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山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評估專業僅為B就入選了'雙一流大學,而很多A類甚至A+的學校卻落選了?

公與平


先來解讀一下題目中的“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中山大學是985、211工程大學,國家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即中山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來看看中山大學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的情況:

中山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表中第29)評估的結果為B;中山大學有14個A類學科(2A+、2A、10A-);28個B類學科(13個B+、9個B、6個B-);6個C類;總的來說,中山大學在學科評估中的表現是非常不錯的。

中山大學有哪些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呢?中山大學世界一流學科有11個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評估為B)、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題主說的電子科學與技術是中山大學世界一流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和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沒有絕對的關聯,兩者並不衝突,世界一流學科評選的唯一指標並不是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還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大盛談教育


從電子的排名看,她電子專業處於前30名。一個光電國家重點實驗室就在該校。 就僅憑這個實驗室就足以說明其實力。另外,關於雙一流,學科也罷,學校也好,關鍵在於建設。中山大學的電子要相比,清華,哈工,華中等有差距。而這些強勢的理工名校的計算機或相似專業是名副其實。


中山作為偏文的985院校,加強理科類建設才是綜合性大學需要具備的。就說這些。祝你快樂。如有諮詢高考問題請關注新高考諮詢師。


新高考諮詢師


中山大學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身就在開設本專業的257所大學裡排在第23名,電子科學技術專業包含在電子信息與技術專業中,因此,它的電子科學技術專業進入了雙一流建設大學一流學科的名單。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包括電子科學技術和信息科學技術兩個專業方向,學習內容涉及電子學,信息技術,計算機三大知識領域,其培養方向有的院校涉及三個方向,如無線通信,圖像傳輸與處理,信息技術等;有的院校則涵蓋兩個專業方向,如通信與電子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

中山大學是由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辦,有100多年辦學傳統的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雙一流建設大學,985工程大學。現有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10家附屬醫院。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076人,正高級1554人,副高級1341人,全日制在校生5076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2226人,碩士研究生13087人,博士研究生5451人。現有130個本科專業,49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56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7種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現有4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山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隸屬於中山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學院成立於2015年11月。學院舉辦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舉辦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學院學科專業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發展迅猛,是我國電子信息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A的說我們強,入選是應該的。B的說我們是建設雙一流,看的是未來。能要點臉不,不就是因為專家組有自己人,多撈了點好處嗎!


南山北一路


B代表現在水平在全國評估處於B類,電子科學與技術是中大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重點在建設,就是中大在一定年限內將該學科建設成國際一流學科,所以該學科雖然現在為B類,但與建設成國際一流學科並不矛盾!


未來179249948


把強的建設的更強,從而到國際上競爭,還是另起爐灶,撿著弱的扶持,再來一遍。哪個合理呢?若是說要建設成一流學科得撿著弱的來,那好中西部有的是需要建設一流學科的大學。建設中西部的大學也和咱們十九大的關於主要矛盾的論述相呼應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