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前的權勢到底有多可怕?

用戶75045202145


在說李世民的權勢之前,應該先說他的威望,這兩層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在給李淵打天下的過程,李世民毫無疑問是功勞最大的那個,像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諸多強大勢力都是在李世民的統率之下消滅的,軍中不信背景,只看實打實的戰功,這一點從李世民手下的精兵良將遠勝於太子李建成就可以看出來了。

也就是基於軍中的強大威望,李淵給了李世民一個“天策上將”的職位,同時可以開設天策府,自行招納官屬,也就是說李淵給了李世民一個充分屬於他自己的權力機構,在以往這是隻有皇帝和太子才有的權力。如果說李世民之前只是靠威望將手下人馬聯繫在一起,但是在有了天策府之後這個團體就徹底的成型了。

除了擔任天策上將,李世民還擔任了尚書令的位置,這是在唐朝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宰相中品級地位最高的一個,下面管轄著六大部門,可以說朝中大政一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這個位置的權力太大了,以至於後來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後,乾脆就把這個位置空了出來,一直閒置在那裡以防對自己的統治產生威脅。

但是這一切的職位加起來雖然實權上甚至超過了太子,可是在名義大份上卻半點用處沒有,只要李建成一登基,這些職位不僅會被通通奪走,自己也會有著性命之憂,所以李世民發動了政變奪取他真正想要的位置。


國史拾遺


先看一下李世民的頭銜,讓大家對他的權勢有一個初步的概念。

秦王、尚書令、領右翊衛大將軍、加右武侯大將軍、太尉、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加號天策上將,領司徒,位在王公上,邑戶至三萬,加左右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外再加許禁中騎馬,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以上就是李世民玄武門之前所擔任的官職,基本上將大唐文臣武將最顯赫的官職收入囊中,可謂彪炳史冊,空前而絕後!

不過,其中最能表現出其權勢的,只有三個,秦王、天策上將、中書令。

秦王是勳爵,表親王之尊;天策上將為兵權,掌天下雄兵之一——天策軍!而中書令更不得了,自南朝以來,這個位子因為權勢太大,威脅到人主的地位,故而歷代王朝皆不將此官授人,中書檯有僕射而無其令已是定製。

然而,這個定製卻被李世民破了,實在是因為他功高不賞,李淵已經將能封的官都封了,實在沒法,只能打破定製,將中書令作為補償,封給李世民。

然而,這一大串的頭銜,加起來都換不到一個“太子”的名頭。

面對李世民如此咄咄逼人的態勢,李建成的心裡無疑是mmp的。

論兵權,李建成連李世民一根腿毛都比不上(李世民手下有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長孫無忌、程知節、秦瓊、尉遲恭、段志玄等等文臣武將,而肯上李建成賊船的只有羅藝。)。

但叫他拱手將太子之位讓出也是不可能的事,畢竟坐了這麼多年儲君的位子,也坐出感情了。

對此,李世民大度地表示,大哥,沒關係,你坐好就成,小弟親自來拿便是,不勞哥哥了……

於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悍然發動玄武門之變(詳細見本人主頁,之前也有分析)殺死李建成,逼宮李淵,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太子”的帽子。

不久,李世民逼李淵退位,然後自己登基,至此,李世民終於當上了一生中權勢最大的官——皇帝!


道史仙


秦王李世民在洛陽的勢力,當然是非常強大。然而,在京師長安的勢力,和太子李建成勢均力敵甚至略遜色。
畢竟,具有正統性與合法性的李建成支持者很多,非李世民可比。

因此,李建成就曾自信地說,要是在洛陽,我還怕他,要是在長安,不過就是一個豎子匹夫,這也是李建成判斷失誤導致的掉以輕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惡果。但是,秦王李世民非常會運作。在下定決心武力解決李建成之時,放手一搏,實現自己上位的目標之時,就開始了步步為營和培植黨羽的歷程。

不得不說,李世民確實心思縝密,文武配合,先是不惜重金,收買常何等李建成心腹,確保獲取了宮廷禁軍宿衛的支持。派人前往各地,籠絡人心。在長安暗中養了一批勇士,作為不備之需。同時,也願意花大價錢在唐高祖李淵的後宮嬪妃中活動,收買內廷人心,獲得輿論支持。李建成集團和李世民集團劍拔弩張,暗流湧動之後,李世民懂得如何自保和平衡。比如,向父親李淵告狀,說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導致李淵對太子起了疑心。

就在玄武門之變前一天,李世民的部將與死黨精心佈局,做好了喋血玄武門的準備工作。第二天,李世民也確實有決心,親手殺死李建成,尉遲恭殺死李元吉,控制了局勢。

至於之後脅迫李淵退位,解決善後問題,都是基於之前的鋪墊。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1.儘管有掌控部隊的實權,但不具有正統性與合法性。

當時李建成的政治地位擺在那兒,皇帝李淵的籌碼在太子這邊,而武裝部隊的總司令是皇帝;與李建成比勢力,李世民相形見絀!李建成曾躊躇滿志地說,要是在洛陽,我還怕他,要是在長安(京城首都),不過就是一個豎子匹夫,可見一斑!



2.玄武門軍事政變能一舉成功,並非秦王勢力強大。

1)太子精力主要在政務方面,疏遠了軍隊中的高級將領,且自信比秦王勢力大,才掉以輕心,導致滿盤皆輸。


2)李世民有出眾的運籌帷幄的能力。自太子排擠、誣陷自己時也下了破釜沉舟、拚死一戰的決心;一方面謹言慎行在部隊中拉幫結派、廣植黨羽、步步為營,另一方面李世民善於謀略、注重文武配合;首先對玄武門守將常何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贈之重金,收買、籠絡了太子的心腹完成釜底抽薪,而京城長安內又暗養了一批忠誠的勇士作韜光養晦計;同時,不惜代價在高祖的後宮嬪妃中頻繁活動,以獲得輿論支持。


3.喋血玄武門後,迅速平息了局勢,顯得勢力大。

經過精心佈局,自己親手殺死了太子李建成,精湛的尉遲恭殺死了齊王李元吉,迅速控制了局勢,一鼓作氣脅迫李淵退位,後來登峰造極,顯得勢力大罷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玄武之變的時候,李世民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會成功,這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呢?那我們得從李世民的經歷來說起,就能知道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的實力有多強。

李世民生於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公元598年,是李淵的次子,生母是竇氏,竇氏共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在李世民四歲的時候,有一個相面的書生見到李世民,說李世民在二十歲的時候一定能夠濟世安民,李世民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李世民娶了高士廉的外甥女長孫皇后,高士廉是北齊宗室,是北齊清河王高嶽的孫子。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李世民隨雲定興,到雁門關營救被敵人包圍的隋煬帝。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李淵出任晉陽留守,李世民多次隨李淵抗擊外敵的入侵。義寧元年,公元617年,李世民勸說李淵起兵反隋,這個就是著名的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率右三軍,攻打長安,擊敗了隋將段達。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廢黜隋恭帝楊侑稱帝,建立了大唐,李世民被封為尚書令,進封為秦王。大唐開始的地盤開始只有關中與河東地區,李世民率軍南征北戰,消滅了各地割據政權,李世民先後參與了四戰大戰役。

第一場,平定隴西薛舉及薛舉之子薛仁杲。第二場,打敗了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了幷州,汾州。第三場,虎牢之戰,打敗了河南王世充,河北竇建德中原兩大勢力。第四場,打敗竇建德餘部劉黑闥,還有山東徐圓朗。

李世民的威望日益提高,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司徒、尚書令,食邑三萬戶,李淵下詔李世民的天策府可以自已設置官屬,李世民於是開設了文學館,再加上秦王府,李世民招攬了很多人才。

據唐史記載,晉陽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而李淵允諾說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而結果立了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的功勞實在太大,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聯合起來對付李世民。

秦府的杜如晦、房玄齡、秦叔寶、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自然是支持李世民,另外還有宰相陳叔達和長孫無忌也是支持李世民的。李民世的秦王府下人才實在濟濟,謀臣與猛將眾多,從實力上來說,是勝過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聯合的。


歷史簡單說


李淵在成為帝王后,一直在平衡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權力,以致於把自己的權力都分予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事變時擁有開府治事的權利,這個權力相當於在朝廷之外另立了一個朝廷,自己可以選拔官吏,擁有任免權。所以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已經擁有了極大的權力。



政治上

李世民是尚書令,尚書省的最高長官,擁有相當於宰相職權,統管六部尚書。621年他因為軍功卓著,被授予了三個“鑄錢爐”。這個權力相當於央行。可以見得,李世民從來不缺錢。此外還有剛才提到的開府治事的權力。李世民儼然在政治上擁有了自己的一個完備的朝廷系統。



軍事上

軍事上李世民更是遠超太子的實力,李淵冊封李世民天策上將,領十二衛大將軍;十二衛是唐代的軍事機構,管理全國軍隊。每衛的最高長官是本衛大將軍。領十二衛大將軍和天策上將一樣,也是為李世民特別設置的官職,意味著名義上可以管理全國軍隊了。



綜上所述李世民玄武門事變之前,政治力量和李建成相差無幾,長安之外的軍事力量遠超李建成。唯獨缺乏的就是長安城內的軍事力量。所以李世民冒險一試,在玄武門事變後,能夠迅速穩定局勢。


我是越關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帝王,以貞觀之治的功業令後世敬仰,不過,玄武門之變中弒兄殺弟逼父的做法,也讓他備受爭議。


作為開國皇帝的兒子,李世民的權勢確實非同小可,悅史君接下來給大家說一說。

李世民是隋朝唐國公李淵的次子,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他跟隨父兄起兵,獲封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

李淵大軍攻入長安後,擁立隋煬帝的孫子為皇帝,李淵成為唐王,李世民晉封為秦國公、右元帥、光祿大夫、唐國內史。

隋煬帝被殺後,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雍州牧。

秦王李世民攻滅薛舉薛仁杲父子勢力後,李淵加封他為太尉、陝東道行臺尚書令、左武候大將軍、涼州總管。


劉武周被李世民趕到突厥後,李淵又加封他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

李世民擊敗竇建德、王世充等勢力後,李淵加封他為天策上將、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

從這時候開始,李世民的地位發生改變,因為他超越了一般的王公貴族,而且還開設了文學館,延攬天下英雄,後來又加任左右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

現在悅史君歸納一下,看看李世民到底有多少頭銜:秦王、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雍州牧、太尉、陝東道行臺尚書令、左武候大將軍、涼州總管、益州道行臺尚書令、天策上將、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左右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

應該說,李世民已經是集頂級王爵、文武最高官職於一身的大員,能量巨大到他對皇位產生了興趣,並且有了足夠了實力。


可李淵認定的接班人始終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唐王的時候是唐王世子,皇帝的時候是皇太子,李世民就算再大的權勢,也沒有機會當皇帝。

因此,李世民最後還是不得不採用了激烈的玄武門之變,拿下皇太子和後來的皇位,悅史君認為,這始終是他的一個汙點。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玄武門之前,李世民的權勢不是可怕,而是岌岌可危。

在打仗的時期,李世民確實很牛叉。

但是天下大定,李家的皇權穩固,李世民就要逐漸把兵權交出去。因為他在名分上一點優勢都沒有。

有優勢的是他的哥哥建成,而且還有元吉幫助。

他看起來不過是個被用來打仗的工具而已。

因為建成和元吉的收買,李淵身邊的妃子都說李世民的壞話。當時李淵是有絕對權威的。

所以,玄武門之變是絕地求生,而不是吃飽了沒事幹殺兄弟。

如果他當時權勢厲害,就不會有玄武門這麼血腥的事情了。


實夢閣


玄武門事件之前的李世民不是一般的厲害,看了他的經歷,即使沒有玄武門這樣的事情,皇帝也註定是他的。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李世民當皇帝之前的權勢有多厲害,多可怕!

公元六百一十七年,李世民建議自己的老爹在晉陽起兵,李世民於是成為了敦煌郡公,成為右領軍大都督,統領右三軍,開始出兵長安。

李世民最先率軍攻入了長安,將隋帝國滅亡。李世民功不可沒,於是他又成為了光祿大夫,且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侯!

公元六百二十一年,李世民被封為了天策上將,這是一個什麼官呢?很霸氣,全天下的兵馬全部都是有他掌控的!

這是李淵對李世民獨特的愛,當然,李淵的愛還不僅僅體現在這一方面,李世民還專門有自己的府宅——天策府。要知道有這樣待遇的只有太子有,而李世民臉就這麼大。

天策府可以說是一個國中國,因為這個府雖小,但是什麼都有,有文臣,有武將,文官武將都有自己的官階,李世民的天策府比太子的東宮都闊氣。

除了有自己的”小國家“,有自己的軍隊外,李世民還有自己土地,因為李世民擔任過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

這和現在的自治行政單位差不多,該行政單位有很大的自治權力,其範圍涉及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這些地方。

這些地方的財政、稅收、軍隊、文化等都是李世民掌管的,在這廣大的土地上長出了無數的糧食,楊養育了無數的將士,這些都是李世民日後坐天下的資本。

唐帝國建立後,全國用的是開元通寶,李淵非常喜歡李世民,於是直接給了李世民兩個製造開元通寶的爐子,沒錢了就可以煉錢,這簡直就是現在的ATM機。

太子都沒有這樣的待遇,他享受的只是國家的補助,每天可憐巴巴的領工資。從這些我們能夠看出,李世民不但有軍隊,有文臣,而且還有錢,這樣的人不當皇帝誰當皇帝。


史家吟唱


李世民在真實歷史上對大唐的建立根本沒那麼多功勞,真實歷史上李世民更多隻是執行者,很多人因為李世民後面乾的不錯,都忘了一點那就是李建成並不差,甚至要更優秀!!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李唐是胡種,本來就沒有什麼嫡長子繼承的制度,而李建成呢?早早就是唐國公世子,李唐一建立立馬就是太子!也就是說:李建成一早就被確認為李氏的繼承人,哪怕李世民像某些人說的一樣光芒萬丈,也不能改變這一事實。而真實歷史是李世民在大唐建立中,雖然功勞很大,但他只是執行者,而建成才是那個可以與李淵一起制定戰略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玄武門之變’前哪怕李世民在怎麼樣,還是被建成太子壓制的死死的,就算他被封為天策上將,那也是李淵出於,平衡太子權利的手段,請注意是為了平衡太子的權利,而不是打壓!!!李世民要不是看不到一點希望,又怎麼會去行險搞兵變?要知道他舅舅楊廣都沒敢這麼幹!!!也就是最後李淵心軟,出於維護大唐穩定的需要默認了‘玄武門之變’的既成事實,幫小李子擦乾屁股,你看他怎麼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