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难在哪里?

烟蓑*雨笠


英语的难点在哪里?!就在一个“连”字上。

作为一门外语,学点知识性的东西应付考试并不会太难,但要真正掌握到一定熟练的程度,不是难度,而是量的积累。 必须强调的是,语言更多的是一项技能,而非知识。但这项技能与骑车、打球、游泳、唱歌等等还有很大的不同,语言既要有大量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又有许多记忆点知识点。在突破语音和语法的难点后,剩下的就是单词及惯用法的日积月累了。但这种积累不是静态地去背词汇表,而是在听说读写中动态掌握,听最重要。与其背词汇表,不如背新概念原文,突击应付考试的情况除外。

第一、语音

汉语是一字一音,抑扬顿挫,语速自然适中。普通话更是讲究字正腔圆,字典上标注什么音,句子里就读什么音。而英语读音有很大不同,当然有与汉语相似的地方。先说相似点:单辅音+单元音=声母+韵母,如far [fɑ:],发fā,[fɑ:]=fā很相似。又如an‧gry中的音节an [æŋ],安[ān],[æŋ]=ān鼻音也很相似。不同点: ①双元音,如thea‧ter['θɪətə]中thea['θɪə]念起来有拐一下发两个音的感觉,即先发出['θɪ]再紧揍一点发出[ə]音。②独立辅音,如sport [spɔ:t]除有[单辅+单元]=[pɔ:]外,其前后还各有一个s和t的纯辅音,即没有元音在其后作发音配合的辅音。纯辅音,喉部声带几乎不振动,清辅音尤其如此仅有唇、齿、舌间的气流摩擦爆破声。

正是由于英语音节中“纯辅音”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英语发音在词与词之间的连读略读现象,再加上连词和介词的元音往往有重、弱两种音标标注,如has [z, əz, həz, strong hæz],这是朗文字典对has的音标标注,根据前面单词发音的顺畅程度,其弱读音就分了三种[z, əz, həz]。 汉语一字一音,字音在句中无变化。而英语句子是按音节连贯发声的,与单独念单词不一样。如When it did so, it sent sparks to the ground. 其中When it did so念成Whe-ni-di-so,记住,按音节发声而不是按单词发声!句子中单词的长短间隔是视觉上的,而听觉上只认音节。看到的形与听到的音不统一,这是中国人最难以适应的地方,听说困难之所在。

语音小结: 语音的难点在于一个“连”字上。英语句子是以元音为核心、以音节为单位来发声的。逐词读句,一音不落,一词给一个重音等等,都是错误的。连词和介词不在句首且在其前不用换气停顿时,要连读弱化处理,即读词典音标中标注的弱读音。

第二、语法

其实,语法是学英语最简单的部分,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没有从逻辑思维角度去看透这门语言的精髓本质。与语音一样,英语语法的精髓也在一个“连”字上。https://m.toutiaoimg.cn/group/6626603642499629582/?iid=52471267335&app=news_article×tamp=1543671734&group_id=6626603642499629582 此链接是讲述“介冠形名代,情动副数连”十大词性的教学视频,讲授的内容正是语法的起步內容一一十大类词性。大伙看一下这个七分钟视频。视频中讲,十大词类中最重要的是名字,其次是动词……最后一个讲的是连词。限于篇幅,我不展开讲了,以后逐步解析。这儿仅讲几点大概。



①对语法来讲,十大类词性的重要性排序与视频中所述正好相反。 语言重要性: 名>动>……>介>连 语法重要性: 连>代>副>介>动>名 因为谁真正理解了并列连词、从属连词、连接代(副)词和关系代(副)词,谁就掌握了并列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或短语的使用;谁真正理解了介词所具有的动作性和连接性,谁就会把介宾结构的重要性置于与动宾结构一样的高度甚至超过它。英语句式中往往介宾结构表达的比例要比动宾大得多,如 The Hubble telescope was launched [into space] [by NASA] [on April 20,1990] [at a cost] [of over a billion dollars]. 1个逻辑动宾的被动语态+5个介宾结构。

② 与上述从句相对应的是三类短语,分别是: 分词或动名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别由后缀-ing/-ed、不定式符号to连接引导,或者有连词、连接代(副)词参与。

③某一单词词性在具体句子中是具有唯一性的。单词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有较严格的对应关系。如go home,go是不及物动词,则home必须为副词词性。如果go后面是个名词如school,则go与school之间必须有个介词to作桥梁。介词的英文是conjunction,简称conj,词根junct意为衔接、连接、连结。介词的“介”字也是中介、媒介之意。

④ 词组短语具有复合词性。词性与词性相遇会产生复合词性,最常见的就是介宾结构,介词+名词=副词性短语;名词+介词=形容词性短语;不及物动词+介词=及物动词性短语;介词+名词+介词=具有动作意义的介词性短词,如in place of,at a cost of;名词+介语+名词=名词性短语,如a block of flats。 上述是一般情况,短语的复合词性还有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特例:①限定词+时间名词=副词性短语(作时间状语),如[last week];②名词+连词+名词=副词性短语,如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 rain [cats and dogs]。这种“名词形却副词性”的短语属习语类,相当于汉语中的成语,并不符合语法规则,若添加一个介词才符合规则。 ③复合连词,限定词+时间名词=连词性短语,如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the moment=when,等等。

语法小结: 语法的精髓在于“连”。不管多么复杂多么长的句型,都是一串由动宾或介宾结构前后相连而成,起连接作用的“接头”包括: ① 各类连词(组)conj、②关系代(副)词、③连接代(副)词;④分词后缀-ing/-ed,⑤不定式符号to。用一串首尾相“连”来理解句子结构,更符合语言表达线性信息流的特点。

三、总结

解决了语音上“连”读问题,理解了语法线性相“连”的信息流本质。剩下的就是丰富动宾介宾的各种搭配。如果是成年人不以应试为目的,大量去听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更有毅力,跟我一起去背完新概念二三四册。


hwd4


虽然不敢说自己英语有多么的好,但是在所有学科里面我的英语还是相对不错的,因此结合着从小到大学习英语的经历,向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英语学习经验。

我认为英语难的不是背单词,记语法知识点,而是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语境当中,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应用。比如小的时候我们学习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或者是现在完成时等时态,和几大从句。可能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通过记忆把知识记住,可能题也可以当时就做对,但是放到一篇完整的文章当中时,很多时候我们却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无法理解词汇在语篇当中的用法,所谓一词多译就是这样,我们可以很容易记住单词的意思,但是却无法理解在语境中的意思。所以在我们学习英语时,不能够停留在机械地记忆单词和句式,也不是说每天看多少的英语试卷,而是要学会积累,寻找语感。平时我们可以多看一些英语读物,听一听VOA,BBC等慢速英语,看一些美国电影,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语境中去记忆单词,积累好词好句,在语境的前提下去积累,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两种情况相比较,效果是天差地别的。所以学习英语是要结合语境学习的,否则效果不会太明显。另外,在学习语境时,可以进行阅读,最好是张嘴读出声音,这样会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对于英语输出的训练也非常有帮助。

以上是本人结合个人经验发表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雪丫丫baby


本人英语专业,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参加过各种英语考试,学了多年英语


从语言角度而言

从语言角度而言,最大的难点在于没有语言环境。

汉语我们为什么能说的很流畅,就是因为从小我们就生活在汉语语境中。

只要和别人交流就需要用汉语,看的书也是汉语,看的电影也是汉语等等。

但是我们的英语大都在课堂上,而且还都是中国人教的。

输入远大于输出,甚至输入都不够。

学生应该尽量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哪怕没机会说出来。

也可以多看一些英文图书,初学可以看一些英语童话。

也可以多看只有英文字幕的美剧(甚至不要字幕)。

我学编程,有英文官方资料,我尽量选择英文资料,我发现官方文档更新,更全面。

从应试角度而言

从应试角度而言,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不重视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法过于传统

拿英语单词记忆来说,很多人都是死记硬背,记得快忘得快,甚至是记得慢忘得快。

很多老师教学非常传统,只重视讲课,不重视讲方法,甚至老师都没有特别好的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只听老师的,自己没有经常去反思,经常去琢磨学习方法。

太多的学生明明学习方法效率很低,但是因为是“我们老师以前就这么教的”、“别人都这么记忆的”,不思改进。

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会高很多。

从大二开始就把主要精力都放到计算机编程上,但是我英语专业四级(认真复习,总结方法)、英语专业八级(几乎裸考)都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都裸考通过,考研英语分数也偏高一些。本科期间也考过一些计算机证书,计算机也拿过省级一等奖,也参与过市房管局的单证防伪系统编写等。

我越来越发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英语不好(主要是考得不好,单词记得不好等)主要原因是方法的原因。

仅拿单词记忆而言,常见的状态或者记不住的原因是:

  1. 单词记忆方法比较传统,比如死记硬背
  2. 单词本一般没有翻超过3遍(很多人连一遍都没有)
  3. 记过的单词从来不及时复习,或者时而复习时而不复习
  4. 记忆单词只依赖单词本

我根据著名记忆力心理学大师艾宾浩斯的记忆力保持曲线,结合自己的体会,对遗忘规律记忆法进行了改进。

对记忆要求较强的科目非常有帮助,我考研时,英语单词记忆、英语完型的温习,甚至是专业课的复习都用到了类似方法,最后专业课考了147分(满分150分)。

英语单词记忆,各种题型的一些技巧我在另外一个回答中已经全面讲述,感兴趣可以参考: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50116200288878856/ (如何提高英语)


本人擅长解答英语、计算机、考研、大学生活等相关问题,欢迎关注我,也欢迎类似问题可以邀请我回答。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探讨,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明明如月学长


对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没有语言环境,而现在的课本虽然听、说、读、写、交际面面俱到,可是大多人把学英语变成了纯粹的应试,这是因为英语在升学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英语成绩不理想而觉得学英语难,主要是没把学过的知识熟练掌握,就觉得难了,现在各方面条件好了,电子产品很多,解决英语的读音应该没有问题的,而好多孩子拿着手机玩王者荣耀、吃鸡游戏,嘴里还说英语难,其实根本没有学,偶尔学一下还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以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掌握,因而认为英语很难。

对于成年人来说,想继续学习英语的话,主要是坚持不下去,英语可是一门外语,只要勤加练习,会有明显的进步的。

以下是我总结的英语教学笔记,希望对中学生能有帮助,喜欢的可以关注我一下,谢谢大家!











英语老师David


学英语,最难的是思维。

词汇可以记忆,因为有形态。语法可以操练,因为有规律。语言环境可以创造,因为有海量的资源。

唯独英语思维,教材没有,课堂不讲,人人需要,个个烦恼。

其实原因很简单,思维在母语中是自然习得,难以言说的。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同步中文母语启蒙的少,自然习得的环境几乎没有,难有机会去养成和习得英语思维。

本来错过了可以弥补,但国人学英语操作策略上错误。简单粗暴的打造,似是而非的努力。这一错再错就导致了完全错失思维,让英语学习难度升级,效果大打折扣。

学习英语最高效的方法,毫无疑问是从建立个人专属的英语思维开始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文的学习顺序中侧面证明:中文学习的起步分三个阶段。

1. 从出生到开口说话,是中文思维的形成。

2. 2-4岁是中文表达能力的形成。

3. 4岁以后进入学校,是中文读写能力训练的开始。

由此,我们可以明了,语言的学习顺序是由思维能力到表达能力,再到读写能力。其中的思维能力的形成首当其冲。从思维能力入手英语,得到的结果跟学母语是一样快捷,一样方便的。

真理往往是最简单的。

思维既然可以自然习得,就一定会象真理一样简单。一般人难在对思维看不穿,悟不透,等不及,看不起。

思维应该是最基本的形态、最简单的逻辑。简单到在母语学习时不用教,在外语训练中能看到,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思维。

英语思维可以用四个结构来定型。英语语言是形合的语言,所谓“形”就是结构,也就是说,英语的表达就是用结构来组合文字而已。

所有的表达都是在四个结构之间进行语言文字的排列组合,或平行,或交叉,方法简单,逻辑清晰。

用四个结构去切分句子,所有的表达都能被迅速规范、理解、和接纳。你能断句的所有句子、段落都能轻松记忆,甚至过目不忘,过目成诵。这是英语背诵的最高境界。

英语思维在教学中一直是一个伪命题,说的多做的少,原因是因为切入的视角不对,操作的方案繁琐。对思维的定义与定型,完全不是母语方式的潜移默化,无师自通,来得全不费工夫。而是不能入门、难以琢磨、无法参悟的敲边鼓和瞎起哄。

我们有简单易学的英语思维课程,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超越语法,构筑信仰,顺利底走向英语工具化学习的正确方向,做到用简单规范复杂,用不变拥抱变化。

课程核心:八个字搞定语法,四个词扫荡思维。

欢迎大家围观微信公众号:极简英语思维









极简英语思维


我是70后,感谢高中时碰到了好的英语老师。让我到现在还能对付一下学生的英语问题。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可是我看到好多初中学生都在说英语好难。


从应试教育来看,英语有三难:单词、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

从日常应用来说,英语学习也有三难:听力、口语和习惯用语。

不管从那个角度看,扎实的基础知识都是最重要的。这里想说一点就是为什么小学开始学的英语,到了初中却叫难?

碰到这样的孩子比较多,例如六年级的孩子,可以流利背出书里的对话,但是换个人称写一篇短文,be动词,一般时,一般进行时,动词单复数就乱用一气。


原因很简单,小学英语注重口语,考试很多是选择题,看不出孩子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老师基本不讲语法。导致孩子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当然不会灵活应用。

而初中开始学习英语语法,简单的语法基本一带而过。如果孩子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些知识缺陷就会一直跟随着孩子。

随着成绩越来越低,就觉得是英语难学了。


新思维创意学习


英语难就难在思维的转换,很多人喜欢说什么语感,我觉得其实就是英语思维.作为中国人习惯了用中文表达和思考,即使是用英语我们也是喜欢用中文的思考方式去思考,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

那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要提出一个舒适区的概念.

很多写自我提升的大牛都喜欢用到舒适区这个词,意思是自己对某件事情或者领域非常熟悉非常熟练,虽然一直在做但只是重复的做着自己已经能自动化操作的事情了.说白了就是原地踏步,没有进步.

所以英语真正难就难在直接用英语去思考,比如说我要和一个外国人“我很高兴见到你”,一般情况下都是先在头脑里用中文想这句话,然后再用英文“Nice to meet you”,而不是不想中文直接说出这句英文.当然作为呆在舒适区的我们很难马上完成这种转换.

就像很多在外国待久了的中国人,还有那些学中文不久的外国人,他们说中文总是喜欢停顿,而且喜欢在中文里掺一些英文单词,他们这并不是装逼,而是因为他们在国外呆久了,说多了英文,都是用英文的逻辑思考,所以他们说中文就和我们说英语一样,他们也要先想好英语,再转换成中文.

粤语也是一样,很多香港人说国语的时候也要把粤语转换成国语,因此因为思维逻辑不同,所以我们学外语会觉得很费劲,不仅仅是外语,即使我们学习本国的各种方言也是很费劲的,因为超出了我们的舒适区,所以要想学会英语的最好最佳的办法就是在那种语言的环境里浸泡,强行让自己通过外语的思维思考.

那如果没有条件在这种环境里面浸泡那就学不好英语了吗?当然有,那就是传说中的刻意练习.

不过刻意练习要展开了讲的话也需要比较多的篇幅来赘述,大家可以自己找找相关的书籍看看,或者可以关注我,等我这段时间开通头条号专门写一篇关于可以练习学习英语的长文干货.讲述一下我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以及综合了大量大神的一些经验,绝对的超级大干货.你也许要花几百或者几千甚至更多才能听到的一些大神的付费课程,可能我的一篇文章就能免费给予你们.

感觉我的1w+粉丝的小目标就要实现了呢!哈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点赞转发加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泉!


迷茫指路人


英语语言本身已经简化的语言,并不算太难,为什么我们很难学好呢,原因有三个:

1.英语和中文属于不同的语系


从发音,拼写,逻辑,顺序都区别非常大,比如英语是用听力带动的,只有26个字母随机组合,成为了海量的词汇。而中文是视觉引导,每一个中文字都是一个图形。而语法上,英文有非常具体的时态,中文只需要几个词就可以表示。

如果我们是德语和法语,则学英语会简单很多。


2.我们没有足够的英文环境

语言是需要熏陶和实践的,没有足够量的语言刺激,学习效果会差非常多。母语国家每天24小时都在语言环境中,而我们每天半小时的时间都没有。


3.学习是人的认知成长,需要综合因素

我们有时候学不好,半途而废,都以为是英语本身太难,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自己内驱力不够,目标设定不合理,时间安排不科学,还有性格情绪,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现有的状态不一定是学英语,可能学习别的东西一样困难重重,英语只是自身能力不足的替罪羊罢了。


不管英语是否难,如果下定决心,目标会比困难大,办法也比困难多,还是习得很好的英语水平的


KK英语大爆炸


根据我对英语学不会的学生的观察,英语难在语序和汉语不一样。如果能扔开汉语的影响学英语,这一关反倒容易过。

这种不一样是局部的不一样。在简单句结构的时候,语序基本一样,可是添加了修饰成分,语序就不一样了。但是汉语语序的影响,加大了接受英语语序的难度。这也是很多人见一个句子,单词都会,就是不懂其意思的原因。

比如:

  • I love you。 我爱你。

英语和汉语的语序是一样的。一开始我们学的都是简单句,受到汉语的影响,学生们天然得有认为英语语序和汉语一样的倾向。

可是,添加上修饰成分,语序就不一样了。

  • I love you very much. 我爱你。
  • I need your help now. 我现在需要你的帮忙。
  • Do you like me? 喜欢我吗?

如果在复合句里,语序会很复杂。不扔开汉语语序,简直没法理解一个句子。

The forcaster reported on the TV a short time ago that a hurricane is coming.

预报员刚刚在电视上报道说飓风正在逼近

针对这个难点,我的建议是,撇开汉语的影响,让英语词组和句子作为模块直接对应句意。


英语学人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英语是全世界最简单的语言。可为啥中国人学英语这么难?

或许你不信,但答案很简单:

传统英语学习方法也就是「语法-翻译法」是错误的。

早在上世纪就被欧美主流语言学界

淘汰了,全世界目前也就中日韩还在用。


“语法-翻译法”,也就是我们平常用的“背单词,学语法”的方法。这种方法极其浪费时间和低效,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新概念英语》的作者亚历山大说的。《新概念》被誉为超级经典教材,他的作者更是在外语教学界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亚历山大曾在《新概念》里开明宗义且苦口婆心特别告诫师生,什么是绝对要避免的错误学习方式。很可惜他的忠告教师不接受,不但教师不接受,专家更拒绝接受。他们南辕北辙,倒行逆施,“驱赶” 着学生一条道走到黑。

《新概 念》第二册第一页白纸黑字的纲领性思想:

——可翻开新概念第二册第一页阅读核实:New Concept English/To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General Principle/

The old fashioned translation and grammar-rule methods are extremely wasteful and inefficient, for the student is actually encouraged to make mistakes...... At some point in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inevitably become incapable of going on: they have to go back. They have become remedial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remedying what has been incorrectly learned. No approach could be more ineffective and wasteful, inefficient.

译文:

过时的翻译-语法规则教学法极端浪费时间且低效

因为这种方法实际上唆使学生犯错误......学生在学到一定程度后会不可避免地无法继续学下去,他们不得不重新回炉。他们变成了需要补救矫治的学生,教师面临如何去矫治学生错误习得的难题。这是一种最无能、最浪费和更低效率的教学方法。


很不幸亚历山大“一语成谶”。拒绝聆听亚历山大告诫的专家和教师,反其道而行之, 拿着《新概念》玩“变形金刚”,把它扭曲成专抠语法规则细节和知识碎片记忆的教材,强制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不得不回炉再回炉仍旧无法习得英语的“聋哑人”。

尤其值得指出「亚历山大」的忠告并非一家之言,它是国际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共识。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连续两版均引进的另一部学术性名著《语言教学的流派》中同样开明宗义地强调: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is a method for which there is no theory. There is no literature that offers a rationale or justification for it or that attempts to relate it to issues in linguistics , psychology or educational theory. (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P7)。

译文:

语法翻译式教学没有任何理论。

没有任何学术文献为它提供理论基础或合理性论 证,也没有任何学术文献把它与语言学、心理学或教育理论中的研究相联系。

严谨的学术著作写得如此断然,言之灼灼语法翻译式教学模式一无是处,往难听里说就 等于宣告它近乎是学术垃圾。然而我国体制内英语教学却 30 年不变,把语法翻译式教学与 考试模式当作圭臬,三亿勤奋又聪慧的中华学生为此无端端浪费生命,令人无语。

相关研究表明,学一门外语达到母语者90%的水平也就需要2-3年!2-3年!2-3年!

想想我们从小学开始学外语多少年了?学成什么样?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外语学习方法呢?

我在这篇回答「怎样从给一个英语渣变成英语控」中给出了详细答案(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92365971195822344/),强烈推荐还不知道「语言学」以及「二语习得理论」的英语学习者看一看。如果现在学英语还不知道这个,那可能会白白浪费大量时间金钱。

我是胡廿壹,传播「科学英语学习方法」的英语达人。「传统英语教学」正在迎来巨大变革,快上车,带你领略最前沿的英语学习理念,并免费分享各种「资源」和「高逼格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