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黃土高天》回溯改革開放40年中的一號文件(八)土地三權分置不簡單

“農民與土地的關係”始終是《黃土高天》的焦點。奶奶深情地觸摸黃土,秦有糧跪地親吻黃土,秦學安為了保護農民的土地不惜和領導“對著幹”,而新一代的秦奮,又張羅著“土地銀行”這一新鮮事物,土地制度 ,一直是農村改革的重點。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秦家奶奶手摸黃土,熱淚盈眶)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秦有糧雙膝跪地親吻黃土)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秦學安拒絕方書記要千畝土地)

是什麼讓農民對土地如此眷戀?《黃土高天》這一幕幕和土地有關的場景,讓人為之動容。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性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中間除短暫調整外,我國農村一直實行的是“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土地集體所有制度,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集體所有、集體統一經營。從實踐看,這種土地所有制關係難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具體表現在農民生產積極性低下,農產品供給增長緩慢甚至下降。農業集體化時期,糧食淨徵購數僅增長21 %,食油收購減少了14 %,均遠低於人口和勞動力增長速度。農業勞均糧食淨徵購年遞減1.09 %,糧食由合作化開始時的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這種情況下,土地制度改革已經成為必然。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50年代初,農民積極響應農業集體化)

劇中,豐源大隊的包穀地家就是這種現實狀況的縮影,孩子們因為吃不飽肚子,剝了饅頭皮,金銀花不忍心看孩子們餓肚子,偷偷用隊裡“借”給社員的戰備糧做了疙瘩湯,惹出了一連串得風波。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劇中金銀花喝到了珍貴的白麵湯)

開放伊始 兩權分離

1978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鼓舞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等一批村莊率先突破傳統體制,在村內實行以“包產到戶”“包乾到戶”為主要內容的各種承包責任制,後被中央文件統一界定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承包經營”。即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經營權賦予農戶家庭,實現了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兩權分離”。實踐證明,這一制度既維護了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又賦予了承包農戶相對獨立的承包經營權利,通過農村土地的“兩權分離”,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集中釋放了農村的社會生產力,一舉解決了當時國人的吃飯問題,也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是我國農村改革歷史上的重大制度創新。

劇中,秦學安邀請劉海來豐源村包地,就得益於這一制度創新,村民們向劉海轉讓的就是土地承包權。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劇中劉海承包土地合同簽約現場)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進入城鎮就業,承包農戶不斷分化,家家包地、戶戶務農的局面發生新的巨大變化,相當一部分農戶將承包土地流轉給他人經營,承包主體與經營主體分離,催生了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從而使農戶的承包經營權分解為相對獨立的承包權和經營權,形成了集體擁有所有權、農戶享有承包權、新型主體行使經營權的新格局,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集體所有、農戶承包經營”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向“集體所有、農戶承包、多元經營”轉變。

三權分置 重大創新

順應農戶保留承包權、流轉經營權的意願,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時提出了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的設想,此後,這一思想得到不斷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完善“三權分置”辦法,同年中辦國辦出臺《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要求完善“三權分置”辦法,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要求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黨的十九大則把“三權分置”上升到制度層面加以推進,明確提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也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

這就為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瞭方向,也為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指明瞭路徑。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2013年7月,習近平同志在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考察,同工作人員和前來辦理產權流轉交易鑑證手續的農民交談)

各地積極探索“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形成了廣東南海等地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上海松江等地的家庭農場制、四川崇州的農業共營制、江蘇南通等地的農業生產託管制等多種模式。截至2017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5.12億畝,佔比約38.5%。經營規模50畝以上的農戶超過350萬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達280萬家。

《黃土高天》作為史詩大劇,對“土地流轉”的內容呈現的有始有終,第三代代表人物秦奮所創辦的智慧農場,張守信中年後所創辦的光伏農場,張靈芝回鄉後辦的民俗酒店,以及豐源水街的旅遊開發等等,都是“三權分置"豐富具體的實現形式,是“三權分置”制度發揮作用的結果。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劇中秦奮運用科學技術,創辦智慧農場)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劇中張靈芝回鄉進行豐源水街旅遊開發)

“三權分置”作為一項重大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是對過去十幾年市場自發探索形成的農村土地承包者和經營者逐步分離這一現實狀況的制度政策層面的認可和規範。這一制度安排堅持了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強化了對農戶土地承包權的保護,順應了土地要素合理配置、提升農業規模效益和競爭力的需要。既體現了對此前制度的延續,即它與“兩權分離”一樣均強調了集體的土地所有權;也體現了對此前制度的變革,即它提出了承包權和經營權這兩個新的權利概念,並強調這兩種權利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形成新的組合形態。可以說,“三權分置”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的重大創新,是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而不斷變革創新的結果,必將為農村改革發展注入新的更加持久的動力和活力。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八)土地三权分置不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