才是仁政,要藏富于民,不能与民争利。

老百姓一听,是啊,减税真好,大家都可以少交钱了,然后跟着一起吆喝,减税,减税,减税。

老百姓虽然在利益上,是站在皇帝阵营那边的,但是,在心智上,他们太容易被蛊惑,太缺乏辨别阴谋的智慧,也缺乏辨别敌我的能力。

真正对他们好的人,老百姓会跟着敌人一起骂;真正害他们的人,老百姓却认为是在救他们。

官僚集团成功煽动了百姓,皇帝迫于道德绑架,只好妥协退让。

官僚集团,直接禁止了江南地区的商税,关税,茶税,等等税收,更禁止在交通要道设卡征税,整个富得流油的苏杭地区,每年只能收上来几十万两白银的商税。

国税就这样崩溃了

税收都去了哪里?

去了官僚集团所控制的隐蔽的地税那里

不仅商税,关税都收不到,农业税也崩溃了。

为什么农业税也会崩溃呢?

太祖改制,为了表达对官僚集团的爱和体恤,规定官绅不纳粮。

于是,很多地主,就把土地投献到官员的名下合法避税。

有了政治庇护的地主,通过税收优势,就可以获得经营优势,通过经营优势,就可以兼并更多的土地,如此一来,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税收的崩溃,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国家越来越穷,二是官僚集团和他们的白手套们越来越富裕。

越来越富的官僚集团,他们越来越无法无天,不仅大肆侵吞国家税收,大肆腐败,而且还以海盗作为白手套,进行越来越失控的走私贸易,在北方,建州女真则类似于倭寇一样,充当了他们在陆上进行走私贸易的白手套。

资本主义的伦理便是这样,以钱为天,而不以天为天,不以皇帝为天,更不会以老百姓为天。

这种违背道德的伦理,自古就有。

只不过在明代,资本彻底突破了皇权的约束,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大明王朝到了这个地步,朝廷方面,国家财政崩溃。

社会上,老百姓受官僚集团和资本家的压迫,民不聊生。

怎么办呢?

万历皇帝发起了对官僚集团最后的反击,一方面,全方位打击走私;另一方面,启用张居正进行税制改革,试图重新掌控帝国财权。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针对官僚集团的一次税改战争,打击白手套,打击隐蔽地税和政商挂靠。

这场战争,严重损害了官僚集团的利益,更损害了整个跨国资本复合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官僚集团,夷狄,资本家,搞军倒的边军武将集团。

他们决定接受万历的宣战,选择迎战。

一时间,帝国的边境,到处告急。万历皇帝,只得四处出征。

那些战争,实际上,都是官僚集团策划出来的,都是他们一手所导演的,要知道,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皇帝。

万历的反击,随着万历帝的去世,宣告不了了之,官僚集团卷土重来,再次掌握了全局

在这场皇权对资本复合利益集团的反击过后,迎接帝国命运的,便是触礁之日的到来。

崇祯皇帝说,文臣个个都该杀,可见,他比明英宗,更加的天真一些。

崇祯皇帝根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敌人,在我们的心脏里。

明英宗起码能够认识到,他的敌人是谁,虽然他因为轻率,而败于敌人的阴谋诡计,但他起码一直很清醒,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敌人,崇祯帝则不然,到船沉之日才醒悟过来,原来他一直在做的,都是在把自己人当敌人,把敌人当自己人,如此敌我不分,想不亡国也难。

后人读明史,往往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明朝的官僚集团毫无气节可言?为什么官僚集团,没有人殉国,为什么没有人死节?为什么明朝的武将,会如此轻易的投降女真,投降闯贼?他们怎么一点廉耻心都没有呢?

答案是,皇帝不仅不是资本复合集团的天,还是他们的敌人。

敌人死了,为什么要给敌人殉节呢,难道不应该高兴吗?

他们的确很高兴,尤其是他们看着崇祯皇帝赴死的时候,内心里面是那么的幸灾乐祸,是那么的感到莫名的痛快和窃喜。

明朝的武将,也是如此,他们投降建奴,投降闯贼,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毫无道德压力,做汉奸做的心安理得。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一伙的。

给皇帝卖命,那只是演戏,勾结女真,养寇自重,搞官倒赚钱,才是硬道理。

这场皇权对资本的战争,历经两百多年。虽然开局失手,胡惟庸集团被明太祖诛杀殆尽,但是官僚集团,最后还是终于扳倒了皇帝。

然而,自以为掌握了天下的官僚集团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们的并不是胜利和荣华富贵,等着他们的,却是天下大乱和冰冷的屠刀。

到了满清时期,为了殖民中国,要取得野蛮统治的合法性,就必须得瓦解汉人对明朝的感情和认同。以及瓦解汉人的优越感。

为了瓦解汉人对明朝的认同,他们一方面丑化明太祖,故意歪曲说洪武帝长的是鞋拔子脸,还弄出来那么丑的一个明太祖画像。另一方面,就是想方设法的借修明史来抹黑明朝,把明朝皇帝一个个都描述的极其残暴和昏庸无能。这样一来,就可以消解掉了汉人对明朝的认同。

资本家圈养的文人的抹黑,满清的抹黑,在这样的双重抹黑洗脑之下,就出现了题主的疑问。

以上。


平凡2850


大明王朝,是历代最严厉来管理的群臣的朝代。

罢免丞相,创立东厂和锦衣卫,东厂分别负责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而锦衣卫负责军政搜集情报机构,简直是太严了。

当官的活的那么辛苦,地下的民众能有多好。

而且明朝是封建帝制已经达到顶峰了。

这些措施初步效果明显,可是长久那是相当的不好。

慢慢的,只要皇帝不想管事,宦官很容易得权,只要宦官贪起来了,民众生活肯定水深火热中。

尽管为了避免宦官当政,也有了内阁制,但是始终没有起到最好作用,还是生存在皇权之下。

朱元璋尽管是出生于农民的家里,可是当了皇帝,那就是世上最显耀的家族了。

尽管是一心一意搞贪官,但是官活的不好,当官压力大,下面的人也不好受。


用户在线等


这句话很不负责任,中国古典历史时期任何一个君主专制王朝,其本质上都是虚伪的,并非明朝一家。既然是君主专制,都要愚民,都会要求老百姓无条件的为君主效忠。当然,不仅仅是君主专制,反倒是专制独裁者都会厚颜无耻的要求老百姓无条件的效忠并崇拜独裁者个人,无条件的为独裁者奉献一切甚至是生命,可以参考希特勒和裕仁,最后迎接他们的必然是毁灭。

但是说实话,明朝确实玩的不咋地,在古典时期五个大一统王朝中垫底,我简要得列举一下明朝的缺点。

第一、缺乏进取精神,一味的封闭保守,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没有大规模开疆拓土的原因。

第二、小农思维。明朝一反宋朝和大元开放的姿态,掐断了私人出海的途径,将海外贸易变成了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所以大唐、宋朝和大元的开放气象到了明朝也就荡然无存了。不过这也不能怪明朝,海禁是宋元想做却做不到的,只不过明朝给做成了。

第三、明朝继承了元朝的户籍制度,导致社会万马齐喑。户籍制度本来是元朝调动工匠、军人以及儒士等阶层积极性的产物,但是到了明朝成为阶级固化以及限制人身自由的工具,把老百姓变成了国家农奴,尤其是军户,在明朝当兵可以用不是人来形容。而且明朝对工商业的打击非常严厉,即便是有些人富裕起来,也不会对明朝有多少认同感。

第四、明朝的宗室政策也堪称一绝,厚养宗室变成了国营养猪。对宗室的财政支出占到了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而且藩王们圈占了大量的土地,甚至拥有截流封地内赋税的权力,甚至为害一方。

第五、明朝士绅、勋贵拥有大量的财富、田产却不缴纳赋税的特权,赋税全部被摊派到老百姓头上。如果是天下太平还好,但是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进而造成社会动荡。

第六、明朝国运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因为大元早就把周边可能存在的强权提前消灭或者是打服了,但是这也是明朝的弊端。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明朝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生于安乐而死于忧患。

所以,明朝的历史对后世来说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具有很高的警示教育意义。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朱明朝自称得位最正,大汉一统。实则灭汉自肥,欲一国一姓,一姓一家。


安平144796971


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现在有人说哪个王朝好或者坏就是因为他们只看到那个王朝好(坏)的一面没去注意另一面。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是虚伪的,每次改朝换代都是造反才发生的,哪个王朝的开国皇帝不是造反才建立新王朝,他们一边把自己描写称大英雄,一边却教育天下人要忠君爱国,这就是虚伪的表现。


福建情人


明朝禁绝民间海外贸易,断绝中外科技文明交流,仇视工商业,百姓贫困,国力衰弱,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木子哲学


不当这样讲。否则,古今中外那个国家、那个政权不虚伪。


一片叶儿飞


因为说这些话的才是真正虚伪的人啊,不对,它们根本就不是人😁


壮哉汉明


谁说的?为什么要证明一句假话是正确的?


张巍214414204


民智日开,虚伪日盛,老子早已预计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