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幼小銜接的孩子,在小學六年期間,真的都比不上的孩子優秀嗎?

melan910


這個還真不一定,我身邊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

我家老大去年九月開始上小學,和他挨著坐的一個男孩,讀的是私立幼兒園,從中班開始就練習寫字,學習一年級的知識了,一年級上學期表現得很突出,一年級上學期的期中考試考了班級第三名,一年級上學期結束的期末考試考了班級第二名,進入了年級前二十名。

但是到了一年級下學期開始,這個孩子的成績就開始一點點下滑,下學期的第一個期中考試班級前十名都沒有考進,暑假前結束的期末考試前二十名都沒有他的名字。

據我瞭解,班上有不少孩子讀的是私立,也有的讀過學前班,或者幼小銜接,但成績並不是很突出,表現只能算一般吧。

我家老大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讀公立幼兒園,不要提前學一年級的知識,上一年級後,給我的感覺就是學拼音有些費勁,我稍微給他補一補,很快就學會了。

我始終認為孩子學習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起點早一些,不一定最先到終點,只要父母用心,注重家庭教育,在孩子入小學後,耐心陪伴孩子,孩子很快就會趕上甚至超越其他孩子的,我家孩子進入一年級後,期中期末考試經歷了四次,三次第一,進入年級前二十,一次第五,成績還算不錯吧,這算是我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吧。


沛澤媽讀心理


先分享一個真人真事。湖北一個重點高中校園內,有一位本校高三全年級第十七名的男孩子跳樓自殺了。...原因是:這位男孩子的父親(是該校的老師),嚴重地認為孩子在“高考模擬摸底考試”成績下降,才得了十七名的名次,給自己丟了臉!!!...於是,喝酒之後,到高三正在晚自習的教室裡,當著兒子全班三、四十個同學面,抽打兒子幾十個耳光!並逼著兒子當著所有同學的面圍繞教室跪地學狗爬!!!...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晚自習時,孩子跳樓自殺了。...

......

有什麼比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圍繞在父母親身邊重要?!...

“智商高、情商高,不如孩子的健康快樂高。”“窮養好、富養好,不如孩子們的教養好。”...

所以,請你端正自己育兒心態,糾正自己忒重的“虛榮攀比心”!!!“這個孩子比那個孩子成績優秀”“那個孩子比這個孩子成績出眾”都不重要!!!

作為“心智必須成熟”的成年人,我們更應該重視孩子們的身、心、人格健康。更應該聽到“這個孩子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家教真好,真有教養。”...

而,孩子們人格健全的身心健康與考試的高低分數是兩樁事。...


丁香88577228


幼小銜接就比如一個跳板,而現在的孩子都是從這個跳板起跳的,至少在我身邊,沒有哪一個孩子不上幼小銜接的。就算你不花錢單獨的畫面去報班,就是幼兒園裡也會給你上。

我是雙寶老媽,我家大寶現在六歲,九月份就要去上一年級,我沒有給他在外單獨報幼小銜接班。他們的幼兒園在最後的這一個月你就上的幼小銜接課。


從孩子的學習習慣到孩子的上課次序都有訓練,基本上上課的次序已經同上小學的節奏差不多了

其實上不上幼小銜接根本沒有可比性,可比的還是自己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專注力,學習習慣等,只有前期為孩子培養好了這些習慣,後期才會優越於別人


雙寶老媽


上幼小銜接有幾個優點:

學了很多的基礎知識,拼音、數學、以及認字學、練習的會多一些,英語影響不多,就是那些多掌握的紮實一點的,會在一年級的時候有一些優越感,得到老師的認可,學習不會有太大壓力。優越感建立了自信心,當然學了這些不代表就一定有自信心。

自信心來源於接受新事物,新挑戰的心態以及能夠戰勝困難的心態和效果。如果在小學的時候每一次接觸新東西,孩子的學習能力跟不上的話,學習也是比較吃力的。老師也會看的出來。孩子就會比較牴觸,而這些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其實是與家長的引導有很大的關係,並不是他在學前積累了多少知識。

學習是一個慢功夫,是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積累,在小學的時候是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逐漸在知識領域裡面深入。所以小時候培養他的習慣和他對學習的態度非常重要,這一點其實家長的引導和陪伴也是很關鍵的。

有很多孩子上了幼小銜接會認識很多字,認識字就可以輕鬆地讀書,家長每天陪伴孩子閱讀是非常好的習慣,閱讀可以讓孩子思考,閱讀可以積累,而不僅僅是識字,家長要引導孩子從書本里面找到學習的樂趣。

上幼小銜接的弊端在於,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學了那些知識,有的比較頑皮的孩子重複去學那些知識,覺得枯燥無味,也會自高自大,所以反而會態度很不認真,學的不紮實。

我們也見到很多幼小斜接的孩子學了很多東西,但當你問他是什麼意思或者為什麼的時候,其實他什麼都不知道。也就是說,他所學的東西很多,記的東西也很多,但是都不知其意。其實這是學習的大忌,雖然積累是從無知開始的,但是深入才會讓人有興趣,探索也會帶來興趣,如果光識廣而不能深入的話,學著學著就會厭煩,就像今天很多被逼著學習考上大學的,一旦考上了以後就再沒有心情去更深入的去探索和學習了。而其實,大學才是人生思考和用心專研的剛剛開始。


三城一郭


這個問題不絕對,但是個人看法是上會出不上要略好一些。

上的好處

以我孩子班級為例,在剛開學的挺長一段時間裡那些上過幼小銜接的孩子會普遍的更加適應一些。

這個“適應”指的是作息、聽課、紀律以及作業等方面會略有一些優勢。

但是這個優勢還不足以保證孩子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持續發揮作用。

我認為這主要是受兩個因素影響:

1、一年級知識量本身並不多也不難,多數孩子不太存在理解不了的問題;

2、越來越多的父母關心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使得很多孩子無論是在學習態度還是紀律又或者是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引導也越來越好。

家庭教育不缺失則上不上也無所謂

還是自我家孩子所在班級為例,目前(再開學五年級)孩子班級成績持續穩定比較好的孩子裡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公立幼兒園(基本不會講一點點跟課內有關係的),剛開學的時候的確有幾個孩子會表現出略微的不適應,但是很快就沒什麼了。

最關鍵的是這幾個孩子的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做的還是極為到位的(家長們關係不錯,我們會經常交流孩子的學習問題)!

我認為上不上幼小銜接班和孩子未來需不需要上各種學習班、補習班是一個道理————功夫主要還是用在平時,而不是各種班!各種各樣的班只能提高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情況,卻無法培養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等方面!

想要提高這些方面的能力還是得依靠父母的努力才行。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是個沒有經過時間和實踐驗證的理念

1.大比例孩子會碰到三年級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上了幼小銜接的孩子反而是吃虧的可能性比較大。

2.小學期間的沉澱是初、高中的關鍵基礎。

這個期間主要的沉澱是閱讀,自我管理,綜合知識,綜合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的沉澱。在這個期間這些方面是非常關鍵的。

3.優質小學,保持孩子成績在中上,或者更上的優秀水平。

在普通小學,就得一直保持優秀的名列前茅。這樣才能保證將來初中,高中成績等綜合情況在前。目光對標要更向前一些。

4.教培機構的發展,帶來了教育商業服務的水平提高,但也有其負面的地方。

教培機構的最終目的是利潤。而利潤及短期訂單的轉化,靠的是短期內可量化的孩子學習成績等數據反映。而揠苗助長等現象有時候也往往容易發生。若希望孩子茁壯成長,哪就需要規避一些不必要的提前培養。但有些提前有益的培養也需要鋪墊。所以,這裡面的拿捏和掌握就顯得很關鍵了。

5.幫孩子做好綜合閱讀等基礎沉澱。

閱讀和綜合基礎知識的培養,興趣的培養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各個閱讀知識版塊的涉獵。以及由閱讀帶來的深入興趣的培養。基礎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是關鍵。

6.做好生活習慣等素養培養

素養,速度等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關鍵。時間管理,自我管理,抗干擾能力,耐力等等。

7.做好專注力等基礎能力的關注和培養

專注力裡面也包含到抗干擾能力,耐力,自我管理等因素。功夫在課外,而不一定要考慮幼小銜接。幼小銜接更多是個資質中等的孩子設的,類似蒙氏。

8.暑假讓孩子一定程度的放開天性的玩也很重要!

野外學習,視野開闊,環境實踐等等是孩子成長學習與實踐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習的持續動力,有時也是需要玩的過程中去培養的。"學的時候想著玩,玩的時候想著學\

CCt-華瞳家


我曾經陪朋友考察過一幼小銜接機構:不規範的教材、生硬的教學方式,毫無教育水平可言。這種教育方式訓練下的孩子保持優秀是很難的。

這家機構規模還算不錯吧,也許其他幼小銜接機構也好不到哪裡去。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認為幼小銜接這部分工作必須做,但是上幼小銜接班需要慎重考慮。

原因有以下幾點:

1、幼小銜接需要關注的點很多,但是銜接班一般僅僅關注一些拼音、書寫和數學方面的練習。

2、幼小銜接應該更多關注、激發孩子的成長慾望和學習興趣,但是銜接班做不到這一點。

3、雖然幼兒園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相對幼小銜接機構還是規範的多,至少是相對專業一些。

為什麼現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後會出現那麼多的學習問題?那是因為孩子的入學準備工作沒做好。

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前,我們必須幫助孩子做好一些準備。我寫過一篇關於入學準備的文章,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


媽咪老師


我們先來作一個比較:

幼兒園——以活動遊戲為主,沒有學習壓力,沒有家庭作業,學習比較輕鬆隨性,課堂比較自在。二十分鐘一節課,老師大多和氣親切。

小學一年級——以學習知識為主,有明確的學習任務。為了完成好學習任務,上課必須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老師所提問題,能勇敢回答問題,課後還有適量家庭作業必須完成。一般四十分鐘一節課,老師要求比較嚴格。學習一單元(或章節)要考試,孩子的壓力比幼兒園大多了。

孩子從幼兒園以遊戲為主的學習狀態,一下跨入小學以學知識為主的學習狀態,一些孩子就不能適應,如果小學入門就欠下賬,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所以我認為進行些幼升小的銜接訓練是有必要的。

但我不主張在銜接中上小學課程。一些小朋友在銜接班學習了一年級課程,在讀一年級時,認為自己學過,上課不認真,反而會養成一些壞毛病。所以銜接班重要的是要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正確握筆,規範書寫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等。注重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這一點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同時要讓孩子懂得一些小學生的規則並努力遵守它,比如不遲到,不早退;遵守課堂紀律等。

那麼,在小學期間,上了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就比沒上的優秀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有個體差異。

沒有一種教育是適合所有孩子的,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望家長謹慎選擇。



此心安處是吾鄉


不一定,幼小銜接的授課內容只是基礎性的。

為啥要上幼小銜接班呢?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1.幼兒園的教學秩序和小學的是不一樣的。

在幼兒園,老師雖說精力有限,但是也基本會看護到每一個孩子。而且儘量滿足孩子提出的需求。所以在幼兒園老師是溫柔可親的,小學老師比起來就有距離感,因為這個時候老師主要傳授的是知識,不再是生活照顧為主。

2.幼小銜接讓孩子體驗並習慣小學的作息時間,也讓家長習慣這個作息時間。幼兒園是早上送去,晚上接回來。小學是早中晚都要接送,而且下午放學也比較早。不僅孩子得習慣,家長也得想著這時間的調配問題。

3.幼小銜接是老師對小學只是進行簡單的預習,畢竟這個階段的孩子接受能力有限。

所以幼小銜接,是讓孩子和家長都做好準備。如果沒有上,也不用擔心,孩子適應能力強,也能很好的度過剛入學階段。





麥子的仰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的是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但是孩子的成長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家長們為了在起跑上自己的孩子能夠贏了別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就學這個,學那個,先學會了古詩、拼音、寫字、算數、、、就沾沾自喜,大家可知道,這種搶跑只有耗盡了孩子的能量,還怎麼有跑完這個馬拉松,只有跑到終點才是硬道理。

近日,教育部下發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措辭嚴厲,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這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身心健康發展。用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換來短暫的六年優秀,沒有任何意義,更何況,有的孩子起跑了很久,還不如現跑的孩子優秀。

中國式的家長,最大的忌諱就是人云亦云,別人的孩子都去學,就坐不住了,就著急了,家長要給孩子成長一個過程,要學會等待,靜等花開!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該玩時候,讓孩子玩個夠,該學習的時候,就好好學習,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在幼兒園玩的時間都佔用了,你現在不讓孩子玩,等到孩子上大學了,他們就該不學習了,要把小時候玩的時間都補回來。


感謝您的關注和評論,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